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朱晓兰 刘百战 +1 位作者 宗若雯 高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溶液进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 ,GC -MS分离鉴定 ,总离子流色谱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了辣椒油的化学成分 ;在溶液进样方法中 ,鉴定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依次为辣椒碱(37.0 %)、亚麻酸乙酯(26.3 %)、棕榈酸(10.9%)、二氢辣椒碱(10.... 采用溶液进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 ,GC -MS分离鉴定 ,总离子流色谱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了辣椒油的化学成分 ;在溶液进样方法中 ,鉴定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依次为辣椒碱(37.0 %)、亚麻酸乙酯(26.3 %)、棕榈酸(10.9%)、二氢辣椒碱(10.1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1.2 %)和硬脂酸(1.1 %)等 ;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中 ,鉴定的成分主要为易挥发的头香成分 ,依次为顺_2,4a,5,6,9,9a_六氢_3,5,5,9_四甲基_1H_苯并环庚烯(22.9 %)、2,4a,5,6,7,8,9,9a_八氢_3,5,5_三乙基_1H_苯并环庚烯(9.2 %)、正十五烷(6.7 %)、艾蒿脑 (5.9 % )、正戊酸己酯 (5.2 % )、正十六烷 (3.3 % )、麝香内酯 (3.3 % )、正十七烷(2.4 % )及5,6,7,7a_四氢_4,4,7a_三甲基_2(4H)_苯并呋喃酮(2.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分析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微萃取 调味品
下载PDF
酸碱-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工艺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春丽 张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6-158,共3页
以辣椒精为原料,以NaOH溶液为溶剂,利用HPLC分析法对酸碱-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结果表明,以投料比为:辣椒精(含辣椒碱类化合物1%)∶10%NaOH=1g∶3mL,在60℃搅拌速度较大情况下提取5h,静置分层,取下层水相加稀... 以辣椒精为原料,以NaOH溶液为溶剂,利用HPLC分析法对酸碱-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结果表明,以投料比为:辣椒精(含辣椒碱类化合物1%)∶10%NaOH=1g∶3mL,在60℃搅拌速度较大情况下提取5h,静置分层,取下层水相加稀盐酸调节pH为5时,经石油醚、丙酮两次萃取,浓缩结晶,得辣椒碱类化合物粗产品,产率可达70.64%,经乙醚重结晶后纯度达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精 辣椒碱类化合物 HPLC 提取
下载PDF
红油金针菇产品的辐照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文甲 王文亮 +4 位作者 陈相艳 弓志青 程安玮 刘骏 曹世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第8期58-61,共4页
研究了红油金针菇的辐照加工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油金针菇的最佳调味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0.1%、食盐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2%为最佳调味配方。研究红油金针菇的防腐杀菌技术的结果表明:添加0.015%的脱氢... 研究了红油金针菇的辐照加工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油金针菇的最佳调味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0.1%、食盐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2%为最佳调味配方。研究红油金针菇的防腐杀菌技术的结果表明:添加0.015%的脱氢乙酸钠和0.015%的山梨酸钾复配防腐剂比单一防腐剂更有效提高了红油金针菇的防腐效果,辐照剂量为4k Gy杀菌后的红油金针菇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将上述杀菌处理后的红油金针菇进行常温贮藏,180d后红油金针菇产品细菌总数仍然很少并且保持有令人满意的色泽、脆度和口感。辐照处理对红油金针菇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 金针菇 杀菌 辐照加工
下载PDF
辣椒油加工生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4
作者 安中立 贺稚非 +1 位作者 李洪军 贾洪峰 《辣椒杂志》 2006年第3期45-48,共4页
辣椒油是一种传统的调味油,由于色泽和香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介绍了辣椒油的化学组成及特点,生产工艺,影响其质量的各个因素,并简要分析了生产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辣椒油 生产 发展前景 化学组成
下载PDF
红油金针菇辐照杀菌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文甲 王文亮 +3 位作者 陈相艳 弓志青 张奇志 程安玮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研究无防腐剂的红油金针菇产品辐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在红油金针菇调味过程中加入0.2%-0.3%的柠檬酸,既可使产品具有可口适中的酸味,又可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当辐照剂量大于6kGy时,可完全杀灭红油金针菇产品中的细菌,但红油金针菇产品... 研究无防腐剂的红油金针菇产品辐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在红油金针菇调味过程中加入0.2%-0.3%的柠檬酸,既可使产品具有可口适中的酸味,又可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当辐照剂量大于6kGy时,可完全杀灭红油金针菇产品中的细菌,但红油金针菇产品的色泽开始下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色泽下降明显。当辐照剂量大于8kGy时,产品有辐照味产生,感官评分较低。结果表明,辐照杀菌剂量为4-6kGy时,可使产品在安全达标的基础之上保证最佳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辐照 杀菌 红油
下载PDF
红油杏鲍菇配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凤娟 弓志青 +2 位作者 崔文甲 王延圣 王文亮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12期34-37,共4页
为开发一种红油杏鲍菇,以杏鲍菇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红油杏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杏鲍菇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漂烫时间3 min,辣椒油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3%,味精添加量0.05%,香油添加量0.2%... 为开发一种红油杏鲍菇,以杏鲍菇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红油杏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杏鲍菇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漂烫时间3 min,辣椒油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3%,味精添加量0.05%,香油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0.1%。在此配方条件下制得的红油杏鲍菇味觉丰富、鲜辣味美,具有杏鲍菇典型的鲜香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红油 工艺
下载PDF
解读日本2010年度最畅销商品——辣椒油
7
作者 刘长远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5期309-309,共1页
近年来日本经济低迷,在此背景下2010年却掀起了一场辣椒油热,商品一度紧俏供不应求。文章将从产品再定位的营销策略及合理的市场竞争等方面来解读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
关键词 食用辣椒油 产品再定位 合理的市场竞争
下载PDF
SPE-GC/MS测定辣椒油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4
8
作者 高雪 孟冰冰 刘永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9,114,共5页
建立了测定辣椒油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5.0 g 样品经20 mL乙腈溶解,提取,离心,上清液旋蒸,3 mL甲醇-水(5∶95,V/V)溶解残液,过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采用GC-MS对样品进行分析,色谱柱为VF-5MS... 建立了测定辣椒油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5.0 g 样品经20 mL乙腈溶解,提取,离心,上清液旋蒸,3 mL甲醇-水(5∶95,V/V)溶解残液,过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采用GC-MS对样品进行分析,色谱柱为VF-5MS石英毛细管柱,GC-MS接口温度250&#176;C,EI 离子源,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测定。在该方法条件下,1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限为0.5~5.0 mg/kg,方法回收率在75%~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0%~5.0%之间。该方法准确,有很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可以用于辣椒油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邻苯二甲酸酯 测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的苏丹红染料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坤 赵浩军 张燕 《云南化工》 CAS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染料的方法。用自制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吸附辣椒油中的苏丹红染料,丙酮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在0.5~8 mg/L范围内,苏丹红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染料的方法。用自制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吸附辣椒油中的苏丹红染料,丙酮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在0.5~8 mg/L范围内,苏丹红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0.999 9,苏丹红的回收率为97.28%~101.38%,相对标准偏差为0.74%~1.01%,方法检出限为0.13 mg/kg。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10个辣椒油样品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辣椒油 高效液相色谱 中性氧化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