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花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金瑭 代玉烜 +2 位作者 王东 徐海霞 王丽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0-258,249,共10页
本文利用GC-MS对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器官间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UA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法(Head Space Solid... 本文利用GC-MS对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器官间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UA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分别提取小黄花茶花和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用NIST08.LIB标准质谱检索库定性,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花和叶中共检测到13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21种。花中共鉴定到74种化合物,其中含有15种萜类化合物,1种甾类化合物,11种芳香族化合物,及46种脂肪族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芳樟醇(16.71%);叶中共鉴定到72种化合物,含有23种萜类化合物,2种甾类化合物,14种芳香族化合物,及33种脂肪族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反式-2-己烯醛(20.63%);花和叶中共有芳樟醇、反式-2-己烯醛和己醛等25种化合物,分别占花挥发油含量的44.82%,叶的47.69%。本文从小黄花茶中鉴定到多种具有药理活性和吸引虫害的挥发性成分,为了解小黄花茶挥发性成分奠定了基础,为虫害防治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超声辅助提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小黄花茶群落优势木本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锦婷 穆君 +7 位作者 申开平 郭云 白小节 臧丽鹏 李青 韩勖 赵颖 何跃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94,共12页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黄花茶物种原产地,近来研究发现小黄花茶种群具有急速衰退的趋势,其物种濒危机制并不清楚。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可反映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小黄花茶种群生态位及其与伴生种之间的联结性,对探索小黄花茶...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黄花茶物种原产地,近来研究发现小黄花茶种群具有急速衰退的趋势,其物种濒危机制并不清楚。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可反映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小黄花茶种群生态位及其与伴生种之间的联结性,对探索小黄花茶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小黄花茶集中分布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重要值排序前15个优势木本物种,计算生态位宽度(B_(S)、B_(L))、生态位相似比(C_(ik))及重叠值(O_(ik))、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物种生态位与物种联结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黄花茶群落木本物种共63种,小黄花茶重要值(0.21)和生态位宽度值(B_(S)=2.89,B_(L)=15.76)均为最大。小黄花茶与其它优势种组成14个种对中C_(ik)≥0.50的有2对,O_(ik)≥0.50的有3对,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均较低。优势种总体联结性和种间联结性呈不显著负关联。三种种间联结性检验方法(χ^(2)、AC、PC)均表明,小黄花茶与14个优势物种间关联性较弱。优势物种AC值、PC值与生态位相似比、生态位重叠值之间呈极显著正关联。研究表明,小黄花茶种群与其优势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弱,优势物种间相对独立分布,群落稳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群 木本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抑菌活性初筛 被引量:1
3
作者 易航 何静 +2 位作者 杨希 荣姝恬 王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5,共14页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从小黄花茶324份组织块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61株,隶属1门5纲9目22属,其中优势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分离频率分别为21.84%、16.86%、10.34%。(2)研究发现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在不同季节分布不同,冬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最多,为72株(占27.59%,隶属16个属),春季62株(隶属13个属),夏季59株(隶属15个属),秋季68株(隶属13个属),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Pielou s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 s丰富度指数(M)最高,春季与冬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夏季与秋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3)小黄花茶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分布不同,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有102株(占39.08%,隶属15个属),根61株(隶属10个属),叶98株(隶属15个属);茎的H′、D、E、M最高,叶部与茎部内生真菌种类最为相似。(4)平板对峙结果显示,在35株供试内生真菌中,有26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占74.29%,其中CJ-Ⅱ-2、XY-V-3、QY-Ⅱ-4、QJ-Ⅲ-2、DJ-I-2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XY-V-3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均高于50%,XY-V-3和QJ-Ⅲ-2对2株小黄花茶病原真菌的抑菌率高于50%,具备防治小黄花茶自身病害的潜力。综上所述,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为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小黄花茶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结构和生存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华雨 宗秀虹 +3 位作者 王鑫 白小节 梁盛 邓洪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9-546,共8页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H.T.Chang)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生存群落的特征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小黄花茶主要分布于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群落类型中,其中阔叶...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H.T.Chang)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生存群落的特征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小黄花茶主要分布于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群落类型中,其中阔叶林分布最多。小黄花茶的生存群落内,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43.24%;地上芽植物占16.22%;地面芽和隐芽植物占16.89%;一年生植物占6.77%。生存群落物种丰富度等5种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小黄花茶种群结构整体属于稳定型,局部区域处于衰退型。近5年来,小黄花茶种群数量减少了约20%,种群生存面临很大威胁。生存群落中竹类植物的快速扩张,加上人为干扰和动物危害等,是小黄花茶种群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群落特征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君 刘海燕 邹天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了解小黄花茶种群生态学规律,利用不同的生态数据,对种群的环境条件、空间结构、年龄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有少量的小黄花茶被砍伐,但种群结构较稳定,当前破坏干扰程度不明显;2)小黄花茶的空间分布格局,除P4试验样... 为了解小黄花茶种群生态学规律,利用不同的生态数据,对种群的环境条件、空间结构、年龄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有少量的小黄花茶被砍伐,但种群结构较稳定,当前破坏干扰程度不明显;2)小黄花茶的空间分布格局,除P4试验样地为集群分布外,其余均为随机分布;3)小黄花茶种群在不同年龄结构上以小径级个体相对较多,大径级个体则较少;通过幂回归方程和生存曲线可知,P3试验样地的小黄花茶种群属增长型种群,P1、P4、P5样地的种群属稳定型种群,P2、P6样地的种群则属衰退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群生态 分布格局 年龄结构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邹天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短柱茶组 (Sect .ParacamelliaChang)和金花茶组 (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具有某些相似表征性状 ,但进化发育的形态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隶属于山茶亚属下一较原始的独立组—小黄花茶组 (Subgen .Camellia ,Sect .LuteofloraChang)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物种形成原理结合小黄花茶生境与狭限分布的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可以推测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于异域物种形成中的分替 (vicariance ,allopatriespe ciation)型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特有植物 物种起源 贵州 山茶科 进化发育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小黄花茶和长柱红山茶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天才 《贵州科学》 2000年第3期209-216,共8页
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和长柱红山茶 (C .longistylaChangapuezengetzhou)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 ,由于其花、果、叶、形的优良观赏性状 ,因而具有观赏园艺价值和消费市场开发的需要。经过在种苗扩繁与栽培技术和产... 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和长柱红山茶 (C .longistylaChangapuezengetzhou)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 ,由于其花、果、叶、形的优良观赏性状 ,因而具有观赏园艺价值和消费市场开发的需要。经过在种苗扩繁与栽培技术和产品开发与市场预测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证明 ,最有效的方法及其优选模式为“组织培养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3种途径都能形成批量苗木 ,并适合产品市场化 ,投资收益率可分别达到50 %± 30 %、50 %± 15%和 50 %± 10 % ;但由于该两种物种资源的分布狭限和稀少 ,只有在引种和繁殖一定种质资源 (原植物 )的基础上采用扦插繁殖和快速高效组织培养 ,培育基地苗木 ,再进行扩大再生产 ,组装配套流水线高技术生产作业和实现大批量苗木生产以供应市场需求。小黄花茶和长柱红山茶扦插繁殖插穗宜采用当年生刚木质化而无病虫害的健壮春梢 ,于 5~ 6月采集为宜 ,插床要求遮阴度 2 0 %~ 30 % ;用 30 0~50 0 μg/LNAA溶液浸泡 12~ 16h ,取出用清水清洗后进行扦插 ,对促进生根效果好 ,生根率可分别达到 6 5%~ 80 %和 6 0 %~ 90 % ,其中以 30 0 μg/L浓度处理的成活率最高 ,可达到 80 %以上 ;嫁接繁殖受贴木和接穗材料来源限制 ,大树嫁接和芽接两种方法获得的成活率分别达到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长柱红山 种苗生产 扦插繁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黄花茶在中国的适生区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代玉烜 金瑭 +2 位作者 徐海霞 王东 王丽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珍稀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在自然分布区内数量缩减,存在濒临灭绝的风险.为分析当前气候环境条件下小黄花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本研究运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对小黄花茶在我国的适... 珍稀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在自然分布区内数量缩减,存在濒临灭绝的风险.为分析当前气候环境条件下小黄花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本研究运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对小黄花茶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四川泸州、宜宾,贵州遵义,云南昭通、昆明以及重庆江津、綦江是小黄花茶的高度适生区(适生指数>0.54),黔、川、渝交界处是其核心分布地.刀切法(Jackknife)检测结果表明,影响小黄花茶分布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热季平均气温(Bio10)、最热季降水量(Bio18)以及最冷季降水量(Bio19),累计贡献率高达90.8%.适生区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最热月最高气温为22.5~27.5℃,最热季平均气温为11.1~18.0℃,最湿月降水量为290~500mm,最热季降水量为4.4~6.6mm,最冷季降水量为16.7~24.8mm,海拔为450~1 000m,坡向在-40°~190°范围内,而坡度在20°~64°之间是小黄花茶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本次研究预测了小黄花茶适生区,除已知报道的三处自然分布区外,预测结果显示可能还存在尚未发现的小黄花茶生长地,有待进行实地勘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濒危植物 适生区 MaxEnt模型 物种分布
下载PDF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群落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白小节 张华雨 +3 位作者 王鑫 宗秀虹 邓洪平 梁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4-99,共6页
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小黄花茶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伴生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伴生维管植物共148种,隶属于71科116属。其中蕨类植物16科19属2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3科95属125种... 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小黄花茶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伴生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伴生维管植物共148种,隶属于71科116属。其中蕨类植物16科19属2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3科95属125种,占保护区科、属、种的百分比分别为35.32%、13.23%、6.98%。(2)对种子植物的科、属进行分级比较发现:中等科占总科比例为78.18%,少种属和中等属占总属比例分别为36.08%、35.05%。对种子植物科、属进行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发现,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该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该物种群落分布范围较小,生境脆弱,部分群落人为干扰严重,就地保护是维持群落稳定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群落 区系特征 地理成分 贵州赤水
下载PDF
小黄花茶种子特性及种群生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凤 汪建文 +1 位作者 刘海燕 邹天才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研究调查了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Chang)原生生境的种子特征及散布方式,测试了在不同贮藏条件、层积时间及播种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了小黄花茶的种群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野外调查样地中,观音岩、神女瀑、黄泥... 本研究调查了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Chang)原生生境的种子特征及散布方式,测试了在不同贮藏条件、层积时间及播种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了小黄花茶的种群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野外调查样地中,观音岩、神女瀑、黄泥沟、桫椤王瀑布、石缸岩等5个样地的小黄花茶均为随机分布,荃茶窝荡则为集群分布,各个样地的种子千粒重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354.88 g、2337.13 g、2483.13 g、2540.50 g、2494.25 g、2488.13 g。6个样地小黄花茶的种子活力差异不显著,种子空壳率、病虫害发生率占比高,有萌发活力的种子仅占60.00%~70.00%。经过不同试验处理发现,小黄花茶种子发芽率随着温度、湿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在温度和光照相似的处理情况下,小黄花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个实验样地调查结果显示,仅有P 3实验样地种群表现为增长型,P 1、P 4、P 5属于稳定型种群,P 2、P 6种群则属于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在长期环境压力下导致的种群衰退是其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子萌发 种子散布 分布格局 生态特征
下载PDF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数量结构与生存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小节 申开平 +7 位作者 穆君 翁涛 臧丽鹏 任闻达 韩勖 李青 谭淇毓 何跃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726,共9页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Ⅰ~ⅩⅤ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Ⅰ~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II~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Ⅰ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四川山茶科植物新记录种——小黄花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锋 王馨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报道了四川山茶科植物新记录种——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Chang),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关键词 小黄花茶 山茶科 新记录 四川省
下载PDF
贵州三种黄色山茶花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成华 邓超 +2 位作者 刘邦友 梁盛 陈锦艳 《贵州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9-25,共7页
经过对贵州三种黄色的山茶花的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种子植物的区系,结果为:小黄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46科64属78种种子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3·5%,属占62·4%;贵州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34科55属7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50·... 经过对贵州三种黄色的山茶花的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种子植物的区系,结果为:小黄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46科64属78种种子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3·5%,属占62·4%;贵州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34科55属7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50·0%,属占72·6%;离蕊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24科32属4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5·8%,属占75·0%。三种黄色山茶花的区系成分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贵州金花茶和离蕊金花茶的群落的区系成分的相似性较高,热带成分明显大于小黄花茶的热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茶花 植物区系 贵州
下载PDF
画稿溪小黄花茶群落特征与种群结构分析
14
作者 蒋志敏 刘星雨 +4 位作者 龚小露 黄玫 陈绪言 刁嘉仪 高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58-62,共5页
为了提高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的保护效果,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画稿溪小黄花茶种群为增长性种群;(2)样方中共有34科41属48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3科30属34种,灌木层有16科18... 为了提高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的保护效果,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画稿溪小黄花茶种群为增长性种群;(2)样方中共有34科41属48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3科30属34种,灌木层有16科18属19种,草本层5科5属5种,群落中的优势种为小黄花茶、川鄂连蕊茶、滇润楠;(3)群落郁闭度较大,林下光照弱,幼苗无法健康生长是小黄花茶自然更新受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稿溪 极小种群 小黄花茶 群落特征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