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细胞壁酸性降解的pH值观察(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祖元刚 于景华 +3 位作者 唐中华 郭晓瑞 孟庆焕 张宇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23d后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比较正常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在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中,喜树叶片外植体中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相继发生明显的细胞壁降解,而表皮细胞发生较微弱的细胞壁降解现象... 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23d后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比较正常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在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中,喜树叶片外植体中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相继发生明显的细胞壁降解,而表皮细胞发生较微弱的细胞壁降解现象;进行组织培养前,正常叶片的各类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壁降解现象发生。应用BCECFAMpH荧光探标记并采用激光共聚焦在480nm波长下进行pH值测定发现,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第23d后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部位的pH值均为5.2,但表皮细胞部位的pH值则为5.7~5.8,而正常叶片各类细胞的pH值平均为5.7。这说明,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和喜树叶片薄壁细胞内的酸性成分自泌可能共同诱导了其细胞壁的酸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喜树叶片 细胞壁酸性降解 PH值 组织培养条件 细胞壁降解 叶片外植体 PH值测定 酸性成分 喜树
下载PDF
匀浆法提取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伟国 祖元刚 +2 位作者 赵春建 杨磊 李佳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5%的乙醇,匀浆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5%的乙醇,匀浆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0.0801%和0.0679%。将该法与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常温冷浸提取、水浴振荡提取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匀浆提取具有得率高、时间省等优势,是一种高效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浆法 喜树果 喜树叶 喜树碱
下载PDF
96-Ⅱ喜树叶片高频率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凤丽 祖元刚 王慧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59,共4页
用96-Ⅱ喜树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了96-Ⅱ喜树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6-BA1.0 mg/L+NAA0.5 mg/L+2,4-D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95%以上;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WPM+6-BA0.5 mg/L,分化率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IBA0.8 mg/L... 用96-Ⅱ喜树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了96-Ⅱ喜树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6-BA1.0 mg/L+NAA0.5 mg/L+2,4-D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95%以上;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WPM+6-BA0.5 mg/L,分化率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IBA0.8 mg/L,生根率为94%以上,平均根数为4~8条;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Ⅱ喜树 叶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喜树叶用园的密度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周国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669,共4页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m×1.0m(处理A为1.00万株·hm^-2),0.5m×1.0m(处理B为2.00万株·hm^-2),0.5m×0.5m(处理C为4.00万株·hm^-2)...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m×1.0m(处理A为1.00万株·hm^-2),0.5m×1.0m(处理B为2.00万株·hm^-2),0.5m×0.5m(处理C为4.00万株·hm^-2),0.3m×0.5m(处理D为6.67万株·hm^-2),0.3m×0.3m(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密度对叶用园单位面积叶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密度为1.00~4.00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随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叶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以密度为4.00万株·hm^-2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产量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喜树 叶用园 密度效应
下载PDF
喜树叶表皮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席梦利 包少康 戴大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1,共4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喜树成熟叶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形态,以及上、下表皮细胞外壁上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结果表明,上、下表皮层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类型属不规则类型,常可观察...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喜树成熟叶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形态,以及上、下表皮细胞外壁上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结果表明,上、下表皮层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类型属不规则类型,常可观察到两个气孔着生在一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气孔 表皮毛 表皮结构 蓝果树科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下喜树与四川大头茶幼苗的表型可塑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志华 王荣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2,共7页
研究不同光环境对常绿阔叶林中喜树和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树种喜树幼苗通过提高自遮荫程度、增大叶悬挂角、增加根生物量比和减小比叶面积适应旷地环境,在旷地中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常绿阔叶树种四川... 研究不同光环境对常绿阔叶林中喜树和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树种喜树幼苗通过提高自遮荫程度、增大叶悬挂角、增加根生物量比和减小比叶面积适应旷地环境,在旷地中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常绿阔叶树种四川大头茶幼苗没有表现出对旷地光环境的良好适应;2)四川大头茶幼苗在林窗中通过增加叶片数、提高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比接受更多光能,相对于旷地和林下具有较快的高度生长,喜树幼苗比四川大头茶幼苗在林窗中具有更大的单叶面积、叶柄长度、总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增长率;3)在3—8月,喜树在林窗中的株高增加约35.3cm,约为四川大头茶(约6.6cm)的5.3倍,喜树在林窗中具有明显的光资源竞争优势,表现出比常绿阔叶树种四川大头茶更高的相对生长速率,这就是喜树存在于常绿阔叶林的一个重要原因;4)郁闭林下的光资源有限,2个树种幼苗都不能在林下良好生长;5)喜树幼苗叶性状在不同光环境的可塑性指数远大于四川大头茶,这是喜树能够在常绿阔叶林中存在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环境 叶性状 表型可塑性 喜树 四川大头茶
下载PDF
喜树叶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冬雪 顾采琴 柯德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7-89,共3页
以喜树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液中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喜树叶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乙醇浓度30%、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2.47%,提取率92.4%。提取... 以喜树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液中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喜树叶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乙醇浓度30%、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2.47%,提取率92.4%。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和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离纯化后,确定最适宜的乙醇洗脱浓度为30%,黄酮纯度最高可达79.83%,其抗氧化效果最好,过氧化值(POV值)明显低于对照。不同纯度的黄酮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添加量的增加明显增强,最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活性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喜树叶片色素含量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霞 刘文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9-213,共5页
笔者通过盆栽试验,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人工增强UV-B辐射下(5.0μW/cm2)喜树叶片中光合色素、类黄酮化合物含量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UV-B辐射增强导致喜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及... 笔者通过盆栽试验,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人工增强UV-B辐射下(5.0μW/cm2)喜树叶片中光合色素、类黄酮化合物含量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UV-B辐射增强导致喜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及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上升,并随后呈下降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升高;(2)UV-B辐射增强导致叶形呈不对称状,色素分布异常,并伴有上表皮增厚、栅栏组织细胞增多、叶绿体扭曲的变化;(3)UV-B辐射增强使喜树叶片上表皮蜡质层增厚,表皮毛和腺毛数量增多,腺毛变短而粗;下表皮气孔被蜡质覆盖,开度变小。因此,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喜树幼苗体内的防御系统启动,叶片形态发生适应性变化,但最终喜树叶片细胞膜系统仍受到伤害并出现膜脂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喜树 光合色素 类黄酮化合物 叶片形态结构
下载PDF
喜树叶用园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4 位作者 周国模 石柏林 江峰 张豪杰 洪祖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钾、氮磷、磷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肥力较差地区水稻土上的喜树叶用园,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 351.6~454.6kg·hm-2、P2O5 242.5~332.5 kg·hm-2、K2O 161.4~376.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用园 施肥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竹类凋落叶对4种乔木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晋仙 郭庆学 +4 位作者 王玉平 何泽 张腾达 刘文丹 陶建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0,共8页
研究凋落叶厚度、凋落叶类型和播种位置对4种冠层乔木香樟、栲树、喜树和罗浮柿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竹类凋落叶对森林更新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凋落叶上方和下方播种对4种乔木树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幼苗发生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而凋落... 研究凋落叶厚度、凋落叶类型和播种位置对4种冠层乔木香樟、栲树、喜树和罗浮柿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竹类凋落叶对森林更新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凋落叶上方和下方播种对4种乔木树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幼苗发生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而凋落叶厚度和凋落叶类型对4个树种种子萌发状况的影响不同。播种在凋落叶上方的种子萌发率都很低甚至萌发失败,而播种在凋落叶下方的种子萌发率较高。竹类凋落叶下方种子的萌发速率高于乔木凋落叶下方种子,但是竹类凋落叶下方的出苗速率和最终出苗率低于乔木凋落叶下方。研究表明:竹类凋落叶覆盖不利于乔木幼苗存活,且对落叶树种的影响更明显,从而会降低森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森林的结构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种子萌发 香樟 栲树 喜树 罗浮柿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喜树苗期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新建 张秋娟 +3 位作者 禹明甫 钟显 郑蕾 石俊阁 《河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以 1年生喜树苗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喜树苗期叶SOD、Chl、MDA、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0天 8℃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 (30℃± 2 )下降2 5 31%、11 91%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 14 82 %、50 72 ... 以 1年生喜树苗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喜树苗期叶SOD、Chl、MDA、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0天 8℃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 (30℃± 2 )下降2 5 31%、11 91%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 14 82 %、50 72 % ;18天 4℃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 2 2 56 %、37 19%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2 9 4 2 %、58 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喜树叶 生理指标 喜树苗 CPT
下载PDF
喜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宁平 黄艳花 +3 位作者 黄微 邢政杰 陈婵 王小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8-1354,共7页
【目的】明确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为防治大田喜树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 【目的】明确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为防治大田喜树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草药园的喜树叶斑病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命名为X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引起喜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将该病害命名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菌株XS-1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0.0980 mg/L,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其EC_(50)分别为0.3737、0.4557、0.4878、0.5746和0.5956 mg/L。【结论】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引起喜树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喜树棒孢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田间防治参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叶斑病 病原鉴定 多主棒孢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邸雷 杨自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8期28-31,共4页
喜树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喜树叶的采摘仍然以手工采摘为主,效率低且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人工采摘已不能适应经济林树叶规模化加工利用的需要。为解决喜树叶的采收问题,研制出一款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作业的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 喜树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喜树叶的采摘仍然以手工采摘为主,效率低且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人工采摘已不能适应经济林树叶规模化加工利用的需要。为解决喜树叶的采收问题,研制出一款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作业的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通过电机驱动刷叶轮轴带动梳刷齿旋转完成对喜树叶的梳刷采摘,梳刷齿采用尼龙制作,不会损伤树枝,梳刷下的喜树叶落到集叶板后被风机吸入到集叶箱,从而完成采摘收集作业。该设备对于减轻喜树叶采摘劳动强度,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采摘机械 机械化采收 设计
下载PDF
一年生喜树生长规律及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波 刘曦子 +2 位作者 苏禄晖 朱丽红 杨意 《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3-16,50,共5页
对1年生喜树的生长规律、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同叶龄叶片喜树碱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喜树高生长、粗生长及生物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速率最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中旬;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 对1年生喜树的生长规律、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同叶龄叶片喜树碱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喜树高生长、粗生长及生物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速率最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中旬;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碱含量均为单峰曲线,均在7月中旬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整个生长期内,嫩叶中喜树碱含量均高于同期成熟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喜树叶片中喜树碱(CPT)含量与叶片的叶龄呈负相关,即叶龄越小,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高;叶龄越大,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低,叶龄为5天的嫩叶,其喜树碱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生长 喜树碱 含量 季节变化 叶龄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叶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
15
作者 范红梅 刘志海 +3 位作者 刘宇明 吕磊 隆林 邹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585-1587,160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喜树叶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喜树叶样品经5%盐酸甲醇溶液水解处理后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Hubble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30∶70),流速:1 mL&...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喜树叶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喜树叶样品经5%盐酸甲醇溶液水解处理后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Hubble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30∶70),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70 nm。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以及重现性。结果槲皮素和山柰素分别在5.53~69.08μg·mL^(-1)和3.99~49.9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4.23和7.81 n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和98.29%,其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0.37%和1.04%。结论本方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简便快捷的方法,适用于喜树叶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槲皮素 山柰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