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IR技术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覃小玲 史艳财 +4 位作者 李承卓 韦霄 黄荣韶 孔德鑫 黄庶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85-2689,共5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及崇左金花茶;第三类仅小果金花茶一种。结合相关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差异,该研究支持将弄岗金花茶与毛籽金花茶归并为一个种;直脉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小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柠檬金花茶、中东金花茶、小果金花茶、金花茶、顶生金花茶与平果金花茶各自划分为独立种。FTIR-聚类分析法可以作为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的一种可行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金花茶组植物 聚类分析 鉴定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花粉扫描电镜研究(一)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任翔 胡长华 +2 位作者 梁倩华 赵瑞峰 梁盛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报道了金花茶组8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类型、脑纹状纹饰(蠕虫状纹饰)类型及拟网状纹饰类... 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报道了金花茶组8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类型、脑纹状纹饰(蠕虫状纹饰)类型及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三大类型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可为种间分类及演化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花粉扫描电镜研究Ⅱ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任翔 胡长华 +3 位作者 李春瑶 李红 黄松殿 梁盛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78-82,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报道了金花茶组6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瘤棒状纹饰(蠕虫状纹饰)、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具有...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报道了金花茶组6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瘤棒状纹饰(蠕虫状纹饰)、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根据花粉形态对6种金花茶分类归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花粉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金花茶组物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肖政 李纪元 +3 位作者 李志辉 黄连冬 范正琪 蒋昌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31 4,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81 0.835,金花茶组物种的遗传基础较宽。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29份金花茶样品聚为3大类群,其中扶绥中东金花茶单独为一类,顶生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聚为一类,其它金花茶聚为一类。分析结果表明:夏石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支持将两者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合并到同一个种;龙州金花茶和薄叶金花茶分别归为单独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亲缘关系 ISSR
下载PDF
五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吉涛 谢伟玲 +2 位作者 柴胜丰 唐健民 韦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3-1409,共7页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温对照)、8℃、-2℃、-7℃、-12℃、-17℃、-22℃和-27℃低温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五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4.58^-12.74℃,其中金花茶为-14.58℃、龙州金花茶为-14.27℃、柠檬黄金花茶为-13.44℃、直脉金花茶为-13.09℃、东兴金花茶-12.74℃。低温半致死温度能反映金花茶种质的耐寒性,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耐寒性强,其次为柠檬黄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耐寒性较弱。在降温过程中,五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与温度呈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低温条件下,半致死温度低的金花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更高,而丙二醛含量更低。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耐寒种质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工种植金花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相对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耐寒性
下载PDF
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3 位作者 卜朝阳 黄展文 黄昌艳 卢家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2-2068,共7页
【目的】分析、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其17种氨基酸含量,参考WHO/FAO标准模式谱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并进行氨... 【目的】分析、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其17种氨基酸含量,参考WHO/FAO标准模式谱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并进行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评价。【结果】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均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73~5.93 g/100g。其中,谷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而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低;种间的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在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夏石金花茶花朵中除蛋氨酸和亮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处于最高或较高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能以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指标评价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氨基酸成分,应由所有氨基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排序为红顶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龙州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崇左金花茶。【结论】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较高,种间差异明显,其中红顶金花茶花朵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氨基酸 比值系数法 花朵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 被引量:47
7
作者 闵天禄 张文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丁名称应进一步更正为C petelotii(Merr.)Sealy.对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和金花茶组的特征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J.R.Sealy以C.petelotii(Merr.)Sealy为模式建立的古茶组是一个自然类群,金花茶组和J.R.Sealy的古茶组之间分类学特征相同,两组的模式同为一种一—C.petelotii,从而认为金花茶组不能成立,被首次归并到古茶组中。同时认为《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一书改变了古茶组的分类学概念和转移了组的模式是不妥的。通过研究,确认古茶组共有16种和3变种, 除原古茶组的7种外,包括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中的C.indochinensis和金花茶组中6种和3变种被转移到本组之中,以及本文提出的两个新种。原金花茶组其余16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4种)、2变种和3个变型均作为相应种或变种的同物异名归并。此外,还讨论了各种错误鉴定和有关分化与分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古茶组 金花茶组 分类学
下载PDF
迁地保护下7种金花茶的物候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葛玉珍 邹丽霞 +2 位作者 唐广田 周太久 黄仕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9-60,共2页
2005—2007年对桂林植物园内迁地保护的7种金花茶组植物的物候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7种金花茶树种的萌动期与展叶期较一致,分别在2~3月与3月下旬~4月上旬。开花期和果熟期的差异较大,但大多集中在秋冬季与春季。10~11月... 2005—2007年对桂林植物园内迁地保护的7种金花茶组植物的物候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7种金花茶树种的萌动期与展叶期较一致,分别在2~3月与3月下旬~4月上旬。开花期和果熟期的差异较大,但大多集中在秋冬季与春季。10~11月份是采种的有效时期。7种金花茶的物候期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物候特征 环境因子 迁地保护
下载PDF
广西金花茶木材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峰 谢福惠 梁盛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9-254,293,共6页
本文对采自广西的14种金花茶木材进行解剖研究。管孔类型为散孔材至似半环孔材;木射线二列为主。全为异形组织;结晶体丰富。而且只存在于方形或直立射线细胞中。在射线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腔中,可见一些细胞核及细胞质。细胞核的出现与... 本文对采自广西的14种金花茶木材进行解剖研究。管孔类型为散孔材至似半环孔材;木射线二列为主。全为异形组织;结晶体丰富。而且只存在于方形或直立射线细胞中。在射线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腔中,可见一些细胞核及细胞质。细胞核的出现与物种的生态环境有关,生长于石灰土的金花茶,其木材中可见细胞核,而生长于酸性土的则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木材解剖 解剖学
下载PDF
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朵活性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5 位作者 卢家仕 黄展文 崔学强 张自斌 周锦业 卜朝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7,共5页
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花朵中主要活性成分类黄酮、总酚、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含有类黄酮、总酚、总多糖及... 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花朵中主要活性成分类黄酮、总酚、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含有类黄酮、总酚、总多糖及总皂苷,但4种活性成分含量在种间差异显著,罗斯曼金花茶花朵中类黄酮、总酚及总多糖含量均为最高,夏石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总皂苷含量处于最高水平;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5.621%,选出类黄酮和总皂苷2个核心指标用于评价金花茶组植物活性成分价值,通过综合评价模型方程,得到6种金花茶组植物活性成分综合价值由高到低排序为:罗斯曼金花茶>崇左金花茶>龙州金花茶>红顶金花茶>夏石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在6种金花茶组植物种盛开期花朵中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富含4种活性成分,种间差异明显,罗斯曼金花茶花朵中活性成分综合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类黄酮 总酚 总皂苷 总多糖 花朵
下载PDF
三种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类黄酮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辛雷 王佳童 +4 位作者 孙振元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7-924,共8页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组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三个物种主体成分;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特有,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为崇左金花茶特有;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主要存在于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木犀草素主要存在于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类黄酮类型主要为儿茶素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萘酚类;崇左金花茶中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及类黄酮总量远高于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儿茶素类高于金花茶,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山萘酚类高于凹脉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花朵 类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三种金花茶低温半致死温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吉涛 谢伟玲 +2 位作者 柴胜丰 唐健民 韦霄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3,共5页
以盆栽1年生毛籽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3种金花茶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解质外渗率,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3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叶片的游离脯氨酸... 以盆栽1年生毛籽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3种金花茶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解质外渗率,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3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3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4.25、-13.25、-12.62℃,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毛籽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低温胁迫 相对电导率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LT50)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PBS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家仕 黄展文 +5 位作者 李先民 孙明艳 余海娟 周锦业 李春牛 卜朝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8-1644,共7页
【目的】分析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瓣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DNA样品进行引物筛选,从50条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引物中筛选出稳定... 【目的】分析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瓣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DNA样品进行引物筛选,从50条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清晰的引物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从50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0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条,多态性条带268条,多态性比率为92.68%,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分别为1.9571、1.3544、0.2332和0.3767,表明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3~0.836,在遗传相似系数0.680处,可将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聚为3组。【结论】iPBS分子标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有效进行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供金花茶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种质资源 iPBS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山茶科系统发育诠释——Ⅲ.关于金花茶组及山茶属演化若干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创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山茶属金花茶组的模式和古茶组的模式不是同一分类单位,因而取消金花茶组是不恰当的。金花茶组是一个自然的集合体。作者详细地分析了山茶属内演化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苞被不分化、大型、宿存、子房5室、心皮部...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山茶属金花茶组的模式和古茶组的模式不是同一分类单位,因而取消金花茶组是不恰当的。金花茶组是一个自然的集合体。作者详细地分析了山茶属内演化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苞被不分化、大型、宿存、子房5室、心皮部分分离;第二阶段演化出苞被宿存和苞被脱落两个类群,前者较为原始的代表是离蕊茶织和短蕊茶组,较为进化的代表是管蕊茶组;后者较为原始的代表是半宿萼茶组、瘤果茶组、糙果茶组,较为进化的代表是油茶组、短柱茶组、红山茶组;第三阶段是苞被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金花茶组和长柄茶组是较为原始而茶组、超长柄茶组则是较为进化的代表;第四阶段的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苞萼小型化且宿存,的代表,雌、雄蕊均高度连合,子房室不完全发育 它们只能由第三阶段具有多数小苞片的原始类群发展出来,认为把山茶属划分为四个亚属的系统是合理的。 作者还认为,花的颜色以及其他相似性状的集合是划分山茶属次级分类单位的重要依据;分类系统的自然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是分类学家始终应该追随的目标,混淆不同差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后,作者认为山茶属没有真正的顶生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统系发育 金花茶组 山茶科
下载PDF
关于金花茶学名的订正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宏达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63-65,共3页
通过检查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命名模式,发现它们是完全一致的。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不合法的异名,小果金花茶也就自然地被转移到Camellia nitidissima var.mic... 通过检查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命名模式,发现它们是完全一致的。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不合法的异名,小果金花茶也就自然地被转移到Camellia nitidissima var.microcarpa Chang et Ye(C.chrysantha var.microcarpa Mo et Huang;C.microcarpa Mo et Hu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山茶属 植物 学名
下载PDF
关于金花茶组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叶创兴 许兆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68-77,共10页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订正,认为本组共有15种2变种,一些不尽合理的分类单位作了转移或归并处理。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变种
下载PDF
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Ⅰ.金花茶组与古茶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7-83,共7页
对以金花茶C.nitidissimaChi为代表的金花茶组Chrysantha与以多瓣山茶C.petelotiisealy为代表的古茶组Archaecamellia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澄清它们在系统分类上的... 对以金花茶C.nitidissimaChi为代表的金花茶组Chrysantha与以多瓣山茶C.petelotiisealy为代表的古茶组Archaecamellia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澄清它们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并对Sealy划分的古茶组里的混乱加以澄清和调整.对金花茶组内混乱的名称给予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古茶组 山茶科 发育
下载PDF
福建金花茶组植物引种栽培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丽君 郑惠成 +3 位作者 陈文荣 李文芳 陈达 叶维中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论述了福建省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引种栽培、种植技术、经营模式及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福建金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思路。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引种现状 发展前景 福建省
下载PDF
引种金花茶组植物的适应性与繁殖试验初报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晓辉 赵真庆 孙思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将原产广西的4种金花茶组植物引种到广东省江门市。结果表明:凹脉金花茶引种后生长正常;金花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80%;金花茶和细叶金花茶使用1 000 mg/L的NAA处理12 h后扦插生根率较高,最高可达95%;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在10月上旬的... 将原产广西的4种金花茶组植物引种到广东省江门市。结果表明:凹脉金花茶引种后生长正常;金花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80%;金花茶和细叶金花茶使用1 000 mg/L的NAA处理12 h后扦插生根率较高,最高可达95%;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在10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高于3月上旬,最高可达80%。初步说明广东省江门市引种金花茶是可行的,繁殖试验为金花茶在该地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市 引种 金花茶组 适应性 繁殖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及其保育对策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黄瑞斌 和太平 +1 位作者 庄嘉 庞洁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06期32-37,共6页
广西防城港市是珍稀植物金花茶的故乡,对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市域范围内分布金花茶组植物3种1变种,即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及长柱金花茶(C.... 广西防城港市是珍稀植物金花茶的故乡,对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市域范围内分布金花茶组植物3种1变种,即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及长柱金花茶(C.nitidissima var.longistyla);(2)金花茶组植物分布点290个,分布总面积2 117.5 hm2,总株数118万株,植株高度级以≤1.0 m的株数占优势,各密度级(单位面积株数)面积的大小顺序是散生>稀疏>中等>密集;(3)金花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天然林。剖析了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资源 调查 分析 防城港市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