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耀梅 朱颖军 王英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近年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病率剧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现象已经成为药物治疗的严峻挑战。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包括两大类。一是抗真菌药物对真菌细胞作用的下降,其中包括药物靶酶的改变影响了药物与... 近年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病率剧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现象已经成为药物治疗的严峻挑战。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包括两大类。一是抗真菌药物对真菌细胞作用的下降,其中包括药物靶酶的改变影响了药物与细胞结合和外排蛋白增加使药物外排增加。二是真菌细胞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其中包括代谢的改变降低了药物的毒性,细胞在不同压力下伴侣蛋白的活化和信号传导的级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抗药性 真菌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下载PDF
2种方法在快速诊断霉菌性阴道炎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永刚 王昊泉 《浙江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抗原检测和直接镜检法在霉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阴道炎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后分别进行白色念珠菌抗原快速检测和直接涂片镜检霉菌孢子,计算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抗原检测和直接镜检法在霉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阴道炎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后分别进行白色念珠菌抗原快速检测和直接涂片镜检霉菌孢子,计算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结果:2种方法在定性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检测灵敏度优于直接镜检法(P<0.05),直接镜检法在阳性预测值方面优于抗原检测(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抗原检测结合直接涂片镜检,可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抗原 霉菌性阴道炎
下载PDF
用白念珠菌菌丝相蛋白抗原诊断白念珠菌病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邵海枫 秦卫松 +2 位作者 李保仝 宗永兰 李珍大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的检测白念珠菌血清抗体方法,协助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方法应用超声粉碎和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去除细胞壁甘露糖和糖蛋白后,PAGE电泳显示47000部分是主要的胞浆蛋白抗原,...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的检测白念珠菌血清抗体方法,协助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方法应用超声粉碎和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去除细胞壁甘露糖和糖蛋白后,PAGE电泳显示47000部分是主要的胞浆蛋白抗原,用47000~29000或全菌抗原建立ELISA法测血清抗体。结果全菌抗原,80份正常血清75份阳性,40份患者血清37份阳性;47000~29000蛋白抗原,80份正常血清2份阳性,40份患者血清36份阳性。结论检测血清中抗白念珠菌菌丝相蛋白抗体,有助于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菌丝相蛋白 抗原
原文传递
系统性白念珠菌病患者血清中芽管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钱丽洁 朱敏 +3 位作者 李莉 朱利平 章强强 王家俊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诊断深部白念珠菌病的新方法。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中芽管抗体的滴度,并与常规真菌检测结果及菌株磷脂酶活性相比较。结果血清中芽管抗体检测与常规检测方法(镜检+培养)阳性率比较,有较好的... 目的探讨一种诊断深部白念珠菌病的新方法。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中芽管抗体的滴度,并与常规真菌检测结果及菌株磷脂酶活性相比较。结果血清中芽管抗体检测与常规检测方法(镜检+培养)阳性率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磷脂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分离株较定植组的磷脂酶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脂酶活性与芽管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检测白念珠菌芽管抗体在系统件白念珠菌感染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念珠菌 白色 抗体 真菌
原文传递
腹腔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慧君 陈存荣 +17 位作者 罗浩腾 常志刚 冯喆 张靖垚 赵硕 段军 李涛 李维勤 柯路 童智慧 蒋正英 吴桂新 刘志勇 张军伟 杨娜 王东海 郭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念珠菌病(IAC)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国内7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03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1例、北京医院25例、西安... 目的探讨腹腔念珠菌病(IAC)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国内7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03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1例、北京医院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中日友好医院24例、东部战区总医院22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IA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0例,女73例;年龄为(64±15)岁。观察指标:(1)IAC病人念珠菌感染及治疗情况。(2)IAC病人死亡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IAC病人念珠菌感染及治疗情况。203例病人中,首次腹腔引流液或术中腹腔内标本培养为白色念珠菌134例,49例行氟康唑治疗;非白色念珠菌69例,13例行氟康唑治疗。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为5.91%(12/203)。203例病人中,发生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为68、53、84、63例。203例病人中,148例入住ICU,时间为9 d(3~20 d),总住院时间为28 d(17~50 d)。203例病人中,86例治愈出院,50例好转回当地医院,32例放弃治疗,19例死亡,16例情况不明,病死率为25.12%(51/203)。(2)IAC病人死亡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念珠菌初次培养阳性当天、1周内最低值、1周内最高值的肌酐、胆红素、白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心脏疾病、糖尿病、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影响IAC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t=-2.322,Z=-2.550、-2.262、-4.361,t=2.085,Z=-3.734、-5.226、-2.394、-5.542,t=3.462,Z=-4.957、-5.632、3.670、-5.805,t=3.966,Z=-3.734、-5.727,χ^(2)=4.071、4.638、27.353、18.818、13.199、26.251、13.38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念珠菌初次培养阳性当天的胆红素、降钙素原和感染性休克是IAC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21,1.022,6.864,95%可信区间为1.010~1.033,1.001~1.044,1.858~25.353,P<0.05)。结论IAC常见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氟康唑可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方案;IAC病人预后较差;念珠菌初次培养阳性当天的胆红素、降钙素原和感染性休克是IAC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腹腔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治疗 氟康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