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后C_(3)F_(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温晓英 杨娜 +3 位作者 张月玲 马伟娜 付燕 耿任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5-80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组(23例)及C_(3)F_(8)组(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离后行内界膜填塞、自体血覆盖,硅油填充组行硅油填充,C_(3)F_(8)组行15%C_(3)F_(8)气体填充。两组患者分别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裂孔的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_(3)F_(8)组、硅油组患者裂孔闭合率为77%、83%(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96%(P>0.05)。C_(3)F_(8)组、硅油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99±0.34、1.22±0.37,C_(3)F_(8)组视力优于硅油组(t=-2.156,P=0.037),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2 mo,两组患者mfERG一阶函数1环(C_(3)F_(8)组114.27±26.37 nV/deg2,硅油组98.08±24.36 nV/deg2)及2环(C_(3)F_(8)组80.45±14.94 nV/deg2,硅油组67.73±15.33 nV/deg2)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8.13±13.96 nV/deg2、硅油组55.30±10.48 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1.18±8.19 nV/deg2、硅油组47.43±11.97 nV/deg2)明显增加(均P<0.05),C_(3)F_(8)组较硅油组增加明显(P<0.05)。硅油组与C_(3)F_(8)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均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而且在视功能恢复C_(3)F_(8)填充优于硅油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填充 c_(3)F_(8)填充
下载PDF
基于Boltzmann方程对C_(3)F_(8)/CF_(3)I/CO_(2)三元环保型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研究
2
作者 钟蕊霜 赵谡 +2 位作者 王辉 钱勇 江秀臣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2,68,共8页
为研究一种新型SF_(6)替代环保绝缘气体介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微观结构层面上深入地分析C_(3)F_(8)作为一种SF_(6)替代环保绝缘气体的可行性,利用两项近似的Boltzmann方程对300 K下C_(3)F_(8)/CF_(3)I/CO_(2)三元环保混合绝缘气... 为研究一种新型SF_(6)替代环保绝缘气体介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微观结构层面上深入地分析C_(3)F_(8)作为一种SF_(6)替代环保绝缘气体的可行性,利用两项近似的Boltzmann方程对300 K下C_(3)F_(8)/CF_(3)I/CO_(2)三元环保混合绝缘气体介质的绝缘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三元环保混合气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电子群参数和协同效应系数等多种微观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随C_(3)F_(8)混合气体比例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比例下的c-C_(4)F_(8)/CF_(3)I/CO_(2)三元混合气体的微观参数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约化电场强度E/N低于418 Td时,从扩散系数、电子漂移速度的角度上来看,C_(3)F_(8)三元混合气体的性能优于c-C_(4)F_(8)三元混合气体,在C_(3)F_(8)比例低于7%时,C_(3)F_(8)三元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高于30%SF_(6)/70%CO_(2)的混合气体,此时的三元混合气体在中低压设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此外,当C_(3)F_(8)气体体积分数为10%时,三元混合气体协同性最好。文中的研究从理论上验证了C_(3)F_(8)/CF_(3)I/CO_(2)替代SF_(6)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环保型混合气体 c_(3)F_(8)/cF_(3)I/cO_(2) 密度泛函理论 协同效应 绝缘性能
下载PDF
C_(8)芳烃中乙苯吸附分离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可心 濮鑫 +3 位作者 刘纪昌 张健 张金山 胡炳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9-316,323,共9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SX),通过离子改性法研究了离子种类、交换次数等制备Rb-LSX的最佳条件。利用单组分和多组分吸附实验探究吸附时间、溶液浓度等对C_(8)芳烃吸附分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SX),通过离子改性法研究了离子种类、交换次数等制备Rb-LSX的最佳条件。利用单组分和多组分吸附实验探究吸附时间、溶液浓度等对C_(8)芳烃吸附分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扩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98 K下,单组分吸附实验中C_(8)芳烃在Rb-LSX上的吸附量大小为:乙苯(EB,162.05 mg/g)>对二甲苯(PX,141.00 mg/g)>间二甲苯(MX,128.67 mg/g)>邻二甲苯(OX,125.02 mg/g),且Rb-LSX对4种芳烃分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多组分吸附实验中,EB/PX、EB/MX和EB/OX的选择性分别为6.94、5.41、7.20;C_(8)芳烃分子在Rb-LSX分子筛中的扩散能力大小为:EB>MX>PX>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 乙苯 X型分子筛 吸附分离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SKI-320脱乙基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4
作者 刘中勋 秦朝晖 +2 位作者 康承琳 蒋优军 白晓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17,共5页
介绍了新一代脱乙基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SKI-320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 kt/a芳烃联合装置上首次实施工业应用的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生产过程控制平稳,成品质量合格;催化剂装填可控,开工操作简便,投用后... 介绍了新一代脱乙基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SKI-320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 kt/a芳烃联合装置上首次实施工业应用的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生产过程控制平稳,成品质量合格;催化剂装填可控,开工操作简便,投用后周期运行情况良好;SKI-320催化剂的二甲苯异构化活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二甲苯异构化率达到24.09%、乙苯转化率达到69.12%、单程二甲苯损失率为1.19%,性能指标全部达到合同要求,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与SKI-210催化剂相比,SKI-320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选择性也有良好改进,实现了同类型催化剂应用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基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 芳烃联合装置 二甲苯 乙苯 工业应用
下载PDF
芳烃联合装置C_(8)芳烃资源在炼化一体化加工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建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芳烃联合装置中C_(8)芳烃资源的全面分析以及节能方案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以在提高装置经济性、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芳烃装置的能源消耗。
关键词 炼化一体化 芳烃资源 芳烃联合装置 c_(8)芳烃
下载PDF
乙苯转化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RIC-300的工业试验
6
作者 张桧然 梁战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介绍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乙苯转化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RIC-300的工业试验。结合在某芳烃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试验,分析了RIC-300催化剂处理乙苯含量高的原料的性能。应用结果表明:RIC-300催化剂在温和工况... 介绍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乙苯转化型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RIC-300的工业试验。结合在某芳烃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试验,分析了RIC-300催化剂处理乙苯含量高的原料的性能。应用结果表明:RIC-300催化剂在温和工况下异构化活性(产物中对二甲苯含量与二甲苯含量的比值)达到23.4%以上,乙苯转化率达到39.8%,C_(8)芳烃损失率为1.9%。在高负荷、高转化率的苛刻操作条件下,催化剂的提温和提压速率低,表明RIC-300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稳定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 异构化 催化剂 乙苯 对二甲苯
下载PDF
甲苯与C_(8)芳烃及苯多元体系固液相平衡数据预测
7
作者 熊献金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38-42,55,共6页
在对二甲苯结晶相关体系中,针对正常熔点非常接近的甲苯和乙苯两种组分同时存在的多元体系,利用固液相平衡计算模型——Van′t Hoff方程简式预测了乙苯-甲苯-苯三元体系,对二甲苯-乙苯-甲苯-苯、间二甲苯-乙苯-甲苯-苯、邻二甲苯-乙苯-... 在对二甲苯结晶相关体系中,针对正常熔点非常接近的甲苯和乙苯两种组分同时存在的多元体系,利用固液相平衡计算模型——Van′t Hoff方程简式预测了乙苯-甲苯-苯三元体系,对二甲苯-乙苯-甲苯-苯、间二甲苯-乙苯-甲苯-苯、邻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和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甲苯等四元体系,及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和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甲苯-苯等五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这些新的相平衡数据未见文献报道,可为对二甲苯结晶相关体系的固液相平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c_(8)芳烃 多元体系 固液相平衡 二甲苯 Van′t Hoff方程 低共熔点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离子凝胶膜的制备及其在C_(3)H_(6)/C_(3)H_(8)分离中的应用
8
作者 高云硕 孙玉绣 +3 位作者 刘丽娟 耿晨旭 张政清 乔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8,共10页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F-8颗粒与离子液体在Pebax膜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填料在聚合物基质中高达70%的质量掺杂量,C_(3)H_(6)/C_(3)H_(8)体系的气体分离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研究表明,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相比于Pebax纯膜,C_(3)H_(6)渗透通量提高了385%,达到了227.1 Barrer;同时,C_(3)H_(6)/C_(3)H_(8)的选择性也从3.04提高到了25.11.此外,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10~40℃,0.15~0.3 MPa),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均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基质膜 离子凝胶 高掺杂量 c_(3)H_(6)/c_(3)H_(8)分离
下载PDF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_(8~24))致血小板减少1例
9
作者 吴宗师 许晓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 8~24)为临床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见用药,能够有效满足机体脂肪酸及能量需求,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大豆油经过注射中链甘油三酸酯、卵磷脂乳化并加用甘油制剂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1]。此药物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也会...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 8~24)为临床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见用药,能够有效满足机体脂肪酸及能量需求,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大豆油经过注射中链甘油三酸酯、卵磷脂乳化并加用甘油制剂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1]。此药物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也会造成不良反应,伴随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 8~24)的临床应用频繁,引发此药物不良反应报道逐步增加[2]。现将1例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 8~24)致血小板减少相关个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_(8~24)) 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Ti_(3)C_(2)/In_(4)SnS_(8)肖特基异质结用于高效光催化生成H_(2)O_(2)和Cr(Ⅵ)还原
10
作者 周彤 刘雪 +2 位作者 赵亮 乔明涛 雷琬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38,共3页
人工光合成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主要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驱动能源,将水和氧气转化成双氧水(H_(2)O_(2))。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催化系统的性能受制于其光吸收能力有限,载流子分离效率低以及表面反应能力弱等问题。在本文研究中,通过采用原位... 人工光合成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主要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驱动能源,将水和氧气转化成双氧水(H_(2)O_(2))。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催化系统的性能受制于其光吸收能力有限,载流子分离效率低以及表面反应能力弱等问题。在本文研究中,通过采用原位水热法,成功地在少层Ti_(3)C_(2)纳米片表面生长厚度为5-10 nm的立方相In_(4)SnS_(8)纳米片(Eg=2.16 eV),形成了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Ti_(3)C_(2)/In4SnS8纳米复合材料。深入的表征结果显示此2D/2D异质结构具有紧密的界面相互作用并且形成肖特基异质结,有助于载流子快速从In_(4)SnS_(8)转移至Ti_(3)C_(2)表面。其中,7 wt%Ti_(3)C_(2)/In_(4)SnS_(8)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可见光催化性能,H_(2)O_(2)生成速率为1.998µmol·L^(-1)·min·1,Cr(Ⅵ)的还原速率为19.8×10^(-3)min^(-1)。通过捕获实验、气氛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分析,证明了H_(2)O_(2)生成的途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两步单电子还原路径,另一种是一步两电子水氧化路径。本研究为设计高效、多功能的催化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 In_(4)SnS_(8) 光催化 生成H_(2)O_(2) cr(Ⅵ)还原
下载PDF
工业C_(8)+芳烃馏分脱烯烃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孔远 马亮 +2 位作者 张唯稚 黄仁强 崔孟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7,共6页
采用N 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NH 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方法对工业新鲜、失活及再生C_(8)+芳烃脱烯烃催化剂的孔结构、晶相结构及表面酸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热重分析、^(13)C核磁共振方法对工业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 采用N 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NH 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方法对工业新鲜、失活及再生C_(8)+芳烃脱烯烃催化剂的孔结构、晶相结构及表面酸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热重分析、^(13)C核磁共振方法对工业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失活催化剂甲苯-乙醇洗涤液中的有机物组成;以催化重整C_(8)+芳烃为原料对工业新鲜、失活及再生催化剂进行了脱烯烃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失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大幅度下降,平均孔径增大,总酸量下降,B酸和L酸酸量明显下降;造成脱烯烃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及孔道中的积炭(结焦),积炭(结焦)以芳烃缩合结焦为主,烯烃缩合结焦为辅;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孔体积、总酸量以及B酸、L酸酸量基本恢复至新鲜催化剂水平,脱烯烃初活性恢复至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 脱烯烃 Y分子筛催化剂 失活 再生
下载PDF
13X分子筛对低质量浓度C_(3)F_(8)的吸附性能分析
12
作者 袁文辉 叶招春 +1 位作者 李莉 朱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电子工业中八氟丙烷(C_(3)F_(8))的存在会影响六氟化硫(SF_(6))气体的灭弧和绝缘性能,需要对C_(3)F_(8)进行分离,而目前深冷分离法无法将低浓度C_(3)F_(8)除尽,运用吸附分离法进行C_(3)F_(8)吸附的研究报道也还较少。文中采用已经商用的... 电子工业中八氟丙烷(C_(3)F_(8))的存在会影响六氟化硫(SF_(6))气体的灭弧和绝缘性能,需要对C_(3)F_(8)进行分离,而目前深冷分离法无法将低浓度C_(3)F_(8)除尽,运用吸附分离法进行C_(3)F_(8)吸附的研究报道也还较少。文中采用已经商用的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进行吸附,模拟工业上的固定床吸附实验,测量电气行业中的C_(3)F_(8)在13X分子筛上的动态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商用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ppm级)的吸附透过曲线随进气流量、进气C_(3)F_(8)质量浓度和吸附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绘制C_(3)F_(8)吸附透过曲线,通过吸附透过曲线进行吸附平衡模型预测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分析了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吸附量随C_(3)F_(8)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入口流量和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减小;3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进气质量浓度>温度>进气流量。吸附平衡模型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度达到0.999 3,动力学吸附模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13X分子筛对C_(3)F_(8)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在温度为30℃、进气流量为1.2 L/min、压力为0.12 MPa、C_(3)F_(8)气体质量浓度为459 mg/L(即ppm级)时,13X分子筛对C_(3)F_(8)的动态吸附可达到5.428 mmol/g,为工业上运用吸附脱除C_(3)F_(8)工艺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F_(8) 固定床吸附 13X分子筛 透过曲线 LANGMUIR吸附
下载PDF
C_(8)芳烃在BaX分子筛中的扩散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樊小哲 来锦波 +1 位作者 龙军 代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833,共6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乙苯4种分子的混合物在纯硅FAU分子筛(SiFAU)和钡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BaX)中的扩散过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波函数方法计算和分析C_(8)芳烃分子的电子密度等值面及其确定的分子...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乙苯4种分子的混合物在纯硅FAU分子筛(SiFAU)和钡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BaX)中的扩散过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波函数方法计算和分析C_(8)芳烃分子的电子密度等值面及其确定的分子尺寸,同时考虑了乙苯侧链柔顺性导致的构象多样性。将C_(8)芳烃分子的横截面积、分子筛的孔口尺寸变化与扩散能力进行关联,来探究C_(8)芳烃分子在BaX分子筛孔道内动态扩散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相比SiFAU分子筛,BaX分子筛中阳离子的引入减小了孔口尺寸,4种C_(8)芳烃分子在BaX分子筛中的扩散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这与其最小横截面积大小(乙苯平面构象)的顺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 c_(8)芳烃 扩散 BaX分子筛 波函数分析
下载PDF
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宁晗 唐晓津 +1 位作者 康承琳 徐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采用六组分反应网络建立了工业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并基于工业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回归计算,进而得到了可逆反应网络和不可逆反应网络中各组分... 针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采用六组分反应网络建立了工业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并基于工业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回归计算,进而得到了可逆反应网络和不可逆反应网络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反应器模型计算值与工业实际值吻合,相对误差较小;与不可逆反应网络相比,可逆反应网络更接近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基于可逆反应网络模型计算了空速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发现空速较低会导致副产物增加,空速较高则会导致产物PX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异构化 反应器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径向床反应器
下载PDF
BaX分子筛吸附C_(8)芳烃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小哲 来锦波 +1 位作者 龙军 代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4-1069,共6页
采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等量4种C_(8)芳烃分子分别在SiFAU和BaX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波函数分析,基于分子筛组成和结构、C_(8)芳烃分子结构和电子分布特征进行吸附机理研究。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4种C_(8)芳... 采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等量4种C_(8)芳烃分子分别在SiFAU和BaX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波函数分析,基于分子筛组成和结构、C_(8)芳烃分子结构和电子分布特征进行吸附机理研究。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4种C_(8)芳烃分子的密度分布主要在分子筛超笼内,吸附能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吸附状态多样化;SiFAU上吸附位随机且范围广,但对二甲苯无选择性;BaX上吸附位集中在超笼内的Ba附近,平均吸附热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与BaX分子筛对C_(8)芳烃吸附选择性的实验结果顺序一致。波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C_(8)芳烃分子静电势分布相似,芳环区域静电势为负,静电势极小值点偏离于取代基方向。考虑乙苯侧链柔顺性,将C_(8)芳烃分子的负静电势面积与其在BaX分子筛上的平均吸附能进行关联,阐明电子分布特征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分子筛 c_(8)芳烃 吸附机理 电子分布 静电势
下载PDF
C_(8)芳烃异构体吸附分离工艺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岚 朱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0,共6页
研究了甲苯和C_(8)芳烃异构体在KBaX吸附剂、NaY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平衡试验测定C_(8)芳烃异构体在吸附剂上吸附平衡参数,包括吸附剂对各芳烃组分的饱和吸附量与相对选择性系数,分析了饱和吸附量和相对选择性系数随温度和... 研究了甲苯和C_(8)芳烃异构体在KBaX吸附剂、NaY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平衡试验测定C_(8)芳烃异构体在吸附剂上吸附平衡参数,包括吸附剂对各芳烃组分的饱和吸附量与相对选择性系数,分析了饱和吸附量和相对选择性系数随温度和组分组成的变化;同时,采用动态穿透试验测定各组分的穿透曲线,借助Aspen软件拟合穿透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传质系数;进而,通过脉冲试验证获得吸附过程性能参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测定的吸附性能参数与模拟拟合结果吻合,说明试验测定的吸附性能参数可靠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 异构体 二甲苯 吸附分离 吸附平衡 传质系数
下载PDF
介孔Pt/La@SAPO-11催化油酸脱羧制备C_(8)~C_(17)烷烃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龙 王珉鑫 +1 位作者 马靖烨 袁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4-160,共7页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介孔模板剂、La为助剂,采用原位封装法合成了一系列介孔Pt/La@SAPO-11双功能催化剂;利用TEM、XRD、N_(2)-BET和NH_(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介孔模板剂、La为助剂,采用原位封装法合成了一系列介孔Pt/La@SAPO-11双功能催化剂;利用TEM、XRD、N_(2)-BET和NH_(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金属La的引入可降低Pt纳米颗粒尺寸(6.5~7.0 nm),且Pt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SAPO-11载体上;Pt/La@SAPO-11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8.5~11.0 nm, BET比表面积为144~174 m^(2)/g;此外,0.8%Pt/2%La@SAPO-11具有适宜的酸量(12.8 cm^(3)/g STP)。以0.8%Pt/2%La@SAPO-11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40℃、反应时间为6 h时,C_(8)~C_(17)烷烃的收率可达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金属助剂 介孔Pt/La@SAPO-11 c_(8)~c_(17)烷烃
下载PDF
Ni_(x)Cu_(y)-B_(24)N_(28)催化CO_(2)氧化C_(3)H_(8)速控步骤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律佳媛 任瑞鹏 吕永康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x+y=4,x=1、2、3、4)表面吸附及速控步骤反应机理.计算了C_(3)H_(8)、CO_(2)和相应中间体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的吸附能以及6条可能路径下的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x+y=4,x=1、2、3、4)表面吸附及速控步骤反应机理.计算了C_(3)H_(8)、CO_(2)和相应中间体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的吸附能以及6条可能路径下的反应热和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是物理吸附,C_(3)H_(8)+CO_(2)→CH_(3)CHCH_(3)+OCOH是最有利的路径,其在不同催化剂表面的活化能顺序是NiCu_(3)-B_(24)N_(28)(1.42 eV)、Ni_(2)Cu_(2)-B_(24)N_(28)(1.57 eV)、Ni_(3)Cu-B_(24)N_(28)(1.62 eV)、Ni_(4)-B_(24)N_(28)(1.75 eV).由此可知,在Ni_(x)Cu_(y)-B_(24)N_(28)催化CO_(2)氧化C_(3)H_(8)的体系中,Cu含量直接影响其催化活性,即NiCu_(3)-B_(24)N_(28)用于催化CO_(2)氧化C_(3)H_(8)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x)cu_(y)-B_(24)N_(28) 丙烷 二氧化碳 初步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方法与相图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献金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42-46,63,共6页
介绍了适用于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的3种计算方法,并选取了各方法计算所需的相关参数。利用多组C_(8)芳烃二元和二元以上多元体系固液相平衡文献实验数据,对这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偏差比较,结果表明: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液相... 介绍了适用于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的3种计算方法,并选取了各方法计算所需的相关参数。利用多组C_(8)芳烃二元和二元以上多元体系固液相平衡文献实验数据,对这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偏差比较,结果表明: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液相摩尔分数与低共熔点温度及组成的偏差均较低;与乙苯有关的二元、三元和四元固液相平衡体系中液相可看作理想溶液。利用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了由乙苯和其他C_(8)芳烃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的液相摩尔分数、低共熔点温度及组成,并绘制了与乙苯相关的3个三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相图。预测了乙苯-间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等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中液相摩尔分数0~1全范围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体系 固液相平衡 相图 Van’t Hoff方程 乙苯 液相摩尔分数 低共熔点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C_(3)H_(8)/C_(2)H_(4)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
20
作者 陈昇 宁也 +4 位作者 何萌 祁畅 王亚磊 闫兴清 喻健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为了防控高温高压工艺流程中可燃混合气体潜在的爆炸风险,利用自行搭建的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测试了初始温度20~200℃、初始压力0.1~1.5 MPa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析了温度、压力和C_(2)H_(4)体... 为了防控高温高压工艺流程中可燃混合气体潜在的爆炸风险,利用自行搭建的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测试了初始温度20~200℃、初始压力0.1~1.5 MPa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析了温度、压力和C_(2)H_(4)体积分数对混合气体爆炸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C_(3)H_(8)/C_(2)H_(4)混合气体爆炸上限升高。当初始压力高于0.3 MPa时,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上限的上升速率明显降低。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高温和高压下爆炸上限的提升幅度和速率比常温常压下更高。温度和压力的协同作用对爆炸上限的影响远大于二者单独作用的影响之和,即高温和高压协同作用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具有更高的爆炸风险,且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风险会进一步提升。分别拟合得到了爆炸上限与温度参数、爆炸上限与压力参数以及爆炸上限与温度和压力双参数下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爆炸上限 c_(3)H_(8)/c_(2)H_(4)混合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