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
1
作者 邹光翼 梁伟 +2 位作者 陈佳琦 俞桂松 童培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73足)根据术中跟骨暴露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3枚克氏针常规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6足)和自制...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73足)根据术中跟骨暴露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3枚克氏针常规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6足)和自制装置组(采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辅助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7足)。记录术后足部肿胀时间、切口渗出时间、皮缘坏死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两组均无感染病例。足部肿胀时间、切口渗出时间自制装置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9足(25.0%)、自制装置组2足(5.4%)发生皮缘坏死,皮缘坏死率自制装置组低于常规组(P<0.05)。Bohler角、Gissane角:两组术后3 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自制装置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位丢失,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 自制装置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及Ⅳ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志伟 杨乐忠 +1 位作者 吴文特 刘春磊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1例58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男29例,女22例;年龄17~58岁,平均2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4d,平...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1例58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男29例,女22例;年龄17~58岁,平均2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4d,平均10d。术前均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按Sanders分类:Ⅲ型26足,Ⅳ型32足。均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测量B觟hler角、Gissane角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从疼痛、功能方面对疗效评定。结果:51例58足全部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皮缘表皮坏死2足,慢性疼痛4足,晚期发生距下关节炎2足,并发症发生率13.8%(8/58)。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3足,良27足,可5足,差3足。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外侧壁重建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战友 卢一生 +3 位作者 潘兵 许文根 徐静芳 代燎原 《骨科》 CAS 2011年第4期192-194,共3页
目的评价外侧壁重建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43例49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病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外侧壁重建内固定,术后负压引流时间24~48 h。结果随访3... 目的评价外侧壁重建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43例49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病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外侧壁重建内固定,术后负压引流时间24~48 h。结果随访3~3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7例,良10例,中6例,优良率86%。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3例切口边缘发生浅表坏死,有1例腓肠神经损伤,3例骨折复位丢失。结论切开复位外侧壁重建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办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骨折复位的操作技巧及关键点、微创操作、术后引流、选择性植骨是减少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卫兵 刘忠 +1 位作者 孙建平 刘伟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8例30足。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按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7足、Ⅳ型7足。闭合性骨折28足,开放性骨折2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8例30足。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按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7足、Ⅳ型7足。闭合性骨折28足,开放性骨折2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无深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3.3%。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有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进行必要的植骨。对术后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尽早干预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钢板 内固定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胜国 谢旖静 +1 位作者 邵楠 赵小魁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评价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31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38足)。术后根据AOFAS踝-足评分标准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足出现浅表感染,1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目的评价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31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38足)。术后根据AOFAS踝-足评分标准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足出现浅表感染,1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术后10~19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B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定:优21足,良12足,可5足,优良率86.8%。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14足,可4足,优良率89.5%。结论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关节内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患足功能。手术时机恰当、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型跟骨钛板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诸葛福煜 武玉福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2足)。术后3 d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根据M aryland足部...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2足)。术后3 d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根据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0足,良8足,差4足。并发症:跟部增宽1例,距下关节炎2例(1例行关节融合),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2例,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结论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合理的术后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钢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东 阳波 +2 位作者 米宁 罗斌 李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7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早期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44足,后期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26足... 目的:探讨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7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早期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44足,后期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26足.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12-36个月).末次随访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4足,良18足,可6足,差2足;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5.7分,整体优良率为88.6%.发生并发症17足,其中切口愈合不良5足,感染4足;8足给予换药或清创等后治愈,1例取出内固定接骨板后切口愈合;慢性疼痛8足.结论:经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注重术中操作细节,可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型入路 内固定 术后相关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嗣生 孙军 +4 位作者 潘承波 刘法银 张子峰 李玲 王维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对跟骨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对81例89足(8例双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 目的对跟骨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对81例89足(8例双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改良组平均(84.37±12.22)分,优良率为83.2%;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组平均(81.72±13.91)分,优良率为81.3%。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值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05;Х^2=0.009,P〉0.05)。两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腓肠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入路不仅具有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跟外侧动脉及相伴行的腓肠皮神经,有效预防了术后皮瓣坏死、感染、切口不愈合及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9
作者 孙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3期45-46,共2页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手术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