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母信仰及其在西藏的传播
1
作者 陈立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20,154,共4页
度母信仰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占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度母信仰传入西藏地区的历史背景的梳理,认为度母这一起源于晚期印度佛教的女性神祗信仰,于松赞干布时期传入,在阿底峡时期真正开始普遍流行,结合"转轮圣王"... 度母信仰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占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度母信仰传入西藏地区的历史背景的梳理,认为度母这一起源于晚期印度佛教的女性神祗信仰,于松赞干布时期传入,在阿底峡时期真正开始普遍流行,结合"转轮圣王"及"上师崇拜"观念的影响和推动,将历史人物与佛教菩萨信仰结合而形成"观音—度母"的联合信仰模式,并经过阿底峡的大力推行而最终成为藏传佛教中最为普及的女性神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母信仰 转轮圣王 上师崇拜 观音
下载PDF
北魏灵太后“转轮王”与“佛”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21-30,共10页
北魏孝明帝时,灵太后胡氏为当朝的实际执政者。灵太后在临朝称制后,便开始遵照佛经记载的转轮王模式推行一系列护法措施,亦即通过运用外来的转轮王观念,加强其权位的正当性。但除了"佛教转轮王"的形象外,灵太后还似建构有&qu... 北魏孝明帝时,灵太后胡氏为当朝的实际执政者。灵太后在临朝称制后,便开始遵照佛经记载的转轮王模式推行一系列护法措施,亦即通过运用外来的转轮王观念,加强其权位的正当性。但除了"佛教转轮王"的形象外,灵太后还似建构有"佛"之面貌,不仅利用佛教符谶来暗示天下,自己以女身成佛,还与孝明帝并称"二帝"或"二圣",同时在石窟中设计"二佛并立"的特殊布局。此外,灵太后还欲通过《华严论》的修撰,来具体阐释"转轮王即佛"的观念,并通过《华严经》的弘广,来为自己的统治提供神圣且合法化的支持。虽然从现有资料来看,灵太后并未公开宣称自己是"转轮王"或"佛",但她推广佛教的一些措施,以佛教信仰教化天下的作为,都表明了她所努力的方向。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这位颇具女权意识的实际君主,正是运用了佛教王权的相关理论,来告知天下她所具有的最高政治权力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灵太后 转轮王 佛教
下载PDF
佛光下的朝廷:中古政治史的宗教面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英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7,197,共12页
中古时代,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再造,也对当时中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光照耀之下,中古政治史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相,而这些面相,是我们理解中古时代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内在逻辑的基... 中古时代,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再造,也对当时中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光照耀之下,中古政治史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相,而这些面相,是我们理解中古时代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内在逻辑的基础。佛教对中古政治的参与,并非仅仅是特定政治人物、集团与特定僧人、寺院的互相利用,而有其自身信仰的逻辑--其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期盼、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理念,乃至对统治合法性的论述,都植根于自身的知识和思想之中。佛教将政治秩序置于一个神圣而又和谐的参照系之内,把神圣的宇宙秩序扩展到人的领域,从而赋予统治者一种类似必然性、确定性和永久性的东西。中古政治的起伏、逻辑和理念,需要回到中古去理解,回到宗教光芒笼罩下的人心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佛教 政治史 转轮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世界广说》(’Dzam gling rgyas bshad)Me-pa-rā-dza考——兼评哥伦布“转轮王”尊号之由来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毅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50-267,共18页
《世界广说》,全名《大赡部洲广说:情器世界明鉴》(’Dzam gling chen po’i rgyas bshad snod bcud kun gsal me long),是藏人以藏文撰写的首部完整的世界地理著作,作者为青海广惠寺第四世敏珠尔(Smin grol)活佛降白曲吉丹增赤列... 《世界广说》,全名《大赡部洲广说:情器世界明鉴》(’Dzam gling chen po’i rgyas bshad snod bcud kun gsal me long),是藏人以藏文撰写的首部完整的世界地理著作,作者为青海广惠寺第四世敏珠尔(Smin grol)活佛降白曲吉丹增赤列(’Jam dpal chos kyi bstan’dzin’phrin las,1789-1838)(以下简称“敏珠尔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布 转轮 世界地理 dpal LAS
下载PDF
转轮王的七宝——论七政宝图像的多元功能及角色构筑
5
作者 贾维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34,共17页
七政宝是转轮王的七种随身宝物,从最早的小乘佛教经典到代表金刚乘最高密法的无上瑜伽密续,七政宝的身影贯穿始终,其原动力正是佛教哲学思想、佛典结构、神灵体系的扩充和演进。佛教经典中与七政宝相关的文本可大致分为六个体系:阿含经... 七政宝是转轮王的七种随身宝物,从最早的小乘佛教经典到代表金刚乘最高密法的无上瑜伽密续,七政宝的身影贯穿始终,其原动力正是佛教哲学思想、佛典结构、神灵体系的扩充和演进。佛教经典中与七政宝相关的文本可大致分为六个体系:阿含经、顶生王本生经、佛传、弥勒下生经、《华严经》及《法华经》等早期大乘经典、密教经典,视觉艺术材料与文本情况基本一致。在多元佛教语境中,以转轮王作为串联主线,能够清晰看到佛教思想不同发展阶段对转轮王和七政宝的角色构筑,以及七政宝图像本身的演变历史和宗教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政宝 转轮王 佛顶轮王 八辐轮曼荼罗 佛教 图像
原文传递
作为“转轮王”和“文殊菩萨”的清帝——兼论乾隆帝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安海燕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从历史背景来看,藏传佛教赋予中原统治者的"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只是一种尊称和象征性符号。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悦纳,它们对于清帝的核心意义在于确认其作为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身份。乾隆帝制作御容佛装... 从历史背景来看,藏传佛教赋予中原统治者的"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只是一种尊称和象征性符号。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悦纳,它们对于清帝的核心意义在于确认其作为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身份。乾隆帝制作御容佛装像的基点在于以传统王朝的皇帝面对蒙藏族群,在此前提下融入个人的宗教趣味,形成了以"转轮王"兼"文殊菩萨化身"呈现的皇帝形象。如果说这种形式有什么更多的含义,那也不外乎是增加他对蒙藏高层的亲和力和他身为清帝的神圣性。新清史学者所主张的乾隆帝以藏传佛教的转轮王、菩萨身份治国的观点缺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乾隆帝 藏传佛教 转轮王 文殊菩萨化身
原文传递
五代前后降魔图像的新发展——以巴黎集美美术馆所藏敦煌出土绢画降魔图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静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62,共17页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王七宝被吸收进来,强化了释迦超人的性格。图像中还可以见到来自印度帕拉朝美术的因素。此图像的内容和表现远远超出了北朝时期同类作品,代表了后期降魔图像发展的最高水准。推测此图像出现与当时流行俗讲的社会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巴黎 集美美术馆 敦煌出土织画 降魔图 释迦佛 明王 魔众 释迦佛神通变化 转轮圣王七宝 五代时期
原文传递
克孜尔壁画“挽弓试力金地王”释读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平山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31,M0006,共9页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方形佛传,在佛陀座前绘制王者及持弓人物。图像主题可比定为《贤愚经》《撰集百缘经》中世尊变化为转轮王,降服金地国王之事。相关壁画以异时同图的形式呈现了藏臣宝取呈弓箭、金地王臣服,以及转轮王恢复真身为佛陀及...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方形佛传,在佛陀座前绘制王者及持弓人物。图像主题可比定为《贤愚经》《撰集百缘经》中世尊变化为转轮王,降服金地国王之事。相关壁画以异时同图的形式呈现了藏臣宝取呈弓箭、金地王臣服,以及转轮王恢复真身为佛陀及众弟子教化说法等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佛传 金地王 转轮王 藏臣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