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巴楚中奥陶统上部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越 王建坡 +1 位作者 沈安江 黄智斌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从建造时代和群落组成的角度,专论新疆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定位。瓶筐石作为群落的主体造礁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繁盛于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开始趋于衰落。一间房组发育中小型点礁丘,除礁灰岩中常见的藻屑外,主要由瓶筐石... 从建造时代和群落组成的角度,专论新疆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定位。瓶筐石作为群落的主体造礁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繁盛于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开始趋于衰落。一间房组发育中小型点礁丘,除礁灰岩中常见的藻屑外,主要由瓶筐石并伴生少量石海绵共同形成礁格架岩。在群落组成上,一间房组的瓶筐礁丘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瓶筐礁类似,但在建造时间上却显得极为特殊:中奥陶世晚期。这时,一个全新的群落——珊瑚—层孔海绵礁群落开始在世界其它地区起源,却全然不见于一间房组。一间房组的礁丘在时间上完全不吻合于早奥陶世的瓶筐石造礁事件,而是晚于此类礁繁盛期并滞后了约10Ma,是目前所发现这类礁群落在全球范围内的孓遗孤例,是承先而不启后的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礁丘 演化 一间房组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黔北凤岗硐卡拉奥陶系湄潭组中灰岩:典型的暖水相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启剑 李越 +2 位作者 Steve KERSHAW 张园园 邓小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黔北凤岗硐卡拉剖面下—中奥陶统湄潭组泥岩、粉砂岩中夹含一套47.5m的连续灰岩建造,是区内迄今所测得厚度最大的"中灰岩"段。中灰岩的岩石学特征显示其成分多为分异度很高的生屑、鲕粒(豆粒)和核形石等,颗粒破碎程度偏高,丰... 黔北凤岗硐卡拉剖面下—中奥陶统湄潭组泥岩、粉砂岩中夹含一套47.5m的连续灰岩建造,是区内迄今所测得厚度最大的"中灰岩"段。中灰岩的岩石学特征显示其成分多为分异度很高的生屑、鲕粒(豆粒)和核形石等,颗粒破碎程度偏高,丰度高时可达颗粒支撑,灰泥基质和亮晶方解石胶结均有。这些颗粒堆积形成中—高能带生屑、内碎屑浅滩,纵向上略显旋回,亦见两层较薄含瓶筐石格架的生物层。这些特征皆属浅海带暖水型沉积的标志,将该剖面的湄潭组中灰岩与之同期的大湾组和紫台组中的灰岩相比较,后者形成于偏深的相带,灰泥和泥级、粉砂级陆源碎屑含量高,也缺乏典型的暖水成因标志,故可推知扬子区陆表海的灰岩沉积相存在深度控制的海水温差分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生物层 浅滩 中灰岩 湄潭组 下—中奥陶统 硐卡拉 凤岗 黔北
原文传递
早-中奥陶世瓶筐石礁丘:历史和古生态学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坡 李越 +2 位作者 张园园 李启剑 邓小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菌藻群落,达瑞威尔期以瓶筐石为群落主体的礁丘分布已趋于局限,中奥陶世晚期伴随着珊瑚-层孔虫造礁群落的崛起,瓶筐石礁丘骤然衰减。瓶筐石在礁丘建造过程中主要是障积生屑,因而有利于形成海底正向地貌隆起,所形成点礁的生长阶段和群落的更替过程易于识别。一般分为定殖期生屑滩型的礁基,至拓殖期和泛殖期的礁核部位则多为瓶筐石和/或海绵构成的障积岩和菌藻类形成的粘结岩,与礁间相和/或礁翼相界线多显现清晰边界。经过一定距离搬运的瓶筐石也可与其他生屑颗粒共同堆积成展布宽泛的生物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 礁丘 演化 古生态学 奥陶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