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纤胶囊Ⅱ号方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毛细血管渗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刁冰冰 梁群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期4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化纤胶囊Ⅱ号方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毛细血管渗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规范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化纤胶囊Ⅱ号方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毛细血管渗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规范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纤胶囊Ⅱ号方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中医症状积分、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呼吸功能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及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85.00%与65.00%)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和ml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和ml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PaO_(2)、PaO_(2)/FiO_(2))均明显上升、呼吸功能指标(EVLWI、PVPI)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气、呼吸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WF、TM、ET-1水平)及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vWF、TM、ET-1水平及CL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纤胶囊Ⅱ号方可提高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并可稳定病情,改善患者血气及呼吸指标,修复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毛细血管渗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化纤胶囊Ⅱ号方 中医症状积分 病情严重程度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毛细血管渗漏指数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大圣 胡茂能 +2 位作者 王晶 刘云峰 卫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根据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49,mRS评分>2分)与预后良好组(n=57,mRS≤2分)。比较两组CTA特征、C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特征、CIS对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斑块类型、软斑块表面伴钙化环的混斑钙化环厚径、软斑厚径及侧支循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CIS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斑或混斑、侧支循环分级为不良、P-CIS均为MCA闭塞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斑块类型、侧支循环分级、CIS联合预测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0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头颈部CTA联合CIS可有效评估MCA闭塞ACI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术前毛细血管指数评分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昊 唐建勋 +3 位作者 胡利刚 姚小琼 蔡黄权 唐景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机械取栓术的106例急性前循环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资料计算CIS,...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机械取栓术的106例急性前循环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资料计算CIS,其中CIS不良(pCIS)44例(CIS 0~1分,pCIS组),CIS良好(fCIS)62例(CIS 2~3分,fCIS组)。分析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fCIS组比较,pCIS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数比例更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更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术中采取补救措施的人数比例更大,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95%CI)=1.214(1.102,1.338)]和pCIS[OR(95%CI)=4.924(1.780,13.620)]是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CIS[OR(95%CI)=21.670(6.593,71.226)]、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0~2a级[OR(95%CI)=50.334(3.865,655.525)]以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TIR)>4.5 h[OR(95%CI)=5.557(1.392,22.180)]是患者术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IS的前循环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佳,恶性脑水肿发生率高,应慎重考虑行机械取栓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预后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樊宇 李月春 +2 位作者 王宝军 张天佑 姜长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CIS,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1例(≤2分),不良预后组25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毛细血管充盈、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NIHSS[(15±3)分比(19±4)分]、ASPECTS[8(7,10)分比6(5,8)分]、毛细血管充盈良好85.7%(18/21,CIS 2~3分)比44.0%(11/25,CIS 0~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363±42)min比(398±53)min]、术后血管再通[100.0%(21/21)比68.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S(OR=8.600,95%CI:2.670~33.800)和m TICI分级(OR=5.720,95%CI:12.170~22.300)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结论 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和血管再通良好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在血管内治疗时增加CIS评价,可作为挽救缺血脑组织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再通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在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和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尚凯 张晓星 +1 位作者 魏小二 李跃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评价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用于CTA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可靠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发病6 h内脑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评价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用于CTA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可靠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发病6 h内脑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同时完成头颅CT平扫、CTA和脑血管DSA检查。根据CIS标准,分别评估CTA和DSA图像上侧支循环情况,CIS≥2分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fCIS),<2定义为侧支循环不良(pCIS)。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CI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TA-CIS和DSA-CIS评估侧支循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1,P<0.001),CTA-CIS对fCIS诊断准确率为9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CIS和入院血糖水平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CIS用于CTA可评估脑动脉闭塞所致AIS患者侧支循环,预测血管内治疗预后,有助于治疗决策和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基于DSA评估毛细血管状态与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江秉泽 张哲宇 +1 位作者 金天宇 徐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估毛细血管状态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侧支循环在再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发病24 h时以内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采... 目的研究基于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估毛细血管状态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侧支循环在再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发病24 h时以内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采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缺血脑组织的责任血管区域进行侧支循环评估,并根据CTP灌注成像的核心梗死体积和术后1 w内头部MR的DWI影像结果,计算最终梗死体积和进展梗死体积,并随访患者临床预后及与远期功能恢复。结果(1)基线ASPECTS评分(OR=2.246,95%CI 1.084~6.328,P<0.05)、大脑中动脉M1或M2闭塞(OR=4.801,95%CI 2.047~11.261,P<0.001)是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2)基线ASPECT评分(OR=6.476,95%CI 1.618~21.921,P<0.001)、侧支循环(OR=12.304,95%CI 5.035~28.348,P<0.01)及出院NIHSS评分(OR=0.637,95%CI 0.473~0.858,P<0.01)是取栓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于DSA评估毛细血管状态对发病24 h内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的进展梗死体积及临床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侧支循环结合发病时间窗有助于筛选可能在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AI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侧支循环 进展梗死体积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包露露 王红 +3 位作者 吴宇霏 周容 沈梅晓 陈绮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SLE患者31例(62眼),...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SLE患者31例(62眼),分为狼疮性视网膜病(LR)组10例(17眼)和非狼疮性视网膜病(NLR)组24例(45眼)。同时招募与疾病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及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图像,并用本实验室自行编写的分析程序将视网膜血流灌注图进行骨架化分析,获得去除中央无血管区(FAZ,0.6 mm)的总环区域(TAZ)以及进一步4分区(S、T、I、N)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骨架化毛细血管密度(RCD)。此外,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对疾病组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浅层视网膜TAZ区域以及S、T、I、N各分区,NLR组和LR组的RC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LR组相较于NLR组更低,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层视网膜,3组之间的差异不如浅层明显,仅发现LR组在N区域的RCD值较NLR组明显下降(P=0.022),且LR组在除T外其他3个分区的RC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LR组的SLEDAI评分显著高于NLR组(P=0.006),且LR组的SLE并发症,如狼疮性肾炎和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率均更高(分别为50%vs.25%,10%vs.4%)。结论:OCTA能有效检测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改变。SLE患者无明显眼底及视力损伤时,浅层视网膜RCD即发生显著性改变,推测其可能可以作为监测SLE视网膜损害的早期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 狼疮性视网膜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