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2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7的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锋军 陈闯 +2 位作者 朱学岩 沈德宇 张新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为确保油茶果实处于最佳成熟度进行采摘,提高油茶果实的出油率及茶油品质,该研究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实多被遮挡的问题,以原始YOLOv7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十字交叉注意力机制(cri... 为确保油茶果实处于最佳成熟度进行采摘,提高油茶果实的出油率及茶油品质,该研究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实多被遮挡的问题,以原始YOLOv7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十字交叉注意力机制(criss-cross attention,CCA)加强对被枝叶遮挡果实成熟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使用基于距离和交并比的非极大值抑制(distance-iou non-maximum suppression,DIoU-NMS)算法代替传统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算法,从而加强模型对相互遮挡果实的检测能力;最后,以训练集中3 098张油茶果实图像训练改进的YOLOv7模型,验证集中442张图像用于在训练过程中评估模型,并对测试集中885张图像进行测试。改进后的YOLOv7模型在测试集下的精确率P为93.52%,召回率R为90.25%,F1分数为91.86%,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4.60%,平均检测时间为0.77 s,模型权重大小为82.6 M。与Faster R-CNN、EfficientDet、YOLOv3、YOLOv5l和原始YOLOv7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提升7.51、5.89、4.21、4.21和2.91个百分点。试验证明,改进的YOLOv7模型为实现油茶果实的智能化采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模型 油茶果实 成熟度检测 YOLOv7 注意力机制 DIoU-NMS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协同水热处理制备油茶壳低聚木糖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武小芬 彭炜煜 +5 位作者 沈晓岩 王岩 齐慧 刘安 苏小军 陈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88,共7页
为采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制备高价值低聚木糖以提升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茶油加工副产物油茶壳为原料,选择吸收剂量(A)、水热处理温度(B)、水热处理时间(C)和固液比(D)4个因素,以低聚木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通... 为采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制备高价值低聚木糖以提升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茶油加工副产物油茶壳为原料,选择吸收剂量(A)、水热处理温度(B)、水热处理时间(C)和固液比(D)4个因素,以低聚木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γ射线辐照协同水热处理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随吸收剂量、固液比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各因素对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D>C,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A_(2)B_(3)C_(1)D_(2),即吸收剂量400 kGy、水热处理温度200℃、水热处理时间20 min、固液比1∶10 g·mL^(-1),此条件下的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转化率为74.33%,比对照提高22.61个百分点。本研究为油茶壳资源高值化制备低聚木糖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照 水热处理 油茶壳 低聚木糖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油茶蒲黄酮的制备及组分鉴定
4
作者 吴苏喜 李扬 +3 位作者 韩小苗 董熠辉 李万元 彭邵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的油茶蒲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32.41%,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酮含量为70.14%,黄酮总回收率为60.12%;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纯化物具有明显的黄酮类紫外、红外特征光谱,证明该纯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UPLC-Q-TOF-MS从该纯化物中共鉴定出44种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30种多酚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多以黄酮苷类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多为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中含有原花青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及没食子酸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根据油茶蒲黄酮的组成成分,推测其具有开发成为抗糖尿病食品以及与抗癌药物联用治疗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组分鉴定 超声辅助醇提
下载PDF
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3 位作者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薄壳山核桃 间作 土壤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19个油茶品种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油脂品质的差异分析
6
作者 季琳琳 陈素传 +3 位作者 姚小华 张文胜 韩文妍 殷刘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分析安徽省引种的19个油茶品种养分含量等指标,筛选适宜大别山南麓的油茶品种。对19个油茶品种果实的9个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7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油茶品种鲜果单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 通过分析安徽省引种的19个油茶品种养分含量等指标,筛选适宜大别山南麓的油茶品种。对19个油茶品种果实的9个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7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油茶品种鲜果单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株产量、含油率、蛋白质、主要脂肪酸等指标差异极显著‘,湘林7号’鲜果单果质量最大‘,长林3号’鲜出籽率、干出仁率及单株产量均最高。含油率与硬脂酸、油酸含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依据评价模型得出‘湘林7号’、‘湘林40号’、‘长林53号’品质最优。聚类分析将19个品种分为4组,‘长林53号’、‘湘林40号’、‘湘林97号’聚为一类,‘长林3号’和‘湘林7号’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的油茶品种聚为一类。可依据油酸含量及含油率等指标筛选油茶品种;油茶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别山南麓适宜栽培品种为‘湘林7号’‘、湘林40号’及‘长林53号’,较适宜品种为‘长林18号’‘、湘林1号’及‘湘林2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 经济性状 养分含量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油茶果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
7
作者 王金鹏 何萌 +5 位作者 甄乾广 胡皓若 袁飞 陈苏楠 方宸哲 周宏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8,共8页
针对非花果同期油茶果采收效率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侧枝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通过振动侧枝降低树木损伤并实现高效采收。首先构建数据集,对侧枝分段标注,向UNet中添加CloFormer注意力机制并命名为Clo-UNet,实现侧枝的二维重构。其次,在Cl... 针对非花果同期油茶果采收效率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侧枝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通过振动侧枝降低树木损伤并实现高效采收。首先构建数据集,对侧枝分段标注,向UNet中添加CloFormer注意力机制并命名为Clo-UNet,实现侧枝的二维重构。其次,在Clo-UNet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采摘点定位方法并命名为Clo-UNet-Point,该方法优先选择采收离果实最远且最粗的枝条。试验表明,Clo-UNet在验证集上表现优异,其中br_con(连果枝)、danger(危险区)和br_pro(优先采收区域)的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达到85.36%、86.37%和81.29%,平均像素精度mPA分别达到94.97%、96.17%和89.48%,Clo-UNet在整个数据集上的mIoU和mPA分别比UNet高5.14、6.85个百分点。通过观察验证集647幅图像,Clo-UNet-Point算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能定位到采摘点,平均检测一张图像用时0.15 s。该研究可为未来非花果同期类油茶果的自动化振动采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采收 油茶果 UNet语义分割模型 采摘点定位
下载PDF
基于改进COF-YOLO v8n的油茶果静态与动态检测计数方法
8
作者 王金鹏 何萌 +1 位作者 甄乾广 周宏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等现象,使用YOLO网络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对YOLO v8n网络进行改进。首先使用MPDIOU作为YOLO v8n的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因为果实重叠导致的漏检问题;其次调整网络,...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等现象,使用YOLO网络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对YOLO v8n网络进行改进。首先使用MPDIOU作为YOLO v8n的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因为果实重叠导致的漏检问题;其次调整网络,向其中加入小目标检测层,使网络能够关注小目标油茶以及被树叶遮挡的油茶;最后使用SCConv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既能兼顾检测精度又能兼顾检测速度。改进COF-YOLO v8n网络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7.7%、97%、99%,比未改进的YOLO v8n分别提高3.2、4.8、2.4个百分点,其中严重遮挡情况下油茶检测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5.9%、95%、98.5%,分别比YOLO v8n提高4.0、9.1、4.6个百分点。因此改进后COF-YOLO v8n网络能够明显提高油茶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均存在情况下的识别精度,减小油茶的漏检。此外,模型能够实现动、静态输入条件下油茶果计数。动态计数借鉴DeepSORT算法的多目标跟踪思想,将改进后COF-YOLO v8n的识别输出作为DeepSORT的输入,实现油茶果实的追踪计数。所得改进模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且模型简单可以嵌入到边缘设备中,不仅可用于指导自动化采收,还可用于果园产量估计,为果园物流分配提供可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机器视觉 COF-YOLO v8n 计数 产量估计
下载PDF
油茶籽粕发酵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物特性分析
9
作者 朱晓丽 赵锦绣 +5 位作者 李富松 张星 柯玉鑫 申烨华 张子夜 王军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油茶籽粕合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筛选获得3株针对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效降解菌,包括1株真菌X1-1,属于Pleurostomarichardsiae,以及2株细菌M4-2和M5-2,分别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属,可有效降低发酵产物中茶皂素的含量,实现油茶籽粕的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经菌株X1-1、M4-2和M5-2发酵处理28 d后,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29.74%、19.65%和13.19%,木质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12.84%、17.85%和26.39%,茶皂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34.06%、45.05%和46.15%;且发酵后的油茶籽粕腐熟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标准。研究结果拓展了油茶籽粕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为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纤维素 木质素 茶皂素 降解菌 有机肥
下载PDF
基于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的油茶品种判别分析
10
作者 曹永庆 王开良 +2 位作者 汪舍平 姚小华 陈新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2-18,共7页
以广泛栽培的‘长林’、‘湘林’、‘赣林’系列28个品种为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种的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探讨其在品种判别分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28个品种的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丰富,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 以广泛栽培的‘长林’、‘湘林’、‘赣林’系列28个品种为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种的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探讨其在品种判别分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28个品种的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丰富,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18.66%),形状系数、形状因子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8%、3.64%);油茶不同品种叶片中氮元素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钙、钾和铝元素,镁、锰、硫和磷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从变异系数来看,锰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大(123.72%),磷、钾、钙、镁元素的变异系数居中(在13.34%~17.71%之间),而氮、硫和铝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在6.77%~9.20%之间);油茶叶片表型特征和矿质元素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叶片表型和矿质元素含量指标为变量进行品种判别分析,实现了对供试28个品种的完全判别。本研究为油茶品种鉴别分析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片表型 矿质元素 变异系数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江西10个油茶农家品种基因组大小测定
11
作者 周文才 幸伟年 +2 位作者 何小三 温强 左继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1,共5页
油茶农家品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地方特色,是油茶育种的重要资源,然而目前有关油茶的遗传基础研究较少。为了探明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为油茶农家品种的遗传评价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文章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江西省10个油茶农家... 油茶农家品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地方特色,是油茶育种的重要资源,然而目前有关油茶的遗传基础研究较少。为了探明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为油茶农家品种的遗传评价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文章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江西省10个油茶农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江西油茶农家品种白皮中子、观音桃、茅岗大果、珍珠子、二水桃、霜降红皮、赣萍茶、石市红皮、遂中子、夏讲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 480.06、8 531.31、8 751.11、8 545.69、8 422.12、8 756.84、8 477.28、8 591.20、8 763.49、8 684.92 Mb,白皮中子的基因组大小接近其他农家品种的2/3,赣石84-8的基因组大小与除白皮中子外的其他油茶农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农家品种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时空变化
12
作者 蒋元华 郭凌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6期643-656,共14页
基于1961-2020年湖南省高空间分辨率历史气象分析资料和BCC_CSM模式2021-2050年气候预估数据,采用普通油茶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分析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空变化特征、几何中心及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1991-2020年与1961-1990年... 基于1961-2020年湖南省高空间分辨率历史气象分析资料和BCC_CSM模式2021-2050年气候预估数据,采用普通油茶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分析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空变化特征、几何中心及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1991-2020年与1961-1990年相比,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等级降低,高、中、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减少10.4、15.6和17.5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增加43.5个百分点;各风险等级区均向高海拔区迁移。(2)2021-2050年与1991-2020年相比,中风险等级区和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46.6个和20.6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和高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减少63.4个和3.8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和高风险等级区向高海拔区迁移,中风险等级区和低风险等级区向低海拔区迁移。(3)在多种气象灾害综合影响下,微风险等级区前30a(1991-2020年)覆盖湖南省大部地区,未来30a(2021-2050年)将缩减至仅湘东南南部地区;低风险等级区先收缩后发展至全省大部;中风险等级区向北位移;高风险等级区向西北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油茶苗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生理参数的影响
13
作者 褚丽娜 夏久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19,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在日粮中添加油茶苗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与生理参数的影响,试验将6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及800 mg/kg的油茶苗提... 文章旨在探究在日粮中添加油茶苗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与生理参数的影响,试验将6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及800 mg/kg的油茶苗提取物。本次试验从1日龄开始直至49日龄结束。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 0.05);各处理组肉鸡试验末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数据皆随油茶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多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1、2组肉鸡试验末体重与平均日增重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2、3组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0.02、0.03、0.01(P <0.05),其中处理2组料重比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油茶苗提取物对肉鸡生理参数的血液指标有显著影响(P <0.05),各处理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明显更高,且血清葡萄糖含量明显降低。各处理组肉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皆随油茶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多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血清葡萄糖含量皆随油茶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多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其中处理2组肉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油茶苗提取物能确切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及生理参数,添加量为400 mg/kg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油茶苗提取物 生长性能 生理参数
下载PDF
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14
作者 蔡守平 詹芳芳 +4 位作者 林和再 林浩宇 丁珌 宋海天 曾丽琼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0,61,共4页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31,显著高于对油茶的取食概率。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叶碟的取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为油桐、乌桕,分别为42.90%、37.72%;其次是桉树,为28.37%;最少是油茶,仅8.13%。不同寄主两两组合试验中,幼虫对尾巨桉、油桐和乌桕的取食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油茶。综合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对油桐、乌桕和尾巨桉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向,不倾向于取食油茶;但油桐、乌桕叶碟的被取食比例显著比尾巨桉高。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油桐鹰尺蠖的成灾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鹰尺蠖 取食选择性 叶碟法 油茶
下载PDF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袁小康 邬定荣 +1 位作者 范嘉智 范雨娴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并用独立资料检验预测模型效果。结果表明:8月平均气温、8月最高气温、9月最高气温、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高气温与含油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了3个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用独立资料检验后,发现基于9月降水量(x_(1))、9月最高气温(x_(2))和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x3)的油茶种仁含油率(y)预测模型(y=79.46-0.03x_(1)-0.86x_(2)-0.30x3)效果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可应用于普通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仁含油率 气象因子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温州地区赣无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16
作者 梁文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45-548,共4页
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茶油作为符合健康标准的食用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温州地区引种的赣林系列油茶品种赣无1、赣无2的成熟期含油率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研究测定6个不同时间点油茶的鲜果重、出干籽率以及茶籽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 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茶油作为符合健康标准的食用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温州地区引种的赣林系列油茶品种赣无1、赣无2的成熟期含油率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研究测定6个不同时间点油茶的鲜果重、出干籽率以及茶籽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赣无1、赣无2油茶鲜果重随着时间的延迟呈降低趋势,而出干籽率则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步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步升高,脂肪酸含量则先逐步上升,随后基本稳定。2个品种的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49和4.51 g·kg^(-1),均达到了良种标准。茶油脂肪酸中硬脂酸、油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步升高,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超 何之龙 +3 位作者 陈永忠 邓雪梅 王瑞 赖杭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对照,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组(CK,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5%),干旱梯度设置轻度干旱(T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中度干旱(T2,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45%)和重度干旱(T3,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0%~35%)。每梯度进行光合荧光参数测定并采集叶片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1)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光合参数中最小初始荧光(Fo)为显著性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部分表现极显著,且下降幅度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差异越显著。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对10个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油茶抗旱性与10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部分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具有一定的抗干旱性,在受干旱胁迫时品种之间的抗旱能力强度存在差异,‘湘林210’抗旱性能强于‘衡东2号’,因此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湘林210’存活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干旱胁迫 光合荧光特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油茶毒蛾潜在分布区模拟预测
18
作者 杨柳 刘君昂 +3 位作者 周国英 何苑皞 段翔 周洁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5,共13页
【目的】油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油茶毒蛾是油茶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针对油茶毒蛾的潜在分布开展模拟预测,以期为油茶毒蛾的预警和具体防控行动提供科学依... 【目的】油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油茶毒蛾是油茶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针对油茶毒蛾的潜在分布开展模拟预测,以期为油茶毒蛾的预警和具体防控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油茶毒蛾在中国的有效地理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预测油茶毒蛾在当前气候条件的潜在分布,以及SSP1-2.6、SSP2-4.5和SSP5-8.5 3种气候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油茶毒蛾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制约其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1)影响油茶毒蛾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温度日较差月均值。当最干月降水量28~148 mm、年降水量1 290~2 080 mm、最冷月最低温度1.0~10.1℃、温度日较差月均值7.2~8.5℃时最适宜油茶毒蛾的生存。(2)当前气候条件下,油茶毒蛾总适生区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0%,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高度适生区面积为64.2×10^(4) km^(2),中度适生区面积为61.8×10^(4) km^(2),低度适生区面积为66.0×10^(4) km^(2)。(3)在未来两个时期和3种气候情景下,油茶毒蛾适生区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新增适生区面积在9.3×10^(4)~33.0×10^(4) km^(2)之间,地理分布中心迁移距离在24.4~125.1 km之间。气候变暖越明显,油茶毒蛾的潜在分布区面积增加越多,地理分布中心点的迁移距离越远。【结论】油茶毒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较广,几乎囊括了中国南部所有的省份。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油茶毒蛾的适生区将向北、向西等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扩张。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预案和政策,加强对油茶毒蛾的观测和防控,减少其对油茶产业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毒蛾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适生区
下载PDF
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李忠英 赖曲芳 +6 位作者 邓勇杰 刘木华 胡淑芬 张露 胡坚文 曹昕奕 林玉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7-1051,共15页
【目的】针对油茶花粉人工采集难度大、耗时费工、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为实现油茶花粉的机械化采收,提出一种通过采集油茶花药来收集花药裂开后释放全部花粉的研究思路,设计一种油茶花药采集装置,并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 【目的】针对油茶花粉人工采集难度大、耗时费工、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为实现油茶花粉的机械化采收,提出一种通过采集油茶花药来收集花药裂开后释放全部花粉的研究思路,设计一种油茶花药采集装置,并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采粉与授粉农艺性状和力学特性的分析,设计一种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并对油茶花药与齿梳分离机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影响花药采摘性能的主要因素。以花药采净率、花朵损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齿梳间隙、齿梳安装角度、齿梳辊转速的取值范围;并以齿梳间隙、齿梳安装角度、齿梳辊转速为试验因素,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花药采净率、花朵损伤率为考核指标,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参数优化,获得了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根据优化后的工作参数,进行油茶花药采摘性能试验,以采摘一朵油茶花花药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测定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的采集效率。【结果】各因素对花药采净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齿梳辊转速、齿梳安装角度、齿梳间隙;对花朵损伤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齿梳辊转速、齿梳安装角度、齿梳间隙。综合分析选取较优参数组合为:齿梳间隙为0.59 mm,齿梳安装角度为58°,齿梳辊转速为322.23 r/min;该花药采集器采净率为97.02%,花朵损伤率为8.33%。采摘性能试验表明,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平均采集效率约为3.88 s/朵。【结论】提出的齿梳机构采摘花药的方法可行,研制的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运行稳定,满足油茶生产农艺要求,可为油茶机械化采粉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花药采集器 齿梳式 关键部件 采摘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江西不同生境五个长林系列油茶生长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20
作者 程离 闫梦 +5 位作者 任志华 曹冰 刘会云 刘娟 张文元 胡冬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目的】旨在明确5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与区域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江西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共设置了13个固定监测样地,测定并分析5个长林系列油茶在不... 【目的】旨在明确5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与区域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江西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共设置了13个固定监测样地,测定并分析5个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区域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形态特征、果实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计算各参试性状的重复力和变异系数,并对参试性状与生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个长林品种参试性状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株高、冠幅等生长性状整体表现为在江西南部较为迅速。长林3、长林4和长林40的果实形状区域特征差异不显著,长林18生长较差,果形指数小于1,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经济性状总体表现为江西西部比北部、东部更好,其中长林53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单果体积、鲜出籽率、单株产量、单位投影面积产量均表现较好。参试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均大于0.6。单位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大(29.52%~66.06%),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小(8.76%~12.78%)。参试性状与年均降水和土壤PH的相关性不显著,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度等存在一定相关性,表现为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地径和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干出籽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江西5个长林系列油茶从南到北树体逐渐高大,产量逐渐增加,但果实经济指标逐渐变差。长林53、长林3单株产量和单位投影面积产量较高,是丰产型树种可在全省推广,长林18可在赣东、赣西两个区域作为配栽品种少量种植。该研究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境 产量 经济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