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5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照水平下叶损失对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孟金柳 曾波 +2 位作者 叶小齐 付天飞 何兴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9-444,共6页
对不同光照条件及叶组织受损程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不同和叶损失程度不同都会导致植物物质分配方式的变化.高光照水平下,植株加大对根的生物量分配,低光照水平下增加对叶的生物量分配,中度光照条件下... 对不同光照条件及叶组织受损程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不同和叶损失程度不同都会导致植物物质分配方式的变化.高光照水平下,植株加大对根的生物量分配,低光照水平下增加对叶的生物量分配,中度光照条件下植株对根和叶的分配则处于两者之间;叶组织损失使植株加大对叶的生物量投资,不同处理阶段结果有所不同;低光照条件下,叶损失植株对叶的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高光照下的叶损失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光照 叶损失 功能平衡
下载PDF
土壤干旱胁迫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丁 姚健 薛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25-2731,共7页
植物水力结构特征通常用导水率(Kh)、比导率(Ks)、叶比导率(LSC)、胡伯尔值(Hv)等参数来表征。设置了3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和对照共4种处理,每一处理5个重复,采用"冲洗法"对喀斯特地区造林树种两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植物水力结构特征通常用导水率(Kh)、比导率(Ks)、叶比导率(LSC)、胡伯尔值(Hv)等参数来表征。设置了3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和对照共4种处理,每一处理5个重复,采用"冲洗法"对喀斯特地区造林树种两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苗木的水力结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樟树苗木在正常水分和不同强度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茎段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胡伯尔值均与茎段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并可以用不同类型函数进行拟合。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不同处理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降低,胡伯尔值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较粗的茎段,其单位横截面积的导管投入与使用效率明显高于较细茎段,且供给末端叶片水分所需要的压力梯度小于较细茎段。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土壤干旱对樟树苗木水力结构作用机理及在石漠化山地造林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力结构 干旱胁迫
下载PDF
樟树5种化学型精油组成及其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宽 邱凤英 温世钫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GC和GC-MS方法分析确定了樟树5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一步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精油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种精油主成分分别为:芳樟醇(91.98%)、樟脑(81.25%)、龙脑(91.88%)、反式-橙花叔醇(52.63%)和桉叶油素(57.73%)。精油... 采用GC和GC-MS方法分析确定了樟树5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一步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精油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种精油主成分分别为:芳樟醇(91.98%)、樟脑(81.25%)、龙脑(91.88%)、反式-橙花叔醇(52.63%)和桉叶油素(57.73%)。精油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顺序为:反式-橙花叔醇型>桉叶油素型>芳樟醇型>樟脑型>龙脑型。其中反式-橙花叔醇型精油IC50为(20.02±3.27)mg/mL,当其精油浓度为100 mg/mL时,胰脂肪酶抑制率达90.17%±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组成 胰脂肪酶抑制
下载PDF
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组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秀芳 林文革 苏明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4,共6页
选取龙脑含量高的优良单株,以其树干基部的幼嫩萌条为外植体开展龙脑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BA2.0 mg.L-1+NAA 0.1 mg.L-1为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BA 2.0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 选取龙脑含量高的优良单株,以其树干基部的幼嫩萌条为外植体开展龙脑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BA2.0 mg.L-1+NAA 0.1 mg.L-1为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BA 2.0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为5.57,生长周期为30 d;适宜的增殖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3 000 lx,光照时间11 h,不定芽长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5 mg.L-1+IAA 0.4 mg.L-1+蔗糖20 g.L-1,生根率可达97.3%,生根条数为3~5条,生根时间为12 d;以草炭+珍珠岩(3∶1)为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86.2%。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应用于龙脑樟组培苗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 组织培养 工厂化生产
下载PDF
樟科新樟属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文斌 李新伟 +2 位作者 夏伯顺 武巧 刘艳玲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新樟属Neocinnamomum植物为樟科Lauraceae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物种形态特征观测、对比与查证等,对新樟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系统学位置、转录组分析与资源应用、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新樟属Neocinnamomum植物为樟科Lauraceae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物种形态特征观测、对比与查证等,对新樟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系统学位置、转录组分析与资源应用、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综述,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与开发潜力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资源应用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砂仁中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含量
6
作者 吴学进 韩双衍 +3 位作者 刘春华 王明月 张振山 李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1期75-80,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砂仁中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含量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QuEChERS/GC-MS)法。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石墨化炭黑和硫酸镁吸附净化处理。色谱柱为HP-5 MS型色谱柱(30 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砂仁中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含量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QuEChERS/GC-MS)法。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石墨化炭黑和硫酸镁吸附净化处理。色谱柱为HP-5 MS型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流速为1.0 mL/min,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电子轰击离子源,选择性监测、全扫描模式,定量特征离子质荷比为95。比较QuEChERS/GC-MS法和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法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相差值,考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0~2000μg/mL、5~200μg/mL、100~5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n=6);检测限均为0.005 mg/kg,定量限均为0.015 mg/k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低于3.0%;50%,100%,200%水平的加样回收率为93.37%~105.37%,RSD为1.38%~2.85%(n=6)。QuEChERS/GC-MS法和GC-FID法测定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含量的相对相差值分别为4.76%,4.64%,3.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砂仁中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 砂仁 乙酸龙脑酯 龙脑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香樟油用林可持续高效发展
7
作者 邹芳芳 吴雨晴 +1 位作者 蔡丽娟 邹双全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652,共7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香樟油用林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与生态效益的协同作用,明确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香樟油用林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加强...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香樟油用林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与生态效益的协同作用,明确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香樟油用林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加强良种选育、改进精油提取工艺及应用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担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解决技术滞后、市场拓展受限及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绿色金融推广及引入碳汇交易机制,推动香樟油用林产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林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樟树精油中6种低含量成分的高效分离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海宽 邱凤英 温世钫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5期71-75,88,共6页
采用分段减压蒸馏结合柱层析方法,以目标成分含量大于80.0%为目标,开展了樟树精油中<10.0%低含量成分的高效分离研究,获得了柠檬烯(93.2%)、乙酸龙脑酯(87.5%)、反式-橙花叔醇(85.8%)、β-石竹烯(91.1%)、4-松油醇(92.6%)、α-松油醇... 采用分段减压蒸馏结合柱层析方法,以目标成分含量大于80.0%为目标,开展了樟树精油中<10.0%低含量成分的高效分离研究,获得了柠檬烯(93.2%)、乙酸龙脑酯(87.5%)、反式-橙花叔醇(85.8%)、β-石竹烯(91.1%)、4-松油醇(92.6%)、α-松油醇(87.2%)等6种组分,收率分别为36.0%、14.0%、11.0%、21.0%、38.0%和10.0%。进一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酸龙脑酯、反式-橙花叔醇、4-松油醇和α-松油醇组分的IC_(50)值分别为96.6、87.6、73.6和105.4 mg/m L,抗氧化性能优于单萜标准品;柠檬烯和β-石竹烯组分的IC_(50)值分别为66.2和48.5 mg/m L,抗氧化性能低于单萜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低含量成分 分离 抗氧化
下载PDF
四川省樟科一新记录种——红楠
9
作者 高刚 蔡义平 +2 位作者 谢纯洋 手木晓英 陈绪言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3-134,共2页
报道了四川樟科植物新记录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凭证标本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KQ-1-012)。此次发现拓宽了该植物的分布区域,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樟科植物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红楠 新记录 四川省
下载PDF
樟叶总木脂素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岚雄 郑威 +4 位作者 陈源桉 沈婧 邹双全 伍建榕 倪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为研究樟叶总木脂素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以樟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芝麻素和9-羟基芝麻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樟叶总木脂素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带毒平板法对总木脂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为研究樟叶总木脂素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以樟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芝麻素和9-羟基芝麻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樟叶总木脂素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带毒平板法对总木脂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6℃、料液比1∶8.39(g·mL^(-1))、提取时间43 min、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在此条件下木脂素提取率达0.3804%。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表现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木脂素含量为2 mg·mL^(-1)时对链孢粘帚霉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西瓜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均达到50%以上;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238、1.280、1.486和0.419 mg·mL^(-1)。以上研究结果为樟叶开发利用及植物源农药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脂素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毒力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樟林古港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
11
作者 翁奕城 陈梓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故乡,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遗产点,享有粤东“通洋总汇”之美誉,兴盛历时百余载。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与保护,樟林古港文化遗产受到很大破坏并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如何寻找传统村落文... 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故乡,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遗产点,享有粤东“通洋总汇”之美誉,兴盛历时百余载。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与保护,樟林古港文化遗产受到很大破坏并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如何寻找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平衡成为当下重要的议题。文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分析其历史保护和活化困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保护蓝绿山水格局,恢复视线通廊;二、保护“八街六社”传统街巷格局;三、古建筑保护以及古港河街景观保护,从而更加系统性地保护和活化樟林古港的历史环境,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保护与活化策略 乡村振兴 林古港
下载PDF
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龙举 高建杭 +6 位作者 高慧香 刘伯承 黄璇 邓萍 刘洋 黄生强 燕海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为了探究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试验按体重相近原则将100日龄健康的攸县麻鸭公鸭、母鸭各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根据... 为了探究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试验按体重相近原则将100日龄健康的攸县麻鸭公鸭、母鸭各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根据前期龙脑樟粉在肉鸡、蛋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浓度,选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统计繁殖性能指标,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只鸭进行屠宰,测定免疫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鸭试验组的卵巢重和卵巢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肝脏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母鸭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空肠和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公母鸭试验组盲肠食糜中的大肠杆菌、公鸭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母鸭试验组的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可提升攸县麻鸭公鸭肠道健康水平、母鸭免疫性能,促进母鸭卵巢发育,同时降低公母鸭肠道有益与有害菌菌落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叶粉 攸县麻鸭 繁殖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健康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宇琳 吴凤英 +3 位作者 张伟婷 刘东明 何峥旋 毛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香樟移栽前一天施入生物炭(140 g/盆)、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2.19,0.44 g/盆),将其与土壤混匀,移栽定植后浇水灌透。移栽后测定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指标、各器官精油含量、芳樟醇相对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调控过程。【结果】1)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之间差异显著,JC处理对芳香樟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MC处理,其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比MC处理分别增加了36.22%,8.24%,8.68%和12.80%。2)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芳香樟茎、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其中以JC处理芳香樟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4.05%和94.31%。3)施用生物炭可提高芳香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化肥处理除亚硝酸还原酶外,氮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均能促进芳香樟生长,提高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改善芳香樟的光合生理特性,其中以秸秆炭+化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芳香 生长品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基于热减量法2/1樟发射药安全贮存寿命预估
14
作者 牛磊 董海平 +3 位作者 叶耀坤 王旭 付东生 严楠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目的 预估2/1樟发射药的安全贮存寿命,建立一种基于加速热减量试验,利用热减量曲线和贝瑟洛特(Berthelot)方程预估其安全贮存寿命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2/1樟发射药分别进行85、95、105、115℃下的加速热减量试验,获得样品在各个温度下不... 目的 预估2/1樟发射药的安全贮存寿命,建立一种基于加速热减量试验,利用热减量曲线和贝瑟洛特(Berthelot)方程预估其安全贮存寿命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2/1樟发射药分别进行85、95、105、115℃下的加速热减量试验,获得样品在各个温度下不同加速时间的热减量数据。然后基于热减量曲线,得到2/1樟发射药在各个温度下的延滞期。最后利用各个温度下的半延滞期,根据Berthelot方程拟合得到2/1樟发射药安全贮存寿命预估模型。结果 根据其安全贮存寿命预估模型计算得到2/1樟发射药在30℃下的安全贮存寿命约为50.9 a。结论 预测结果与文献值接近,且试验时间比文献减少了近1/2,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2/1樟发射药或其他发射药的安全贮存寿命预估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发射药 热减量 半延滞期 Berthelot方程 安全贮存寿命 加速试验
下载PDF
基于LC−MS的樟叶越桔愈伤组织次生代谢成分分析
15
作者 王玮 李楚然 +4 位作者 武波晓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199,共6页
以樟叶越桔健康愈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14类共281个化合物,以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杂环化合物、糖苷类和醇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58、41... 以樟叶越桔健康愈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14类共281个化合物,以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杂环化合物、糖苷类和醇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58、41、28、24、22个和13个,相对含量分别为16.866%、13.711%、6.108%、10.138%、12.488%和17.513%;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出13类共71个化合物,以生物碱类、有机酸、糖苷类、萜类和酯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14、9、9、7个和7个,相对含量分别为5.839%、72.653%、3.423%、2.062%和2.735%,其中丙酮酸的相对含量高达47.474%。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樟叶越桔愈伤组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生产调控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越桔 愈伤组织 化学成分 次生代谢 LC−MS
下载PDF
樟叶越橘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楚然 王卫华 +3 位作者 武波晓 杨晓琴 刘云 赵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9,共11页
综述了樟叶越橘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熊果苷类衍生物、糖苷类及酚酸类化合物,并介绍了主要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总结了樟叶越橘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抗炎、保肝、降血脂、抗血栓、降血... 综述了樟叶越橘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熊果苷类衍生物、糖苷类及酚酸类化合物,并介绍了主要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总结了樟叶越橘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抗炎、保肝、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抗病毒和防治果蔬灰霉病等生物活性。探讨了樟叶越橘在保健品、日化品、药品以及果蔬保鲜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樟叶越橘的深入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越橘 化学成分 咖啡酰熊果苷 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矮林芳樟叶片含水率与叶水势反演
17
作者 杨宝城 鲁向晖 +3 位作者 张海娜 王倩 陈志琪 张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267,共12页
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反映植物组织中水分的状态,是衡量植物水分供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基于不同高度下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模型的差异,本研究在3个飞行高度处理F30、F60、F100(30、60、100 m)下采集多... 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反映植物组织中水分的状态,是衡量植物水分供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基于不同高度下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模型的差异,本研究在3个飞行高度处理F30、F60、F100(30、60、100 m)下采集多光谱影像数据,通过使用6种光谱反射率+经验植被指数的组合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不同飞行高度下的光谱反射率+经验植被指数组合与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反演模型及其决定系数,以决定系数为依据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模型,分析不同飞行高度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芳樟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精度。结果发现:3个飞行高度下,基于RF模型的反演精度均高于SVM模型和RBFNN模型。F30处理对叶片含水率与叶水势反演效果均优于F60和F100处理。F30处理对叶片含水率反演的敏感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组合为红光波段反射率(R)、红边1波段反射率(RE1)、红边2波段反射率(RE2)、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RF模型训练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45、0.548%、0.712%;测试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32、0.683%、0.897%。对叶水势反演的敏感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组合为R、RE2、NIR、EVI、SAVI、花青素反射指数(ARI)。RF模型训练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14、0.073 MPa、3.550%;测试集的R2、RMSE、MRE分别为0.806、0.095 MPa、4.250%。研究结果表明飞行高度30 m与RF方法分别为反演叶片含水率和叶水势的最优光谱获取高度与最优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矮林芳樟水分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可为筛选无人机多光谱波段与经验植被指数、实现植物长势参数快速估测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林芳 叶片含水率 叶水势 无人机 多光谱 飞行高度
下载PDF
龙脑樟枝中一个新的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18
作者 徐志勇 肖德明 +5 位作者 谢传奇 刘云飞 徐骏伟 李泓序 韩晓丹 吴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3-1867,共5页
研究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Borneol枝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MCI等柱层析,结合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龙脑樟枝乙酸乙酯萃取段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和文献报道确定了它们的结... 研究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Borneol枝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MCI等柱层析,结合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龙脑樟枝乙酸乙酯萃取段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和文献报道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ampholactone A(1)、northalifoline(2)、N-苯乙基-苯甲酰胺(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C-11位上存在罕见的酰胺取代,化合物2、3为首次从龙脑樟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3进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毒性评价,通过脂多糖刺激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的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研究化合物1~3对炎症介质NO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在浓度为20μmol/L时,对肿瘤细胞HepG2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78%±0.15%、42.36%±0.58%、23.95%±0.40%;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的抑制作用弱,抑制率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 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基于核基因组的樟科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
19
作者 李启少 屈亚亚 +4 位作者 辛雅萱 唐军荣 曹正英 余青富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5,共13页
【目的】樟科Lauraceae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植物种子含油量丰富,果实和木材极具开发潜力。由于该属亚洲类群种间差异小、种间关系混乱、现存标本量少,人们对该属植物了解甚少,极大地阻碍了檬果樟属物种的开发利用,因此,... 【目的】樟科Lauraceae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植物种子含油量丰富,果实和木材极具开发潜力。由于该属亚洲类群种间差异小、种间关系混乱、现存标本量少,人们对该属植物了解甚少,极大地阻碍了檬果樟属物种的开发利用,因此,构建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迫在眉睫。【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檬果樟属亚洲类群,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别获得44个檬果樟属植物的核糖体基因组(nrG)序列构建高支持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综合系统发育结果与形态性状比较论证。【结果】使用nrDNA序列矩阵构建ML树和贝叶斯树,ML树和贝叶斯树的分组完全一致。对比ITS树发现除檬果樟和宽叶檬果樟外的系统发育结构基本一致,老挝檬果樟、缘毛檬果樟和河口檬果樟依然共同聚成在一个大分支下,且宽叶檬果樟和檬果樟2个物种也聚在一起。ITS序列和nrDNA序列树都表明:宽叶檬果樟和檬果樟亲缘关系较近;老挝檬果樟、河口檬果樟和缘毛檬果樟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这2个物种之间可能发生过杂交或基因交流。综合形态性状辅助论证,将44个檬果樟属样本分为9组,依次为小花檬果樟C.henryi、赤毛檬果樟C.poilanei、二药室檬果樟C.bilocellata、麻栗坡檬果樟C.malipoensis、宽叶檬果樟C.latifolia、檬果樟C.tonkinensis、河口檬果樟C.hekouensis、缘毛檬果樟C.metallica和老挝檬果樟C.laotica。【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檬果樟属亚洲类群的种间亲缘关系,还对檬果樟属系统发育关系和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檬果 系统发育关系 形态学性状 核糖体基因组(nrG)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养分特征影响
20
作者 蔡曼丽 刘玮 +2 位作者 漆欢欢 温小波 喻苏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4,共11页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及其不同种类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为猴樟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猴樟播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及其不同种类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为猴樟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猴樟播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简称Ri)、单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简称Fm)、两菌种双接(Ri-Fm)及不接种对照(CK)4种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猴樟根茎叶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接菌处理对猴樟根系的侵染率为19.62%~28.15%,以单接Ri的侵染率最高。接菌后约4个月时,AM真菌开始明显促进猴樟地上部生长。处理8个月收苗时结果显示,3种接菌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猴樟根系生长,增加了根系数量,其中单接Fm促进作用最大。接菌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猴樟生物量,Ri单接、Fm单接和双接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分别是CK组的3.11倍、3.18倍和2.85倍。在养分特征上,AM真菌显著提高了猴樟幼苗各器官P含量,降低了N、K含量;增大了N、P、K的累积;提高了N、K利用效率,降低了P素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优到劣排序为Fm、Ri、Ri-Fm和CK。【结论】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单接和双接都能不同程度促进猴樟幼苗生长及氮磷钾累积,提高氮、钾利用效率。单接摩西斗管囊霉促进效应最大,可考虑运用于产业化育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效应 养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