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1 位作者
陈虹霞
叶建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油茶饼粕提取液过0.05μm的陶瓷膜,料液质量分数为1%,操作压力为0.15 MPa;陶瓷膜透过液上AB-8大孔树脂柱,先以水洗至无色,再以0.2%NaOH溶液洗至流出液颜色较淡,水洗至中性,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茶皂素部位,总茶皂素质量分数大于95%。采用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得到的茶皂素不仅纯度高、颜色淡,且该技术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以成为工业上生产茶皂素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皂素
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圣陶
龚吉军
+2 位作者
吴敏
唐静
卢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89,94,共7页
为了探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研究了原料来源、干燥方式、烘烤温度与时间、制油方式等因素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油茶籽油在精炼过程从脱胶、脱酸、脱色至脱臭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油方...
为了探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研究了原料来源、干燥方式、烘烤温度与时间、制油方式等因素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油茶籽油在精炼过程从脱胶、脱酸、脱色至脱臭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油方式、烘烤工艺与油脂精炼是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压榨法相比,浸提法制得的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温度在90~150℃、时间为0.5~3h时,随着烘烤温度升高与时间延长,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持续增加,因此,在保证油茶籽油品质与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烘烤时间并降低烘烤温度。油茶籽油精炼中的脱色能有效脱除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温度为120℃,用6%的白土脱色20min,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从脱色前的3.7570μg/kg降至0.2654μg/kg,脱除率达到9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苯并[A]芘
液相色谱-固相萃取
溯源
控制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陈虹霞
叶建中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出处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9BADB1B03)
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INT2010K05)
文摘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油茶饼粕提取液过0.05μm的陶瓷膜,料液质量分数为1%,操作压力为0.15 MPa;陶瓷膜透过液上AB-8大孔树脂柱,先以水洗至无色,再以0.2%NaOH溶液洗至流出液颜色较淡,水洗至中性,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茶皂素部位,总茶皂素质量分数大于95%。采用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得到的茶皂素不仅纯度高、颜色淡,且该技术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以成为工业上生产茶皂素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关键词
油茶
茶皂素
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
al Abel.
theasaponin
membrane separation combined with maeroporous resin adsorption
分类号
TQ35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圣陶
龚吉军
吴敏
唐静
卢锟
机构
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海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89,94,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2014NK3054)
粮油深加工与品质
+1 种基金
控制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湘教通[2013]448号)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2012IK192)
文摘
为了探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研究了原料来源、干燥方式、烘烤温度与时间、制油方式等因素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油茶籽油在精炼过程从脱胶、脱酸、脱色至脱臭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油方式、烘烤工艺与油脂精炼是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压榨法相比,浸提法制得的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温度在90~150℃、时间为0.5~3h时,随着烘烤温度升高与时间延长,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持续增加,因此,在保证油茶籽油品质与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烘烤时间并降低烘烤温度。油茶籽油精炼中的脱色能有效脱除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温度为120℃,用6%的白土脱色20min,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从脱色前的3.7570μg/kg降至0.2654μg/kg,脱除率达到93.08%。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苯并[A]芘
液相色谱-固相萃取
溯源
控制技术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
e abel seed oil, benzo[ a ] pyren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solid phase extraction, retrospecting the sources, control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27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
周昊
王成章
陈虹霞
叶建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李圣陶
龚吉军
吴敏
唐静
卢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