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XTRACT OF CAMELLIA SINENSIS AND EXTRACT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 ON DNA POLYMERASE OF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CELLS
1
作者 冼励坚 刘宗潮 +1 位作者 潘启超 李汉西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23,共5页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extract of Camellia Sinensis (ECS) and extract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 (ECPC) on DNA polymerase (Pol) of Ehrlich ascites tumor cells 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method of K ...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extract of Camellia Sinensis (ECS) and extract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 (ECPC) on DNA polymerase (Pol) of Ehrlich ascites tumor cells 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method of K Ono, Pol was extracted from Ehrlich ascites tumor cells in mice Pol α, β, and γ were separated by phospho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were identified The effect of ECPC and ECS on Pol was studied Results: ECPC and ECS were shown to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Pol α, β, and γ IC 50 values of ECS on Pol α , β, and γ were 10 2μg/ml, 9 9μg/ml and 28 9μg/ml respectively IC 50 values of ECPC on Pol α, Pol β and Pol γ were 5 6μg/ml, 15μg/ml and 14 7μg/ml respectively The modes of inhibition of ECPC on Pol α, Pol β and Pol γ were noncompetitive with respect to template DNA The Ki values of ECPC on Pol α , β, and γ were 2 68±0 12μg/ml, 2 24±0 12μg/ml , 2 56±0 18μg/ml Conclusion: ECPC and ECS were shown to have inhibitory effect on DNA polymerase of tumor cells The mode of inhibition of ECPC on Pol α, Pol β and Pol γ were noncompetitive with respect to template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t of camellia sinensis Extract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 INHIBITION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DNA polymerase
下载PDF
毛叶茶提取物对不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体内协同抗瘤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宗潮 谢冰芬 +5 位作者 潘启超 苏秀容 冯公侃 王理开 张润梅 张宏达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应用噻唑兰(MTT)法测得毛叶茶提取物(ECPC)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51.1μg/ml;台盼蓝拒染法(TBE)的IC_(50)为115.2μg/ml;用MTT法测得E... 应用噻唑兰(MTT)法测得毛叶茶提取物(ECPC)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51.1μg/ml;台盼蓝拒染法(TBE)的IC_(50)为115.2μg/ml;用MTT法测得ECPC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_(562))的IC_(50)>1000μg/ml,TBE法测得其对K_(562)细胞的IC_(50)为81.4μg/ml。ECPC对人胎儿肺纤维细胞(HFLF)和人胎儿肾细胞(HFK)显示促生长作用。在药物浓度为62.5、125.0、250.0、500.0和1000.0μg/ml的培养下,对HFLF细胞的生长促进率分别为—10.47、+15.48、+31.91、+53.02和+83.37%:对HFK细胞的生长促进率分别为+14.18、+26.61、+52.62、+88.13和+103.71%。FCPC分别与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和阿霉素(ADM)合用对网织细胞肉瘤(L_2)的抑瘤率高于各个单药的抑瘤率。加用ECPC后Ara—C可从单用平均抑瘤率38.2%升高到64%;CTX从平均31.3%升高到48.9%;ADM从平均15.2%升高到45.5%,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茶提取物 增效作用 DNA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可可茶种群分化及其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袁长春 施苏华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76,共5页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茶Cameliasinensis(L)OKtze、普洱茶Casamica(Mast)Chang和可可茶CptilophylaChang含不同类型嘌呤生物碱(含可可碱、...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茶Cameliasinensis(L)OKtze、普洱茶Casamica(Mast)Chang和可可茶CptilophylaChang含不同类型嘌呤生物碱(含可可碱、含可可碱+咖啡碱、含咖啡碱)的3个类群进行了分析.选用16个引物(10bp)扩增出401个DNA片段,用于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树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可可茶种群可分为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而含咖啡碱性状的类群应归并到茶Csinensis(L)OKtze类;②可可茶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来自同一起源,后者可能是由于可可茶与近缘种杂交所致;③可可茶与近缘种茶、普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种群分化 RAPD 亲缘关系 近缘种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文海涛 陈忠正 +3 位作者 赵亮 郭健 李斌 蒋跃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本研究以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南昆山毛叶茶春季嫩稍为材料,采用Stratagene公司ZAP系列试剂盒成功构建了该品种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6.0×105pfu/ml,重组率为97.3%,1.0~2.0kb的插入片段占整个文库的70%左右,达到一个高质... 本研究以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南昆山毛叶茶春季嫩稍为材料,采用Stratagene公司ZAP系列试剂盒成功构建了该品种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6.0×105pfu/ml,重组率为97.3%,1.0~2.0kb的插入片段占整个文库的70%左右,达到一个高质量cDNA文库的要求,文库经扩增后滴度为1.9×109pfu/ml,重组率达到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CDNA文库 文库滴度
下载PDF
可可茶子叶培养中体细胞胚状体形成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念德 刘蔚秋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68,共4页
用含有0.5mgL-12,4-D或0.5mgL-12,4-D加2mgL-1PCPA的SH培养基(含ρ(蔗糖)=3%)培养可可茶的未成熟子叶,2周后即可从合子胚的下胚轴诱导出胚状体,5~7周后可以从子叶表皮直接诱导出胚... 用含有0.5mgL-12,4-D或0.5mgL-12,4-D加2mgL-1PCPA的SH培养基(含ρ(蔗糖)=3%)培养可可茶的未成熟子叶,2周后即可从合子胚的下胚轴诱导出胚状体,5~7周后可以从子叶表皮直接诱导出胚状体.在含0.2mgL-12,4-D的培养基中,子叶外植体在培养4周内即能分化出胚状体且分化频率较高.培养15周后把培养物转接至含2mgL-1BA加上0.2mgL-1IBA的培养基中(含ρ(葡萄糖)=2.5%)可以诱导出“种子状胚”、“芽状胚”和“杯状胚”,并可使“种子状胚”和“芽状胚”转化成苗.另外,还可诱导出丛芽并使丛芽转化成无根苗.若把“芽状胚”转移到含5mgL-1GA-3和1mgL-1IAA的培养基中,“芽状胚”转化成无根苗的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组织培养 子叶培养 体细胞胚状体
下载PDF
两种生长素对毛叶茶插穗生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创兴 黄伟结 《生态科学》 CSCD 1991年第1期56-61,共6页
对野生毛叶茶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进行17个组合短穗扦插的试验,比较了两种植物生长激素,对促进插穗愈伤组织和根产生的作用,得到了如下的结论:①生长素对毛叶茶插穗愈伤组织的发生具有渐进性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它们对插穗产生愈伤... 对野生毛叶茶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进行17个组合短穗扦插的试验,比较了两种植物生长激素,对促进插穗愈伤组织和根产生的作用,得到了如下的结论:①生长素对毛叶茶插穗愈伤组织的发生具有渐进性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它们对插穗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不占明显的优势;在不同生长素组合间进行比较,生长素对愈伤组织的产生表现了明显的作用。在促使毛叶茶插穗产生愈伤组织的速率上,NAA 优于1BA,1BA 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较慢。②毛叶茶插穗属于较难生根的植物类型,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单独使用1BA 和 NAA 的情况下,1BA 的生根作用优于 NAA。③复合生长素 NAA 和1BA 在促进毛叶茶插穗生根上具有互补性,即NAA 加快了毛叶茶插穗愈伤组织的产生,而1BA 把这种愈伤组织引向生根。因此适当浓度的这种复合生长素综合了两种生长素的优点,具有促进毛叶茶插穗早日生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茶 扦插 生长素 生根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花色苷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7
作者 陈琼 陈忠正 +1 位作者 陆瑞琼 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9-311,共3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南昆山毛叶茶紫芽花色苷的工艺,本研究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南昆山毛叶茶紫芽提取量影响程度从大...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南昆山毛叶茶紫芽花色苷的工艺,本研究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南昆山毛叶茶紫芽提取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确定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158W,料液比1:33(g/mL),在此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8.09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花色苷 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三种多酚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旷小珊 高雄 +3 位作者 林晓蓉 陈忠正 李斌 张媛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9,共9页
本研究以南昆山毛叶绿茶为材料,通过30%乙醇、乙酸乙酯提取,进而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酚单体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鉴定单体结构;以1,1-二苯... 本研究以南昆山毛叶绿茶为材料,通过30%乙醇、乙酸乙酯提取,进而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酚单体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鉴定单体结构;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氧自由基的吸收能力(ORAC)为指标,运用L-O2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综合评价3种多酚单体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南昆山毛叶茶中分离得到3种多酚单体物质,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1,2,4,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4,6-GA-glc)、儿茶素-3,5-二没食子酸酯(GC-3,5-diGA),其中后2种为茶叶中的特殊多酚物质;纯度分别为98%、96%、97%,得率分别为2.45%、0.55%、0.31%;DPPH、ABTS和FRAP三种化学抗氧化结果基本一致:GCG>GC-3,5-diGA>1,2,4,6-GA-glc,ORAC法的结果与此相反,1,2,4,6-GA-glc的作用强于GCG和GC-3,5-diGA;高剂量的GCG、1,2,4,6-GA-glc和GC-3,5-diGA预处理后,受氧化应激的L-O2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了26.98%±1.96%、70.87%±3.61%和35.58%±5.37%。结论:通过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高纯度的GCG、1,2,4,6-GA-glc和GC-3,5-diGA;抗氧化结果显示,GCG具有较强的化学抗氧化能力,1,2,4,6-GA-glc和GC-3,5-diGA具有强细胞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分离鉴定 多酚单体物质 抗氧化
下载PDF
茶树远缘杂交F1代叶片表型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莉 黄亚辉 +3 位作者 曾贞 周梦珍 谢曼卫 晏嫦妤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8-575,共8页
以金萱(♀)、南昆山毛叶茶(♂)及其远缘杂交育成的66株F1代全同胞系茶树为材料,调查17个叶片表型性状,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叶片表型的相对遗传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7个叶片表型性状存在... 以金萱(♀)、南昆山毛叶茶(♂)及其远缘杂交育成的66株F1代全同胞系茶树为材料,调查17个叶片表型性状,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叶片表型的相对遗传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7个叶片表型性状存在广泛而丰富的遗传变异。12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26%~49.02%,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8~1.04,叶色、叶质与叶面等多个描述型性状存在遗传相关性;5个度量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33%~29.63%,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50~1.61,且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推测度量型性状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父母本相对F1代全同胞系的叶片表型遗传多为负向显性,相对遗传力最高为0.85,最低仅0.09;父本在芽叶色泽等7个性状中相对遗传力较高,母本在芽叶茸毛等8个性状中相对遗传力较高。14个叶片性状表现出中亲优势,中亲优势率为-38.00%~23.33%,其中芽叶茸毛等11个性状为负向中亲,芽叶色泽等3个性状为正向中亲,叶宽和叶脉对数表现出负向超亲,叶尖表现出正向超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远缘杂交 叶片表型 遗传变异 南昆山毛叶茶 F1代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对tBHP诱导损伤NIH3T3细胞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诗妤 陈忠正 +4 位作者 林晓蓉 张媛媛 周浪花 高雄 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8,共9页
本研究以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探讨其水提物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tBHP诱导NIH3T3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 本研究以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探讨其水提物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tBHP诱导NIH3T3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膜完整性。同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氧化酶活性,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荧光探针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变化,分光光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的表达以探究其损伤保护机制。结果表明,与tBHP组相比,南昆山毛叶茶水提物在2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由49.68%显著提高至81.69%;LDH活性由520.70 U/L降低至346.42 U/L。同时,可显著抑制ROS、MDA产生,均为tBHP组的0.02倍,增加GSH含量至tBHP组的3.07倍,提高CAT、GSH-Px、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分别为tBHP组的1.42倍、2.48倍和1.77倍,提高MMP,抑制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的表达。说明南昆山毛叶茶水提物能修复抗氧化系统,抑制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有效减缓tBHP诱导的NIH3T3细胞氧化损伤。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昆山毛叶茶的抗氧化机理,为这一特殊资源的更广泛开发利用提供了抗氧化功能特性的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tBHP诱导 NIH3T3细胞 抗氧化活性 保护效果
下载PDF
白芽毛叶茶发酵特性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荣全 张凌云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3期28-30,17,共4页
本研究以白芽毛叶茶茶树品系为原料,按照红茶加工工艺,研究该品系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与感官品质变化特点,以探索低咖啡碱毛叶茶的红茶适制特性。结果表明,在白芽毛叶茶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多酚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总... 本研究以白芽毛叶茶茶树品系为原料,按照红茶加工工艺,研究该品系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与感官品质变化特点,以探索低咖啡碱毛叶茶的红茶适制特性。结果表明,在白芽毛叶茶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多酚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总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茶黄素、茶红茶和茶褐素含量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茶黄素发酵至8 h,其含量才达到0.7%以上,而茶红素含量始终都未超过10%。结合感官品质审评和生化成分含量分析表明,最佳的发酵时间为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芽毛叶茶 发酵特性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咖啡碱合成酶的空间结构与活性位点分析
12
作者 晏嫦妤 任秋婧 +2 位作者 陈小芳 李斌 陈忠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6-184,共9页
咖啡碱合成酶是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尚无对茶叶咖啡碱合成酶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的报道。预测和分析其空间结构和活性位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构建c DNA文库,采用同源探针筛选c DNA文库... 咖啡碱合成酶是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尚无对茶叶咖啡碱合成酶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的报道。预测和分析其空间结构和活性位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构建c DNA文库,采用同源探针筛选c DNA文库的方法获得咖啡碱合成酶基因,通过体外原核表达对其功能进行验证,并用Modeller9.10、Autodock4.0等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空间结构和活性位点,结果是:克隆得到南昆山毛叶茶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YCS1,其ORF全长1 100 bp,编码369个氨基酸,原核表达蛋白具有咖啡碱合成酶的功能;MYCS1编码蛋白的三维模型由9个α-螺旋、7个β-折叠组成,整个蛋白有一个包含β-折叠链的球形结构域和一个由独特螺旋帽组成顶盖的活性空腔。该蛋白经多氢键与甲基供体SAM结合,结合域由Asp63、Gly65、Asp103、Ser138、Phe139、Ser155等氨基酸残基构成,与甲基受体(7-m X、Tb)的结合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并受氨基酸残基π-π堆积作用和强疏水作用的影响。结合域主要包括Phe30、Thr31、Tyr156、Trp160、Phe321等氨基酸残基。结论:南昆山毛叶茶咖啡碱合成酶具有依赖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特征,底物结合位点在保守结构域,与该家族酶存在共性,特异底物识别位点存在差异,该结果为深入研究茶叶咖啡碱合成酶的催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咖啡碱合成酶 空间结构 活性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