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蒲黄酮的制备及组分鉴定
1
作者 吴苏喜 李扬 +3 位作者 韩小苗 董熠辉 李万元 彭邵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的油茶蒲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32.41%,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酮含量为70.14%,黄酮总回收率为60.12%;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纯化物具有明显的黄酮类紫外、红外特征光谱,证明该纯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UPLC-Q-TOF-MS从该纯化物中共鉴定出44种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30种多酚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多以黄酮苷类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多为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中含有原花青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及没食子酸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根据油茶蒲黄酮的组成成分,推测其具有开发成为抗糖尿病食品以及与抗癌药物联用治疗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组分鉴定 超声辅助醇提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果壳木质素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2
作者 孟蒙 巫明惠 +3 位作者 周海洋 吕世豪 高振忠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ChCl-U)、氯化胆碱-尿素-H2O(ChCl-U-H)、氯化胆碱-尿素-乙二胺(ChCl-U-E)、氯化胆碱-无水草酸(ChCl-OA)四种DES对废弃油茶果壳进行处理,研究不同DES对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提取效果,并对提取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Cl-U-E处理油茶果壳后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40%;DES中氢键供体解离的质子(H+)能够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不稳定醚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引入酚羟基、甲氧基和羟甲基等;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的分子量较小,空间位阻减小,活性增强;提取木质素主要是愈创木基苯丙烷单元,含有少量的对-羟苯基苯丙烷单元,且基本单元结构较为完整。本研究为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提取率
下载PDF
油茶肉质果提取物的成分鉴定及抗结肠炎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田洪波 卿芙蓉 +4 位作者 谢韬 吴素珍 李林福 黄俊云 刘志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目的:研究油茶肉质果提取物(Camellia oleifera Abel fleshy fruit extract,CFFE)的成分及不同浓度CFFE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作用。方法: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CFFE的成分进行分析。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研究油茶肉质果提取物(Camellia oleifera Abel fleshy fruit extract,CFFE)的成分及不同浓度CFFE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作用。方法: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CFFE的成分进行分析。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先给药后造模。给药期间CFFE分别按高、低浓度给药,造模期间除对照组其余均进行3%DSS饮水处理。每天记录小鼠体重,处死小鼠时测量结肠长度,收集结肠组织分别通过RT-qPCR和ELISA方法测定肠道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使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IκBα、p-IκBα、p38、p-p38、Erk、p-Erk、Jnk和p-Jn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FFE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包括茶多酚、山柰酚和槲皮素等抗炎症分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有明显下降、结肠长度缩短。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CFFE处理降低了IL-6和TNF-α的表达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且能显著抑制结肠组织的p-Jnk表达,但未影响p-IκBα、p-p38和p-Erk的表达。结论:CFFE含有多种抗炎症成分且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有预防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nk的活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肉质果提取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结肠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利敏 沈建福 吴晓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都比较高,尤以普通油茶茶蒲含量最高(多糖含量>317 mg/g提取物,黄酮含量>35 mg/g提取物,皂苷含量>292 mg/g提取物,多酚含量>252 m...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都比较高,尤以普通油茶茶蒲含量最高(多糖含量>317 mg/g提取物,黄酮含量>35 mg/g提取物,皂苷含量>292 mg/g提取物,多酚含量>252 mg/g提取物)。油茶蒲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112μg/mL)及较高总抗氧化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茶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多酚及多糖类物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酚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MEAG)、鞣花酸为主要特征化合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运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提取物 活性物质 抗氧化活性 多酚类特征化合物
下载PDF
油茶果壳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沈建福 康海权 +1 位作者 陈亚琪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4,共4页
研究了油茶果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油茶果壳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的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油茶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应用TEAC法以及油... 研究了油茶果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油茶果壳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的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油茶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应用TEAC法以及油脂抗氧化体系评价油茶果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油茶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显著水平,提取时间、料水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油茶果壳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油茶果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0℃,时间1.0 h,料液比1∶15,乙醇体积分数为80%,在此条件下油茶果壳多糖得率为5.93%。油茶果壳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一定的油脂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闪闪 吴苏喜 聂楷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9,193,共6页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m:m)、pH值4.6、在90℃条件下糊化25min、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h。该条件下,粒度20~100μm的荼籽仁粉的提油效率达到85.86%,所制备的茶籽毛油基本达到中国一级压榨茶籽油标准,而且毛油中VE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169.8mg/kg和107.5mg/kg、苯并(a)芘含量低于中国限量(1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水代法 油茶 鲜果 角鲨烯 苯并(A)芘
下载PDF
基于偏好人工免疫网络多特征融合的油茶果图像识别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昕 李立君 +2 位作者 高自成 周健 闵淑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3-137,共5页
为提高油茶果采摘机器人机器视觉的识别率,该文提出了基于偏好人工免疫网络识别的油茶果多特征融合识别方法。在对油茶果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待识别目标区域的颜色特征、形态特征、纹理特征进行聚类,并提取典型油茶果多特征作为... 为提高油茶果采摘机器人机器视觉的识别率,该文提出了基于偏好人工免疫网络识别的油茶果多特征融合识别方法。在对油茶果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待识别目标区域的颜色特征、形态特征、纹理特征进行聚类,并提取典型油茶果多特征作为偏好抗体,使多特征参数在偏好免疫算法中进行有效融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对油茶果果实的识别率在晴天时达到了90.15%,阴天时达到了93.90%。而时间复杂度基本不变,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该研究可为下一步油茶果采摘机器人智能采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特征识别 偏好人工免疫网络 油茶果 采摘机器人
下载PDF
油茶蒲提取物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佳兴 潘柳叶 +3 位作者 普绍丹 农雪倩 朱明毅 王若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油茶蒲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油茶蒲提取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油茶蒲提取物干预组大鼠LD... 目的:探讨油茶蒲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油茶蒲提取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油茶蒲提取物干预组大鼠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油茶蒲提取物组TC、TG、LDL-C水平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油茶蒲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提取物 高脂血症 脂代谢
下载PDF
油茶蒲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佳佳 罗思源 +2 位作者 丁春邦 陈涛 周莉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以油茶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油茶蒲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油茶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85... 以油茶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油茶蒲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油茶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85℃,液料比32 mL·g^-1时,多糖提取率最佳,为10.49±0.21%(n=4).在浓度0.6 mL·g^-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0%,总还原能力在1.4 mL·g^-1时与同浓度Vc效果相近,表明油茶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多糖 提取优化 抗氧化
下载PDF
油茶蒲总多酚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岗水 朱婧娴 +2 位作者 王小东 陈彦坤 陈丛瑾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71-974,共4页
乙醇回流提取油茶蒲中的总多酚,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油茶蒲总多酚的... 乙醇回流提取油茶蒲中的总多酚,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油茶蒲总多酚的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20 mL/g,在70℃温度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8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总多酚提取量为71.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总多酚 正交设计 回流提取工艺
下载PDF
油茶蒲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泽放 林敏 +1 位作者 李雪 白新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
油茶果是油茶的果实,由油茶蒲(也称油茶果壳、油茶果皮等)和油茶籽(也称茶籽心)构成.油茶蒲是油茶的重要加工副产物,质量约是油茶籽的1.5倍左右,富含多糖、多酚、茶皂素等.文章对油茶蒲的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油茶果是油茶的果实,由油茶蒲(也称油茶果壳、油茶果皮等)和油茶籽(也称茶籽心)构成.油茶蒲是油茶的重要加工副产物,质量约是油茶籽的1.5倍左右,富含多糖、多酚、茶皂素等.文章对油茶蒲的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其科学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提取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油茶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巍巍 杨英杰 +3 位作者 颜晓琦 黄明 钟毅 田原僮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茶多酚为油茶果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提取物之一,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抑制炎症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就茶多酚在肿瘤方面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油茶果提取物 茶多酚 肿瘤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茶果壳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志东 蔡延渠 +2 位作者 吕莉 董碧莲 朱盛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油茶果壳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醇水提取法、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油茶果壳多糖,以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超声—乙醇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油茶果...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油茶果壳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醇水提取法、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油茶果壳多糖,以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超声—乙醇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油茶果壳多糖质量分数为5.425%;水提醇沉法的提取率最低,油茶果壳多糖质量分数为2.137%。【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油茶果壳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多糖 提取 苯酚—硫酸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甜甜 沈建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小鼠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制得油茶果壳40%乙醇提取物及分级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在体外建立微量酶反应体系,以阿卡波糖为参照,研究油茶果壳提取... 目的:研究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小鼠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制得油茶果壳40%乙醇提取物及分级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在体外建立微量酶反应体系,以阿卡波糖为参照,研究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PF)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油茶果壳提取物分为低(150mg/kg)、中(300mg/kg)、高(600mg/kg)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2周。结果: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强于阿卡波糖。动物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油茶果壳总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结论: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分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潜在的降糖功能因子;油茶果壳提取物能提高糖尿病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总提取物及分级组分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糖尿病 抗氧化
下载PDF
油茶蒲醇提纯化物的组分鉴别及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熠辉 吴苏喜 +1 位作者 李彪 李普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1,152,共5页
利用S-8大孔树脂对油茶蒲醇提物进行纯化,再采用HPLC对油茶蒲醇提纯化物(POSE)中的功能组分进行鉴定,然后研究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3种不同类型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TBHQ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油茶蒲醇提物经过S-8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黄酮... 利用S-8大孔树脂对油茶蒲醇提物进行纯化,再采用HPLC对油茶蒲醇提纯化物(POSE)中的功能组分进行鉴定,然后研究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3种不同类型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TBHQ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油茶蒲醇提物经过S-8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黄酮含量由22.41%提高到66.86%,总黄酮回收率达89.14%,总黄酮得率达4.68%;油茶蒲醇提纯化物中初步鉴定出5种功能成分,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8.83 mg/g,儿茶素含量为26.12 mg/g,表儿茶素含量为27.64 mg/g,芦丁含量为16.13 mg/g,槲皮素含量为0.52 mg/g;油茶蒲醇提纯化物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与对油茶籽油和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相比,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抗氧化作用较好。因此,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具有作为高不饱和脂肪酸型油脂的抗氧化剂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醇提取物 黄酮 抗氧化剂 核桃油 油茶籽油 菜籽油
下载PDF
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景斯 李奕彤 +4 位作者 王晓佳 蔡延渠 黄晶晶 朱志东 董碧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74,共5页
目的优化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并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然后,以海藻酸钠为对照,在相对湿度43%、81%下测... 目的优化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并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然后,以海藻酸钠为对照,在相对湿度43%、81%下测定48 h内吸湿率,在相对湿度34%下测定48 h内保湿率。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粉末粒径80目,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多糖得率5.42%。在相对湿度43%、81%下多糖吸湿率分别为30.5%、50.1%,在相对湿度34%下其保湿率为20.8%,与海藻酸钠接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乙醇提取吸湿保湿性能较好的油茶果壳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壳 多糖 乙醇提取 吸湿性能 保湿性能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油茶蒲不同溶剂粗提液的总黄酮提取率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苏喜 吴美芳 +3 位作者 谢妍祎 周青青 谭传波 张谦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19,123,共5页
为探索油茶蒲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各具5个体积分数梯度的5种有机溶剂对油茶蒲进行超声辅助浸提而得到25种粗提液,研究比较了各粗提液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清除DPPH·的能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的5种溶剂及其对应的总黄酮提取率... 为探索油茶蒲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各具5个体积分数梯度的5种有机溶剂对油茶蒲进行超声辅助浸提而得到25种粗提液,研究比较了各粗提液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清除DPPH·的能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的5种溶剂及其对应的总黄酮提取率依次是60%丙酮溶液(6. 28%)、60%乙醇溶液(5. 24%)、80%甲醇溶液(4. 82%)、60%1,3-丁二醇溶液(4. 40%)、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4. 13%);清除DPPH·能力最强的5种粗提液及其对应的清除率依次是100%乙醇溶液提取物(92. 78%)、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提取物(92. 69%)、100%1,3-丁二醇溶液提取物(89. 68%)、100%甲醇溶液提取物(86. 54%)、100%丙酮溶液提取物(81. 99%)。黄酮提取率最高的油茶蒲提取物所对应的DPPH·清除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说明油茶蒲提取物中除了黄酮以外,可能还有多酚、皂素、多糖等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适合油茶蒲黄酮利用的最佳提取剂是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总黄酮提取率达4. 13%,所对应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92. 69%,是一种适应工业化开发利用油茶蒲黄酮的理想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粗提液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蒲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千鸿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以油茶蒲为原料,利用甲醇作为浸提剂,研究了总三萜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总三萜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总三萜提取的... 以油茶蒲为原料,利用甲醇作为浸提剂,研究了总三萜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总三萜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总三萜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料液比>甲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5、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总三萜产率为0.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总三萜 浸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油茶果壳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
19
作者 刘泽文 王伟 +3 位作者 黄永芳 吴春银 史晓雨 单体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筛选出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油茶品种,为油茶病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为油茶果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28种油茶果壳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析,根据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类,并在每类中选出1个具... 【目的】筛选出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油茶品种,为油茶病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为油茶果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28种油茶果壳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析,根据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类,并在每类中选出1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用于生物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油茶果壳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多孔板-DPPH法测定油茶果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触杀法测定油茶果壳提取物的杀松材线虫活性。【结果】通过高效液相分析,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可将28种油茶果壳划分为7类。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赣石84号’油茶果壳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为(2.02±0.09) g/L;‘桂无4号’油茶果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_(50)值为(5.80±0) mg/L,强于阳性对照BHT的IC_(50)值(25.90±0) mg/L;‘璠龙5号’油茶果壳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杀线虫活性,其在处理24、48、72 h后的IC_(50)值分别为(9.65±1.54)、(5.03±0.73)和(3.72±0.12) g/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保留时间3.0、3.5、7.5、10.0 min处的化学物质可能与油茶果壳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有关。【结论】‘赣石84号’‘桂无4号’‘璠龙5号’油茶果壳提取物分别表现出较好的抗油茶炭疽病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杀线虫活性,可作为候选油茶品种,用于进一步的活性成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提取物 抗真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杀线虫活性
下载PDF
油茶果壳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免疫活性研究
20
作者 林欣颖 谢传奇 《生物化工》 2022年第5期24-28,59,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油茶果壳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细胞实验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油茶果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借助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Gri... 目的:本研究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油茶果壳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细胞实验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油茶果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借助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Griess实验检测多糖对RAW264.7细胞NO释放的影响,采用MTT实验评价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响应面优化油茶果壳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74.5 min,料液比1∶21(g∶mL),多糖提取率达到126.0 mg/g;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油茶果壳多糖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NO释放,当浓度达到400μg/mL时,NO释放量可达到阳性药物脂多糖的水平;油茶果壳多糖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在本研究所得油茶果壳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免疫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