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O_3在Fe(100)表面成垢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旭昀 王文泉 +3 位作者 郭斌 郑冰洁 吴戆 王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5-969,共5页
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aCO_3在α-Fe表面的成垢机制,并通过对难溶的文石型及方解石型CaCO_3在Fe(100)表面的吸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它们的能量、电荷密度、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等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研... 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aCO_3在α-Fe表面的成垢机制,并通过对难溶的文石型及方解石型CaCO_3在Fe(100)表面的吸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它们的能量、电荷密度、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等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文石型CaCO_3(文石)先于方解石型CaCO_3(方解石)吸附于α-Fe表面桥位,而后文石会释放部分能量而转变为斜六面体形态的方解石;碳酸钙在铁表面的附着实际是碳酸根中电负性较大的O原子与Fe原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O 2p轨道电子与Fe 3d轨道电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因此发生了稳定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Fe(100) 成垢机制 吸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正己烷在CaCO_3(100)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意坤 郭平 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1-7,共7页
致密油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多以定量的实验研究为主,定性的机理研究较少。以正己烷为对象,从原子分子层面定性研究其在碳酸钙表面的吸附能力,为解释致密油在储层岩石基质上的吸附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 致密油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多以定量的实验研究为主,定性的机理研究较少。以正己烷为对象,从原子分子层面定性研究其在碳酸钙表面的吸附能力,为解释致密油在储层岩石基质上的吸附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C_6H_(14)分子在CaCO_3(100)面的吸附能,对比分析了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C_6H_(14)分子在B11位吸附最稳定,吸附能为-0.782 4 eV,吸附后键长键角变化率均小于1%,是一种弱化学吸附。不同吸附位的能量差值很小,仅为0.017 8 e V,C_6H_(14)分子容易在CaCO_3表面发生稳定流动。吸附后,C_6H_(14)分子的电子态密度向低能量区域整体偏移约3.1 e V,而CaCO_3(100)面的电子态密度曲线基本重合,吸附作用对C_6H_(14)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对CaCO_3(100)面电子结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caco3(100) 吸附 态密度 正己烷
下载PDF
CH_4、H_2O在CaCO_3(01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秦娟 郭平 +1 位作者 赵建飞 罗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H_4和H_2O在CaCO_3(010)面上各高对称位的吸附情况,优化了CH_4与H_2O在T位、 B位和H位的吸附模型结构,计算了其在各高对称位的吸附能,并对其各自最稳定的吸附位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H_4和H_2O在CaCO_3(010)面上各高对称位的吸附情况,优化了CH_4与H_2O在T位、 B位和H位的吸附模型结构,计算了其在各高对称位的吸附能,并对其各自最稳定的吸附位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H_4、 H_2O分子分别在LBⅢ位、 SBⅢ位最稳定,吸附能分别为-0.405 eV、-0.138 eV,是一种物理吸附,吸附前后键长键角的变化较小,表现为亲气;吸附后CH_4和H_2O的态密度曲线整体向低能量区偏移约7.5 eV、 5eV,吸附后CH_4和H_2O结构都更加稳定,吸附作用对CH_4和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caco3(010) 吸附 态密度 CH4分子 H2O分子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文涛 关键 《人民公交》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汽车涂料 变色涂料 汽车 纳米caco3 防静电涂料 纳米SiO2 纳米复合材料 抗紫外线 清漆涂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