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巍然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忠明 简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7-253,共7页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大别山 造山带 加里东期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缘浅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高天山 李惠民 +1 位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大别造山带,出露大量的浅粒岩,本文就其南缘宿松岩群和与之北侧毗邻的大别岩群中的2个浅粒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宿松岩群的浅粒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66±48Ma),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的原岩则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11... 在大别造山带,出露大量的浅粒岩,本文就其南缘宿松岩群和与之北侧毗邻的大别岩群中的2个浅粒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宿松岩群的浅粒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66±48Ma),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的原岩则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1159±80Ma),并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479±16Ma)。这为宿松岩群形成时代的确定以及与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层对比提供一条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粒岩 锆石U-PB年龄 晋宁期 加里东期
下载PDF
Silurian Seismites in Hanxia,Yumen,North Qilian Mountains,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1
3
作者 DU Yuansheng, GONG Shuyun, HAN Xin, WANG Jiasheng, GU Songzhuand LIN Wenjiao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5-390,共6页
The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is an intensely active structure bel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 Caledonian syn-orogeny, the North Qilian-Hexi Corridor area was situated on the tectonic bac... The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is an intensely active structure bel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 Caledonian syn-orogeny, the North Qilian-Hexi Corridor area was situated on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of a syn-orogenic basin. In response to the orogenic process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typical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seismites of the Silurian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around Hanxia of Yumen City, the Liyuan River of Sunan County and Biandukou of Minle County. In the Hanxia area, where seismites are typically developed, clastic deposits of tidal-flat facies are the background deposits of the Hanxia Formation. The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andy mudstone veins, synsedimentary microfractures, micro-corrugated laminations and earthquake breccias, which in turn constitute complex seismites, featuring seismic corrugation, shattering and liquefied sandy mudstone veins, auto-clastic breccias and intraclastic parabreccias. The seismites and tidal flat deposits formed typical sequences of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su Provinc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caledonian stage SILURIAN SEISMITES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多期岩溶作用的识别标志 被引量:15
4
作者 万云 刘存革 +2 位作者 刘洪 刘建军 袁福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共6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古生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测井资料对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表生岩溶作用及埋藏期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各期岩溶作用在区域上...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古生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测井资料对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表生岩溶作用及埋藏期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各期岩溶作用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岩溶产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以此为基础可建立各期岩溶作用的识别标志,指导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作用 识别标志 加里东期 海西早期 同生期 埋藏期
下载PDF
湘东南—赣西地区加里东期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聪 陈世悦 +5 位作者 张鹏飞 冯建松 王倩 李旭 史英 左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7-1174,共8页
通过对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横向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研究区加里东期主要发育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碳酸盐岩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相、冰海相、欠补偿型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补偿型浊积岩盆地相... 通过对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横向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研究区加里东期主要发育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碳酸盐岩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相、冰海相、欠补偿型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补偿型浊积岩盆地相。剖面横向对比显示,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由西向东为连续相变沉积,横向上各种沉积相指状交叉、相互过渡;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加里东期湘东南—赣西地区主要发育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浊积岩盆地相两大相带,从南华纪—奥陶纪时期两大相带的发育规模略有差异,在两大相带的结合部往往发育两种沉积相的交叉过渡带。笔者认为该区沉积相的过渡性质对探讨华南洋加里东期属性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赣西 混积陆棚相 冰海相 浊积盆地 加里东期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岩浆阶段及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沈龙 李媞 赵寒冬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6期420-425,共6页
以火成岩构造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为指导,以近几年在嘉荫、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调研究为基础,基于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研究区古生代构造岩浆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划分出与洋壳俯冲事件有关的火成... 以火成岩构造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为指导,以近几年在嘉荫、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调研究为基础,基于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研究区古生代构造岩浆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划分出与洋壳俯冲事件有关的火成岩构造组合5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早寒武世、早中奥陶世、中志留世,华力西期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与大陆碰撞有关的火成岩构造组合有两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早寒武世和华力西期中二叠世.造山后A型花岗岩二期.据此划分出加里东构造岩浆阶段和中华力西—印支构造岩浆阶段.指出其与传统观点不同,为重新认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构造组合 构造岩浆阶段 加里东期 中华力西-印支期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广西资源县牛塘界花岗岩体时代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相训 《南方国土资源》 1994年第3期13-20,共8页
牛塘界花岗岩体的时代,以往曾定为华力西期。通过研究岩体的地质特征、岩性特征、稀土配分、钻石晶体标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认为其时代应为加里东(中)期。以往所用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289Ma,因岩石强烈... 牛塘界花岗岩体的时代,以往曾定为华力西期。通过研究岩体的地质特征、岩性特征、稀土配分、钻石晶体标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认为其时代应为加里东(中)期。以往所用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289Ma,因岩石强烈蚀变,不能作为衡量岩体结晶年龄的尺度。研究表明,锆石U-Th-Pb四个不一致年龄中,只有 ̄(207)Pb/ ̄(206)Pb比值计算的年龄,最接近岩体的结晶年龄。牛塘界岩体锆石 ̄(207)Pb/ ̄(206)Pb年龄为460Ma,形成于中奥陶世,时代为加里东(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塘界 花岗岩体 形成时代 加里东(中)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