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吉南焕 侯耀辉 +2 位作者 王开济 赖杭桂 庞真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的影响,完善海南地区越南油茶施肥措施,促进越南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设置常量复合肥(M1)、减量复合肥+蚯蚓土(M2)、减量复合肥+蚯蚓土+生物肥(M3),减量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缓释肥(M4),...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的影响,完善海南地区越南油茶施肥措施,促进越南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设置常量复合肥(M1)、减量复合肥+蚯蚓土(M2)、减量复合肥+蚯蚓土+生物肥(M3),减量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缓释肥(M4),减量复合肥+植物调节剂专用复合肥(M5)以及不施肥的对照组(CK)6组不同的施肥模式,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越南油茶饼提取物的总多酚的含量,同时应用FRAP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1、M3、M4处理的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较CK高,其中,处理M4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最高。此外,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缓释肥能够进一步增强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复合肥搭配中微量元素缓释肥提高越南油茶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油茶 越南油茶饼 施肥模式 总多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2
作者 曹义苗 曲子越 +2 位作者 高聪 邓全知 高宏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浙江红山茶(Camelia chekiangoleosa Hu)不同组织(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法,对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进行提取,并通过离心、浓缩、定容得到提取液。进一步对提取液... 目的:探究浙江红山茶(Camelia chekiangoleosa Hu)不同组织(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法,对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进行提取,并通过离心、浓缩、定容得到提取液。进一步对提取液中的总黄酮、总酚和总三萜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法评估其抗氧化性。结果: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壳>籽仁;总酚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仁>籽壳;总三萜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仁>籽壳。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性强弱顺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结论: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中,花朵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叶片,而籽壳与籽仁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不同组织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越南油茶优良实生单株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艳军 周开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2-930,共9页
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JB)、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QS)、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江排村(XS)等琼西南热带雨林越南油茶产区选出22株丰产单株,开展初选比较试验。连续3 a观测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过... 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JB)、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QS)、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江排村(XS)等琼西南热带雨林越南油茶产区选出22株丰产单株,开展初选比较试验。连续3 a观测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等含量,经过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供复选的单株。不同丰产单株的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可能是丰产性选择的关键指标;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均符合《油茶籽油》(GB/T 11765—2018)的要求,但不同产区的不同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某些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存在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的现象,说明琼西南热带雨林产区的茶籽油无品质问题,同时各有特色,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并且茶籽油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可能是油茶品质育种的有效选择指标;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依次为JB2、JB7、QS6、JB1、QS5、XS2、JB4、XS4、JB9、XS5,全部供试单株聚成9类(r=0.904)效果较好,其中,综合性状排名前7的单株分别聚在了Ⅰ、Ⅸ、Ⅶ、Ⅵ类,表明越南油茶经实生选种有望筛选出特点多样化的品种,并且JB2、JB7、QS5、XS2和XS4是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单株,其中JB2最优,可能是稀有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油茶 实生单株 优良单株 丰产性 稳产性 品质
下载PDF
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鉴定标记
4
作者 陈璐 张剑 +6 位作者 赵松子 陈凯 谢昊星 张华轩 冯立云 赵耀 戎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13,262,共9页
[目的]开发能够准确、便捷、快速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为油茶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了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寻找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 [目的]开发能够准确、便捷、快速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为油茶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了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寻找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来开发可用于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分子标记。为验证标记的有效性,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个普通油茶居群和6个小果油茶居群的个体,提取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检验。[结果]组装的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分别为156 977、156 539 bp,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小果油茶在atpH基因与atpI基因间的非编码区存在长度为452 bp的大片段缺失。所开发引物的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普通油茶样本均可扩增出609 bp的条带,而小果油茶扩增出227 bp的条带,条带差异显著且稳定。[结论]使用所开发的分子标记能够稳定、便捷、精确地鉴定出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但是使用时应先确定所鉴定的物种为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叶绿体全基因组 遗传分化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果油茶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黄勇 姚小华 +3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李志真 谢一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以采自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为材料,观测种实表观性状各项指标,分析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表观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18个地理群体及10个种实性... 以采自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为材料,观测种实表观性状各项指标,分析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表观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18个地理群体及10个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都较大,种实的不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位于2.472 6~3.000 8,而不同地理群体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2.543~2.839。果实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其中果色为2.306 5、果型为2.181 6及种子为0.927 7,均略小于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说明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于质量性状。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样性指数来看,它们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P10(崇仁)最高(2.839),变异程度最大,P13(黎川)最低(2.543),变异程度最小,两者多样性指数相差0.296。其余群体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位于群体P10和P13之间。小果油茶种实表观性状多样性指数大都与生态地理因子并不相关,影响小果油茶种实表观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生态因子是E、N、H、Hy、Tl及Rfe。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多样性指数为L'f/W'f、R's、W'ss、L's及W's。在3次趋势面分析中,W'f和L's和经纬度的拟合效果最好,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种实 变异频率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勇 姚小华 +3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李志真 谢一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7,共10页
分析了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进行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相当丰富,小果油茶18个群体10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高达24.7%,平均相对极差也达到48.2%,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及内差异极... 分析了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进行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相当丰富,小果油茶18个群体10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高达24.7%,平均相对极差也达到48.2%,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及内差异极显著。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小果油茶群体间多样性程度略大于群体内的多样性,其中性状Tf、Ls/Ws、Lf、Wss及Ls在群体间变异明显大于群体内的变异,Wf和Rs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变异大小相当,群体间略大于群体内,而Ns和Lf/Wf则是群体内变异明显大于群体间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种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呈现较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在欧氏平均距离4.22的阀值处可将划分为3个大类。相关性分析得知小果油茶表观性状没有随经纬度变化而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演变规律,但通过进一步的地理趋势面分析得知,Rs、Ls/Ws及Ws与经纬度的拟合度及拟合效果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种实表观性状 趋势面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小果油茶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黄勇 谢一青 +3 位作者 李志真 王开良 林萍 姚小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在小果油茶全分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实、花及叶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的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随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小果油茶叶、花及种实形状大小... 在小果油茶全分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实、花及叶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的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随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小果油茶叶、花及种实形状大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以从中选择重要及关键的表型性状作为测定的主要依据。小果油茶表型性状与生态地理因子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地理生态因子影响也不同,其中花性状最大,而种实和叶相对较小。UPGMA聚类结果表明,18个小果油茶居群可分为4个类群,且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进行聚类。从系统聚类图和主成分排序图比较来看,绝大多数居群在2种聚类方式中保持一致,说明二者均能较好地区分小果油茶不同居群的亲缘关系,为小果油茶的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表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丙酮沉淀法提取金花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谢爱泽 邹登峰 +2 位作者 章艳 陈艺 叶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68-15269,共2页
[目的]确定丙酮沉淀法提取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花茶为研究对象,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金花茶多糖,提取液用丙酮进行沉淀,选取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离心时间3个因素做单因... [目的]确定丙酮沉淀法提取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花茶为研究对象,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金花茶多糖,提取液用丙酮进行沉淀,选取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离心时间3个因素做单因素试验,然后以离心时间、丙酮加入量、沉淀时间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丙酮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心时间为15 min,丙酮加入量为20 ml、沉淀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的所得粗茶多糖含量量为0.003 7 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多糖 丙酮沉淀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油茶扦插生根主要影响因子及生根相关酶动态 被引量:13
9
作者 谢一青 李志真 +2 位作者 姚小华 黄勇 黄建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以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基质、插穗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油茶扦插生根力的影响,测定了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基质、插穗类型和植物生长... 以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基质、插穗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油茶扦插生根力的影响,测定了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基质、插穗类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插穗生根有显著影响,其中不同基质的插穗生根率和根系发育程度有差异,混合基质75%红心土+25%河沙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为92.6%-93.7%,但根系欠发达,而以100%珍珠岩为基质的插穗根系发育最好,但生根率稍低,仅64.2%-66.8%;不留叶的插穗无法生根,留半叶的插穗生根率比留全叶的高,顶芽插穗生根率比非顶芽的高,硬枝插穗生根率则明显低于嫩枝;ABT3生根粉促进油茶扦插生根效果好于ABT6、IBA和NAA,其中100 mg.L-1ABT3最适生根。插后,小果油茶插穗中的3种生根相关酶活性呈现规律性变化,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变化趋势,PPO和IAAO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经ABT3处理的3种酶活性变化曲线的峰值显著提高,峰值的出现也明显提前,说明ABT3促进小果油茶插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普通油茶 扦插 生根力 酶活性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开良 曹福亮 +4 位作者 姚小华 刘子雷 赵学民 任华东 龙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硬脂酸和油酸在产地间差异显著,棕榈酸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脂肪酸 变异
下载PDF
小果油茶不同居群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变异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1 位作者 黄勇 任华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41,共9页
以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性状的变异水平相差较大。除了西南地区5个居群外... 以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性状的变异水平相差较大。除了西南地区5个居群外,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在其它居群的多重比较中呈显著差异。除了含油率在居群间的变异略大于居群内外,脂肪酸各组分性状主要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且居群内变异远大于居群间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居群品质水平,结果表明福建漳浦居群综合得分值最高,即品质水平最佳,其次为福建闽清,其余居群排序依次为江西宜春、广西融水、福建建宁、贵州黎平、广西龙胜、广西三江、湖南通道、湖南平江、江西定南、江西崇仁、福建浦城、福建宁化及湖北阳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 变异 评价
下载PDF
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一青 姚小华 +1 位作者 李志真 黄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在果实、叶和花性状上的变异极为丰富,每500 g鲜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76.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31%);果实性状的变异程... 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在果实、叶和花性状上的变异极为丰富,每500 g鲜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76.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31%);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叶和花性状;果纵径和果横径与叶长、叶周长和花冠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农家品种宜春白皮中籽表型性状的总变异程度高于龙眼茶、羊屎茶和珍珠茶。利用25对AFLP引物组合在4个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中共扩增出9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75.7%;羊屎茶与宜春白皮中籽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98 2),龙眼茶与普通油茶的相似系数最小(0.558 1)。AFLP标记和表型性状的聚类都可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分开,但对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归类并未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农家品种 遗传差异 表型性状 AFLP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刘子雷 姚小华 +2 位作者 杨水平 王开良 丁立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8,共6页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果实性状 变异
下载PDF
小果油茶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姚小华 黄勇 +2 位作者 王开良 曹永庆 马锦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选育出小果油茶优良品种,在对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多个育种目标,在小果油茶良种资源较好的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贵州黎平及江西宜春的优良林分中选择小果油茶优树,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和通... 为了选育出小果油茶优良品种,在对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多个育种目标,在小果油茶良种资源较好的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贵州黎平及江西宜春的优良林分中选择小果油茶优树,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和通径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所选13片优良林分中的76株优良单株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确定了32株候选优树用以复选,并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标准,嫁接保存这些优良种质资源,建成了种质资源库。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冠幅乘积是影响小果油茶单株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取0.83时,可将32株初选小果油茶优树归为四大类。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2株初选优树与参考品种(目标育种指标)的关联度值均在0.74以上,其综合性状均较优良,其中YLXG1、YLXG10、YLXG32及YLXG51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8,其综合性状的优异性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优树选择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开花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开良 姚小华 +3 位作者 曹福亮 刘子雷 洪友君 任华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338,共5页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大洋山林区和黄檀林场2个产地,单株间花的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花冠冠幅和柱头裂数。花蕾量、开花量、开花率、结果量和结果率在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花可授期在单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开花 变异
下载PDF
小果油茶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小华 黄勇 +1 位作者 任华东 王开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7-52,共6页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均匀度较高,且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数量性状。不同居群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居群P4最高(2.969 8),变异程度最大;居群P15最低(2.675 6),变异程度最小。大多数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全年日照时数和活动积温;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多样性指数为叶面积和叶的宽长比。在3次趋势面分析中,叶周长多样性指数和宽长比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拟合效果最好,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居群 叶表型性状 性状频率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勇 姚小华 +3 位作者 李志真 谢一青 王开良 任华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在小果油茶全分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8个居群,分析其叶表型性状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的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稳定性程度较差;小果油茶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叶宽4个性状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叶厚与叶... 在小果油茶全分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8个居群,分析其叶表型性状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的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稳定性程度较差;小果油茶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叶宽4个性状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叶厚与叶周长、叶宽及叶柄长相关关系显著,其他叶片性状间相关性则不显著。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各个指标变异的生态因子以无霜期、7月降雨量、8月降雨量、极端最高温及全年日照时数为主,其中全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种实和叶表型性状的共同生态因子,而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指标为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及叶形状系数;在地理趋势面分析中,只有叶形状系数与地理变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小果油茶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看,在欧氏平均距离4.01处可较明显地将18个居群分为3大类群,总体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叶表型 遗传变异
下载PDF
3种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阳 杨水平 +1 位作者 王卫 赵新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不饱和脂肪酸由大到小为浙江红花油茶89.4%,普通油茶88.36%,腾冲红花油茶82.07%;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占比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以浙江红花油茶84.30%显著最高且变异小,腾冲红花油茶74.03%,显著最低且变异大;亚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中普通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显著高于浙江红花油茶,但前两种油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油茶的亚麻酸平均质量分数均很低,但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大变异幅度,最高相对质量分数达10.83%.3种茶油都是接近或优于橄榄油的高品质食用油;充分利用南方山地资源合理发展3种油茶,可望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我国食用油品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腾冲红花油茶 浙江红花油茶 种仁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小果油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一青 李志真 +2 位作者 姚小华 黄勇 黄建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3,共4页
测定了橄榄形、桃形、脐形、球形小果油茶的果实性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籽含油率与果形有关,橄榄形果的果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含油率均大于桃形果、脐形果和球形... 测定了橄榄形、桃形、脐形、球形小果油茶的果实性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籽含油率与果形有关,橄榄形果的果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含油率均大于桃形果、脐形果和球形果,但其鲜出籽率却低于其他3种果形。4种小果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小果油茶籽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果纵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小果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果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果形 果实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油茶象危害与小果油茶果实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立红 李志文 +2 位作者 刘劲军 司嘉怡 曾爱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炭疽病 油茶象 危害率 果形指数 壳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