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茶属瘤果茶组10种植物的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1
作者 颜超 肖旭 +1 位作者 冉朝辉 李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5-1806,共12页
为探究瘤果茶组10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粉形态,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测,并分别依据花粉特征和叶表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为该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鉴定等提供依据,其中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 为探究瘤果茶组10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粉形态,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测,并分别依据花粉特征和叶表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为该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鉴定等提供依据,其中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大小差异不大,为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三裂近圆形或三裂近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梭形,极赤比(P/E)为0.85~1.16,萌发沟类型为三孔沟;外壁纹饰特征差异较显著,为颗粒状、皱沟状或皱波状至颗粒状形态,有较为重要的分类价值。(2)通过对测量指标提取主成分聚类分析,当欧氏距离为4.5时,得到4个分类群,部分分类结果和宏观形态学分类一致。(3)10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形和多边形,种间形态差异较大;曾氏瘤果茶和荔波红瘤果茶的上下表皮均有腺体;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均为环列型;垂周壁样式呈现出浅波状、波状、直曲形和深波状。(4)叶表皮微形态的细胞大小和气孔器特征(大小、密度)在种间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在瘤果茶组中类型多样,可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瘤果茶组 花粉形态 叶表皮微形态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攸县油茶远缘杂交亲和性的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叶佳伟 高晓磊 +2 位作者 周璇 袁德义 邹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8-571,共14页
【目的】为了探究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生物学机制。【方法】研究以石果毛蕊山茶[C.mairei var.lapidea(Y.C.Wu)Sealy](SG)、海南油茶‘海油3号’(C.hainanica‘Haiyou 3’)(HN-3)和普通油茶‘德油6号’(C.o... 【目的】为了探究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生物学机制。【方法】研究以石果毛蕊山茶[C.mairei var.lapidea(Y.C.Wu)Sealy](SG)、海南油茶‘海油3号’(C.hainanica‘Haiyou 3’)(HN-3)和普通油茶‘德油6号’(C.oleifera‘Deyou 6’)(DY-6)为父本,采用常规授粉和混合授粉方式对攸县油茶(YX)进行自交和杂交授粉。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亲本倍性,通过离体萌发法测定父本花粉活力,运用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以及早期果实和胚珠发育动态,并田间调查各授粉组合的座果率和落果率。【结果】(1)YX为六倍体,SG为二倍体,HN-3为八倍体,DY-6为六倍体。(2)4种油茶花粉具有较强的活力和育性,其中花粉活力最高的是DY-6,为70.13%;花粉活力最低的是YX,为40.68%。(3)自交和杂交所有组合的花粉均能在柱头上正常萌发,且花粉管在授粉后12 h均生长到花柱基部,但自交和YX×SG的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生长受阻,无法到达胚珠;YX×HN-3和YX×DY-6的花粉管则在授粉后72h到达胚珠。(4)自交和杂交授粉后100 d内,YX×DY-6的果实横径、纵径最大,YX×SG的果实横径、纵径最小;YX×DY-6的败育胚珠数最少,平均为3.83枚/果;YX×SG的败育胚珠数最多,平均为6.00枚/果。(5)自交和杂交授粉后100 d内,YX×DY-6的座果率最高,为68.0%;YX×SG的座果率最低,为4.0%;YX×HN-3的座果率为16.0%,其落果高峰主要集中在授粉后0~30 d和40~70 d;混合授粉组合YX×SD的座果率为22.0%。【结论】自交和YX×SG的杂交障碍主要为受精前障碍,YX×HN-3的杂交障碍为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攸县油茶远缘杂交亲和性也与亲本倍性有关,其亲和性大小为YX(六倍体)×DY-6(六倍体)>YX×HN-3(八倍体)>YX×YX>YX×SG(二倍体);混合授粉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攸县油茶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为攸县油茶远缘杂交亲和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也为油茶远缘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攸县油茶 远缘杂交 亲和性 花粉管生长 座果率
下载PDF
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3
作者 贵文静 于文涛 +6 位作者 潘宏英 王攀 谢微微 朱艳宇 刘财国 杨国一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明确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亲缘关系。【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福建武夷山、建瓯、建阳等闽北茶区17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采用ImageJ 1.48V对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和萌发沟等相关性状特征进行测量... 【目的】明确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亲缘关系。【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福建武夷山、建瓯、建阳等闽北茶区17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采用ImageJ 1.48V对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和萌发沟等相关性状特征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花粉相关特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的花粉属N3P4C5类型,其花粉大小为1 014.01~2 222.26μm^(2),属于中等花粉;花粉的赤道面观分为扁球形、长球形、卵圆形和超长球形,花粉萌发沟长度为12.68~35.49μm,花粉表皮纹饰外壁纹饰均呈现疣状,具有不同程度穿孔。根据花粉萌发沟长、萌发沟长/极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外壁纹饰5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可分为两类。【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数量性状数据,花粉萌发沟长、萌发沟长/极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外壁纹饰等性状特征可以为闽北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 茶树种质资源 花粉 微形态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
下载PDF
黔东低山丘陵区油茶主要栽培品种配置研究
4
作者 杨冰 李芳 +2 位作者 陈瑶 张明刚 王港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 为了给油茶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黔东地区油茶主栽品种的花粉量、杂交座果率及种实性状,并对不同配置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花粉量最大的是‘黔玉2号’,最小的是‘湘林210号’,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的花粉量明显大于‘长林’系列等外地引进良种;(2)88个配置组合中有68个组合可育,座果率在60%以上的配置组合有19个,其中16个是不同系列的品种组合;(3)杂交座果率与单果质量、籽粒数、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呈极显著负相关;(4)以‘长林53号’为母本,贵州本地品种‘黔玉’系列、‘黔碧’系列为父本的配置组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量 品种配置 座果率 种实性状
下载PDF
7种油茶花粉数量及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被引量:49
5
作者 何春燕 谭晓风 +2 位作者 袁德义 胡青素 邹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普通油茶、红皮糙果茶、博白大果、茶梨、越南油茶、大花红山茶和攸县油茶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花药内花粉数量和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结果表明:7种油茶的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498、3503.7、9441.3、3331.3、8397.7、3985.7、3141.... 以普通油茶、红皮糙果茶、博白大果、茶梨、越南油茶、大花红山茶和攸县油茶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花药内花粉数量和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结果表明:7种油茶的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498、3503.7、9441.3、3331.3、8397.7、3985.7、3141.3粒;普通油茶、红皮糙果茶、博白大果和茶梨的花粉在10 g.L-1琼脂+0.1 g.L-1硼酸+10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59.4%、56.3%、92.7%、95.3%;越南油茶、大花红山茶和攸县油茶的花粉在10 g.L-1琼脂+0.1 g.L-1硼酸+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9.6%、62.1%、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油茶 花粉数量 花粉萌发率 培养基
下载PDF
茶树及其他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超微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束际林 陈亮 +3 位作者 王海思 王平盛 许玖 宋维希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15,共10页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光滑、穴大、脊平和外壁内层厚度大等特征均比茶组植物原始,其中红山茶、白毛红山茶和落瓣油茶的表面纹饰与较原始的茶组植物广南茶、圆基茶、老黑菜及属大理茶中的巴达大茶树极为相似,均属穴网状纹饰,因此,茶组植物与其他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文中还对苦茶的演化位置、较原始的条组植物花粉表面纹饰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组植物 山茶属植物 花粉形态 超微结构 演化
下载PDF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亮 童启庆 +2 位作者 高其康 束际林 虞富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网眼和网脊的大小、形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茶组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较光滑的小穴网状类型向较为突起的网状演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花粉形态 演化 分类
下载PDF
茶花花粉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红城 李慧岩 +2 位作者 董捷 李春阳 文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61,共4页
茶花花粉蛋白经过风味酶(外切酶)和中性蛋白酶(内切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得到活性肽,并进一步研究活性肽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茶花花粉多肽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清除... 茶花花粉蛋白经过风味酶(外切酶)和中性蛋白酶(内切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得到活性肽,并进一步研究活性肽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茶花花粉多肽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均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花粉 复合酶 多肽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及其演化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倪穗 李纪元 +1 位作者 田敏 高捍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花粉外壁纹饰不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表现,是研究植物分类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用扫描电镜对山茶属红山茶组27种1变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山茶组植物花粉粒的体积较大,规则花粉形状主要为长球形... 花粉外壁纹饰不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表现,是研究植物分类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用扫描电镜对山茶属红山茶组27种1变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山茶组植物花粉粒的体积较大,规则花粉形状主要为长球形,某些种中存在不规则花粉。萌发孔均为三孔沟。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主要有皱沟状、皱波状、皱波状-颗粒状和颗粒状4种类型。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为红山茶组种间分类及演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某些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和种系处理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红山茶组 花粉外壁纹饰 分类与演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山茶属花粉外壁表面微形态特征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敖成齐 陈功锡 +2 位作者 张国萍 高昆 张宏达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9-626,共8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 17个组 34个代表种(含变种 )的花粉形态 ;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 ,对其进行归类 ,所有花粉分为 3类 :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 -网状纹饰 ;发现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 17个组 34个代表种(含变种 )的花粉形态 ;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 ,对其进行归类 ,所有花粉分为 3类 :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 -网状纹饰 ;发现 1种新的花粉类型 :拟穴 -网状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花粉外壁 表面微形态特征 分类
下载PDF
茶花粉酶法破壁工艺提高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多酚含量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亚婷 杨远帆 +1 位作者 倪辉 彭文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88-294,共7页
为了建立蜂花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的关系,该文研究了破壁用酶、提取溶剂、超声波处理对茶花粉提取液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花粉经纤维素酶破壁后其上清液具有较高的还原力和DPP... 为了建立蜂花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的关系,该文研究了破壁用酶、提取溶剂、超声波处理对茶花粉提取液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花粉经纤维素酶破壁后其上清液具有较高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温水和酸处理相比,纤维素酶破壁沉淀物经乙醇提取后,溶液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茶花粉不同提取方式多酚含量与2种抗氧化活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8685及r=0.7600)(p>0.05);与乙醇提取和水提取相比,纤维素酶破壁处理结合乙醇提取将茶花粉的多酚含量、还原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1.82倍、2.17倍、1.4倍和1.56倍、1.38倍、11倍,且二者对混合物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多酚含量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6:1、3:1、1.08:1。该研究结果可为花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纤维素酶 乙醇 茶花粉 破壁 多酚 抗氧化
下载PDF
油茶花粉数量及4℃贮藏萌发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邹锋 谭晓风 +2 位作者 袁德义 谢鹏 袁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2-895,共4页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168.89、1 711.11、2 648.89、1 191.11、1 555.56、5 128.89、2 560.00、2 595.55、1 751.11粒。(2)在最佳培养基中,9种油茶的萌发率分别为84.9%、99.0%、73.8%、75.3%、81.4%、94.4%、73.8%、72.0%、95.3%。(3)花粉生活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攸县油茶、广宁红山茶、长尾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7 d;石果红山茶、厚叶红山茶、扁果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14 d;长毛红山茶和溆浦大红花可以有效保存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粉数量 萌发率 生活力
下载PDF
耐冬山茶花粉储藏条件及其活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贾文庆 王少平 +1 位作者 范正琪 李纪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79,共6页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900 g·L-1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下POD、CAT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POD>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花粉 萌发 贮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下载PDF
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赖小燕 姜泽东 +5 位作者 倪辉 彭文君 孙浩 杜希萍 肖安风 杨远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357,共5页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萃取相经大孔树脂层析后50%乙醇洗脱相中的黄酮含量最高(180.17 mg RE/g),当该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82.67%,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花粉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867,p<0.01);酶动力学分析显示蜂花粉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1.27 mg/m 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1.17 mg/m L。该研究结果为蜂花粉黄酮及α-葡萄糖苷酶天然抑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粉 黄酮 Α-葡萄糖苷酶 相关性 抑制类型
下载PDF
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离体萌发特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3 位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离体 萌发特性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花粉萌发力及贮藏耐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天菲 林田 +2 位作者 徐碧玉 刘灶长 罗利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239-243,共5页
以2~3年生嫁接的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花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对其萌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粉在不同培养时间下其萌发率呈抛物线型,花粉... 以2~3年生嫁接的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花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对其萌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粉在不同培养时间下其萌发率呈抛物线型,花粉在15%蔗糖+0.02%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30℃的培养温度比25℃、20℃更适合杜鹃红山茶花粉萌发。-20℃冷冻保存和液氮保存都是适合杜鹃红山茶花粉长期保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花粉 萌发力 贮藏耐性
下载PDF
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器特征及花粉萌发率 被引量:22
17
作者 廖婷 袁德义 +1 位作者 袁军 王耀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4,共4页
以怀化地区选育的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这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朵及花粉为试材,研究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花粉数量和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566.7、2 000.0... 以怀化地区选育的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这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朵及花粉为试材,研究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花粉数量和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566.7、2 000.0、4 450.0和2 350.0粒;怀06062和怀06175的花粉在5%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94.31%和87.71%;怀06018的花粉在10%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90.22%;怀06122的花粉在10%蔗糖+0.005%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油茶 花粉数量 花粉萌发率 培养基
下载PDF
茶花花粉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捷 李慧岩 +2 位作者 张红城 李春阳 文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6-231,共6页
茶花花粉蛋白经过风味酶(外切酶)和中性蛋白酶(内切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得到活性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pH7,水解温度40℃,加酶量8%,两种酶比2:1,水解时间12h。此工艺... 茶花花粉蛋白经过风味酶(外切酶)和中性蛋白酶(内切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得到活性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pH7,水解温度40℃,加酶量8%,两种酶比2:1,水解时间12h。此工艺水解所测得的茶花花粉蛋白水解度为40%,溶解指数为0.8,水解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花粉 复合酶 酶法水解
下载PDF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春林 姚小华 +2 位作者 杨水平 任华东 曹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6,252,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形态 花粉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茶花粉超微粉碎破壁工艺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勃 陆豫 郑颖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8-91,共4页
为使茶花粉孢子内营养物质能够得到充分释放,采用行星球磨机对茶花粉进行了超微化破壁试验研究。采用Box-Benken试验设计法考察了球料质量比、球磨转速、球磨时间三个工艺参数在不同水平上与破壁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计... 为使茶花粉孢子内营养物质能够得到充分释放,采用行星球磨机对茶花粉进行了超微化破壁试验研究。采用Box-Benken试验设计法考察了球料质量比、球磨转速、球磨时间三个工艺参数在不同水平上与破壁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计算得到茶花粉超微化破壁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转速520~590r/min,粉碎时间36~38min,球料比6.8~7(m/m),此时花粉破壁率达100%,为花粉的实际有效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粉 超微粉碎 破壁 响应曲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