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淹水培养下紫云英对紫潮泥锌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杨曾平 饶中秀 +3 位作者 李万明 谢坚 李海露 褚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2,共10页
采用90d的紫云英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对不同紫云英添加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促进了紫潮泥中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矿物残渣态锌(Min-Zn)和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潜在有效的碳酸盐... 采用90d的紫云英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对不同紫云英添加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促进了紫潮泥中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矿物残渣态锌(Min-Zn)和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潜在有效的碳酸盐结合态锌(Carb-Zn)向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松结有机态锌(Wbo-Zn)和交换态锌(Ex-Zn)转化,从而提高紫潮泥Zn的生物有效性。在整个研究期间,紫潮泥Zn平均转化比率T1处理(添加1.50t/hm^(2)紫云英)最低(-116.40%),T2处理(添加2.25t/hm^(2)紫云英)最高(-19.57%)。到试验结束,添加紫云英处理均提高了紫潮泥Zn转移因子,T2处理最高(1.56%);降低了Zn分配指数,T2处理最低(96.9%);表明紫潮泥土壤Zn向有效态组分发生了转化。不同紫云英添加量处理中,紫潮泥Zn有效性和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2.25t/hm^(2)紫云英添加量最有利于紫潮泥Zn有效性的提高。研究结果将为以种植紫云英绿肥为手段提高紫潮泥Zn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形态 紫云英 紫潮泥 水稻土 腐解
下载PDF
冬种紫云英对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褚飞 谢坚 +4 位作者 李海露 饶中秀 李万明 董春华 杨曾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1期15-24,共10页
为了解种植紫云英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 为了解种植紫云英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在紫潮泥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略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紧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更高;冬闲处理提高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而冬种紫云英处理降低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2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对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的降幅更大,而对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的降幅较小;冬种紫云英在整个生长期内并不能明显增加紫潮泥的DTPAZn含量;土壤中的锌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他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均很小,不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紫潮泥 土壤锌含量 锌形态
下载PDF
石灰性紫色土中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美荣 朱波 蒋明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5-418,共4页
为探明川中丘陵分布广泛的石灰性紫色土的缺Zn机理,应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30个样本提取了8种形态的Zn,采用最优组合变量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中各形态Zn的分配差异显著;土壤pH、质地... 为探明川中丘陵分布广泛的石灰性紫色土的缺Zn机理,应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30个样本提取了8种形态的Zn,采用最优组合变量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中各形态Zn的分配差异显著;土壤pH、质地、有机质、碳酸盐对Zn的分布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特别是碳酸盐,不仅间接增强土壤氧化物和粘土矿物对Zn的吸附,其本身对Zn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占全Zn2.70%)较为重要.土壤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 Zn形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石灰性紫色土的锌形态剖面分布特征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美荣 朱波 +1 位作者 蒋明富 成延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1-204,共4页
分析对比了 4个剖面 (稻田、旱地、城墙岩群组林地、蓬莱镇组林地 )Zn形态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稻田各形态Zn的剖面分布比旱地复杂 ,农地土层深厚 ,Zn各形态分配在层次间的变化较林地复杂 .DTPA Zn(有效态锌 )在表层分配的相对较高 ,... 分析对比了 4个剖面 (稻田、旱地、城墙岩群组林地、蓬莱镇组林地 )Zn形态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稻田各形态Zn的剖面分布比旱地复杂 ,农地土层深厚 ,Zn各形态分配在层次间的变化较林地复杂 .DTPA Zn(有效态锌 )在表层分配的相对较高 ,说明作物根系层及林木根系层缺Zn突出 .对各种形态在不同剖面中的分配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结果表明 ,农地的碳酸盐结合态锌 (3 .65 % )、紧结有机结合态锌(2 .81% )、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 (2 2 .0 4% )显著大于林地 (1.86%、0 .84%、11.5 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石灰性紫色土 锌形态 土壤剖面分布
下载PDF
锌肥与复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卫红 王正银 +2 位作者 袁德厚 郭先锋 刘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477-482,共6页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上,研究不同阴离子形态锌肥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及3种单质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硫酸锌和硝酸锌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提高了有效穗、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增产稻谷12.3%。ZnSO4,Zn(NO...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上,研究不同阴离子形态锌肥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及3种单质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硫酸锌和硝酸锌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提高了有效穗、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增产稻谷12.3%。ZnSO4,Zn(NO3)2合理配比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促进了水稻对N,P,K的吸收,增加了N,K养分向籽粒的转运率,明显提高了水稻对Zn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并有利稻米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适宜肥料用量为三元化成复肥2.0g/盆,ZnSO4·7H2O77mg/盆,Zn(NO3)2203mg/盆。在三元化成复肥基础上施用单一形态锌肥,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为Zn(NO3)2>ZnSO4>Zn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形态 水稻 紫色土 肥效 产量 品质 锌肥 复合肥
下载PDF
福建典型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颜明娟 陈贤玉 +5 位作者 曹榕彬 林诚 吴一群 黄丁一 吴海玲 陈子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5-895,共11页
为探讨福建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在典型白茶产地—福鼎市采集8个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32个耕作层(0—20 cm)及相应鲜叶(一芽二叶),分析土壤中锰锌含量、赋存形态、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 为探讨福建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在典型白茶产地—福鼎市采集8个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32个耕作层(0—20 cm)及相应鲜叶(一芽二叶),分析土壤中锰锌含量、赋存形态、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鼎市茶园耕作层土壤全锰和全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94.84 mg·kg^(-1)和101.58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土壤有效锰锌含量均值分别为49.41 mg·kg^(-1)和3.34 mg·kg^(-1),28.13%比例的茶园土壤缺锰,34.38%的茶园低于高产茶园标准。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锌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茶园土壤各形态锰含量剖面分布总体表现为由上至下递增趋势,离子交换态锌和有机结合态锌由上至下总体呈现出微弱的递减趋势,其他形态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明显。茶园土壤锰锌形态总体受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离子交换态锰和碳酸盐结合态锰与土壤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离子交换态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锰锌各形态与土壤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茶叶锰平均含量为664.46 mg·kg^(-1),锌平均含量为45.03 mg·kg^(-1)。茶叶中锰含量与土壤全锰、离子交换态锰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咖啡碱含量也与这4种形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锌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鲜叶酚氨比与土壤有机结合态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福鼎市部分茶园土壤缺锰现象,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与土壤锰形态之间关系密切,该区茶叶生产需根据茶园地形、管理措施和土壤养分等条件合理施肥,建议部分茶园增施锰(锌)肥和间作绿肥以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园 土壤 形态 剖面分布 有效性
下载PDF
石灰性紫色土锌的形态及有效性
7
作者 高美荣 成延鏊 蒋明富 《山地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59-63,共5页
石灰性紫色土中的锌形态有8种,各形态锌的含量差异显著.土壤中的碳酸盐和有机质是主要吸锌载体.碳酸盐结合态锌是土壤中锌形态间转化的主要参与者.锌各形态中,松结有机结合态锌和碳酸盐结合态锌是土壤中有效锌DTPA-Zn的主要补给源.
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 锌形态 有效性
下载PDF
亚铁(Fe^(2+))在石灰性紫色土中的形态转化
8
作者 吕世华 刘本洪 +2 位作者 胡思农 向在筠 周忠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01-304,共4页
采用马义兵等修正的连续浸提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紫色土铁的形态组成及两种铁源的铁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中的欣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全欣的97~98%,次为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其它形态均很少。施入石灰性紫色土中的F... 采用马义兵等修正的连续浸提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紫色土铁的形态组成及两种铁源的铁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中的欣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全欣的97~98%,次为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其它形态均很少。施入石灰性紫色土中的Fe^(2+)主要向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YATE—Fe易以交换态存在,而FeSO_4中的Fe易以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施入的Fe^(2-)主要以残渣态和三二氧化物存在,两者合计占66.5~88.6%,表明Fe^(2-)施入石灰性紫色土易被氧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转化 石灰性紫色土
下载PDF
冬种紫云英对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形态的影响
9
作者 褚飞 谢坚 +4 位作者 李海露 饶中秀 李万明 董春华 杨曾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8-35,共8页
为了解紫云英种植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 为了解紫云英种植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在紫潮泥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略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紧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更高;冬闲处理提高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而冬种紫云英处理降低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2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对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的降幅更大,而对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的降幅较小;冬种紫云英在整个生长期内并不能明显增加紫潮泥的DTPA-Zn含量;土壤中的锌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他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均很小,不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紫潮泥 土壤锌含量 锌形态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水稻土锌和铜及镍元素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卜思怡 王翠红 +4 位作者 周伟军 杨蕾静 石敏 盛浩 施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7,共7页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铜、锌、镍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全铜、全锌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全铜含量分别为26.82、21.54、18.54 mg/kg,全锌含量分别为75.84、66.00、63.19 mg/kg,全镍含量分别为18.40、17.50、18.23 mg/kg;土壤铜、锌、镍有效态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均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04、2.99、1.29 mg/kg,有效锌含量分别为4.77、2.76、1.14 mg/kg,有效镍含量分别为0.54、0.44、0.23 mg/kg;黄泥田的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均较高,麻沙泥的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有效态铜、锌、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是决定土壤全铜、全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全锌含量与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上,长株潭地区水稻土0~25 cm土体以及部分剖面土壤全层有效态铜和锌含量高于临界值(铜1.5 mg/kg、锌0.5 mg/kg),呈盈余状态,可满足浅根或中根作物对铜、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河沙泥 红黄泥 黄泥田 麻沙泥 紫泥田 剖面分布 长株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