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aper (Capparis spinosa 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1
作者 Hamid Reza Esmaeilpour Reza Boostani +3 位作者 Ali Shoeibi Mojtaba Mousavi Bazzaz Roshanak salari Mahdi Yousefi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42-448,共7页
Diabetic neuropathy(DN)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neuropathy worldwide,with its prevalence rising alongside diabetes,and being characterized by sensory,motor or autonomic symptoms.D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curable c... Diabetic neuropathy(DN)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neuropathy worldwide,with its prevalence rising alongside diabetes,and being characterized by sensory,motor or autonomic symptoms.D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curable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the management of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improving glycemic control,managing pain relief and ensuring continuous foot care.Although gabapentin,duloxetine and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are commonly used to reduce patient symptoms,they do not affect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progression of neuropathy.Furthermore,these drugs can have various side effects including insomnia,decreased appetite,arrhythmia,heart failure,and suicidal behavior.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Persian medicine,DN is recognized as a type of“Khadar”or“Esterkha”(a sensory or motor disorder,respectively)that occurs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sugars in the peripheral nerves.Capparis spinosa L.,commonly known as the caper plant,has been recommended in authentic sources of traditional Persian medicine to treat such disorders.In this study,we reviewed 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C.spinosa using the 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and found that Capparis spinosa L.could affect several pathways involved in DN pathogenesis,including aldose reductase activity,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IL-17,TNF-α,IL-1β,IL-6),oxidative stress,hyperlipidemia,hyperglycemia and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formation.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hypothesize that Capparis spinosa L.,may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and reduce the symptoms of diabetic neuropathy,and so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in this disorder.This hypothesi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well-designed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and through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paris spinosa l. Diabetic neuropathy Traditional Persian medicine “Khadar” “Esterkha”
下载PDF
Antihymoly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Medicinal Plant Capparis spinosa L.
2
作者 Sabah Boumerfeg Djamila Ameni +4 位作者 Moufida Adjadj Meriem Djarmouni Seddik Khennouf Lekhmici Arrar Abderrahmane Baghian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6期637-643,共7页
关键词 抗氧化作用 药用植物 抗氧化剂活性 自由基诱导 水提取物 黄酮类化合物 螯合能力
下载PDF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江 杨丽娟 +1 位作者 席琳乔 马春晖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TTC法测定种子活力,称重法测定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吸水率及滤纸法测定种子发芽率;研究划破种皮与物理化学组合处理(温度、GA3、PEG、KNO3)对刺山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千粒重为4.098 g,种子活... 采用TTC法测定种子活力,称重法测定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吸水率及滤纸法测定种子发芽率;研究划破种皮与物理化学组合处理(温度、GA3、PEG、KNO3)对刺山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千粒重为4.098 g,种子活力为90%。划破种皮处理后吸水率、发芽率分别为40%、44%,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01)。划破种皮,温度、GA3、PEG和KNO3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p>0.05),其中45℃、200 mg/L GA3、10%PEG和4%KNO3处理效果较好(p>0.05);与对照相比划破种皮处理能够提高发芽率(p<0.01),其中划破种皮与200 mg/L GA3组合处理发芽率最高,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种子处理 发芽率 幼苗生长
下载PDF
Capparis spinosa L waste activated carbon a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for crystal violet toxic dye removal: Modeling, optimization by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ecological analysis
4
作者 Mohammed Benjelloun Youssef Miyah +8 位作者 Salma Ssouni Soulaiman Iaich Mohamed El-habacha Salek Lagdali Khadija Saka El Mustafa Iboustaten Abdelaziz Ait Addi Sanae Lairini Rabia Bouslamt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4年第7期283-302,共20页
Textile dyes are dramatic sources of pollution and non-aesthetic disturbance of aquatic life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a potential risk of bioaccumulation that can affect living species.It is imperative to reduce or eli... Textile dyes are dramatic sources of pollution and non-aesthetic disturbance of aquatic life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a potential risk of bioaccumulation that can affect living species.It is imperativ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se dyes from liquid effluents with innovative biomaterials and methods.Therefore,this research aims to highlight the performance of Capparis spinosa L waste-activated carbon(CSLW-AC)adsorbent to remove crystal violet(CV)from an aqueous solution.The mechanism of CV adsorption on CSLW-AC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coupl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The efficiency of the CSLW-AC material reflected by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V could reach more than 195.671 mg·g^(–1) when 0.5 g·L^(–1) of CSLW-AC(Particle size≤250μm)is introduced into the CV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1) at pH 6 and temperature 65℃ and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ions after 60 min of contact time according to the one parameter at a time studies.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V on CSLW-AC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Frumkin's linear isothermal model.The thermodynamic aspects indicate that the process is physical,spontaneous,and endothermic.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by the Box Behnken design of experiments resulted in an adsorption capacity approaching 183.544 mg·g^(–1)([CV]=100 mg·L^(–1) and[CSLW-AC]=0.5 g·L^(–1) at 35 min).The results of the Lactuca sativa seeds germination in treated CV(70%),adsorbent solvent and thermal regeneration(more than 5 cycles),and process cost analysis(1.0484 USD·L^(–1))tests are encouraging and promising for future exploitations of the CSLW-AC material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 Behnken capparis spinosa l waste-activated carbon Cost analysis Isotherm Kinetic Regeneration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维药刺山柑种子中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静 美丽万.阿不都热依木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建立刺山柑种子中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nomenex色谱柱(250 mm &#215;4.6 mm ,5μm),以乙腈-2 mL · L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 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 ,梯度洗脱。结果没食... 目的:建立刺山柑种子中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nomenex色谱柱(250 mm &#215;4.6 mm ,5μm),以乙腈-2 mL · L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 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 ,梯度洗脱。结果没食子酸在1.4~14.0μg、芦丁在1.4~2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2.0%;芦丁平均回收率为100.6%, RSD为1.3%。结论 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和分离效果好,可为刺山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芦丁 没食子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capparis spinosa l
下载PDF
刺山柑结合艾灸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Treg和Thl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霍新慧 毛丽旦·阿扎提 +2 位作者 李盼 马超 曹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刺山柑、艾灸和二者联合治疗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IL-17、IL-6,TGF-β、IL-10、和IL-2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调节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刺山柑组、艾灸组和综合组,... 目的观察刺山柑、艾灸和二者联合治疗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IL-17、IL-6,TGF-β、IL-10、和IL-2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调节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刺山柑组、艾灸组和综合组,于大鼠足跖皮下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以甲氨蝶呤灌胃,刺山柑组以刺山柑外敷,艾灸组进行艾条温和灸肾俞、足三里,综合组进行联合治疗,各组均治疗3疗程(21d)。分别在每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AI指数评分和足爪容积,并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6,TGF-β、IL-10、和IL-23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关节肿胀明显,Th17/Treg失衡。经治疗后,各组大鼠足跖炎症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综合组7d显著疗效。各组干预治疗均能逆转IL-17、IL-6和IL-10水平(P<0.01或P<0.05),仅有刺山柑组和综合组能显著降低IL-23水平(P<0.01或P<0.05),各组TGF-β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刺山柑组和综合组消炎作用迅速,刺山柑、艾灸和综合治疗的方法均能使免疫细胞Th17/Treg达到动态平衡,其中刺山柑和综合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艾灸 佐剂型关节炎 TH17/TREG
下载PDF
药桑、两色金鸡菊、刺山柑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7
作者 阿达来提·阿布都热西提 古扎丽努尔·艾尔肯 +3 位作者 加娜·加尔恒别克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 仲烨伟 马晓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15-22,共8页
以三种新疆特色食药两用资源药桑、两色金鸡菊、刺山柑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糖尿病常用的药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用经典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其水提物及醇提物进行酶抑制活性筛选,并对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提取物进行了酶促反应动... 以三种新疆特色食药两用资源药桑、两色金鸡菊、刺山柑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糖尿病常用的药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用经典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其水提物及醇提物进行酶抑制活性筛选,并对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提取物进行了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药桑、两色金鸡菊、刺山柑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桑醇提物IC_(50)为2.636μg·mL^(-1)、药桑水提物IC50为7.948μg·mL^(-1)、两色金鸡菊醇提物IC_(50)为0.000645μg·mL^(-1)、两色金鸡菊水提物IC_(50)为6.962μg·mL^(-1)、刺山柑醇提物IC_(50)为78.11μg·mL^(-1)、刺山柑水提物IC50为88.5μg·mL^(-1)、阿卡波糖IC_(50)为24.68μg·mL^(-1);由酶动力学实验结果得到,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竞争性抑制。两色金鸡菊及药桑的水及醇提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低餐后血糖的食药两用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 两色金鸡菊 刺山柑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IC_(50)值 酶动力学
下载PDF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姜淞凡 黄豆豆 +2 位作者 肖莹 吴伟 孙连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山柑科山柑属植物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刺山柑果实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0%乙... 目的:研究山柑科山柑属植物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刺山柑果实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furan-2-yl)-5-(2,3,4-trihydroxybutyl)-1,4-diazine(1)、3,4-dihydroxyquinoline-4-O-β-D-glucopyranoside(2)、二氢菜豆酸(3)、表二氢菜豆酸(4)、吐叶醇(5)、异香草酸(6)、覆盆子酮(7)、(S)-5-[(R)-1-hydroxyhexyl]-4,5-dihydrofuran-2(3H)-one(8)、chaenomester C(9)、2-甲基苯并恶唑-7-羧酸(10)、反式肉桂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吲哚乙酸(13)、香草酸(14)、芦丁(15)。结论:其中,化合物10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山柑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刺山苷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和山萘酚芸香苷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娟 杨涛 +2 位作者 程雪梅 王长虹 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建立刺山柑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和山萘酚芸香苷的RP-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37:6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 目的建立刺山柑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和山萘酚芸香苷的RP-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37:6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芦丁在12.0-599.5μg·ml^(-1)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τ~2=0.9996);山萘酚芸香苷在4.8-237.5μg·ml^(-1)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芦丁和山萘酚芸香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5%(RSD=1.3%)和99.58%(RSD=2.1%)。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评价刺山柑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芦丁 山萘酚芸香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RP-HPLC测定维药老鼠瓜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 娜乌热克孜.亚克夫 丁晓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8期30-31,63,共3页
目的:HPLC测定维药老鼠瓜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7∶53);检测波长:370nm。结果:槲皮素在2.0~2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 目的:HPLC测定维药老鼠瓜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7∶53);检测波长:370nm。结果:槲皮素在2.0~2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75%,n=6)。老鼠瓜中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273μg·g-1,而且老鼠瓜中槲皮素的含量与产地有较大的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捷,通过本实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丰富的药物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老鼠瓜 槲皮素
下载PDF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两种花型间雄蕊的形态与功能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美琳 尹林克 +1 位作者 陈军纪 陈艳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为山柑科山柑属多年生藤本小半灌木,在同一植株上存在着雄花和两性花,为雄全同株植物,雄花和两性花的花内雄蕊均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现象。为了比较刺山柑两种花型间同种雄蕊在形态、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为山柑科山柑属多年生藤本小半灌木,在同一植株上存在着雄花和两性花,为雄全同株植物,雄花和两性花的花内雄蕊均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现象。为了比较刺山柑两种花型间同种雄蕊在形态、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探明其是否存在功能分化,以栽培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的成龄刺山柑样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开花生殖物候学和昆虫访花行为观测。统计结果显示,两种花型同种雄蕊长度、颜色、单个花药花粉数、花粉可育率及昆虫访花情况均不存在差异;分别用两种花型长雄蕊和短雄蕊花粉进行单株的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授两种花型长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及果实质量均无差异,但授两性花长雄蕊花粉所得单个果实种子数远远低于授雄花长雄蕊花粉所得单个果实种子数,且种子质量较好;授两性花短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高于授雄花短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但所得果实质量、单个果实种子数及种子质量无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刺山柑同朵花内长短雄蕊的形态与功能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雄花和两性花 异长雄蕊 形态分化 功能分化
原文传递
刺山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云兴 吾买尔夏提·塔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0,48,共7页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种子 休眠 萌发
下载PDF
刺山柑果实正丁醇提取物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阿力木·艾麦尔 慕丽红 +3 位作者 刘晓颖 韩鹏 王新绘 李金耀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3年第3期331-341,共11页
为探讨刺山柑果实正丁醇相(Capparis spinosa L.fruit n-Butanol Extract,CSBE)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用1、2、3 mg·mL^(-1)的CSBE处理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DC表面标志物、抗原吞噬... 为探讨刺山柑果实正丁醇相(Capparis spinosa L.fruit n-Butanol Extract,CSBE)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用1、2、3 mg·mL^(-1)的CSBE处理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DC表面标志物、抗原吞噬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验证DC成熟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鉴定CSBE抗炎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CSBE单独处理时对DC表面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DC表面分子CD40和CD86的表达、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13的表达,增加了抗原吞噬能力.LC-MS正离子模式下有49种抗炎化合物,负离子模式下有42种抗炎化合物.抗炎化合物在RA中共有核心靶点包括AKT1、TNF、SRC及MMP9等,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关联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Th17辅助性细胞的分化、Th17型免疫反应等Th17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信号通路.CSBE能够抑制DC的成熟及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降低MMP表达抑制DC迁移,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及治疗RA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树突状细胞 化学成分 免疫抑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14
作者 赵文燕 朱东亮 +3 位作者 金渭荃 江俊峰 孙嘉莉 包晓玮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15-424,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YaTCM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治疗目标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靶点,构建PPI网...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YaTCM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治疗目标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图,将获得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选择MMP-9、MAPK14与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异鼠李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80种,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262个,GO富集分析得到1099条生物过程、16条细胞成分、133条分子功能,KEGGPathway富集通路分析得到78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异鼠李素能够与MMP-9、MAPK14靶点蛋白紧密对接。结论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异鼠李素通过作用于MMP-9、MAPK14靶点蛋白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刺山柑正丁醇提取物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刺山柑果提取物改善皮肤干燥的机理研究
15
作者 卢伊娜 刘玉晨 +1 位作者 张文环 熊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刺山柑果提取物(Capparis spinosa fruit extract,CS)对干燥皮肤的改善作用,来探讨CS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同时阐述其对于皮肤丝聚蛋白通路的调控机理。方法:于干燥皮肤上,通过多功能皮肤探头、皮肤胶带取样,检测不同浓度C... 目的:通过研究刺山柑果提取物(Capparis spinosa fruit extract,CS)对干燥皮肤的改善作用,来探讨CS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同时阐述其对于皮肤丝聚蛋白通路的调控机理。方法:于干燥皮肤上,通过多功能皮肤探头、皮肤胶带取样,检测不同浓度CS即时使用和持续使用下,皮肤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鳞屑占比的变化。同时于低湿度环境培养下的重组表皮模型上,采用免疫荧光染色、CCK-8染色、高效液相法,分析CS对于丝聚蛋白降解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5%CS在使用后4 h可显著提升皮肤含水量,改善皮肤鳞屑占比。使用后7 d,1%、5%CS也可显著提升皮肤含水量,降低TEWL,改善皮肤鳞屑占比。3%CS涂抹于低湿度处理下的重组表皮模型上,4 h时可提升半胱天冬酶14、博来霉素水解酶表达量,促进吡咯烷酮羧酸(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PCA)形成。24 h时改善细胞活力和皮肤结构,恢复皮肤含水量。结论:CS可通过调控丝聚蛋白通路来改善皮肤干燥状态,短时促进丝聚蛋白降解形成PCA,长效改善皮肤结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果提取物 丝聚蛋白 皮肤含水量 经表皮失水率 吡咯烷酮羧酸 皮肤屏障
下载PDF
刺山柑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观察
16
作者 原晓露 王敏 +1 位作者 尹马泉 徐丽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2期70-73,共4页
目的:以刺山柑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试验,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嫩枝扦插不定根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刺山柑茎的解剖结构以及不定根的发生过程。结果:刺山柑茎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目的:以刺山柑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试验,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嫩枝扦插不定根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刺山柑茎的解剖结构以及不定根的发生过程。结果:刺山柑茎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扦插处理20 d后在插穗切口处产生乳白色愈伤组织,经解剖观察是由插穗切口处的皮层、维管形成层及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分化形成;20~40 d愈伤组织内部产生根原基原始细胞团,其进一步分化为不定根并从愈伤组织处伸出。结论:刺山柑插穗解剖未发现有潜伏根原基,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刺山柑插穗产生不定根的前提,属于诱导生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诱导生根型 愈伤生根型
下载PDF
维药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丽琼 马东建 +1 位作者 薛淑媛 田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刺山柑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46种挥发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约占总含量的83.14%;9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3.06%,出油率为15.6...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刺山柑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46种挥发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约占总含量的83.14%;9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3.06%,出油率为15.6%。结论:GC-MS分析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挥发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下载PDF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涛 程雪梅 +3 位作者 于富生 侴桂新 王长虹 王峥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4羟基-5-羟甲基-...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4羟基-5-羟甲基-2(3H)呋喃酮(1)、7-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icacid(2)、吲哚-3-甲醛(3)、尿嘧啶(4)、山柰酚芸香苷(5)、芦丁(6)、(6S)-hydroxy-3-oxo-a-ionol(7)、spionosideB(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β-胡萝卜苷-6′-硬脂酸酯(11)、肌醇(12)和尿苷(13)。结论化合物1~3,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果实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刺山柑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敖明章 高莹莹 余龙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3-467,共5页
刺山柑是一种山柑属植物,在多个国家药用。传统用作驱虫药、泥敖剂、利尿剂、通便剂、止痛剂和滋补剂。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现代研究发现该植物含有挥发油、芥子油苷类、生物碱、萜类、黄酮类... 刺山柑是一种山柑属植物,在多个国家药用。传统用作驱虫药、泥敖剂、利尿剂、通便剂、止痛剂和滋补剂。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现代研究发现该植物含有挥发油、芥子油苷类、生物碱、萜类、黄酮类等多种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现对该植物化学成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该植物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芥子油苷 保肝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刺山柑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栗茂腾 王艳婷 +3 位作者 甘露 李红 付春华 余龙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药用植物刺山柑种子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利于种子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附加1.0 mg/L 6-BA和2%蔗糖。从无菌苗上切取下胚轴进行不定芽诱导,其最适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0.10 mg... 以药用植物刺山柑种子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利于种子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附加1.0 mg/L 6-BA和2%蔗糖。从无菌苗上切取下胚轴进行不定芽诱导,其最适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0.10 mg/L 6-BA+0.02 mg/L NAA,在该培养基上其增殖率可达5-6倍。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MS附加1.00mg/L IBA和100 mg/L活性炭。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刺山柑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无菌苗 下胚轴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