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溶、朱彝尊、屈大均“雁门关”词考论
1
作者 唐碧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7-73,共7页
清初时期,贰臣曹溶、落魄士子朱彝尊与遗民屈大均于岭南、江南保持了长期的交游与情谊,并于曹溶为政山西期间,与傅山、顾炎武、李因笃等人汇聚于雁门关。经考证,曹、朱、屈三人的“雁门关”词分别作于康熙二年(1663)秋、康熙四年(1665)... 清初时期,贰臣曹溶、落魄士子朱彝尊与遗民屈大均于岭南、江南保持了长期的交游与情谊,并于曹溶为政山西期间,与傅山、顾炎武、李因笃等人汇聚于雁门关。经考证,曹、朱、屈三人的“雁门关”词分别作于康熙二年(1663)秋、康熙四年(1665)春与康熙五年(1666)冬,是追和赓唱之作。三位政治立场迥异的词人在雁门关这个特殊的空间以怀古题材共同奏响了兼具羁旅离愁之苦、故国之思与文化保种之识的心曲。三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士人久经丧乱后的情感交融与思想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朱彝尊 屈大均 “雁门关”词
下载PDF
动物药紫草茸的药用历史考
2
作者 孙灵芝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雌性紫胶虫的分泌物多称为紫胶,入药多被称为“紫矿”或“紫草茸”,在魏晋时期就有被用作药材和染料的记载,唐代用来治疗湿痒、疮疥、金创,宋人多用作染料,明代南方人用来制作燕脂,清代因与紫草混淆而多记为治痘疮,民国时期则常误认为... 雌性紫胶虫的分泌物多称为紫胶,入药多被称为“紫矿”或“紫草茸”,在魏晋时期就有被用作药材和染料的记载,唐代用来治疗湿痒、疮疥、金创,宋人多用作染料,明代南方人用来制作燕脂,清代因与紫草混淆而多记为治痘疮,民国时期则常误认为是伪品紫草茸,现代朱良春认为紫草茸可清热、凉血、解毒,对瘟疫类疾病疗效显著。除医药和食品领域有应用之外,紫草茸还以“紫胶”之名广泛应用到国防、涂料、绝缘材料、黏合剂、油墨等领域,又以“虫胶”之名用作药用辅料,如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缓释材料及微囊胶囊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史 本草史 紫草茸 紫矿 紫胶 虫胶
下载PDF
曹溶与《流通古书约》 被引量:3
3
作者 汲言斌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5,共3页
明末清初学者曹溶著述《流通古书约》,提出了古书传抄互换或刊行广布的流通之法,在我国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倡导图书开放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中,此约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保存古书及利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 明末清初学者曹溶著述《流通古书约》,提出了古书传抄互换或刊行广布的流通之法,在我国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倡导图书开放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中,此约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保存古书及利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流通古书约》 图书开放思想
下载PDF
情学:文学探寻的归根之路 被引量:2
4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6,153,共8页
上世纪50年代,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念,80年代进一步提出了"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的看法,深化了对于文学魅力的探讨。而文学之所以在人类生活中长盛不衰,就因为它以具体的、生气灌注的方式,体验,见证和... 上世纪50年代,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念,80年代进一步提出了"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的看法,深化了对于文学魅力的探讨。而文学之所以在人类生活中长盛不衰,就因为它以具体的、生气灌注的方式,体验,见证和留存了人类的情感状态和历史,揭示了人类生命意识中最微妙、最深层、最激动人心的人性脉动和篇章,所以,情不仅是文学创作最独特的文化心理内涵,也理应成为文学理论和研究中的基本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情学 钱谷融 曹雪芹 柏拉图
下载PDF
曹溶词学观及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碧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9-174,共6页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溶、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溶、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宋。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词学观 朱彝尊 顾贞观 浙西词派
下载PDF
孔融之死——兼论孔融的儒教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国良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可知:孔融的“亲子无亲论”等并不意味着对儒教的背叛,它乃是孔融在汉末世风日下、儒家精神沦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矫正世俗的险诈之风而对儒家思想任真尚诚一面的特别强调。孔融之死乃是曹操的蓄意迫害,他的“罪名”... 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可知:孔融的“亲子无亲论”等并不意味着对儒教的背叛,它乃是孔融在汉末世风日下、儒家精神沦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矫正世俗的险诈之风而对儒家思想任真尚诚一面的特别强调。孔融之死乃是曹操的蓄意迫害,他的“罪名”乃是曹系势力故意罗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融 曹操 亲子无亲 儒教观
下载PDF
注解孔融取死之谜
7
作者 李修余 宋洁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孔融个性鲜明,以至终为曹操所不容而被杀,学界大多归咎于曹操。本文探讨了汉末以来的文化氛围与知识分子的行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孔融的一生行事做了细致梳理,对其取死之因做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孔融 曹操 死因
下载PDF
谈曹溶词故国之思的意象表现
8
作者 曹秀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2,共4页
曹溶是清初著名浙江词人。他的词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由于他贰臣的特殊身份,这种故国之思多比较隐晦。词人往往采用一些隐含故国之思的意象,如南国、汉宫、落花等意象。由于宋和明的相似历史命运,曹溶还大量使用了与宋朝有关的意象。
关键词 曹溶 故国之思 意象
下载PDF
“贰臣”的自我救赎--论曹溶与明史纂修
9
作者 张宗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74-188,共15页
康熙时期,诏举博学鸿儒、重开《明史》馆,集大吏、学者、藏书家等身份于一身的曹溶,两次均在被荐之列,却婉拒不赴。事实上,曹溶长期致力于明季史料之搜集、明史著作之编写,苦心孤诣,“撰造不休”。曹溶上交崇祯朝邸报达五千馀册,并编纂... 康熙时期,诏举博学鸿儒、重开《明史》馆,集大吏、学者、藏书家等身份于一身的曹溶,两次均在被荐之列,却婉拒不赴。事实上,曹溶长期致力于明季史料之搜集、明史著作之编写,苦心孤诣,“撰造不休”。曹溶上交崇祯朝邸报达五千馀册,并编纂明史著作近十种、进献数种,对于保存明季史料与纂修《明史》,贡献甚巨。由于身历三姓、出仕二朝,曹溶获得当时及后世之评价,从“人师楷模”到“不肖”“贰臣”,趋于两极。曹溶晚年“惟编纂明史是务”,既是“立言”、留名之需求,也是对其出仕清廷行为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明史纂修 贰臣 徐元文 顾炎武
下载PDF
《流通古书约》评析
10
作者 席会芬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9-43,共5页
明末清初曹溶的《流通古书约》是藏书理论的一篇专论,其藏书理念对后世影响较大。以《流通古书约》为基础,分析和评价了《流通古书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价值,第一次以系统的文字阐述藏书开放流通的思想,促进了藏书家之间的藏书流通,... 明末清初曹溶的《流通古书约》是藏书理论的一篇专论,其藏书理念对后世影响较大。以《流通古书约》为基础,分析和评价了《流通古书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价值,第一次以系统的文字阐述藏书开放流通的思想,促进了藏书家之间的藏书流通,不仅保护了古书,而且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古书的社会作用,实为一项创举。《流通古书约》在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流通事业上有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古书约》 曹溶 私家藏书 古书流通
下载PDF
论曹溶的词学观及其意义——兼谈曹溶对张炎词论的继承和发展
11
作者 曹秀兰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1-34,105,共5页
曹溶的词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古今词话序》和一些词作中,主要包括:以"本色"立论,强调抒情的雅正和用语的纤柔;注重词的景外之趣、言外之意;崇尚清丽典雅的词风;讲究创新等。这些论点和张炎《词源》中观点极为相似,表现了对张... 曹溶的词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古今词话序》和一些词作中,主要包括:以"本色"立论,强调抒情的雅正和用语的纤柔;注重词的景外之趣、言外之意;崇尚清丽典雅的词风;讲究创新等。这些论点和张炎《词源》中观点极为相似,表现了对张炎词论的崇尚和继承。同时,曹溶对张炎词论又有所发展,承认了豪放词存在的合理性,注重词的寄托。由于曹溶和朱彝尊的特殊关系,曹溶词论极大地影响了浙西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张炎 词学观
下载PDF
孔融生平与思想考论
12
作者 林榕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9-75,90,共8页
孔融在汉末以孝悌知名,走上仕途后在洛阳朝中则能不惧权臣。初平、兴平年间,他任职于青州北海郡,但因不善战且在用人方面存在问题数败于黄巾军。后来他又败于袁谭,来到在许的朝中。起初他与曹操关系尚可,但随着曹操野心日益暴露,两人间... 孔融在汉末以孝悌知名,走上仕途后在洛阳朝中则能不惧权臣。初平、兴平年间,他任职于青州北海郡,但因不善战且在用人方面存在问题数败于黄巾军。后来他又败于袁谭,来到在许的朝中。起初他与曹操关系尚可,但随着曹操野心日益暴露,两人间矛盾不断发展。后来曹操利用郗虑等人杀孔融。在放达(包括好酒)、雅量等方面,孔融可说是魏晋士风的开启者之一。他既符合汉末名士的标准,又具有魏晋名士的风度。他在儒学上有一定的造诣,但其思想中也有一些非儒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融 曹操 儒家 青州 建安
下载PDF
论清初浙西先驱曹溶的词学思想
13
作者 曹秀兰 《蚌埠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35,共4页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浙西词派先驱,其词学思想主要保存在书信、词评及序跋中。经细致研究勾勒,曹溶词学思想主要有三点:词要空明含蓄;词贵自然,反对雕饰;词要博采北、南宋之长。
关键词 清初 浙西先驱 曹溶 词学思想
下载PDF
由孔融“不能持论”说看曹丕的“论”体观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朝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辞义典雅","论"之文体功能为"成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融 不能持论 曹丕 “论”体观念
下载PDF
孔融死因初探
15
作者 姚红艳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文章从分析孔融维护礼教、忠于汉室、反对和阻挠曹操代汉的政治立场和心高气傲、性情疏狂、恃才负气的性格以及曹操自卑、猜忌、奸诈的心理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汉魏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汉末名士孔融被曹操所杀的原因。
关键词 孔融 曹操 死因
下载PDF
简析六朝文论对创作发生论的认识变迁
16
作者 吕辛福 《天中学刊》 2015年第5期64-66,127,共4页
六朝作家文论对文学创作动机、创作过程的复杂性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对创作发生论的认识,经历了从"物感"到"缘情"和"物―意—文"的变迁。这既是这个时期文人创作兴盛的必然结... 六朝作家文论对文学创作动机、创作过程的复杂性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对创作发生论的认识,经历了从"物感"到"缘情"和"物―意—文"的变迁。这既是这个时期文人创作兴盛的必然结果,也是诸多评论家自觉进行理论探讨推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论 曹丕 陆机 刘勰 钟嵘
下载PDF
曹溶榕城之役时间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秀兰 《嘉兴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史稿》《清史列传》都有曹溶的传记,但没提到其榕城之役。根据方志、曹溶信札、诗词以及友人的诗歌等资料,可以断定,康熙十三年(1674)至康熙十六年(1677)冬,曹溶曾去福建随军镇藩。
关键词 曹溶 榕城 随军
下载PDF
蒙药材火绒草的薄层色谱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全 田吉 布日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1期29-30,共2页
目的:本文建立对火绒草进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以有效活性成分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为指标,建立了火绒草的专属性薄层色谱。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火绒草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火绒草 薄层鉴别方法
下载PDF
浙西词派先驱曹溶词论说
19
作者 曹秀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浙西词派先驱。故国之思、追悔之情、复国之意,是其词的主要内容。由于特殊身份,表现这些主题时词人采用独特的手法,尤其是融今典于比兴的词史笔法,不同凡响。曹溶词或沉雄悲壮,或轻倩婉约,或高雅脱俗,风格多样。
关键词 曹溶词 故国之思 追悔 复国 风格
下载PDF
风力与丹采齐舞——从《诗品》对曹植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审美观
20
作者 赵田俊 范海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46-47,共2页
钟嵘在《诗品》中以曹植五言诗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审美标准来品评其余120多位诗人,他这种重风骨和丹采的审美倾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重风骨方面,它是对汉魏以来竞靡丽的文坛风气的... 钟嵘在《诗品》中以曹植五言诗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审美标准来品评其余120多位诗人,他这种重风骨和丹采的审美倾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重风骨方面,它是对汉魏以来竞靡丽的文坛风气的拨正;在重丹采方面,客观上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突出了"文的自觉"这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 丹采 曹植 钟嵘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