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Capable Fault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use Seismicity
1
作者 Zhang YumingInstitute of Geology,SSB,Beijing 100029,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6年第4期72-77,共6页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he siting of nuclear power plants,some important points and methods for investigation of capable faul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use seismicit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关键词 capable fault diffuse seismicity
下载PDF
核电厂址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何正勤 潘华 +2 位作者 胡刚 叶太兰 段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6-334,共9页
总结了近年来在多个核电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陆域覆盖区和海域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同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下,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隐伏断裂时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 总结了近年来在多个核电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陆域覆盖区和海域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同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下,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隐伏断裂时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施隐伏断裂探测时的地震仪器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参数选取、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核电厂址能动断层探查工作提供实用性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址 能动断层 隐伏断裂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地震图像增强处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严哲 顾汉明 蔡成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4,506+327-328,共5页
为了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保护断层等重要构造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不受到破坏,本文将地震相干属性值作为断层信息保护因子引入到各向异性扩散滤波中,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地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该算... 为了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保护断层等重要构造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不受到破坏,本文将地震相干属性值作为断层信息保护因子引入到各向异性扩散滤波中,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地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模型试算验证算法的效果,最后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将此方法与基于Kuwahara滤波的保边增强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法在保护断层等构造信息的同时,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可解释性,可为后期的自动或者人工构造解释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扩散 断层信息保护 地震图像增强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WFSD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动态范围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秀敏 彭华 +1 位作者 姜景捷 彭立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27-40,共14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监测地震的发展趋势,探讨大范围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及时布设临时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台网由11个数字地震台组成,遍布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缘和南西端。为了分析WFSD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其动态范...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监测地震的发展趋势,探讨大范围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及时布设临时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台网由11个数字地震台组成,遍布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缘和南西端。为了分析WFSD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其动态范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台站观测数据,通过傅立叶变换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获得台基地动噪声均值,进而分析观测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台网监测能力。根据计算结果与记录的大量微震对比研究,表明在龙门山断裂带上,WFSD数字地震台网具有监测ML 1.5级微地震的能力,且与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结果基本吻合。因此,WFSD数字地震台网可为龙门山断裂带变形机制研究提供基础的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WFSD 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动态范围
下载PDF
活断层的定义与分类——历史、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吴中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1-697,共37页
活断层是在最近地质时期持续活动,并且未来仍将活动的断裂。活断层作为破坏性地震的主要危险源及其可能衍生的多种潜在灾害作用,意味着它的存在对所在区域的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难以回避的灾害风险问题。而中国是世界上活... 活断层是在最近地质时期持续活动,并且未来仍将活动的断裂。活断层作为破坏性地震的主要危险源及其可能衍生的多种潜在灾害作用,意味着它的存在对所在区域的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难以回避的灾害风险问题。而中国是世界上活断层数量多且遭受相关灾害影响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科学评价活断层危险性且有效减轻相关的灾害风险必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活断层定义和分类是评价活断层灾害风险的重要依据。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介绍并总结了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活断层编图与空间数据库建设工程等所采用的活断层定义和分类方案。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活断层定义及分类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区域的现今构造动力学背景、现有技术手段及地质上的可操作性、应用目的和社会对活断层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等因素。活断层定义的关键是过去活动时限及潜在发震能力的选择或确定,前者涉及“新构造、第四纪、晚第四纪、全新世和历史上”共5个不同时间尺度,后者包括“M≥5.0的破坏性地震、M≥6.0的强震和M≥6.5的可能产生地表位移或变形的地震”共3类。晚第四纪和全新世等短时间尺度的活断层定义适合应用于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界带,但第四纪和新构造等长时间尺度的活断层定义在板内变形区和稳定大陆区,或包含了多种不同活动构造域的区域更为可取。而M≥5.0地震适用于作为区域性防震减灾的震级标准,M≥6.5地震一般可作为活断层避让规范或法规中的标准。国内外最常见的活断层分类方案是基于断裂活动强度与频度(主要通过断层滑动速率与地震复发间隔两个定量参数来体现)和活动时代的分类。但在确定不同级别断层的具体定量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主要活断层活动强度和活动时代的差异性与现有数据的多寡及有效性,从而达到分类方案可有效区分不同级别活动断裂的目的。另外,活断层评价中还经常涉及活断层的活动性与危险性问题,前者反映的是断裂过去的活动状态,主要通过断层的最新活动时间、平均滑动速率和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等定量参数体现,而断层的危险性主要针对的是活断层在人类社会所关心时段内或工程寿命期内,断裂活动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其风险程度,需要在判定断裂活动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强震可能出现的位置、震级的大小、地表断层的分布以及一旦发生强震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等,通过合理区分出断层的危险性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工程规划建设部门有效减轻、防控或管理活断层灾害风险提供更具实用性的依据。目前,世界上活断层比较发育且灾害影响显著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全国范围内的活断层普查工作,并把综合编制可更新的且公开共享的全国性活断层图及空间数据库作为长期且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以及有效应对活断层灾害风险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其中美国西部地州和新西兰等制定的活断层避让法规或规范,非常值得活断层数量多且相关灾害问题突出的中国或类似的国家和地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新构造 能动构造源 地震复发间隔 地震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带——成都平原内一条代表性弱活动地震带的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钱洪 唐荣昌 马声浩 《四川地震》 1992年第4期17-23,共7页
活断层是地震的潜在策源地。然而不同的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有极大的差别。客观地评价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不仅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布局和抗震决策也极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对弱活动性断裂的研究与对强活动性断裂... 活断层是地震的潜在策源地。然而不同的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有极大的差别。客观地评价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不仅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布局和抗震决策也极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对弱活动性断裂的研究与对强活动性断裂的研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本文以弱活动的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带为例,讨论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断裂带的地质结构以及断裂的切割深度等因素对该断裂带地震潜在能力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地质学 地震带 断裂带
下载PDF
用共偏移距反射法拓展地质剖面的解释深度
7
作者 何正勤 潘华 +3 位作者 胡刚 叶太兰 宋毅盛 陈文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地质剖面上描述的断裂破碎带在共偏移距时间剖面上反应明显,二者可以相互印证,优势互补.该技术方法可用于类似工程地质调查和第四系覆盖较薄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共偏移距 能动断层 断裂破碎带 地质剖面
下载PDF
近海复杂断块区地震成像及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研究——以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12-1油田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爱群 赫建伟 +2 位作者 陈殿远 王丽君 鲁统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南海西部涠12-1油田为近海复杂断块型油田,具有目的层段断层复杂、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地震成像不清,给前期勘探和后期油藏开发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解释性成... 南海西部涠12-1油田为近海复杂断块型油田,具有目的层段断层复杂、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地震成像不清,给前期勘探和后期油藏开发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解释性成像处理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叠前成像处理及目标成像处理的研究思路,利用叠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优势道叠加与叠后分频成像及扩散滤波等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形成了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系列。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涠12-1油田下一步的开发部署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复杂断块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地震处理 地震分频 扩散滤波 地震融合
下载PDF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断裂构造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田胜清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断裂构造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思路、发震构造鉴定、能动断层鉴定与调查、地表断裂影响评价、发震构造与能动断层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核安全法规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 本文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断裂构造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思路、发震构造鉴定、能动断层鉴定与调查、地表断裂影响评价、发震构造与能动断层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核安全法规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对核安全法规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较好地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安全性评价 断裂调查与评价发震构造 能动断层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识别小断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沉雷 刘璐 马志春 《中州煤炭》 2011年第8期41-43,共3页
介绍了一种识别小断层的方法。首先生成导向体,然后综合利用中值滤波和扩散滤波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并从滤波后的地震资料中提取地震属性,最后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小断层识别。这种方法在界沟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过程中,明显地提高了识别... 介绍了一种识别小断层的方法。首先生成导向体,然后综合利用中值滤波和扩散滤波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并从滤波后的地震资料中提取地震属性,最后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小断层识别。这种方法在界沟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过程中,明显地提高了识别小断层的分辨能力,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层 中值滤波 扩散滤波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特重的地质解释
11
作者 谭周地 薄景山 《土工基础》 2011年第1期78-80,共3页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有易滑地层等因素外,龙门山断裂(发震构造)的地质特性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龙门山断裂的地质环境是:它...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有易滑地层等因素外,龙门山断裂(发震构造)的地质特性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龙门山断裂的地质环境是:它位于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区的分界巨型南北向构造上,其走向已变为NE~SW,它也是青藏活动亚板块的东面边界的北段。青藏亚板块的周边(三面边界)均以断裂为界,其北面、西南面及东面南段的断裂边界明显,唯独东面北段边界十分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是由多条从山前往山里分布的NE、NNE向断裂组成的弥漫性边界,发震不限于一处而是多处破裂发震。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特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 弥漫性边界 多元地震
下载PDF
Fluid-driven fault nucleation, rupture processes, and permeability evolutionin oshima granite —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acoustic emission datasets
12
作者 Xinglin Lei 《Geohazard Mechanics》 2024年第3期164-180,共1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ult nucleation and rupture processes driven by stress and fluid pressure in finegrained granite by monitoring acoustic emissions (AE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ult nucleation and rupture processes driven by stress and fluid pressure in finegrained granite by monitoring acoustic emissions (AE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AE hypocenter, P-wave velocity, stress-strain, and othe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data under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for stress-driven fractures and under different water injection conditions for fluiddriven fractures, it was found that fluid has the following effects: 1) complicating the fault nucleation process,2) exhibiting episodic AE activity corresponding to fault branch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faults, 3)exte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scale of nucleation processes and pre-slip, and 4) reducing the dynamic rupturevelocity and stress drop. The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1) during the fault nucleation process, the b-value for AEschanges from 1 to 1.3 to 0.5 before dynamic rupture, and then rapidly recovers to around 1–1.2 during aftershockactivity and 2) the hydraulic diffusivity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an initial pre-rupture order of 0.1 m2/s to10–100 m2/s after dynamic rupture.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asonable fault pre-slip model, indicating thathydraulic fracturing promotes shear slip before dynamic rupture, as well as laboratory-scale insights into ensuring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operations related to activities such as geothermal development, evaluating the seismic risk induced by water injec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ing the precursory preparationprocess for deep fluid-driven or fluid-involved natural earthquakes. The publicly available dataset is expected tobe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including 1) as training data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lated to microseismic dataprocessing and analysis, 2) predicting the remaining time before rock fractures, and 3) establishing models andassessment method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eis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ock hydraulic properties,which will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fluid migration and rock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racture experiment Injection-induced seismicity faulting nucleation Fluid diffusion Pre-slip Dilatancy-harde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