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广西彩调剧目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4
1
作者 阙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通过传播完成其存在使命的。广西彩调剧的剧目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前辈艺人的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承继阶段,在"变"中求发展的整理改编阶段,以及提升作品境界、丰富反映视角、发掘人之生命意义的创... 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通过传播完成其存在使命的。广西彩调剧的剧目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前辈艺人的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承继阶段,在"变"中求发展的整理改编阶段,以及提升作品境界、丰富反映视角、发掘人之生命意义的创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彩调 剧目 传承 改编 创新
下载PDF
广西彩调剧脸谱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阙真 《艺术探索》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广西彩调脸谱是别具一格的。一是有乡土气息浓郁、追求个性、象形寓意的形式特征;二是有重真实的表征功能、辨善恶的批评功能、强化感知的审美功能;三是彩调中"丑"之脸谱最为丰富,运用广泛,与彩调中审丑意识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广西彩调 脸谱 特征 审丑意识
下载PDF
宜州彩调唱腔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相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8-180,共3页
宜州彩调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积淀了桂西北民族文化内涵,它的唱腔大多吸取当地民歌的养料,经过几百年日益发展成熟,研究宜州彩调的唱腔,了解宜州彩调的发展历程、地方特色,对引领当地曲艺文化与山歌文化的融合与繁荣起到积极作... 宜州彩调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积淀了桂西北民族文化内涵,它的唱腔大多吸取当地民歌的养料,经过几百年日益发展成熟,研究宜州彩调的唱腔,了解宜州彩调的发展历程、地方特色,对引领当地曲艺文化与山歌文化的融合与繁荣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抓住机遇,深度开发,加快彩调的传承与健康发展,是当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调唱腔 地方色彩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广西彩调剧中的修辞手法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敏兰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0-66,共7页
回顾数十年来有关彩调剧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切入分析彩调剧,却很少涉及其中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事实上,彩调剧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诙谐、幽默的风格,比较突出的有诡谐、曲解等8种手法。这些... 回顾数十年来有关彩调剧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切入分析彩调剧,却很少涉及其中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事实上,彩调剧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诙谐、幽默的风格,比较突出的有诡谐、曲解等8种手法。这些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丰富了这个剧种的表现力,形成了有彩调特色的修辞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调剧 修辞手法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表征——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民族寓言”品质
5
作者 唐骋帆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民歌情结”和壮族人民“大爱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隐喻。“刘三姐”形象的发展与演变,凸显了中国民族艺术内在蕴含的审美“韵味”与“余韵”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彩调剧 《新刘三姐》 民族寓言 隐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广西彩调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慧玲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严重冲击。除应有的公法保护外,也亟需私法的保护。目前,中国民族文化的私法保护中不仅面临着权利主体不明确的困难,知识产权制度中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严重冲击。除应有的公法保护外,也亟需私法的保护。目前,中国民族文化的私法保护中不仅面临着权利主体不明确的困难,知识产权制度中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存在诸多局限。鉴于民族文化这一智力成果的特殊性,建议宏观上提高公众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完善保护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民族文化经济价值;微观上明确民族文化权利主体,完善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彩调 权利主体 知识产权保护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桂林彩调为例
7
作者 冯丽娟 秦尧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11-15,共5页
起源于广西永福县的“快乐剧种”——彩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的重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广西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彩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 起源于广西永福县的“快乐剧种”——彩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的重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广西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彩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新时代下的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生产平台,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桂林彩调非遗可以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彩调 文化传承 发展策略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广西彩调《小娘送女》英译研究
8
作者 莫连花 陈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57-162,共6页
广西彩调英译是实现广西戏剧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彩调的英译少之又少且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广西彩调《小娘送女》的英译及翻译方法,并指出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地方戏剧文化的基础上,从目... 广西彩调英译是实现广西戏剧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彩调的英译少之又少且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广西彩调《小娘送女》的英译及翻译方法,并指出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地方戏剧文化的基础上,从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出发,力求译文跟原文实现“功能对等”,即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层面的对等,以传递彩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给广西彩调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广西彩调 小娘送女 英译研究
下载PDF
试论新媒体时代广西彩调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9
作者 赵莉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3期13-16,共4页
彩调是体现桂北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极具地方特色,艺术价值很高,曾经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但是,现代传播方式对传统的彩调保护和传承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其发展举步维艰。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提升对彩调进行抢救性... 彩调是体现桂北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极具地方特色,艺术价值很高,曾经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但是,现代传播方式对传统的彩调保护和传承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其发展举步维艰。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提升对彩调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意识,重视从文化内涵、传播形式、受众心理等方面探索广西彩调创造性转化的有效措施,增强彩调的生命力,让其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提升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彩调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原生态与时尚元素的两难抉择——从彩调剧《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宁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刘三姐从壮族口头流传的故事,到文学文本的《刘三姐》,再到彩调剧、电影《刘三姐》,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则凸显了时尚元素。从彩调《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是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 刘三姐从壮族口头流传的故事,到文学文本的《刘三姐》,再到彩调剧、电影《刘三姐》,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则凸显了时尚元素。从彩调《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是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在减少,时尚的文化元素在增加;刘三姐的形象被弱化,具有时代感的时尚元素则不断地增强。这种改变折射出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只有建立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调《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 民族文化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