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营养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谢胤 曹永庆 +6 位作者 任华东 余祖华 尹必期 段生才 李看清 李丽华 徐志映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以5年生腾冲红花油茶幼树为对象,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营养生长的影响。设计不同元素、配比和施肥量19个处理,测定树高、冠幅、地径、叶片大小,以及春梢数量、长度、粗度和节间长度,变黄叶片、秋梢,以及感病叶片和枝条数量,... 以5年生腾冲红花油茶幼树为对象,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营养生长的影响。设计不同元素、配比和施肥量19个处理,测定树高、冠幅、地径、叶片大小,以及春梢数量、长度、粗度和节间长度,变黄叶片、秋梢,以及感病叶片和枝条数量,计算年生长量和病害发生率,并进行综合量化评分。结果表明,单施尿素每平方冠幅50 g能有效促进生长,100 g和150 g出现不良反应;在缺氮情况下,施入磷肥和钾肥并不能促进腾冲红花油茶生长;施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5%的复合肥,腾冲红花油茶早期生长正常,但入秋后逐渐出现叶片黄化现象;每平方米冠幅施入氮磷钾比例为9∶1∶4的混合肥50 g对腾冲红花油茶生长促进作用最佳,施入量增加到150g则出现氮中毒反应;增施镁元素对腾冲红花油茶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综上,以3月和7月各施入一次N∶P_(2)O_(5)∶KO=9∶1∶4混合肥50 g·m^(-2)冠幅最佳,施入氮磷钾各15%的三元复合肥50 g·m^(-2)冠幅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矿质元素 施肥 营养生长
下载PDF
不同传粉模式对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归林 黄佳聪 +3 位作者 蒋华 杨晓霞 周娟 董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传粉模式对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坐果率的影响,为通过传粉和授粉管理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和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腾冲红花油茶种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传粉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传粉模式对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坐果率的影响,为通过传粉和授粉管理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和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腾冲红花油茶种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传粉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对比分析风媒和虫媒传粉、自交和异交人工授粉、异交人工授粉和虫媒传粉间的坐果差异。【结果】5个腾冲红花油茶种群的虫媒传粉平均单株坐果率为20.31%,极显著高于风媒传粉(3.54%,P<0.01);异交人工授粉的平均单株坐果率为44.34%,极显著高于自交人工授粉(7.40%,P<0.01),也高于虫媒传粉。【结论】风媒传粉可少量坐果,但虫媒传粉是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的主要方式;异交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在无性系起源种群中尤为明显。品种合理配置、人工辅助授粉以及自交系良种培育可作为充分利用传粉授粉特性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和栽培效益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风媒传粉 虫媒传粉 人工授粉 坐果率
下载PDF
不同倍性云南山茶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拓键 屈燕 +2 位作者 王兵益 左杰 张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不同倍性云南山茶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及核型分析,研究其染色体特性及进化程度。【方法】以不同倍性云南山茶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倍性鉴...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不同倍性云南山茶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及核型分析,研究其染色体特性及进化程度。【方法】以不同倍性云南山茶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倍性鉴定,及采用不同倍性云南山茶根尖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0/G1期荧光强度峰值比值分别为二倍体对照组的1.94、2.78,不同倍性云南山茶细胞核DNA含量差异显著,3种倍性云南山茶随着倍性水平的增加,其细胞核DNA相对含量也成倍增加。2)二倍体云南山茶染色体数目为30条,基数为15,核型公式为2n=2x=30=22m(2sat)+8sm,在第2和13对染色体短臂上附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56%,属于2A型,四倍体云南山茶染色体数目为60条,基数为15,核型公式为2n=4x=60=44m(2sat)+14sm+2st,在第12对染色体短臂上附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38%,属于2B型,六倍体云南山茶染色体数目为90条,基数为15,核型公式为2n=6x=90=66m+2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47%,属于2B型。3种倍性云南山茶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56%~61.47%,【结论】流式细胞仪结果证明其3种云南山茶倍性分别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进化趋势分析推测进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为:六倍体、四倍体、二倍体。其中二倍体云南山茶进化程度较低,六倍体云南山茶最为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染色体 流式细胞术 倍性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云南山茶花腐病3株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22个品种的抗性评价
4
作者 普梅英 武自强 +6 位作者 李艳杰 张诗文 陈析 王罗琴 耿芳 陈龙清 王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7,97,共7页
为了解云南山茶花腐病的3株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22个云南山茶品种的抗病性,以分离得到的3个病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假螺卷毛壳菌Chaetomium pseudocochliodes,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ortugallica)为研究材... 为了解云南山茶花腐病的3株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22个云南山茶品种的抗病性,以分离得到的3个病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假螺卷毛壳菌Chaetomium pseudocochliodes,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ortugallica)为研究材料,对3个花腐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离体回接法用4个病原菌(增加了山茶叶杯菌Ciborinia camelliae)分别对22个云南山茶品种的花瓣进行抗病性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3个病原菌的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最适光照均为12 h光暗交替,最适培养基为PDA、LB和PDA,氮源利用最高的均是牛肉膏,碳源利用最高的均是果糖,致死温度为50℃/10min、55℃/10min、60℃/10min。在4个病原菌分别离体回接花瓣的22个品种抗病性评价中,均未得到抗病(R)和耐病(T)品种,集中于高抗(HR)、感病(S)、中感(MS)和高感(HS)品种。而‘紫袍’‘玫红桂叶’‘云峰’在4个病原菌接种条件下均为高抗(HR)品种,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性;而‘童子面’在4个病原菌接种条件下为感病(S)、中感(MS)和高感(HS)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较差。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山茶病害的防治及云南山茶抗病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 花腐病 生物学特性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高温胁迫下云南山茶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变化规律
5
作者 柏松 张冰 +1 位作者 林先玉 屈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98-2605,共8页
【目的】探究云南山茶对高温胁迫的内在响应机理,筛选参与抗高温胁迫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并分析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为胁迫温度对云南山茶幼苗进行处理,并在0、24、72h、re48 h(恢复48 h)、re72 h(恢复72 h)... 【目的】探究云南山茶对高温胁迫的内在响应机理,筛选参与抗高温胁迫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并分析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为胁迫温度对云南山茶幼苗进行处理,并在0、24、72h、re48 h(恢复48 h)、re72 h(恢复72 h)的时间节点,测定云南山茶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对云南山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可能参与高温调控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对其富集通路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40℃高温胁迫下,云南山茶通过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高温胁迫;与CAT和SOD相关的基因集中富集在KEGG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通路上,POD相关基因则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通路中。CrSOD1、CrSOD10等5条基因的表达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而CrSOD5和CrSOD6等8条基因的表达规律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其中CrSOD10、CrSOD20以及CrSOD17这3条基因与SOD活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CAT的相关基因中,未发现与CA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CrPOD51和CrPOD58表达量与POD活性变化规律相同,CrPOD73等基因则存在相反的表达规律,其中CrPOD2等32条基因的表达量与POD活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探究了云南山茶在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相关差异基因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在云南山茶对抗高温胁迫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云南山茶 转录组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云南山茶在干旱-复水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
作者 林先玉 李紫倩 +2 位作者 柏松 罗军 屈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11-2620,共10页
为研究在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云南山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本文以半年生云南山茶幼苗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对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云南山茶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将对照组和重度... 为研究在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云南山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本文以半年生云南山茶幼苗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对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云南山茶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将对照组和重度干旱组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胁迫期间,各处理组SOD活性持续上升,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复水期间,POD、SOD活性都呈下降趋势,除轻度干旱胁迫组外其余两组POD和SOD活性均未能恢复到胁迫之前的水平。通过对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在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33个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与抗氧化酶活性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19个显著相关(P<0.05)。POD相关基因均富集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中,SOD相关基因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通路中,均为下调表达。在胁迫开始后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说明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参与了调控,积极响应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 干旱胁迫 复水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云南山茶主要病害及抗病性分析
7
作者 普梅英 王超 +3 位作者 武自强 张诗文 顾菊 崔雨丝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个调查地点各园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腐病>花叶病>炭疽病>枝枯病>煤污病;危害最重的花腐病在3个调查地点均大面积发生(中科院昆明植物园77.93%>丰泽园植物园66.67%>金殿风景名胜区62.74%)。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山茶品种‘童子面’对花腐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4.44%,可作为花腐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选育;品种‘雪娇’‘靖安茶’对炭疽病的感染指数较低,分别为1.25%、1.67%,可作为炭疽病抗病品种;各品种对枝枯病感染指数均较低;品种‘童子面’对花叶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2.78%;仅发现1株‘靖安茶’发生煤污病,其感染指数为6.25%。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地区云南山茶的病害防治及栽培品种种植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 品种 病害 抗病性 花腐病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嫁接苗培育的影响
8
作者 李丽华 余祖华 +4 位作者 任华东 谢胤 段生财 李看清 王自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探索容器基质表面不同材料覆盖对苗木嫁接成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生土、山沙、锯末覆盖及不覆盖(对照)4种处理刚嫁接的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苗营养袋口,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嫁接成活率、高、径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容器基质表面不同材料覆盖对苗木嫁接成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生土、山沙、锯末覆盖及不覆盖(对照)4种处理刚嫁接的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苗营养袋口,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嫁接成活率、高、径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山沙、锯末和生土3种处理的腾冲红花油茶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7.97%、62.70%和44.43%,与对照32.70%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以山沙和锯末处理的效果较好,二者与生土处理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覆盖处理的苗年高生长分别达到30.63 cm、31.67 cm和23.87 cm,山沙和锯末处理的苗高年生长极显著高于对照20.97 cm与生土处理23.87 cm,生土处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种覆盖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嫁接苗的粗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山沙、锯末和生土处理1a生嫁接苗地径分别为3.8 mm、3.5 mm和3.6 mm,与对照3.5 mm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采用山沙、锯末和生土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嫁接苗容器表面进行覆盖能有效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嫁接成活率、促进苗高生长,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管理成本。覆盖材料以山沙和锯末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容器育苗 覆盖材料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桃蛀螟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
9
作者 蒋华 黄佳聪 +2 位作者 谢胤 余祖华 杨继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290,共6页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腾冲红花油茶桃蛀螟幼虫田间调查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对腾冲红花油茶果实的为害率为3.07%~99.27%,适生栽培区植株平均受害率达34.74%,林间平均虫口密度0.07~2.49头/果。桃蛀螟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林内总体呈均匀分布,虫口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而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某些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可为科学开展林间桃蛀螟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腾冲红花油茶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沈立新 梁洛辉 +3 位作者 张文 王庆华 段成波 陈晓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9-15,共7页
腾冲红花油茶由于长期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产生的自然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植株开花、结实性状差异极大。通过对566株腾冲红花油茶的调查及其果实性状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腾冲红花油茶众多的自然类型中蕴含着丰富的产果油用品种类型,并... 腾冲红花油茶由于长期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产生的自然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植株开花、结实性状差异极大。通过对566株腾冲红花油茶的调查及其果实性状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腾冲红花油茶众多的自然类型中蕴含着丰富的产果油用品种类型,并从其主要的产果类型中评选出细皮圆果、圆球小米、扁球小米、中柿饼、长圆谷穗等优良的腾冲红花油茶产果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产果类型 果实性状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及其成效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佳聪 郭军 +3 位作者 罕新艳 万晓军 郎南军 户莲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2006~2008年选择了32个腾冲红花油茶优良单株穗条作为接穗,于2009年在保山隆阳区刘家坡苗圃进行芽砧嫁接试验,按照对腾冲红花油茶长期试验总结的嫁接及管理方法进行嫁接,并对32个优良单株穗条嫁接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优良... 2006~2008年选择了32个腾冲红花油茶优良单株穗条作为接穗,于2009年在保山隆阳区刘家坡苗圃进行芽砧嫁接试验,按照对腾冲红花油茶长期试验总结的嫁接及管理方法进行嫁接,并对32个优良单株穗条嫁接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优良单株之间的嫁接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成活率为69.2%~95.8%,年高生长量为24.2~44.2cm,其中19个优良单株的嫁接成活率大于85%。应用塑料大棚保温或塑料小拱棚保湿;采用半木质化春梢削掉1/3—1/2叶片做接穗,于5月份嫁接;愈合期保持遮荫度70%、温度20~25℃,成活后适当增加光照;萌发期及抽梢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嫁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芽苗砧嫁接 优良单株 效果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成熟度及堆沤处理对油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佳聪 阚欢 +1 位作者 万晓军 杨开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615,共4页
选择38个腾冲红花油茶优株,设置八成熟采果、近生理成熟采果与及时脱粒、堆沤12 d后脱粒组合而成的4种果实采收脱粒处理,对其主要产量、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间产量、品质达极显著差异(P<0.01);果实八成熟采收... 选择38个腾冲红花油茶优株,设置八成熟采果、近生理成熟采果与及时脱粒、堆沤12 d后脱粒组合而成的4种果实采收脱粒处理,对其主要产量、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间产量、品质达极显著差异(P<0.01);果实八成熟采收导致产量严重损失,其仁油率、籽油率、果油率分别降低11.0%、18.2%和31.7%,籽油酸价亦降低10.5%而利于储存;近生理成熟采收"堆沤"处理与及时脱粒比较,其仁油率降低4.5%,而籽油酸价则提高7.3%;因此,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宜在生理成熟时采收并及时脱粒。研究结果为确定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合适采收期和采后处理方式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果实成熟度 堆沤处理 油产量 油品质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黄佳聪 阚欢 刘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4-57,共4页
采用8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采用8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当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达到6.3μ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62.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可达51.96%。因此,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 多酚类物质 自由基 清除作用
下载PDF
滇西地区红花油茶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被引量:22
14
作者 伍建榕 穆丽娇 +3 位作者 林梅 杨光富 付文 段成波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我国云南山茶的原生种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f.simpex Sealy的重点分布区和主要栽培区的18个县(乡)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共鉴定出23种主要病害和5种主要虫害。
关键词 滇西 红花油茶 病虫害种类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种内杂交花前授粉试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佳聪 龚发萍 +5 位作者 吴建花 万晓军 蒋华 杨开保 屈春霞 尹光顺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为完善腾冲红花油茶杂交技术,选择不同种群类型的5个典型林分50株样株2898朵样花,采用胶布隔离柱头授粉技术,在样花开花前1~3、7~10、15~20 d用相同的异源花粉对其人工授粉,在坐果稳定后的6月上旬统计坐果率,研究腾冲红花油茶... 为完善腾冲红花油茶杂交技术,选择不同种群类型的5个典型林分50株样株2898朵样花,采用胶布隔离柱头授粉技术,在样花开花前1~3、7~10、15~20 d用相同的异源花粉对其人工授粉,在坐果稳定后的6月上旬统计坐果率,研究腾冲红花油茶在花蕾露红期人工授粉的可行性及最佳授粉时期。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授粉的坐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开花前1~3 d授粉效果最佳,单株最高坐果率达100%,平均坐果率达(58.35&#177;3.64)%;腾冲红花油茶种内杂交可以选择在开花前1~3 d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花前人工授粉 种内杂交 最佳时期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诱导矮生山茶恨天高植株生长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江英 朱朋波 +6 位作者 汤雪燕 孙明伟 葛金涛 赵统利 李纪元 惠林冲 邵小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6,共10页
对0 mg/L、8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矮生山茶恨天高叶片、茎段和茎尖进行了Illumina Hi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76635个Unigenes,其中181115(38.00%)个Unig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43624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43295个特异的和... 对0 mg/L、8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矮生山茶恨天高叶片、茎段和茎尖进行了Illumina Hi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76635个Unigenes,其中181115(38.00%)个Unig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43624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43295个特异的和329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恨天高叶片增大、茎段伸长及茎尖生长与糖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相关;茎尖生长还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二萜生物合成有关。通过赤霉素处理后恨天高叶片、茎段、茎尖转录组分析发现,茎尖组织中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KAO、GA20ox、GA3ox和GA2ox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DELLA蛋白调控以及赤霉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其他激素间的互作促进恨天高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恨天高 赤霉素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花朵在野生半野生状态下的自然变异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德兵 郭玉红 +5 位作者 司马永康 黄佳聪 吴兴波 江期川 周凤林 袁其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调查研究云南省腾冲市、楚雄市腾冲红花油茶花朵在野生、半野生状态下的自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花朵在变异过程中,随着花瓣数量的增多,花冠面积、萼片数量、雌蕊花柱数量也显著增加;相反,花瓣宽、...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调查研究云南省腾冲市、楚雄市腾冲红花油茶花朵在野生、半野生状态下的自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花朵在变异过程中,随着花瓣数量的增多,花冠面积、萼片数量、雌蕊花柱数量也显著增加;相反,花瓣宽、雄蕊长、花柱长数量却显著减小。雄蕊数量与花瓣数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呈显著二次抛物线关系,即雄蕊数量随着花瓣数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当花瓣数量增加到18瓣左右时,花朵雄蕊数量增加到顶峰,随后开始减少。(2)半重瓣花朵是单瓣花朵和重瓣花朵的一个中间过渡花朵,在变异过程中,随着花瓣数量的增多,雄蕊向内逐步转变为花朵内部的花瓣;向外,萼片能转化为花瓣,苞片也能逐渐转变为萼片。(3)重瓣、半重瓣花朵的雌蕊不仅表现出明显的萎缩、花柱多裂、深裂趋势,而且雌蕊长度也明显短于单瓣花朵的雌蕊,雌蕊数量却显著多于单瓣花朵,从而导致重瓣、半重瓣花朵的自然受孕坐果率较低。(4)腾冲红花油茶花朵除红色外,还存在深红色、粉红色、粉红粉白相间、淡粉红色、粉白色5种变异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花朵 变异 规律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的数量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玉红 司马永康 +5 位作者 徐德兵 江期川 吴兴波 钱迎新 张立新 周凤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207,共5页
以楚雄及腾冲33株野生和半野生的腾冲红花油茶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对其花器官数量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的花器官数量特征及其变异特点。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数量均有变异,苞片和萼片5~13片,花瓣5~12片,雄蕊66~174条,... 以楚雄及腾冲33株野生和半野生的腾冲红花油茶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对其花器官数量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的花器官数量特征及其变异特点。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数量均有变异,苞片和萼片5~13片,花瓣5~12片,雄蕊66~174条,花柱2~5条,子房室2~5室,每室胚珠1~10粒,每果胚珠6~23粒,变异系数为12. 46%~26. 37%。其中,子房室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每室胚珠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数量差异主要发生在株间,花瓣和花柱的数量差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而且差异均为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花器官 数量性状 变异
下载PDF
滇西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建榕 林梅 +3 位作者 穆丽娇 杨光富 段成波 张东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81-84,共4页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f.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f.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科)的拟盘多毛孢属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该菌种在人工针刺接种条件下均能在大棚内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将发病叶片再分离,得到同样的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25℃,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最适28℃。该病菌在pH4~8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5~6,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5。该菌对生长势弱或有伤口的植株有很强的致病性,并为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红花油茶 褐斑病 病原菌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山茶籽油理化性质及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凯 王兵益 +3 位作者 张弘 郑华 刘世平 张雯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云南山茶籽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产于云南腾冲的品种在民间已用于制取食用油,但产于云南镇沅和四川盐边的品种尚未开发利用,为评估其食用性,检测了3个产地的云南山茶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矿质元素组成,并对检测... 云南山茶籽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产于云南腾冲的品种在民间已用于制取食用油,但产于云南镇沅和四川盐边的品种尚未开发利用,为评估其食用性,检测了3个产地的云南山茶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矿质元素组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山茶籽含油率约50%;云南镇沅及四川盐边产山茶油的碘值分别为79.85和72.09,属干性油脂,易于保存;皂化值分别为185.0和176.7;折光率约1.472 7。镇沅及盐边产云南山茶籽油中主要含五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亚油酸、油酸、二十碳烯酸)总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0%以上,符合食用油发展趋势;此外,镇沅及盐边产云南山茶籽油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其中铁元素含量是腾冲原产山茶籽油的3倍多,有作为功能保健食用油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籽油 矿质元素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