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荧光粉材料Ca8MgLu(PO4)7:Dy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1
作者 谢飞燕 徐德康 +1 位作者 陈鸿雁 Wasim Ullah khan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06-51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黄色荧光粉Ca8MgLu(PO4)7 : Dy^3+,通过X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研究Ca8MgLu(PO4)7 : Dy 3+的发光特性.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黄光发射,蓝光发射峰位于480 nm处(由4F9/2 → 6H15/2 跃...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黄色荧光粉Ca8MgLu(PO4)7 : Dy^3+,通过X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研究Ca8MgLu(PO4)7 : Dy 3+的发光特性.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黄光发射,蓝光发射峰位于480 nm处(由4F9/2 → 6H15/2 跃迁产生),黄光发射峰位于572 nm处(由4F9/2 → 6H13/2 跃迁产生),以黄光发射为最强.监测 572 nm 最强发射峰,激发光谱覆盖300500 nm,主激发峰位于350 nm.Ca8 MgLu(PO4)7: Dy 3+的热猝灭性能良好:在150 ℃下的发光强度积分是室温25 ℃的87.37%.研究结果表明Ca8MgLu(PO4)7: Dy^3+荧光粉材料有潜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8mglu(po4)7: DY^3+ 白光LED 发光特性
下载PDF
白光LEDs用颜色可调型荧光粉Ca9Al(PO4)7∶Tb3+,Sm3+的发光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少华 乔峥 孙明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9-1477,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Tb^3+、Sm^3+和Tb^3+/Sm^3+掺杂的Ca9Al(PO4)7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性能。以Tb^3+的380 nm激发峰作为激发源时,发现Ca 9Al-(PO 4)7∶Tb^3+,Sm^3+的发射光谱中既包含T...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Tb^3+、Sm^3+和Tb^3+/Sm^3+掺杂的Ca9Al(PO4)7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性能。以Tb^3+的380 nm激发峰作为激发源时,发现Ca 9Al-(PO 4)7∶Tb^3+,Sm^3+的发射光谱中既包含Tb 3+的5D 4-7F 6-3跃迁发射,又含有Sm 3+的4G 5/2-6H 5/2-9/2跃迁发射。当增加Sm 3+的掺杂量时,基于Tb^3+-Sm^3+间的能量传递,有效地增加了Ca9Al(PO 4)7∶Tb^3+,Sm^3+的发射强度,能量传递的机理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另外,Ca 9Al(PO4)7∶Tb^3+,Sm^3+的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0.6%。上述结果表明,Ca9Al(PO4)7∶Tb^3+,Sm^3+材料在紫外-近紫外白光LEDs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能量传递 Ca9Al(po4)7:Tb3+ Sm3+
下载PDF
Dy^(3+)离子掺杂的全色荧光粉Ca_9La(PO_4)_7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正发 孟涛 +3 位作者 张伟 崔跃鹏 罗莉 王银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71-227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0 460 nm)而被激发,呈现一系列的吸收峰.样品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有较强的蓝光(481 nm)和黄光(573 nm)两个窄带发射,混合成优质的白光发射,该白光色坐标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品图中分布在无色点D65(0.313,0.329)周围.随着掺杂Dy3+离子的摩尔分数的增加,两种发射均发生浓度猝灭现象,Dy3+离子的最佳掺杂为0.05(摩尔分数),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La(po47 Dy3+ 荧光粉 高温固相反应 发光特性 浓度猝灭
下载PDF
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Ca_9Al(PO_4)_7:Ce^(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平 吕梁 +3 位作者 刘鹏飞 赵引红 王灿 刘利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合成了Ca9(1-x-y)Al(PO4)7:xCe3+,yDy3+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试表明所合成样品为纯相Ca9Al(PO4)7晶体。在268 nm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Ce3+呈现峰值位于363 nm的宽带发射。在350 nm...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合成了Ca9(1-x-y)Al(PO4)7:xCe3+,yDy3+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试表明所合成样品为纯相Ca9Al(PO4)7晶体。在268 nm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Ce3+呈现峰值位于363 nm的宽带发射。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Dy3+发射光谱为窄带谱,主峰分别位于483 nm和574 nm,对应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特征跃迁,呈黄白光发射。荧光光谱表明:Ce3+,Dy3+共掺之后,Ce3+不仅对Dy3+的特征发射有明显的敏化作用,而且通过调节Ce3+和Dy3+的掺杂比例,可实现从黄白光到白光的颜色变化。研究发现:Ca9(1-x-y)Al(PO4)7:xCe3+,yDy3+样品中,掺杂离子的最佳摩尔分数为x=0.02,y=0.02,此时色坐标为(0.306,0.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Al(po4)7 Ce3+ Dy3+ 白色荧光粉 发光 色坐标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Ca_8MgLu(PO_4)_7∶Tb^(3+) 被引量:5
5
作者 谢飞燕 董志月 +2 位作者 刁贵强 刘必富 蔡婉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2-113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单一纯相绿色荧光粉Ca8Mg Lu(PO4)7∶Tb3+,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曲线研究了Ca8Mg Lu(PO4)7∶Tb3+的发光性能。Ca8Mg Lu(PO4)7∶Tb3+能被378nm的近紫外光激发,Tb3+发生5D4-7F5跃迁发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单一纯相绿色荧光粉Ca8Mg Lu(PO4)7∶Tb3+,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曲线研究了Ca8Mg Lu(PO4)7∶Tb3+的发光性能。Ca8Mg Lu(PO4)7∶Tb3+能被378nm的近紫外光激发,Tb3+发生5D4-7F5跃迁发出绿光,色坐标为(0.324,0.592)。Ca8Mg Lu(PO4)7∶Tb3+的量子效率可达84%,热猝灭性能良好:在150℃和200℃的发光强度积分分别是25℃的90.71%和86.36%。研究结果表明Ca8Mg Lu(PO4)7∶Tb3+是一种理想的适于NUV-LED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白光LED Ca8Mg Lu(po4)7∶Tb3+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a_(10)Li(PO_4)_7∶Sm^(3+)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滕晓云 白琼宇 +7 位作者 边亚燕 杨保柱 段平光 李婷 徐书超 王志军 李盼来 杨志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9-153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10Li(PO4)7∶x 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4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10Li(PO4)7∶x Sm3+表现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9 nm、606 nm、651 nm和713 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10Li(PO4)7∶x 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4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10Li(PO4)7∶x Sm3+表现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9 nm、606 nm、651 nm和713 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和4G5/2→6H11/2跃迁发射,且606 nm发射峰最强,材料发射橙红光;监测606 nm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包含363 nm、376 nm、404 nm和478 nm多个激发峰;改变Sm3+的掺杂量,发现Ca10Li(PO4)7∶Sm3+的发射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x=0.05时发射强度最大,即存在浓度猝灭现象,造成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Ca10Li(PO4)7∶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Ca10Li(PO4)7∶Sm3+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激活能为0.188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Ca10Li(po4)7∶Sm3+ 固相法 荧光粉
下载PDF
Ca_(10)Li(PO_4)_7∶Dy^(3+),Ce^(3+)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7
作者 杨志平 赵引红 +2 位作者 梁晓双 刘鹏飞 吕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nm(6H15/2→6P5/2),385 nm(6H15/2→6M21/2),样品可被UVLED管芯有效激发。发射谱由位于481 nm(蓝)和572 nm(黄)的两个峰组成,对应的能级跃迁为4F9/2→6H15/2、6H13/2。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当Dy3+的摩尔分数为10%时发光最强。掺入Ce3+作为敏化剂,Ce3+→Dy3+发生共振能量传递,当掺杂量为10%Dy3+、14%Ce3+时,样品发光最强,其强度为单掺10%Dy3+时的13.4倍,发光颜色由黄白变为蓝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0Li(po4)7∶Dy3+ Ce3+ 发光 浓度猝灭 能量传递
下载PDF
Ca_9Al(PO_4)_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迪 孟祥雨 +6 位作者 赵嘉伟 王迎彬 张月冬 王志军 高少杰 张坤 李盼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9Al(PO4)7:Eu2+蓝色荧光粉,研究了Ca9Al(PO4)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Ca9Al(PO4)7:Eu2+的激发光谱覆盖200~350nm紫外区;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445nm的宽谱,对应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9Al(PO4)7:Eu2+蓝色荧光粉,研究了Ca9Al(PO4)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Ca9Al(PO4)7:Eu2+的激发光谱覆盖200~350nm紫外区;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445nm的宽谱,对应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Eu2+掺杂量的增大,Ca9Al(PO4)7:Eu2+的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发射强度对应的Eu2+掺杂量为0.01,即存在浓度猝灭效应,对应的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依据晶格常数,得出临界距离为2.297nm.在25~300℃范围内改变光谱测量温度,发现温度升高到150℃时,Ca9Al(PO4)7:Eu2+的发射强度变为25℃时的81.0%,对应的激活能为0.268eV,说明材料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浓度猝灭 温度稳定性 Ca9Al(po4)7:Eu^2+
下载PDF
Ca_9Y(PO_4)_7∶Ce^(3+),Tb^(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瓒 米晓云 +5 位作者 谢凌婕 潘笑盈 周鸿燕 陈树怡 张希艳 柏朝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6-2142,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a_9Y(PO4)7∶Ce^(3+),Tb^(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Ca_9Y(PO4)7基质中引入Ce^(3+),Tb^(3+)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因Tb^(3+)离子自身能量交叉驰豫的存在,使得单掺T...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a_9Y(PO4)7∶Ce^(3+),Tb^(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Ca_9Y(PO4)7基质中引入Ce^(3+),Tb^(3+)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因Tb^(3+)离子自身能量交叉驰豫的存在,使得单掺Tb^(3+)时,通过调节Tb^(3+)离子的浓度可以实现对发光颜色的控制。同时研究了Ce^(3+)-Tb^(3+)之间的能量传递为电多极相互作用的偶极-四极机制,Ce^(3+)-Tb^(3+)之间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5.6%。Ca_9Y(PO4)7∶Ce^(3+),Tb^(3+)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激活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共发射得到可控调节。SEM分析表明荧光粉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Y(po4)7∶Ce3+ Tb3+ 水热法 交叉驰豫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Ca_9Al(Po_4)_7:Eu^(3+)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志平 马欣 +3 位作者 王凤和 宋兆丰 李立虎 闻建伟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1-514,共4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Al(Po4)7: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350nm-410nm有一个宽带激发峰,适用于UVLED管芯的激发;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峰由位于589nm和593nm,612nm、616nm和619nm,654nm及688nm四组线状...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Al(Po4)7: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350nm-410nm有一个宽带激发峰,适用于UVLED管芯的激发;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峰由位于589nm和593nm,612nm、616nm和619nm,654nm及688nm四组线状峰构成,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1)、(5D0~7F2)、(5D0~7F3)及(5D0~7F4)特征跃迁,呈现红色发光。探讨了掺杂的Eu3+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其最佳掺杂浓度为5%。研究了其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发现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的引入均能使发光强度得到提高,尤其以Li+最佳,发光强度提高了大约35%。结果表明,Ca9Al(Po4)7:Eu3+是一种适用于UVLED管芯激发的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9Al(po4)7 高温固相 LED
原文传递
新型橙红色荧光粉Ca_9Al(PO_4)_7:Sm^(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新彦 郭明超 +6 位作者 赵嘉伟 张月冬 王迎彬 刘海燕 高少杰 李盼来 王志军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510,共6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9Al(PO4)7: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3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9Al(PO4)7:Sm3+呈现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4、605、650和712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9Al(PO4)7: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3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9Al(PO4)7:Sm3+呈现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4、605、650和712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和4G5/2→6H11/2跃迁发射,其中605nm发射峰最强,从而材料整体发射橙红光;监测605nm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为多峰特征,主峰为345、362、375、403、440和472nm;改变Sm3+的掺杂量发现,Ca9Al(PO4)7:Sm3+的发射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发射强度最大值对应的Sm3+掺杂量为x=0.01,即存在浓度猝灭现象;通过计算临界距离,得出造成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测量了不同Sm3+掺杂量下材料的色坐标发现,Ca9Al(PO4)7: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研究了Ca9Al(PO4)7:Sm3+的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发现,材料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激活能为0.178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Sm3+ Ca9Al(po4)7
原文传递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red phosphors Ca_(10)Li(PO_4)_7:Eu^(3+)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恩海 赵韦人 +3 位作者 周国雄 豆喜华 易春雨 周民康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40-443,共4页
A series of red phosphors Ca10Li (PO4)7:Eu3+ were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A series of red phosphors Ca10Li (PO4)7:Eu3+ were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CIE chromaticity and quantum efficienc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hosphors could be effectively excited by the near ultraviolet (NUV) light (393 nm). The main emission peaks of the phosphor were ascribed to the transition 5D0–7F2 (613 and 617 nm) of Eu3+ ion when samples were excited by 393 nm. The CIE chromaticity (x,y) of Ca9.9Li (PO4)7:0.10Eu3+ was x=0.638,y=0.361 and the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is phosphor was 75% excited by 393 nm. Therefore,this phosphor could be a promising red component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white 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0Li(po47:Eu3+ LED red phosphor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