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被引量:30
- 1
-
-
作者
刘震
党玉琪
李鹤永
高先志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970208)
-
文摘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烃源岩
圈闭
均一化温度
晚期成藏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rap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马达德
马玉杰
张启全
谭万金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油田研究院
塔里木油田研究院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5CB422100
G199904330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107
40172076)资助
-
文摘
构造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圈闭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以背斜、断背斜、断鼻和断块为主,主要分布在七个泉—油砂山—东柴山、红沟子—南翼山—碱石山—落雁山、冷湖零号—冷湖七号—马海以及中内部等4个NW走向的密集分布区带内.构造圈闭的平面展布主要受应力作用状况、构造变形程度和断裂发育状况等因素控制.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构造圈闭主要开始形成于古新世和中新世,主要定型于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喜山运动控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圈闭含油气性综合分析表明,生烃凹陷附近的古构造圈闭和同沉积构造圈闭应该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圈闭
断裂
古构造
同沉积构造
含油气性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structural traps
fault
paleo-structure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hydrocarbon potential
-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马达德
张跃中
张启全
谭万金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油田研究院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
基金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编号:G1999043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107)资助
-
文摘
阿尔金断裂带、昆北断裂带和北缘断裂带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盆地内部还发育了大量性质各异的断裂,主要呈NW,NE和NNW向展布.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样式主要有5种,即逆冲叠瓦型、对冲型、背冲型、花状和伸展断裂组合.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一类是在渐新世就已发育完全而定型,一类是在中新世—第四纪期间发育形成,还有一类是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是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断裂
平面展布特征
剖面组合样式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fault
plane distribution feature
profile composite pattern
-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常迈
党玉琪
-
机构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6-39,52,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攻关项目(编号:970208)资助
-
文摘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浅层生物气藏
气烟囱
乙烷
碳同位素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Sanhu Depression
shallow biogenic gas pools
gas chimney
carbon isotope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制油气作用
被引量:57
- 5
-
-
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李建青
周瑞年
-
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青海石油管理局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53-57,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70208-07)
-
文摘
油气在生排运聚成藏过程中须经历生烃、排烃、运烃、聚烃和资源等 5个门限。某一确定的油气运聚成藏系统进入任一个门限都将损耗一部分烃量。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源岩生成的烃量只有超过进入各个门限时损耗烃量之和才能大规模聚集成藏 ,并构成油气勘探的远景区。根据物质平衡原理研究油气生成量和损耗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门限控烃作用及其计算模型。文中阐明了各门限的地质含义、判别标准及其控油气作用机理 。
-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地质门限
控制油气作用
油气成藏过程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forming reservoir system
hydrocarbon resource evaluation
geologic threshold
-
分类号
TE122.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柴西南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陈艳鹏
刘震
李鹤永
党玉琪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0208)资助
-
文摘
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出发,应用综合泥岩排替压力、砂岩孔隙度和盆地演化史的定量方法分析了柴西南地区古近系的岩性圈闭的形成期次.首先通过岩心分析法、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版法及采油强度分析法等方法确定的含油储层的临界孔隙度来分析储层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泥岩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等级确定的盖层临界排替压力分析盖层的有效性,再次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形成期次.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和多期性的特点.
-
关键词
柴西南区
岩性圈闭
圈闭形成期
-
Keywords
southwestern caidamu basin
lithologic trap
formation stage of trap
-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 7
-
-
作者
王鹏
赵澄林
-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为了认清柴北缘第三系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 ,在岩心观察、微观照片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 ,认为本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 ,其中早期及中期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对本区第三系储层形成次生孔隙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碳酸盐质量分数小于 2 0 %的情况下 ,易产生有利的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的发育造成柴北缘地区第三系储层以剩余粒间孔 -粒间溶孔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北缘地区
第三系
成岩作用
研究
油气地质
胶结作用
溶解作用
次生孔隙
碎屑岩储层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cementation
dissolution
secondary pore
clastic reservoir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中低产层的测井识别及试气验证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徐子远
姜桂凤
张道伟
王金鹏
-
机构
中油股份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共5页
-
文摘
通过对大量老井资料的对比分析,在建立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藏气层识别标准的同时,阐述了第四系中低产层的形成机理和四性特征。通过较大规模的试气验证,不仅证实了上述识别标唯和气层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使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储量规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印证了钻井液影响疏松地层测井环境及测井资料的研究结论,为开展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钻井液配制和钻井工艺研究、测井系列选择和解释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气藏
气层
测井识别
形成机理
试气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Quarternary, Gas reservoir, Gas 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Formation, Mecha nism, Gas test
-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三大含油气系统及勘探焦点
被引量:20
- 9
-
-
作者
王明儒
-
机构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12,共5页
-
文摘
柴达木盆地经多年勘探已形成北部侏罗系找油 ,西部第三系找油和东部第四系找气的勘探局面 ,但进一步的勘探却举步维艰 .为了开创新的局面 ,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综合分析该区地震、地质和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含油气系统新概念分析了各系统基本要素和特征 ,并对各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的纵横向变化规律 .认为各系统烃源岩均有西好东差的特征 .找出了各系统勘探存在的焦点问题 。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第三系
第四系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子系统
油气勘探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Jurassic, Tertiary, Quaternary, hydrocarbon bearing system, hydrocarbon bearing subsystem, exploration strategy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地区唐古特白刺硬枝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10
-
-
作者
陈斌
赵越
王宁
张永秀
-
机构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
-
出处
《青海农林科技》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
文摘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药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不同条龄4因子对唐古特白刺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硬枝扦插的最佳方案为吲哚乙酸100mgkg^-1~150mgkg^-1处理12h、采用1~2a生木质化硬枝插穗。说明在柴达木地区,以露地起垄加地膜覆盖为扦插苗床,进行白刺硬枝扦插快繁是可行的。
-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硬枝扦插
随机区组设计
柴达木地区
-
Keywords
Nitraria tanggutica
Hardwood cutt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caidamu basin
-
分类号
S723.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时代及识别标志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康强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国际勘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攻关项目"柴达木盆地沉积储层研究"(970208-03)部分成果
-
文摘
目前,人们对第四纪的底界地质年代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明确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的地质年代不仅有利于第四级地层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有效的寻找第四纪生物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依据孢粉组合变化及古气候演化、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沉积物接触关系以及古地磁的变化作为确定第四纪底界的主要依据,综合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为2.5MaB.P.,这一界面同我国学者所确定的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的下限以及N.J.Shackleton等依据北大西洋DSDPsite552A钻孔剖面所确定的第四纪大规模冰期开始一致.该界面为向盆地逐渐变为整合接触的不整合面,穿过该界面气候突然变冷,并首次大量出现强壮青星介.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河湖相沉积
第四系下界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ation
bottom interface of Quaternary
-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CXQ构造油气化探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周奇明
黎绍杰
赵友方
-
机构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
出处
《矿产与地质》
200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
文摘
通过在 CXQ构造上进行的油气化探结果表明深部拥有油气活动 ,结合地质构造综合评价认为它具有形成构造圈闭油气藏的条件。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化探
找矿预测
地质构造
圈闭
油气藏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ecasting for prospecting
-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南北推覆构造概论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林茂炳
-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
-
出处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1-1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区,可以划分出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分别称为柴北缘推覆构造带和东昆仑推覆构造带。其间的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相对的应变减弱区(低应变带)。两大推覆构造带在相同力源作用下统一构成了青海省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成为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带,是华北板块与南华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的浅部构造变形的产物,也是南北板块拼合的证据。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推复构造
南化板块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nappe tectonics, South China plate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柴达木盆地家畜育肥饲草料营养成份分析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任玉英
杜铁瑛
-
机构
青海省草原总站
-
出处
《青海草业》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
文摘
对柴达木盆地地产育肥饲草料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产饲草料育肥家畜的日粮配方,与省内其他地区育肥家畜日粮配方的营养水平基本相当,只是磷含量较少,应适当增加磷比例。
-
关键词
营养成份分析
柴达木盆地
饲草料
育肥
家畜
日粮配方
营养水平
磷含量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Local fodder
Nutritious ingredient
-
分类号
S826.4
[农业科学—畜牧学]
TS275.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柴达木盆地交通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李玲琴
马海州
-
机构
兰州大学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5-5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交通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配置研究,分析了加快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交通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战略。
-
关键词
交通建设
柴达木盆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开发
-
Keywords
raffic constration,exploitation of the resource,caidamu basin.
-
分类号
F5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刘明德
刘志强
徐子远
司秀根
-
机构
中油股份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3,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含气区地震反射资料的描述,阐述了该区第四系含气地层的“地震异常反射特征”,并通过异常反射与探明气藏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和异常幅度与含气丰度一致性的对比分析,对地震剖面上各种不同级别的异常反射赋予了明确的地质意义。同时,根据波动反射理论,结合该区第四系沉积疏松、埋藏浅的特殊地质条件,对该区第四系含气地震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明确指出:沉积疏松、整体低速的地质背景,正是形成该区第四系特殊“含气地震异常”的特殊地质条件。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生物气藏
气层
地震异常
地震反射
特征
形成机理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Quarternary, Gas formation, Petroliferous seism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柴达木盆地豆类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 17
-
-
作者
刘玉皎
-
机构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
出处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27-28,21,共3页
-
文摘
结合柴达木盆地脆弱的农田生态环境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要求 ,对发展豆类生产在柴达木地区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在西部地区扩大豆类生产 ,有利于生态环境治理 ,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豆类
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Legum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分类号
S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风沙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窦筱艳
曾光明
许国强
丁学刚
张胜帮
-
机构
湖南大学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
出处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3年第6期40-42,共3页
-
文摘
对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自然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风沙环境的沙漠化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该地区沙漠化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针对这种趋势,提出了合理的防治途径。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
风沙环境
沙漠化
自然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
Keywords
caidamu basin
desertification
trend
-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预测天然气藏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吴光大
-
机构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8-65,共8页
-
文摘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历经40年的勘探,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第四纪沉降与沉积中心,区内第四系生储气岩厚度大、分布广,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同生沉积构造发育,保存完整,具有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地质条件。此外,由于该地区含气地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与胶结作用差、含气层厚度大、孔渗性好,加之构造条件简单,人文干扰小,是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本文详细介绍了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在台南气田发现过程中的应用。在地震剖面上,我们发现了与天然气赋存有关的地震异常──烃类直接指示标志。通过对异常反射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地震异常形成的机理。综合应用烃类直接指示标志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预测了台南构造天然气的存在、含气范围,概算了天然气地质储量,并提供了发现井和评价井井位。钻井测试验证了预测结论基本是正确的。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发现了台南气田,提高了钻探成功率,加快了勘探进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地质效果。
-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
油气勘探
-
Keywords
Eastern caidamu basin, Quaternary Natural Gas , Direct Hydrocarbon Detection,Discovery Well,Gas-Bearing Range
-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风沙环境评价研究
- 20
-
-
作者
窦筱艳
曾光明
许国强
张胜邦
-
机构
湖南大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
出处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4年第3期34-36,58,共4页
-
文摘
风沙环境评价,是指在风沙环境条件下,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评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地区风沙环境评价重点是对土地资源的评价。从退化角度而论,即对风沙环境土地类型进行划分和分等定级,通过对风沙环境的类型、分布、发展趋势及危险度的分析,为区域风沙环境的发展态势作一估测性评价。
-
关键词
评价
风沙环境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
划分和分等定级
-
Keywords
evaluation
the windy and blowing sand environment
southeastern caidamu basin
classify and grade
-
分类号
X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