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运超
姜耀辉
+1 位作者
青龙
杜佛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_(2)(低至57.05 wt%)和较高的MgO+Fe_(2)O_(3)(高达14.21 wt%)含量。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包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24 Ma),与寄主花岗岩(230~22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上述特征表明,包体是离散的幔源偏基性岩浆团或者是幔源与寄主岩浆混合的产物。原始包体岩浆属于超钾质岩浆,可能是通过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辉石岩脉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为幔源岩浆底侵提供了直接证据,从而为蔡江花岗质岩石形成于较高温度提供佐证。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热源机制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蔡江岩体
岩浆混合
底侵作用
热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运超
姜耀辉
青龙
杜佛光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54,41830428)资助。
文摘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_(2)(低至57.05 wt%)和较高的MgO+Fe_(2)O_(3)(高达14.21 wt%)含量。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包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24 Ma),与寄主花岗岩(230~22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上述特征表明,包体是离散的幔源偏基性岩浆团或者是幔源与寄主岩浆混合的产物。原始包体岩浆属于超钾质岩浆,可能是通过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辉石岩脉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为幔源岩浆底侵提供了直接证据,从而为蔡江花岗质岩石形成于较高温度提供佐证。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热源机制具有意义。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蔡江岩体
岩浆混合
底侵作用
热源机制
Keywords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caijiang pluton
magma mixing
underplating
heat source mechanism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刘运超
姜耀辉
青龙
杜佛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