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1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容波 赵倩 +5 位作者 武志江 郑豪 赵静 罗宏杰 李强 马艺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阳城遗址 战国楚墓 彩绘陶器 科学研究
下载PDF
一件战国时期青铜鼎鼎耳的铸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南普恒 秦颍 +1 位作者 罗武干 韩楚文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0-934,共5页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金相显微观察对湖北省襄樊陈坡M10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青铜鼎的耳部连接标本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结果表明:已铸附件的表面处理或整型是分铸铸接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分铸铸接是一种依靠浇铸主体...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金相显微观察对湖北省襄樊陈坡M10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青铜鼎的耳部连接标本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结果表明:已铸附件的表面处理或整型是分铸铸接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分铸铸接是一种依靠浇铸主体时铜液凝固收缩致使附件紧贴主体的机械式连接。结合相关文献对此铸接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连接 战国 襄樊 楚墓
下载PDF
三维技术对安徽白鹭洲战国墓M566墓主容貌的复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亚威 张加莉 +1 位作者 秦让平 税午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1-679,共9页
2011年安徽白鹭洲发现战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楚国贵族墓葬,因墓主人头发和发簪保存完好、墓主身份显赫而备受关注。该头骨保存完整,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根据骨骼的形态推测其为女性,年龄为35-39岁。为展现该地区战国贵族妇女的容貌、... 2011年安徽白鹭洲发现战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楚国贵族墓葬,因墓主人头发和发簪保存完好、墓主身份显赫而备受关注。该头骨保存完整,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根据骨骼的形态推测其为女性,年龄为35-39岁。为展现该地区战国贵族妇女的容貌、丰富该地区考古多样性提供研究材料。本文首先使用高分辨率CT对该个体的头骨及下颌骨进行了扫描和重建,然后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颅面复原方法实现生前容貌基本形态的复原。最后,结合考古资料,利用三维模型处理软件对面貌复原模型及其发饰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等处理,提高了颅面复原模型的真实感,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国贵族女性面部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像复原 三维技术 战国楚墓 白鹭洲
下载PDF
湖南桃源出土战国彩绘陶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志强 周珺 +1 位作者 景博文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8,共8页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这批彩绘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普通易熔黏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黑色颜料为炭黑(C)。在彩绘陶壶、陶鼎和陶敦表面发现金属涂层装饰,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涂层为单质锡,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测试显示锡层内面棕黑色物质为生漆,可能混合其他胶结材料。以上结果为研究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特别是锡涂陶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楚墓 彩绘陶 组成结构 锡层
下载PDF
直诉制度的历史实践渊源新证——以包山楚司法简为材料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6,154,共10页
通过对包山楚司法简的案件文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即有类似后世"直诉"的诉讼程序制度实践,而且当时楚国的"直诉"程序已经较为成熟并应达到制度化的层面,楚国的"直诉"制度也可能正是同时... 通过对包山楚司法简的案件文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即有类似后世"直诉"的诉讼程序制度实践,而且当时楚国的"直诉"程序已经较为成熟并应达到制度化的层面,楚国的"直诉"制度也可能正是同时期成书的《周礼》关于"路鼓肺石"类直诉制度的实践渊源。由此可以判断,直诉制度的成型应在战国时期,我们对汉唐时期直诉制度方才成型的传统观点,有必要进行再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楚国 包山楚简 直诉 诉状
下载PDF
西安泾渭秦墓陶俑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曹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
泾渭秦墓中出土了189件彩绘陶俑,根据服饰差异可分为塑衣式俑和裸体俑两类,结合肢体姿势与共出的相关器物综合判断可知,有牛车俑、乐舞俑、骑马俑、角抵俑和杂技俑等几类。陶俑的制作方法简单,为捏塑、细部刻划并绘彩后,简单烘烤或晾干... 泾渭秦墓中出土了189件彩绘陶俑,根据服饰差异可分为塑衣式俑和裸体俑两类,结合肢体姿势与共出的相关器物综合判断可知,有牛车俑、乐舞俑、骑马俑、角抵俑和杂技俑等几类。陶俑的制作方法简单,为捏塑、细部刻划并绘彩后,简单烘烤或晾干而成。这批陶俑时代早、数量多、种类全、组合完整,弥补了东周秦俑的空白,同时对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源流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秦墓 陶俑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陕西宝鸡东沙河西路战国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辛宇 辛怡华 +4 位作者 胡望林 王颢 龙剑辉(摄影) 刘军户(绘图) 陈恩乾(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共11页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为配合东沙河西路建设,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战国秦墓24座。这批墓葬均使用木质葬具,普遍采用屈肢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仿铜陶礼器鼎、壶、豆等,日用生活陶器鬲、釜、罐等。墓葬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东沙...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为配合东沙河西路建设,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战国秦墓24座。这批墓葬均使用木质葬具,普遍采用屈肢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仿铜陶礼器鼎、壶、豆等,日用生活陶器鬲、釜、罐等。墓葬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东沙河西路战国秦墓的发现,对了解战国晚期宝鸡地区秦文化面貌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宝鸡 东沙河墓地 战国晚期 秦墓
下载PDF
湖北荆州秦家嘴墓地M1093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蒋鲁敬 赵晓斌 +4 位作者 杨开勇(执笔/绘图) 彭军 王莉(绘图) 陈新平(摄影) 彭巍(摄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F0002,共9页
秦家嘴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庙湖村。2023年5月发掘的M1093为战国中期楚墓,墓主身份为庶人。墓中出土竹简揭取编号3910枚,预计可缀合整简约1200~1500枚,字数约30000字,是目前所知单座墓葬出土楚简数量最多、文... 秦家嘴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庙湖村。2023年5月发掘的M1093为战国中期楚墓,墓主身份为庶人。墓中出土竹简揭取编号3910枚,预计可缀合整简约1200~1500枚,字数约30000字,是目前所知单座墓葬出土楚简数量最多、文字最多者。这批楚简内容丰富,初步整理可知涉及先秦“书”、“语”、诸子、数学、医药、畜牧、文学、日书等诸多类别,对研究先秦时期历史、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 秦家嘴墓地 楚墓 战国中期 楚简
原文传递
湖南蓝山五里坪墓群四座战国墓发掘简报
10
作者 向明文 陈斌 +1 位作者 曾莹 韦星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蓝山县五里坪墓群新发现了四座战国墓,从葬俗和随葬品情况来看,其中一座为典型越墓,三座为典型楚墓。五里坪战国墓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为探讨楚国南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讨论南平古城的始建年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亦为深入研究战国时... 蓝山县五里坪墓群新发现了四座战国墓,从葬俗和随葬品情况来看,其中一座为典型越墓,三座为典型楚墓。五里坪战国墓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为探讨楚国南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讨论南平古城的始建年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亦为深入研究战国时期湘南地区楚越文化交流与族群融合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坪墓群 楚墓 越墓 战国墓
原文传递
长沙湘春路东辰国际工地战国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张景尧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59-63,4,共6页
2010年1—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土坑竖穴墓2座,经过发掘,出土了一批陶器。2座墓葬出土的陶器组合为战国时期典型的楚墓陶器组合。经过比较研究,确认M1为战国晚期中段楚墓,M2为战国早中期之际楚墓。
关键词 长沙 土坑竖穴墓 战国 楚墓
原文传递
湖北襄樊市蔡坡战国墓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先福 范文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41,i0001,i0004,i0005,共15页
1998年和1999年,襄樊市考古队在团山镇施坡村蔡家坡湾北侧的低矮山冈上抢救清理了7座墓葬,墓葬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均为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陶器、制器、玉石器及个别铁器和骨器等。从器物组合和形制分析,这些墓葬应为战国... 1998年和1999年,襄樊市考古队在团山镇施坡村蔡家坡湾北侧的低矮山冈上抢救清理了7座墓葬,墓葬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均为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陶器、制器、玉石器及个别铁器和骨器等。从器物组合和形制分析,这些墓葬应为战国中期和晚期的楚墓,墓主的等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襄樊市 蔡坡战国墓 墓葬形制 出土遗物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吉林长白县干沟子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洪峰 孙仁杰 迟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66,共22页
In May-July 2001, the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surveyed the Gangouzi cemetery in Changbai County and excavated there seven tombs. These are stone burial pits each with several or d... In May-July 2001, the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surveyed the Gangouzi cemetery in Changbai County and excavated there seven tombs. These are stone burial pits each with several or dozen circular, semicircular or fan-like platforms structured of pebbles and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y contain secondary burials after cremation. Human bones are largely broken. The funeral objects consist of pottery, jade and stone artifacts and bronzes. The excavation 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studying the origin of the tomb shape prevailing among the Kaoguryo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长白县 干沟子墓地 火葬习俗 墓葬形制 出土文物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47的发掘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振海 孙建军 +1 位作者 华玉冰 徐韶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63,2,共15页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昌县 东大杖子墓地 竖穴土坑木椁墓 仿铜陶礼器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吉 凡国栋 +3 位作者 蔺诗芮 刘延常 帅旭东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33,80,共9页
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 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较低。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湖南地区部分东周青铜器较为接近,可能来自长江中游地区。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在合金技术上具有清晰差异,而在铅料来源上又具有密切关联,对研究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 刘岳墓地M1 战国 青铜器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雄飞 白宝玉 孙建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2,共15页
2002年9~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化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昌县东大杖子蕖地进行了第四次发掘。这次发掘区位于东大杖子壤地的东部,依村内小路大致可分为东北部与东南部两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中间间或少量前三次发掘的墓葬。
关键词 建昌县 东大杖子墓地 封石墓 竖穴土坑墓 战国中期
原文传递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红星 郝勤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14,T003-T006,共9页
In September-December 2002, the 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the Nos. 1 and 2 Chu State tombs and the horse-and-chariot burial pits auxiliary to them in the Jiuliandun cemete... In September-December 2002, the 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the Nos. 1 and 2 Chu State tombs and the horse-and-chariot burial pits auxiliary to them in the Jiuliandun cemetery of Wudian Town in Zao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The two graves are large in size, rectangular in plan, with ramping tomb-passages and, on each wall, 14 steps. Either of them contains a double outer and a double inner coffins, the former being partitioned into five cabinets. The funeral objects are very rich, numbering 617 pieces/sets for Tomb No.1 and 587 pieces/sets for Tomb No.2, and more than 1,000 bamboo slip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second grave. Two horse-and-chariot burial pit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tombs. Their contents consist of 33 chariots and 72 horses in Pit 1 and 7 and 16 respectively in Pit 2. The discovery will greatly push forward the study of the Chu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枣阳市 九连墩墓地 车马坑 战国时期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66的发掘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德文 秦让平 +2 位作者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0,98-106,共21页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六安 战国中晚期 楚墓
原文传递
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战国墓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辉 汪茂东 +4 位作者 李凤翔 方玲 柴政良(绘图/拍摄) 叶恒(拍摄) 方强(拍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0,F0002,F0003,共11页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家孤堆 战国晚期 积炭墓 积蚌墓 楚墓
原文传递
湖北荆门沙洋县余湾楚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彬 王哲石 +7 位作者 唐国俊 马驰浩 符德明(绘图) 李广安(绘图) 曾令斌(绘图) 张科(摄影) 于晓福(摄影) 许雲(摄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8,共16页
余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在此共发掘楚墓57座,本文选取其中9座予以介绍。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年代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晚段。随葬品以陶容器为主,包括仿铜... 余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在此共发掘楚墓57座,本文选取其中9座予以介绍。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年代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晚段。随葬品以陶容器为主,包括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两大类,其中M25所出之具有越文化特征的硬陶罐在江陵地区发现不多。铜器包括剑、戈、矛、箭镞、斧、削刀等。这批墓葬为研究江陵地区楚墓、楚文化及其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 余湾墓地 楚墓 春秋战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