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and a discussion of Cambrian subsalt and deep explor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GUAN Shuwei ZHANG Chunyu +5 位作者 REN Rong ZHANG Shuichang WU Lin WANG Lei MA Peiling HAN Chang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Using field geological survey,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as well as lit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we reconstructed the basin fil... Using field geological survey,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as well as lit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we reconstructed the basin filling process and paleo-geography of north Tarim Basin in Early Cambrian,aiming to analyz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rchitecture of the subsalt reservoir and source units and to define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direction.The Late Sinian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patterns in different areas,which controlled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in the Early Cambrian.The boundary faults of Nanhuaian rift basin in the south slope of Tabei uplift and the north slope of Tazhong uplift became reactivated in the Early Cambrian,forming two NEE and EW striking subsidence centers and depocenters,where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of the Yurtusi Formation could reach 250 meters.In the Xiaoerbulake period,the weak rimmed platform was developed in the hanging wal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Whereas the Nanhuaian rift system in the Tadong and Manxi areas were uplifted and destroyed in the Late Sinian,and appeared as gently slope transiting toward the subsidence center in the Early Cambrian.The former had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hybrid facies platform and the latter had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ramp platform.The black shale of the Yurtus Formation in the footwal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 and the reef bank of Xiaoerbulake Formation platform margin in the hanging wall in Early Cambrian constitute a predicabl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 controlled the thickness of black shale and the scale of the reef bank.It is suggested carrying out high accuracy seismic explor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faults,on this basis,to search the reef bank of Xiaoerbulake Formation along the faults westward,and then drill risk exploration wells at sites where traps are shallow in buried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bedded chert PALEOGEOGRAPHY subsalt exploration LOWER cambrian Yurtusi Formation TARIM BASIN prototype BASI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部署方向
2
作者 马德波 王珊 +7 位作者 陈永权 曹颖辉 闫磊 杜德道 杨敏 张君龙 徐兆辉 周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4-759,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组合,是盆地级重大战略接替领域,但由于埋深大、层系古老,寒武系盐下勘探面临烃源岩、沉积储层与油气保存等基础地质方面诸多认识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分析与区域地震大...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组合,是盆地级重大战略接替领域,但由于埋深大、层系古老,寒武系盐下勘探面临烃源岩、沉积储层与油气保存等基础地质方面诸多认识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分析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重新认识寒武系盐下烃源岩、沉积储层、盖层与油气保存条件,结合已钻井分析,指出寒武系盐下有利勘探方向,优选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1)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受控于前寒武纪裂坳体系,主要分布在北部坳陷及周缘、塔西南地区,总面积约26.8×10^(4) km^(2)。2)寒武系盐下发育肖尔布拉克组内—中缓坡丘滩体、吾松格尔组礁后滩两套储层。肖尔布拉克组内—中缓坡丘滩体沿塔南古陆周缘分布,面积4.5×10^(4) km^(2);吾松格尔组礁后滩发育在轮南—古城台缘带内侧,面积5.3×10^(3) km^(2)。3)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发育膏盐湖、膏云坪、泥云坪3个相带,由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膏盐湖中心向四周呈环带状展布,总面积大约25×10^(4) km^(2)。4)基于已钻井分析,提出近源、规模优质储盖组合与古隆起背景是寒武系盐下勘探突破的方向。优选塔中北斜坡、古城—肖塘南、温宿周缘、轮南地区4个Ⅰ类有利区与麦盖提斜坡1个Ⅱ类有利区,总面积5.4×10^(4) km^(2)。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盐下 肖尔布拉克组 吾松格尔组 丘滩体 膏盐岩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从东西伯利亚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勘探前景 被引量:23
3
作者 吕修祥 白忠凯 付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东西伯利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皆为古老的克拉通盆地,都发现有一系列的油气田,只是规模有别。通过油气成藏要素及其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在寒武系盐下都发育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而区域性分布的中寒武统... 东西伯利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皆为古老的克拉通盆地,都发现有一系列的油气田,只是规模有别。通过油气成藏要素及其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在寒武系盐下都发育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而区域性分布的中寒武统膏盐岩是良好的盖层。根据寒武系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发育、沉积环境以及油气显示情况,并对比东西伯利亚盆地油气田油气成藏的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有利勘探区带主要为塔中主垒带及其两侧、塔北隆起的英买力及轮南地区、巴楚低凸起的南部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伯利亚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盐下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油气充注演化过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潼 王铜山 +4 位作者 李志生 袁文芳 马卫 徐兆辉 李秋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4,共13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岩心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明确中下寒武统发育四期的成岩矿物,并厘定各矿物与烃类的形成序次。在此基础上利用荧光分析、激光拉曼成份分析、均一温度测温等技术进行不同序次矿物中... 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岩心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明确中下寒武统发育四期的成岩矿物,并厘定各矿物与烃类的形成序次。在此基础上利用荧光分析、激光拉曼成份分析、均一温度测温等技术进行不同序次矿物中包裹体的分析。同时结合油气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和生烃热模拟实验,揭示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油气的成藏演化过程,指出下步的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寒武系盐下发生过连续的油气充注过程,烃类包裹体在均一温度、荧光颜色、包裹体类型上均表现出从低成熟到高—过成熟的特点,但主要以早期低成熟的液态烃充注为主;在成藏晚期部分低成熟度的液态发生烃裂解并形成少量天然气原地充注。综合分析认为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储层中充注的烃类主要来源于北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并通过断层运聚而来。运聚通道的顺畅与生排烃量决定了塔中构造圈闭中原油的充注饱和度,并与晚期液态烃裂解的程度共同控制了塔中地区寒武系盐下的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盐下 成岩序次 包裹体 液态烃裂解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同沉积构造——兼论寒武系盐下和深层勘探 被引量:29
5
作者 管树巍 张春宇 +5 位作者 任荣 张水昌 吴林 王雷 马培领 韩长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5-1086,共12页
利用野外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作用分析,恢复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原型盆地的结构与古地理,探讨寒武系盐下源-储分布、空间配置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塔里木北部震旦纪末期的构造变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并... 利用野外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作用分析,恢复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原型盆地的结构与古地理,探讨寒武系盐下源-储分布、空间配置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塔里木北部震旦纪末期的构造变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并控制了早寒武世盆地的沉积格局。位于塔北隆起南斜坡和塔中隆起北斜坡的南华纪裂陷在早寒武世发生同沉积断裂活动,形成两个北东东—东西向延伸的沉降和沉积中心,玉尔吐斯组最大预测厚度可达250 m;至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期,同沉积断裂上升盘形成镶边型台地。而塔东和满西地区的南华纪裂陷在震旦纪末期遭受抬升和破坏,在早寒武世主要以斜坡形式向沉降中心过渡,前者具有混积型台地的沉积特征,后者具有缓坡型台地的沉积特征。早寒武世同沉积断裂下降盘的玉尔吐斯组黑色页岩与上升盘的肖尔布拉克组台缘礁滩体构成可预测的源-储配置模式,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黑色页岩的厚度和台缘礁滩体的规模。下一步勘探应部署高精度地震,以精确落实同沉积断裂位置,并沿着断裂向西搜索礁滩体,在埋藏较浅的圈闭位置实施风险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同沉积构造 层状硅质岩 古地理 盐下勘探 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原型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1
6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4 位作者 袁苗 薄冬梅 梁东星 张航 张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深层中下寒武统发育两套区域展布含膏盐岩层,其是川东区域性滑脱层,滑脱层之上发育断层相关褶皱,之下发育宽缓背斜;盐下发育6~7排北北东、北东向展布大面积构造圈闭。川东深层盐下具备良好天然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空间配置好:发育陡山沱组、灯三段与水井沱组3套烃源岩,以水井沱组为主;发育灯二段、灯四段与石龙洞组3套风化壳岩溶与颗粒滩型储集层;发育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与水井沱组区域性盖层。川东深层盐下勘探应首选灯四段,石龙洞组与灯二段居次,首选油气运聚指向区、埋深适中且远离盆缘区域,红花店—华蓥山北、凉水井—蒲包山—雷音铺、大天池等3排构造是近期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深层—超深层勘探 膏盐岩 盐下油气藏 震旦系 寒武系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深层寒武系台缘带新认识及盐下勘探区带——基于岩石学、同位素对比及地震相的新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倪新锋 陈永权 +6 位作者 王永生 熊冉 朱永峰 朱永进 张天付 俞广 黄理力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302,共14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000 m以深的下寒武统台缘带白云岩中获得重大突破,证实了寒武系台缘带发育优质生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深层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地层对比及地震相分析,认为轮南地区寒武系台缘带经历了...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000 m以深的下寒武统台缘带白云岩中获得重大突破,证实了寒武系台缘带发育优质生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深层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地层对比及地震相分析,认为轮南地区寒武系台缘带经历了早期碳酸盐缓坡到中后期镶边台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形成寒武系盐下多套优质生储盖组合:早寒武世玉尔吐斯期为富泥质的较深水中缓坡外带—外缓坡沉积,发育一套厚20~30 m的烃源岩;肖尔布拉克期为中缓坡外带石灰岩沉积,构造高部位局部发育潮坪及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吾松格尔期,发育8~10 km宽的弱镶边台缘礁(丘)滩相储层;中寒武世发育4~5 km宽的强镶边台缘,台内发育5~8 km宽的膏云坪、泥云坪相泥质白云岩及10~15 km宽的膏盐湖—盐湖相膏盐岩2类优质盖层。指出轮南地区吾松格尔组弱镶边台缘及礁(丘)后颗粒滩与中寒武统膏盐岩构成的储盖组合是目前最现实的勘探领域;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盐间颗粒滩储盖组合值得进一步探索;古构造高部位肖尔布拉克组的上部白云岩地层仍具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带 演化 碳同位素 勘探区带 盐下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丽娟 李忠 +1 位作者 刘嘉庆 于靖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有效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仅受颗粒滩、生物礁等高能沉积相带影响,成岩改造作用成岩改造作用也相当显著。通过对巴楚-塔中地区井下样品的显微观测、地化分析及测井资料配套解释,详细刻画...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有效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仅受颗粒滩、生物礁等高能沉积相带影响,成岩改造作用成岩改造作用也相当显著。通过对巴楚-塔中地区井下样品的显微观测、地化分析及测井资料配套解释,详细刻画了盐下白云岩特征,进一步认识了成岩改造过程及其对白云岩储集体的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盐下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颗粒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储集体主体呈现出早期经历过大气淡水成岩改造作用,中期孔隙度保持,晚期储集物性进一步改善的演化趋势;盐下白云岩优质储层是适中白云石化作用、上覆膏盐岩层对下伏层段的遮挡作用,以及后期热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叠加的结果;构造-热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在垂向上分为5个成岩作用带,即热流体矿物发育带、热流体角砾化作用带、裂缝发育带、溶蚀作用带和热流体白云石胶结带,其中溶蚀作用带对储层建设作用最强,其次为裂缝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热流体白云石化 盐下白云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膏盐岩对盐下白云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丽红 高永进 +3 位作者 王丹丹 白忠凯 张远银 韩淼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作为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前人主要集中对寒武系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和膏盐岩的封盖作用进行了研究,而关于膏盐岩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则少有涉及。本文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作为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前人主要集中对寒武系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和膏盐岩的封盖作用进行了研究,而关于膏盐岩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则少有涉及。本文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同时探讨了膏盐岩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提供指导。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分为结晶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两大类,其中结晶白云岩又可分为泥微晶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又可分为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泡沫绵石白云岩。受膏盐岩影响的白云岩储层类型可划分为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和溶蚀孔型白云岩储层。蒸发潮坪环境中,膏盐岩的沉淀有利于克服白云石化的Mg2+的动力学障碍而形成白云岩,同时,微生物作用下SO24-的还原会促进白云石的沉淀。膏盐岩对白云岩储层孔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含硬石膏结核泥粉晶白云岩易于形成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膏盐层较高的热导率有利于倒退溶蚀作用的发生;近地表低温条件下硫酸盐的溶解有利于白云石的沉淀;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酸性气体有利于深埋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型白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盐下白云岩 膏盐岩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