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Camellia sinensis</i>(L.) O. Kuntze and <i>Corylus pontica</i>C. Koch. in the Conditions of Humid Subtropics of Russia
1
作者 Oksana Belous Natalia Platonov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9期1771-1780,共10页
The study of the water status and activity of catalase in Chinese tea plant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nd hazelnut (Corylus pontica C. Koch.). The indicators, which not only describe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 The study of the water status and activity of catalase in Chinese tea plant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nd hazelnut (Corylus pontica C. Koch.). The indicators, which not only describe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plants in the stressful period, but also allow it to identify more adaptive varieties within a given area was determined. Analysis of catalase activity data in Chinese tea and hazelnut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imilar patterns: there is a change in enzymatic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hydrothermal factor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stable varietie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nd Corylus pontica C. Koch. characterized by a more active catalase, which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during droughts. The water regime parameters variance scale for Camellia sinensis was developed, which allows differentiating varieties into groups of varying degrees of stability. It is shown that all methods that are used to estimate stability of plant species to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based on several basic principles connected with peculiarities of adaptation mechanisms. The result was a selection of diagnostic indicators proposed for assessing adaptability: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leaf tissue,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leaves, and concentration of cellular juice sprouts and activity of catal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HAZElNUT (Corylus pontica C. Koch.) Stable Water Regime Enzymatic Activity
下载PDF
Promoter and coding sequence diversity of CsCCD1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 floralβ-ionone in fresh tea leaves 被引量:3
2
作者 Jingming Wang Mingyue Zhao +11 位作者 Ting Gao Yingying Feng Feiquan Wang Yuting Pan Jieyang Jin Tingting Jing Mengqian Lu Mengting Zhang Danyang Guo Xiaochun Wan Wilfried Schwab Chuankui So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37-847,共11页
The carotenoid-derived volatileβ-ionone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ea fragrance.Here,w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sed 15 carotenoids in tea leaves of 13 cultivars by UHPLC-APCI-MS/MS.The 13 culti... The carotenoid-derived volatileβ-ionone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ea fragrance.Here,w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sed 15 carotenoids in tea leaves of 13 cultivars by UHPLC-APCI-MS/MS.The 13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ir carotenoid content,and OPLS-DA(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indicated that the levels ofβ-carotene(VIP=2.89)and lutein(VIP=2.30)were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vari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terestingly,theβ-carotene toβ-ionone conversion rates in Group 1 were higher than in Group 2,while theβ-caroten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Theβ-ionon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between the transcription level of candidate genes(CsCCD1 and CsCCD4)and the accumulation ofβ-ionone indicated that CsCCD1 may involve in the formation ofβ-ionone in 13 cultivars.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in vitro enzyme activity assays showed that‘Chuanhuang 1’had an amino acid mutation in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1(CsCCD1)compared with‘Shuchazao’,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β-ionone content in‘Chuanhuang 1’.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Chuanhuang 1’and‘Huangdan’had different CsCCD1 promoter sequences,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CsCCD1 expression andβ-ionone accumulation in‘Chuanhuang 1’.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moter and coding sequence diversity of CsCCD1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β-ionone in different tea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sinensis(l.)Kuntze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Β-CAROTENE Β-IONONE PROMOTER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茶树花蕾发育基因差异表达片段 被引量:15
3
作者 余梅 江昌俊 +5 位作者 叶爱华 王朝霞 朱林 邓威威 高轩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花蕾发育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蕾在发育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表达中有明显差异,共显示1110条带,早期发育花蕾和晚期发育花蕾显示的特异条带分别为35条和87条;选取特异表达的晚期发育花蕾重复性... 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花蕾发育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蕾在发育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表达中有明显差异,共显示1110条带,早期发育花蕾和晚期发育花蕾显示的特异条带分别为35条和87条;选取特异表达的晚期发育花蕾重复性较好的15个TDFs(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在GenBank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9个分别与氧化还原酶、染色体13、14-3-3蛋白、Amyrel基因、钙网蛋白、ATP硫化酶、接触反应/铁离子结合蛋白及花粉特异蛋白的序列有相似性;2个与假拟蛋白相似,4个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相似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蕾发育 cDNA—AFlP 茶树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rbcL和trnH-psbA序列的湖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振 成杨 +2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杨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5,共6页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获得了582 bp(rbc L)和426 bp(trn H-psb A)的片段序列,rbc L序列的变异位点共27个,占扩增位点数的5.15%,trn H-psb A序列的变异位点共134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31.46%。rbc L序列在26个参试材料中共产生17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61和0.008 32,trn H-psb A序列共产生26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98和0.046 79,收集的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MEGA 6.0软件按照UPGMA法分别对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各序列对参试材料的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在自展数值大于50%情况下分别将参试材料分为了3个类群和4个类群。参试资源除部分江华苦茶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外,大部分资源都单独形成1个分支,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PDNA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恩施厚朴与茶树复合经营模式下生长状况与效益分析
5
作者 向生寿 顿春垚 +1 位作者 李双龙 丁中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54-256,共3页
通过研究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套种的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厚朴在套种模式下生长状况及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套种模式下茶树与厚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朴与茶树套种模式科... 通过研究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套种的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厚朴在套种模式下生长状况及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套种模式下茶树与厚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朴与茶树套种模式科学可行,套种厚朴可为普通茶园提供额外收入,对厚朴与茶树套种关键技术提出改良建议,以期为厚朴与茶树套种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 复合经营模式 效益分析 生长状况 恩施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Wild Tea Plants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EST-SSR Markers 被引量:4
6
作者 Meng ZHOU Youyong LI +5 位作者 Xuemei SUN Jiajin WANG Jin XIE Hao CHENG Yungang WANG Benying LI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In this study, 27 pairs of EST-SSR primer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00 wild tea plant germplasm re- sources and 22 cultiva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total of 88 ... In this study, 27 pairs of EST-SSR primer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00 wild tea plant germplasm re- sources and 22 cultiva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total of 88 polymorphic bands were amplified with 27 pairs of primers; the variation of effective alleles accounted for 69.01% ; a total of 183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with a variation range of 4 -11 ; averagely 6.78 genotypes were amplified with each primer pair; Shannon index (I) of 27 primer pairs ranged from 0.32 to I. 35, with an average of 0.88 ;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0.52)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ed het- erozygosity (0.52) ;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heterozygosity was 0.48, which was very close to 0.50 ; the average Nei's index was 0.51, which was higher than 0. 50 ;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was 0.52, which was higher than 0.50, indicating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wild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Yuunan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ing results, based on geographical origins and genetic backgrounds, 122 materials were clustered into 14 categories. Dendrogram based on Nei's genetic distance revealed complex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wild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study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pre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wild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EST-SS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古茶树(Camellia sinensis)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长品 甘四明 +3 位作者 李发根 翁启杰 张照远 马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61-4367,共7页
本研究利用30个SSR标记,结合已有的128个茶树品种指纹,对福建省园岭林场的4株古茶树和1株铁观音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0个SSR标记共产生了124个等位片段,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1~9个;多态性信息量较高,平均为0.507。遗传聚类分... 本研究利用30个SSR标记,结合已有的128个茶树品种指纹,对福建省园岭林场的4株古茶树和1株铁观音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0个SSR标记共产生了124个等位片段,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1~9个;多态性信息量较高,平均为0.507。遗传聚类分析表明,铁观音品种‘Tieguanyin2’与Fujian组的‘Tieguanyin’、‘Jinmudan’、‘Mingke1’和‘Zimudan’等遗传距离较近,属于铁观音品种。4株古茶树(YL01,YL02,YL03和YL04)间遗传距离较近,属于Fujian组,推测为八仙茶古茶树品种。本研究的5株茶树与已知的128个茶树品种间没有直接的亲子关系。YL02、YL03和YL04聚类较近,不匹配位点数较少,可能来源于共同的亲本。DNA分子指纹检测表明,8对核心SSR标记可对所有参试茶树进行有效的鉴别,这为古茶树的品种鉴定和产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SSR标记 遗传关系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茶树氮素效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1 位作者 陈亮 阮建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8,共6页
比较了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条件下,生物量增加值、新梢生长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素经济效率和总的氮素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素效率的两个子性状—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对其贡... 比较了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条件下,生物量增加值、新梢生长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素经济效率和总的氮素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素效率的两个子性状—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对其贡献大小不同,吸收效率是决定不同品种茶树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氮素效率 品种间差异
下载PDF
缺磷对茶树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郑和 陈立松 +1 位作者 陈荣冰 彭艾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300,共6页
每周3次用含0、40、80、160、400、1000μmol/L磷(P)的营养液浇沙培10月龄扦插"黄观音"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苗17周。随供P浓度的增加,茶树根P含量呈线性增加,但茎和叶P含量呈曲线增加;在所有供P处理中,根P含量... 每周3次用含0、40、80、160、400、1000μmol/L磷(P)的营养液浇沙培10月龄扦插"黄观音"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苗17周。随供P浓度的增加,茶树根P含量呈线性增加,但茎和叶P含量呈曲线增加;在所有供P处理中,根P含量最高,其次是叶P含量,茎P含量最低,高供P处理的植株尤为明显。缺P降低茶树根茎叶K含量,但对根茎叶Ca含量影响不大。缺P降低根Mg含量,增加茎的Mg含量,但对叶Mg含量影响较小。不供P叶有稍高的C含量,较低的N含量和较高的C/N比;供P对根和茎C和N含量及C/N比影响较小。总之,缺P不仅影响茶树根茎叶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改变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P) 营养元素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下载PDF
稀土对茶园增产及品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汪东风 邵学广 +2 位作者 王常红 方能虎 赵贵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5-461,共7页
本文通过常规分析方法、生物痕量分析技术及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对茶园喷施稀土后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喷施稀土可明显提高叶绿素的含量 ,有利于光合作用 ;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 ( GDH)、过氧化氢酶 ( CAT)、过氧化物酶 ... 本文通过常规分析方法、生物痕量分析技术及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对茶园喷施稀土后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喷施稀土可明显提高叶绿素的含量 ,有利于光合作用 ;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 ( GDH)、过氧化氢酶 ( CAT)、过氧化物酶 ( POD)及肽酶 ( PTD)等酶活性 ;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 ,品质得分高于对照 ;有利于细胞膜的稳定 ,增强了茶树的抗性 ;另外 ,喷施稀土后茶梢中IAA、 GA等含量明显提高 ,这也是稀土对茶叶产量及品质影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灌溉处理对铁观音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柯玉琴 庄重光 +4 位作者 何华勤 王丽 韩国强 陈铭 叶俊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32-2136,共5页
以田间栽培的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以不灌溉为对照,分析不同灌溉间隔时间处理[5 d(T1)、10 d(T2)、15 d(T3)、20 d(T4)和25 d(T5)]对铁观音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间隔期的延长,... 以田间栽培的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以不灌溉为对照,分析不同灌溉间隔时间处理[5 d(T1)、10 d(T2)、15 d(T3)、20 d(T4)和25 d(T5)]对铁观音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间隔期的延长,2年生铁观音茶树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先上升后降低,在T2下达到最大(15.55μmol·m-2·s-1);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可变荧光衰减(ΔFv)和可变荧光淬灭速率(ΔFv/Fo)均在T2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44、342.5和4.03.初始荧光(Fo)随着灌溉间隔期的延长而降低,而对照的Fo则呈上升趋势,表明干旱可对茶树叶片PSⅡ造成损害.灌溉间隔期为10 d处理有利于茶树叶片光合电子的传递和CO2的同化,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处理 铁观音茶树 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 光合作用
下载PDF
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1 位作者 陈亮 阮建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26-931,共6页
用盆栽法对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4个品种茶树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用水培法对不同品种茶树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Vmax)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 用盆栽法对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4个品种茶树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用水培法对不同品种茶树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Vmax)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和氮素水平间的显著差异,GS活性在品种间也有差异。上述参数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各个参数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将根系干重、根系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和叶片GS活性等作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茶树品种的指标。吸收动力学参数亦具品种间差异,可作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紊利用效率 根系特征 吸收动力学 GS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13
作者 杨亚军 郑雷英 王新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 ABA 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 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 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 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 ABA 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 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 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到驯化前的水平。低温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7℃左右,脱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9℃左右。人工低温驯化和 ABA 处理,茶树抗寒力的提高幅度没有自然冷驯化下的大。对三种处理下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冷驯化中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变化是对外界条件变化的一种综合反应,很难说明单一的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力 脯氨酸 脱落酸 冷驯化 ABA
下载PDF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茶树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的制订 被引量:41
14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3 位作者 姚明哲 吕波 杨坤 堵苑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00-2406,共7页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是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授权的科学依据。DUS测试指南既是指导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手册,同时还是审批机关审查新品种DUS的技术标准。...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是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授权的科学依据。DUS测试指南既是指导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手册,同时还是审批机关审查新品种DUS的技术标准。茶树是原产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木本经济植物。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茶树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是中国为UPOV制订的第一个DUS测试指南。本文详细地论述了UPOV茶树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茶树DUS判定标准,并提出了开展茶树新品种保护的设想。UPOV茶树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植物新品种保护 茶树
下载PDF
不同林分内茶树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和小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程鹏 马永春 +3 位作者 肖正东 佘诚棋 蔡新玲 王其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对湿度(RH)〕和茶树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茶树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时期3种林分内PAR、Ta和RH差异较大;同一时期纯茶林分内的PAR和Ta基本都高于2种复合林分,但纯茶林分内的RH总体上均低于2种复合林分;与纯茶林分相比,板栗和银杏与茶树复合种植有助于调节林分内的PAR、Ta和RH。2种复合林分内茶树的生长均受到板栗或银杏阴蔽的影响,纯茶林分中茶树的Pn最高,与板栗-银杏-茶复合林分内茶树的Pn有显著差异;而纯茶林分中茶树的Gs总体上高于复合林分、Ci与复合林分间差异不显著,且3种林分中茶树的Tr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生理生态因子(Gs、Ci、Tr、PAR、Ta和RH)中,Tr对3种林分内茶树的Pn影响最大,其次是Ta,其他因子在各种林分内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复合种植可调节林分内的水热状况,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值得在现有茶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 小气候因子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紫芽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蒋会兵 夏丽飞 +3 位作者 田易萍 戴伟东 孙云南 陈林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7-978,共12页
为筛选调控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以紫芽茶树品种紫娟、绿芽茶树品种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紫芽和绿芽茶树品种芽叶花青素、儿茶素... 为筛选调控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以紫芽茶树品种紫娟、绿芽茶树品种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紫芽和绿芽茶树品种芽叶花青素、儿茶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紫娟、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芽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5.05 mg/g、0.08 mg/g和0.15 mg/g,紫芽与绿芽茶树间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3个茶树品种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5.12 mg/g、19.52 mg/g和15.09 mg/g,差异不显著。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55079条转录本序列(Transcripts),组装出166118条单基因簇(Unigenes)。所得单基因簇注释为GO分类中54446条,KOG分类中30666条,KEGG分类中20336条。DEG-Seq分析得到紫芽与绿芽茶树品种间共有434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38个代谢通路。进一步筛选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112条,有15条基因在紫芽与绿芽茶树品种间差异表达,其中PAL(Cluster-1850.70337)、CHS(Cluster-21971.0)、ANS(Cluster-1850.80848)和UFGT(Cluster-1850.77163)基因在紫芽茶树品种中上调表达,在绿芽茶树品种间表达差异不显著,表达趋势与花青素积累情况相似。FLS(Cluster-1850.81068)基因在绿芽茶树品种中均为上调表达,可能与儿茶素合成相关。qRT-PCR随机检测9个差异表达基因,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从基因表达模式推测,PAL、CHS、ANS和UFGT基因可能在紫芽茶树芽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探索了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到一些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芽叶呈色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芽 花青素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下载PDF
外源亚精胺对铅胁迫下茶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申璐 肖斌 +2 位作者 周旋 赵九洲 金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4,共8页
选取龙井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1.0 mmol·L-1的亚精胺(S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胁迫下茶树株高、地径和叶片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选取龙井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1.0 mmol·L-1的亚精胺(S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胁迫下茶树株高、地径和叶片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铅胁迫能够促进茶树生长,而高浓度铅胁迫影响了茶树正常生长;喷施外源亚精胺有效缓解了随着胁迫Pb2+浓度升高对茶树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脯氨酸(Pro)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C),从而促进茶树生长。表明外源亚精胺对铅胁迫下茶树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腈胺(Spd) 茶树 铅胁迫 生理指标 缓解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对清远笔架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欧少云 陈珊 +1 位作者 陈春兰 刘细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626-3627,共2页
采用清远笔架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嫩叶作为外植体,探索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清远笔架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1/2MS+6-BA 2.0 mg/L+NAA 1.0 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6.7%,且愈伤组织生长健壮。
关键词 清远笔架茶[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外源激素 愈伤组织
下载PDF
陕西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剑 余有本 +1 位作者 周天山 潘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266,共5页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对18个陕西当地茶树品种及8个引进茶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组织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品种抗寒性优于外地引进品种,普遍具有叶片较小,栅栏组织层数多、厚度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上表皮与海绵...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对18个陕西当地茶树品种及8个引进茶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组织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品种抗寒性优于外地引进品种,普遍具有叶片较小,栅栏组织层数多、厚度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上表皮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解剖结构 抗寒性
下载PDF
茶树新梢中非酯型儿茶素及其合成酶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宪林 高丽萍 +2 位作者 夏涛 刘亚军 高可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5-371,共7页
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组分和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上,从芽到第四叶,四种非酯型儿茶素中除了GC外,C、EC和EGC含量均逐步增加;两种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中,DFR/LAR活性呈下降趋势... 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组分和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上,从芽到第四叶,四种非酯型儿茶素中除了GC外,C、EC和EGC含量均逐步增加;两种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中,DFR/LAR活性呈下降趋势,而ANR在第三叶中达到最高。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的总量变化与DFR/LAR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NR变化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非酯型儿茶素 不同季节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