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地生境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种群特征及其扩张 被引量:11
1
作者 庄艳丽 赵文智 +1 位作者 谢国勋 胡广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9-1407,共9页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地生境中的扩张对沙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恢复和重建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巴丹吉林沙漠延伸带与河西走廊中部张临高绿洲过渡...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地生境中的扩张对沙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恢复和重建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巴丹吉林沙漠延伸带与河西走廊中部张临高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踏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不同沙地生境(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中沙拐枣种群特征、繁殖规律、种群的扩张域和扩张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地生境中沙拐枣以有性繁殖为主。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萌蘖苗密度占总密度的比值分别为35%、45%、2%、9%;实生苗密度比值分别为65%、55%、98%、91%。(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都为增长型种群;(3)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中,沙拐枣种群无性繁殖的扩张域和平均扩张速率分别为1~5m和0.67m/a、1~8m和0.64m/a、0~2m和0.15m/a、1~4m和0.41m/a。同时,3种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及其扩张速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沙拐枣种群在侵入新的生境过程中,开始于有性繁殖,利用无性繁殖拓展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繁殖方式 沙地生境 扩张时空格局
下载PDF
Revision of two species of Calligonum from the desert of Xinjiang,Northwestern China
2
作者 Feng, Ying Pan, BoRong Shen, GuanM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关键词 calligonum pumilum calligonum ruoqiangense CLASSIFICATION DESERT XINJIANG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居群内果实性状的变异 被引量:8
3
作者 康晓珊 潘伯荣 +2 位作者 张永智 段士民 师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以中国荒漠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分布于原产区的同一居群12个样株的果实进行形态特征比较研究。通过每株30粒果实的喙长、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 以中国荒漠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分布于原产区的同一居群12个样株的果实进行形态特征比较研究。通过每株30粒果实的喙长、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形状、刺毛长度、头部刺毛长度、两肋间距、两刺间距11个性状指标的数值分析表明:在株内与株间均有变异,株间果实性状变异较株内果实性状变异大;代表果实和瘦果大小指标正相关性极显著(p<0.01);两肋间距与瘦果形状呈负相关(r=-0.297**,p<0.01)。研究结果证明:其果实形状和瘦果形状(长度、宽度及长宽比)较为稳定,可作为艾比湖沙拐枣的分种依据,而其它果实性状可塑性较大,只能作为分类的参考。该研究结果可供沙拐枣属其它种的准确分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沙拐枣 果实形态 种内变异 可塑性
下载PDF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7种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晋玲 李鸣 +3 位作者 张勇 白蕾 安黎哲 陈拓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6-468,共3页
摸索沙拐枣属(CalligonumL.)七种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Turcz.)、泡果沙拐枣(C.jun-ceum(Fisch.et Mey.)Endl.)、无叶沙拐枣(C.aphyllum(Pall.)G櫣rke)、红果沙拐枣(C.rubicundumBge.)、心形沙拐枣(C.cordatumE.Kor.ex N.Pav... 摸索沙拐枣属(CalligonumL.)七种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Turcz.)、泡果沙拐枣(C.jun-ceum(Fisch.et Mey.)Endl.)、无叶沙拐枣(C.aphyllum(Pall.)G櫣rke)、红果沙拐枣(C.rubicundumBge.)、心形沙拐枣(C.cordatumE.Kor.ex N.Pavl.)、密刺沙拐枣(C.densumBorszcz.)、乔木状沙拐枣(C.arborescensLitv.)的总DNA提取方法并对DNA样品的纯度和浓度进行鉴定,对传统的CTAB法进行方法和材料的改进,开展与总DNA相关的PCR扩增和其他遗传学分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其结果对于沙拐枣属植物的有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 总DNA ISSR
下载PDF
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勇 张强 +1 位作者 潘伯荣 康晓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6,共9页
对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15个物种所形成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度组成、土壤酸碱度、有效P、K^+、Na^+、HCO3^-、Cl^-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粗砂粒(0.5... 对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15个物种所形成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度组成、土壤酸碱度、有效P、K^+、Na^+、HCO3^-、Cl^-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粗砂粒(0.5—0.25mm)、土壤酸碱度、有效P和K^+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最好拟合为二项式,即高或低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梯度中间位置;细砂粒(0.1~0.05mm)和C1一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表现较为复杂,包括线性和二项式关系;Na^+和HCO3^-分别与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显著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表明Na^+含量越多,物种多样性越小,HCO3^-含量越多,物种多样性则越高。年降雨量仅与均匀度指数拟合为二项式,而与其他指数的关系表现不显著,年均温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拟合较好的为二项式,仅与丰富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与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 土壤因子 物种多样性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特有种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不同生境的土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永智 张强 +2 位作者 康晓珊 潘伯荣 段士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对中国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生境的土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艾比湖沙拐枣生境土壤粒径范围集中在中砂(0.25~0.5 mm)和粗砂(0.5~1.0 mm),为粗砂土;土壤的pH值在7.98~10.24之间,平均值为8.78,整体... 对中国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生境的土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艾比湖沙拐枣生境土壤粒径范围集中在中砂(0.25~0.5 mm)和粗砂(0.5~1.0 mm),为粗砂土;土壤的pH值在7.98~10.24之间,平均值为8.78,整体呈碱性;电导率在0.09~1.41 ms.cm-1之间;总盐含量为0.525~8.400 g.kg-1,有些地段存在盐渍化;阳离子中Ca2+含量最多,阴离子中SO42-含量最多;土壤养分含量很低,有机质含量在0.829~1.190 g.kg-1,集中在1 g.kg-1左右;各样地间土壤盐分含量特征变异系数较大,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异系数较小。经过SPSS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艾比湖沙拐枣(C.ebinuricum)群落的土壤生境划分为3种类型:硫酸盐型盐渍化风沙土生境、强碱性风沙土生境和普通风沙土生境。普通风沙土生境是其分布的主要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沙拐枣 生境 土壤特征 土壤类型
下载PDF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康晓珊 张永智 潘伯荣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54-459,共6页
关于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Calligonum L.)的分类,各分类学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分类学家的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沙拐枣属系统分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经典分类学的角度,对沙拐枣属在形态学... 关于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Calligonum L.)的分类,各分类学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分类学家的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沙拐枣属系统分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经典分类学的角度,对沙拐枣属在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论述,并提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科学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 分类学 形态学 细胞学 孢粉学 进化关系
下载PDF
Effects of deficit irrigation on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runk sap flow and its growth in Calligonum arborescens 被引量:6
8
作者 LiShan SHAN Yi LI +1 位作者 RuiFeng ZHAO XiMing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Water defici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ffects whole-plant sap flow and leaf-level water rel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larify how sap flow of Calligonum arborescens responds to different drought... Water defici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ffects whole-plant sap flow and leaf-level water rel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larify how sap flow of Calligonum arborescens responds to different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and to understand its acclimation mechanism to drought environment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C. arboresce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eficit irrigation on the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runk sap flow in the shelterbelt along the Tarim Desert Highway, Xinjiang, China. Three dif- ferent water regimes (2,380, 1,960 and 1,225 m3/hm2) were appli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t growth. From 1 May to 30 October 2007, a heat-balance stem flow gauge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sap flow dynamics of C. arborescens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Atmospheric evaporation demand and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ially irri- gated C. arborescens were also monitor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ap flow exhibited a clear diurnal pattern re- gardless of treatments; the diurnal patterns of sap flow and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were very similar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and growing seasons, while the slope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is correlation confirmed an in- creasing water regime. The sap flow decreased under reduced water regimes and there was nocturnal sap flow regardless of water regimes, which was mainly contributed to nocturnal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recharge. The sap flow peaked before midnight and dropped afterwards with obviously higher values in summer than in other seasons.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C. arborescens during the day can be supplemented through the sap flow at night, whi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Net radiation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ed factor that influenced sap flow velocity and transpira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R2〉0.719).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practiced water regime, the growth of C. arborescens was significantly slower in the stress deficit irrig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moderate deficit irrigation. The moderate deficit irrigation would no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shelterbelt and was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watering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gonum arborescens sap flow environmental factor growth parameter Tarim Desert Highway
下载PDF
Anticancer activity of Aloe vera and Calligonum comosum extracts separetely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2
9
作者 Maram Shalabi Kh.Khilo +3 位作者 Mahmoud M.Zakaria Mahmoud G.Elsebaei Walied Abdo Walaa Awadi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cancer effect of Aloe vera(A. vera) and Calligonum comosum(C. comosum) extracts agains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G 2) cells. Methods: Hep G2 cells were tested against diff...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cancer effect of Aloe vera(A. vera) and Calligonum comosum(C. comosum) extracts agains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G 2) cells. Methods: Hep G2 cells were tested against different doses of A. vera and C. comosum. Viability of the cells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 Evaluation of apoptosis and DNA damage in HepG 2 cell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nexin V apoptosis detection kit.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anti-apoptotic(Bcl-2) were tested by real time-PCR and flow cytometer analyser.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ed sections from untreated and treated HepG 2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Results: The IC50 values of A. vera and C. comosum extracts were(10.45 ± 0.31) and(9.60 ± 0.01) μg/mL respectively. The extracts separately increased cytotoxicity against HepG 2 cells in a time and dose dependent manners. Also, it apparently 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increase P53 and decrease Bcl-2 genes expression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s could have anti-hepatocarcinogenic effect, at least in part, through modulation of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OE VERA calligonum comosum Apoptosis
下载PDF
不同居群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古丽努尔.沙比尔哈孜 潘伯荣 尹林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应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分布的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5个居群的果实形态进行了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长宽/果实宽度比、刺毛长... 应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分布的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5个居群的果实形态进行了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长宽/果实宽度比、刺毛长度、两肋间距、两刺间距、取刺毛后的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长度/瘦果宽度比与每果肋数等10个果实性状在不同居群间具有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两刺间距,两肋间距,刺毛长度等3个性状是造成各居群果实表型差异的主要指标;根据果实形态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居群聚为一大支;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长度与果实宽度,海拔与刺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沙拐枣 居群 果实性状 变异
下载PDF
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勇 张强 +2 位作者 潘伯荣 师玮 康晓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群落天然分布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以细砂粒与中砂粒为主;pH值为7.72~8.96,呈中性偏碱性;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大,差异显著;有机质积累少,... 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群落天然分布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以细砂粒与中砂粒为主;pH值为7.72~8.96,呈中性偏碱性;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大,差异显著;有机质积累少,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偏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据土壤理化性质,将我国沙拐枣属不同天然群落的土壤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盐化与强碱化的风沙土是我国沙拐枣属群落土壤分布最广的类型。土壤pH值所表现出的弱变异水平表明,土壤pH是影响沙拐枣属天然群落生长与分布的重要因子。沙拐枣属植物能够在我国荒漠地区作为典型的固沙先锋植物,在生态修复中应根据沙拐枣属不同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来选择适宜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 土壤 盐分 养分 天然群落
原文传递
NaCl胁迫下钙对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株高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静静 张文鹏 徐当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7-174,共8页
研究了在NaCl胁迫下添加钙盐对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株高、净光合速率、PSII光化学效率、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了外源钙盐对植物在NaCl胁迫下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在未添加钙盐的情况下,植株的株高、... 研究了在NaCl胁迫下添加钙盐对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株高、净光合速率、PSII光化学效率、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了外源钙盐对植物在NaCl胁迫下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在未添加钙盐的情况下,植株的株高、净光合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8g·L-1 NaCl浓度时,添加CaCl2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同浓度Ca(NO3)2的处理,而16g·L-1 NaCl浓度时,Ca(NO3)2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好于CaCl2;当钙浓度为5mM时CaCl2对应的植株高度高于Ca(NO3)2,当钙浓度为10、15、20mM时Ca(NO3)2对株高的作用好。相对于生理指标而言,沙拐枣形态指标对NaCl胁迫不敏感;钙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NaCl浓度有关,即存在一个最佳的钠/钙比值,高过或低于这个比值,钙盐的缓解作用就会下降;CaCl2和Ca(NO3)2对NaCl胁迫缓解作用取决于NaCl的浓度,当植物处于中等程度NaCl胁迫时,CaCl2对生理胁迫的缓解作用比Ca(NO3)2好,若植物所受NaCl胁迫程度比较严重,则Ca(NO3)2的缓解作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钙盐 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株高 光合速率 PSII光化学效率 叶绿素含量
原文传递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物候对长期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艳芬 师玮 +2 位作者 潘伯荣 尹林克 刘瑞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2-739,共8页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7—2006年吐鲁番气象资料统计得知:近29年气候有变暖趋势,线性变暖速率为每10年0.72℃,29年来吐鲁番地区年平均气温共上升2.06℃。结合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观测积累资料,分析了...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7—2006年吐鲁番气象资料统计得知:近29年气候有变暖趋势,线性变暖速率为每10年0.72℃,29年来吐鲁番地区年平均气温共上升2.06℃。结合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观测积累资料,分析了4个组的芽膨胀、开始展叶、同化枝开始变色、同化枝初落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77年以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刺果组(Sect.Medusa Sosk.et Alexandr)物候期最晚;同化枝开始变色为泡果组(Sect.Calliphysa(Fisch.et Mey.)Borszcz)晚于翅果组;其他3种物候期中,泡果组物候期最早,基翅组(Sect.Calligonum)和翅果组(Sect.Pterococcus(Pall.)Borszcz)均居中。4个组的芽膨胀和开始展叶时间大部分呈提前趋势,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时间呈推后趋势。(2)4个组的芽膨胀与年平均气温、春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泡果组、刺果组、基翅组、翅果组的芽膨胀时间分别提前4.5d、4.3d、4.1d、8.3d;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时间变化不明显。芽膨胀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沙拐枣属(calligonumL.) 温度变化 物候 响应
原文传递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娜 冯缨 +2 位作者 管开云 范永庆 杨更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4-940,共7页
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及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获取蒙古沙柺枣的地理分布区域;利用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湿润指数(HI)、年平均降水量(AP)、年平均日照时数(AS)、年平均风速(AW)及其他气候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 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及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获取蒙古沙柺枣的地理分布区域;利用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湿润指数(HI)、年平均降水量(AP)、年平均日照时数(AS)、年平均风速(AW)及其他气候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蒙古沙拐枣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蒙古沙拐枣分布区的平均生物温度为6~13℃,温暖指数为41~143.8℃·月,寒冷指数为-31.2^-53.9℃·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7.7℃,极端最低气温为-41.6℃,年平均气温为2.2~14.4℃,年较差高达49.9℃,无霜期为80~225 d,日照时数为2 700~4 440 h,湿润指数为0.1~5.2 mm·(℃·月)-1,可能蒸散量为393.3~738.3 mm,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性较大,为13.8~230 mm,年平均风速为1~4.8 m·s-1;蒙古沙拐枣分布区的气候条件为,高温、高日照时数、高年较差的温带或暖温带的干旱、半干旱气候。2气候指标对蒙古沙拐枣地理分布作用依次为:高温因子>低温因子>日照因子>风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地理分布 气候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迁地保护条件下4种沙拐枣(Calligonum)的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晓珊 索菲亚 +3 位作者 段士民 潘伯荣 张永智 田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9-1247,共9页
通过观测花器官、开花动态、花粉胚珠比、访花昆虫,对生长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4种沙拐枣(Calligonum)的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沙拐枣均具两性花,但花部各器官的颜色、大小等在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单花开放动态相似,... 通过观测花器官、开花动态、花粉胚珠比、访花昆虫,对生长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4种沙拐枣(Calligonum)的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沙拐枣均具两性花,但花部各器官的颜色、大小等在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单花开放动态相似,花粉序次呈现;花香气主要来自于花药和花托;花粉为"淀粉质";花粉胚珠比值31 000~44 750,需要传粉者,虫媒和风媒并存;意大利蜂为主要有效的传粉昆虫,为典型的高移出低沉降;花粉序次呈现、意大利蜂较高的访花频率及重复拜访有利于提高传粉效率;花粉数量和品质不是造成果实无胚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自身花粉阻塞和资源限制造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calligonum) 迁地保护 花部特征 传粉特征
原文传递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娜 冯缨 +2 位作者 管开云 范永庆 陈军纪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9,共7页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等馆藏腊叶标本,获取了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的地理分布数据。并采用Arc GIS 10.0地理绘图软件,绘制蒙古沙拐枣的资源分布图,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蒙古沙拐枣种质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植物学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蒙古沙拐枣最东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12.4°E),最西在新疆的奎屯至精河五台(83.7°E),最大东西经度之差约为28.7°;最北在新疆的阿勒泰巴里巴盖乡(47.5°N),最南在青海的诺木洪(36.2°N),最大南北纬度之差约为11.3°。2蒙古沙拐枣凭证标本所得地理分布范围与植物志记载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蒙古沙拐枣分布范围的扩张或新分布地的发现;也可能存在标本鉴定中的失误,将其与相似种塔里木沙拐枣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分布 制图
原文传递
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
17
作者 王飞 陈文业 +3 位作者 郭树江 杨帆 王强强 杨自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7,共11页
【目的】揭示民勤地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境的变异规律,探明沙拐枣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株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土钻... 【目的】揭示民勤地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境的变异规律,探明沙拐枣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株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土钻采集植株根系附近深度为0—60 cm的土壤样本,比较分析丘间低地与流动沙丘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相关性,揭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沙拐枣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2.39%~24.94%,比叶面积(SLA)变异系数最大(24.94%),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变异系数最小(2.39%);沙拐枣叶片的全碳(LCC)、全磷(LPC)含量在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SLA、LPC在2种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2)在丘间低地与流动沙丘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片含水量(LWC)与干物质含量(LDMC)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关系,LWC是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功能性状中综合排名前3的共同指标因子。(3)全氮(STN)、pH值和土壤含水量(SMC)是影响民勤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沙拐枣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和调节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与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以更好适应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 叶功能性状 生境 土壤因子 民勤
下载PDF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与其相关种的果实形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师玮 潘伯荣 +1 位作者 段士民 康晓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主要的分类学依据——果实形态为对象,研究了在分类学上具有争议的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和其相关种[戈壁沙拐枣(C.gobicum)、甘肃沙拐枣(C.chinense)、小沙拐枣(C.p... 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主要的分类学依据——果实形态为对象,研究了在分类学上具有争议的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和其相关种[戈壁沙拐枣(C.gobicum)、甘肃沙拐枣(C.chinense)、小沙拐枣(C.pumilum)、阿拉善沙拐枣(C.alashanicum)、柴达木沙拐枣(C.zaidamense)、塔里木沙拐枣(C.roborowskii)]的分类学关系。其果实形状、果实长度、果实果宽、刺毛长度、两刺间距、两肋间距、瘦果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每肋刺行数、果实大小,共11个果实性状指标都在不同居群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实性状在蒙古沙拐枣不同居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在蒙古沙拐枣及其相关种的各居群之间也达到极显著。果实性状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居群可聚为一支。蒙古沙拐枣和其相关种之间的果实性状平行呈现,形成复杂的多形交叉现象。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建议将6个相关种归并于蒙古沙拐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拐枣 相关种 果实形态 差异性 居群
原文传递
新疆策勒砾质戈壁沙拐枣(Calligonum)灌丛沙堆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薛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策勒河下游砾质戈壁典型的沙拐枣植株及灌丛沙堆形态参数进行野外测量,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拐枣植株冠幅南北宽度与沙堆宽度呈明显正相关性,植株冠幅东西宽度与沙堆长度不呈现明显相关性。植株冠幅面积与... 通过对策勒河下游砾质戈壁典型的沙拐枣植株及灌丛沙堆形态参数进行野外测量,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拐枣植株冠幅南北宽度与沙堆宽度呈明显正相关性,植株冠幅东西宽度与沙堆长度不呈现明显相关性。植株冠幅面积与沙堆底面积呈现明显线性相关性,确定系数0.81,冠幅面积与沙堆体积呈现良好线性相关性,确定系数0.69,沙堆长度与沙堆宽度、沙堆高度与沙堆底面积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相关性。株高、冠幅东西宽度、南北宽度与沙堆迎风坡和背风坡长度、总长度、沙堆宽度、沙堆高度两两之间都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沙堆迎风坡坡度与沙堆高度、背风坡坡度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外,与其余形态参数都没有显著相关性。沙堆背风坡坡度除了与株高、背风坡长度、沙堆总长度无明显相关外,与其余形态相关参数都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 灌丛沙堆 形态特征 砾质戈壁 策勒
原文传递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娜 冯缨 管开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应用最大熵算法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软件,结合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 A.Los.)、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se Z.M.Mao)、英吉沙沙拐枣(Calligonum yingisaricum Z.M.Mao)、若羌沙拐枣(Calligonum r... 应用最大熵算法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软件,结合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 A.Los.)、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se Z.M.Mao)、英吉沙沙拐枣(Calligonum yingisaricum Z.M.Mao)、若羌沙拐枣(Calligonum ruoqiangense Liou f.)等四种沙拐枣的现有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预测它们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主导气候因子。结果显示:1)塔里木沙拐枣的潜在适生区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及甘肃、内蒙和青海部分地区;若羌沙拐枣的潜在适生区集中在若羌、且末、吐鲁番等较干旱地区;库尔勒沙拐枣的潜在适生区集中在北疆的克拉玛依,东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南疆的库尔勒、喀什、和田等地区;英吉沙沙拐枣的潜在适生区集中在北疆的精河、东疆的吐鲁番、南疆的喀什等地区。2)Max Ent模型对塔里木沙拐枣、库尔勒沙拐枣、英吉沙沙拐枣、若羌沙拐枣等四种沙拐枣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精度都很高,AUC值都大于99.5%。3)影响四种沙拐枣分布概率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春夏多雨季的降水量,其次是冬季的降雪量及最低温。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适生区开展四种沙拐枣的野生抚育、种植区划及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 地理分布 MAX 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气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