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命运魔力与剧场感应——曹禺戏剧人物描写的剧场性张力之一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桂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23,28,共9页
人物命运的展示使曹禺戏剧产生了剧场性魔力。曹禺戏剧不仅集中表现人生苦难,展示人物命运的严重危机,在显示人物无助与无奈的命运状况中博取受众的同情心,而且大力渲染人物命运的传奇色彩,展示人生的惊奇性,挖掘人物潜存的影响力,以充... 人物命运的展示使曹禺戏剧产生了剧场性魔力。曹禺戏剧不仅集中表现人生苦难,展示人物命运的严重危机,在显示人物无助与无奈的命运状况中博取受众的同情心,而且大力渲染人物命运的传奇色彩,展示人生的惊奇性,挖掘人物潜存的影响力,以充满主观理想与情致的书写来强化戏剧的吸引力;既着力写出人物苦难的过程,展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史,在动态性和整体感中强化受众的审美注意,又注重对人物命运结局的直观性铺叙,以感性的艺术表现来加大戏剧的悲剧感,形成一种撞击受众心魂的艺术拉力。于是,曹禺的戏剧人物描写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人物命运 剧场性 苦难和传奇 历时性与铺叙性
下载PDF
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宝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5,共8页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并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导演 诠释 舞台呈现
下载PDF
试论曹禺话剧语言艺术的个性化和动作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千玲玲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1-123,共3页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使语言个性化和动作化。
关键词 曹禺话剧 语言艺术 个性化 动作化
下载PDF
曹禺剧作的影像叙事——论《雷雨》、《日出》、《原野》等电影改编兼论经典的再生产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贤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根据曹禺剧作改编的几部老电影,既充分调动电影语言的功能,借助时间空间化和空间时间化,用镜头对剧场进行了有效的再生产,又基本忠实于原著,将曹禺在原作中表现的深刻内涵,将曹禺所揭示的焦虑、苦闷、残酷等生动地传达出来,外化为生动... 根据曹禺剧作改编的几部老电影,既充分调动电影语言的功能,借助时间空间化和空间时间化,用镜头对剧场进行了有效的再生产,又基本忠实于原著,将曹禺在原作中表现的深刻内涵,将曹禺所揭示的焦虑、苦闷、残酷等生动地传达出来,外化为生动的影像。这涉及到对经典的再生产的问题。当今太多的经典戏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典,这几部曹禺的老电影对今天的剧作改编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电影改编 经典 再生产 时间空间化 空间时间化
下载PDF
从剧场性看曹禺戏剧文体的范式意义
5
作者 刘家思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4期81-89,共9页
曹禺创造了一种以舞台演出为最高目标的戏剧文学。他坚持文学性与剧场性并举,且始终将剧场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文本既具有文学的张力,又具有剧场的引力,既可读又可演,从而打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久演不衰的风景。曹禺这种既可读又可演的戏... 曹禺创造了一种以舞台演出为最高目标的戏剧文学。他坚持文学性与剧场性并举,且始终将剧场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文本既具有文学的张力,又具有剧场的引力,既可读又可演,从而打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久演不衰的风景。曹禺这种既可读又可演的戏剧,以其雅俗兼备的审美定位、悲喜交织的审美形态、诗化戏剧的审美取向,显示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文体特征,树立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研究 曹禺戏剧 文体特征 剧场性范式
下载PDF
建国后曹禺戏剧创作困惑之解读
6
作者 曹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8-70,共3页
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属于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却留下了较多的遗憾。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去世前几十年时间内只创作了3部剧本,且质量不高。本文对建国后曹禺戏剧创作的困惑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建国后
下载PDF
“通灵宝玉”:戏剧家曹禺的凡人情怀
7
作者 林丹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曹禺建国后戏剧创作的跌落,许多论者曾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其构因。论文从主客体的关系切入,着重论述曹禺前后期剧作人物形象的人文意蕴,以艺术价值的反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曹禺后期创作失落“通灵宝玉”的主客观构因。
关键词 曹禺情怀 凡人与英雄 "通灵宝玉"[文献标识码A
下载PDF
从莎士比亚和契诃夫处各得“半分神味”——以《日出》、《北京人》的情节、结构为例
8
作者 张琳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3-68,共6页
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t时期以来戏剧化戏剧的典范,以生动丰富的情节为特色;契诃夫则因开创生活化戏剧成为现代戏剧的起点,以淡化情节为特色,二者都对曹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以《日出》、《北京人》为例,阐述曹禺从莎... 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t时期以来戏剧化戏剧的典范,以生动丰富的情节为特色;契诃夫则因开创生活化戏剧成为现代戏剧的起点,以淡化情节为特色,二者都对曹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以《日出》、《北京人》为例,阐述曹禺从莎士比亚和契诃夫处各习得了“半分神味”的原因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莎士比亚 契诃夫 戏剧 半分神味 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