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lli Pepper (<i>Capsicum</i>Spp.) Diversity, Production and Fungal Contamination Management in Benin
1
作者 Nicéphore M. Glodjinon Agossou P. Noumavo +5 位作者 Brice A. M. Ohin Noel S. Tovide Fatiou Toukourou Lamine Baba-Moussa Aly Savadogo Farid Baba-Mouss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1年第12期1859-1879,共21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a survey with the aim of listing and describing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used in six departments of high production of chilli p...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a survey with the aim of listing and describing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used in six departments of high production of chilli pepper in Benin.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a questionnaire in the six departments of Benin: Ouémé, Plateau, Atlantic, Littoral, Zou and Collines. The survey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ers, the varieties of chilli pepper grown, and the current technical itinerari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of chilli pepper.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gave an idea of the constraints that prevent the production of chilli pepper of good sanitary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how that three varieties of chilli peppers are the most produced and consumed in Benin. These are the Gbotakin variety (<i>Capsicum</i> <i>chinense</i>), the Afundja variety (<i>Capsicum</i> <i>annuum</i>) and the Danhomètakin variety (<i>Capsicum</i> <i>frutescens</i>).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chilli peppers varieties are the same in the six study departments. Unfortunately, their contamination sometimes starts at the nursery stage, passing through the field where other contaminants are added and develop until harvest. After harvest, contamination can continue in storage and finally reach the consumer if proper measures are not taken. The inappropriate or inadequate use of phytosanitary products in the chilli pepper industry is also a source of illness for consumers of this vegetable fruit. Training of producers on the best technical itinerari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storage of chilli peppers is essential to revitalize and develop this sector by improving the sanitary quality of the chilli peppers produced in Be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li Pepper capsicum Spp. Technical Itineraries Fungal Contamination BENIN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辣椒养分利用、主要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祖艳群 胡文友 +2 位作者 吴伯志 湛方栋 李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在云南省丘北辣椒示范区对辣椒.花生、辣椒.大豆和辣椒-玉米间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辣椒单作,其中辣椒-玉米(10:2)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2.9... 在云南省丘北辣椒示范区对辣椒.花生、辣椒.大豆和辣椒-玉米间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辣椒单作,其中辣椒-玉米(10:2)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2.93%、5.17%和22.64%。与辣椒单作相比,辣椒间作显著提高了盛果期辣椒的株高和单株结果数,提高幅度分别为1.57%-20.89%和3.06%-307.52%;有效控制了辣椒病毒病、疫病和烟青虫的发生,控制效果分别达24.01%、6.87%~23.80%和4.31%~36.40%;辣椒间作显著提高了辣椒的生物量和产量,辣椒产量的增幅为9.73%-53.52%,起到了明显的增产、增值效果。初步筛选出的辣椒-花生(15:5)、辣椒-大豆(8:2)和辣椒.玉米(10:2)三种辣椒间作模式供进一步生产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间作 养分利用 病虫害控制 产量
下载PDF
朝天椒及米椒中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达 傅维 李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1-43,共3页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朝天椒和米椒中可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表明朝天椒干椒共分离和定性23种可挥发性风味物质。米椒共分离和定性33种可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词 朝天椒 米椒 可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剁辣椒发酵过程中滋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凤莲 夏延斌 +2 位作者 欧阳建勋 王燕 夏晓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新鲜朝天椒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制作剁辣椒。测定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滋味物质(总糖、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加工前后辣椒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的滋味物质含量呈... 以新鲜朝天椒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制作剁辣椒。测定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滋味物质(总糖、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加工前后辣椒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的滋味物质含量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添加8%食盐的剁辣椒乳酸发酵作用最强,消耗的总糖和还原糖、产生的总酸与其他食盐含量剁辣椒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其他食盐含量剁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20%食盐剁辣椒除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然发酵3、4周左右,剁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高于自然发酵1、2周,两者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朝天椒加工成剁辣椒后,其脆度值降低极显著,而不同食盐添加量的剁辣椒产品,其脆度无显著性差异(P=0.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剁辣椒 自然发酵 滋味物质
下载PDF
超干处理和贮藏对番茄和辣椒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晋 龚利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30,共4页
试验采用氧化钙为干燥剂对番茄和辣椒种子进行超平处理和贮藏,以研究其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种子水分降至3.77%、辣椒种子水分降至3.86%,未发现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含水量的番茄和辣椒种... 试验采用氧化钙为干燥剂对番茄和辣椒种子进行超平处理和贮藏,以研究其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种子水分降至3.77%、辣椒种子水分降至3.86%,未发现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含水量的番茄和辣椒种子室温密闭贮今6个月后的调查结果发现,超低水分种子生活力和活力较高,细胞膜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较高。由此可见超干贮藏有利于保持番茄和辣椒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干贮藏 番茄 辣椒 生活力 活力
下载PDF
辣椒提取物的健胃和消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盛平 陈锦雄 +4 位作者 王晖 梁庆 程阔菊 傅晓华 李碧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辣椒提取物的健胃消食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胃排空试验、对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豚鼠离体回肠的影响等进行健胃消食试验。结果小鼠灌服低(0.025g·kg-1)、中(0.05g·kg-1)、高(0.1g·kg... 目的探讨辣椒提取物的健胃消食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胃排空试验、对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豚鼠离体回肠的影响等进行健胃消食试验。结果小鼠灌服低(0.025g·kg-1)、中(0.05g·kg-1)、高(0.1g·kg-1)剂量的辣椒提取物后,可显著促进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作用,且中剂量的辣椒提取物对小鼠的胃排空作用更强,高剂量的辣椒提取物反而起到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对小鼠小肠的推进作用也逐步地减小。在阿托品对豚鼠离体回肠抑制后加入辣椒提取物能使抑制后的回肠开始兴奋。对大鼠灌服低(0.075g·kg-1)、中(0.15g·kg-1)、高(0.3g·kg-1)剂量的辣椒提取物,发现辣椒提取物有促进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结论辣椒提取物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提取物 健胃 消食
下载PDF
辣椒环斑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健华 章绍延 +2 位作者 龚殿 张雨良 刘志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2-345,共4页
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是2007年在辣椒上发现的病毒新种,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确定种。笔者于2009年首次在海南黄灯笼辣椒上检测发现ChiRSV。根据ChiRSV保守区域设计和筛选PCR特异引物,优化退火温度,对PC... 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是2007年在辣椒上发现的病毒新种,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确定种。笔者于2009年首次在海南黄灯笼辣椒上检测发现ChiRSV。根据ChiRSV保守区域设计和筛选PCR特异引物,优化退火温度,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建立了ChiRSV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2.5 pg病毒RNA,灵敏度高。通过对来自海南田间的疑似辣椒病样的RT-PCR检测,证实了该方法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亦表明ChiRSV可能已在海南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环斑病毒 分子检测 黄灯笼辣椒
下载PDF
辣椒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雪峰 徐加林 别之龙 《中国辣椒》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辣椒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辣椒病毒病进行农业化学和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辣椒病毒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辣椒 病毒病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毒源种类 传播途径 生物工程
下载PDF
海南省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运勤 王健华 +2 位作者 吉训聪 肖敏 陈绵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3,33,共4页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病情差异明显,其中文昌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发病最严重;遮荫和覆盖地膜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病毒病 调查 海南
下载PDF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简文杰 庞杰 《中国辣椒》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综述了从辣椒中分离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几种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辣椒 红色素 分离提取技术 加工工艺 影响因素 化学性质 理化指标 脱辣效果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抗炭疽病材料筛选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任中 吕中华 +2 位作者 林清 黄启中 史思茹 《辣椒杂志》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采用成熟果实鉴定方法对146份加工专用材料进行了室内炭疽病抗性鉴定,鉴定出抗病材料5份,中抗材料10份。
关键词 初报 辣椒 加工型 抗病材料 炭疽病 成熟果实 材料筛选 专用 鉴定方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志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7-90,共4页
报道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MPa,萃取温度为40℃,在控制流速为25kg/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水作为夹带剂.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辣椒 辣椒色素 萃取工艺条件
下载PDF
文紫椒 1 号紫色果实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色素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凡 李桂琼 +7 位作者 赵鹏宇 赵昶灵 张洪玲 陈杞临 袁恩平 张雪廷 文国松 徐绍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85-89,共5页
【目的】探明文紫椒1号紫色果实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色素变化,为丘北辣椒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文紫椒1号为对象,将其果实分为5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阶段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目的】探明文紫椒1号紫色果实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色素变化,为丘北辣椒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文紫椒1号为对象,将其果实分为5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阶段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TAC)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文紫椒1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Chl a、Chl b、Chl(a+b)和TAC含量均在生长发育的第4阶段最高,分别为0.225 mg/g FW、0.072 mg/g FW、0.297 mg/g FW和2.453(A 539.0-0.25A 657.0)/g FW,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Car含量在第5阶段最高,为1.892 mg/g FW,极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Chl a与Chl b呈极显著正相关,Chl(a+b)与Chl a和Chl b呈极显著正相关,Car与Chl b呈极显著负相关,TAC与Chl a、Chl b和Chl(a+b)呈正相关。【结论】文紫椒1号果实在生长发育第1~3阶段由黄绿转为蓝绿、在第4阶段转为紫色、在第5阶段转为橙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北辣椒 文紫椒1号 生长发育 发育阶段 紫色果实 色素 相关性
下载PDF
干椒新品种蓉椒6号的选育
14
作者 刘云福 刘再兰 唐有万 《辣椒杂志》 2004年第2期15-16,共2页
自交系9804和9909杂交配制成杂交一代干椒,植株生长旺盛,座果力强,较抗病毒病和疫病,果实指形,纵长17~19cm,横径1.2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单果重8.3g,味辣,品质佳,中熟品种,从定植到采收55d(天),一般每667m2产1500~1900kg。
关键词 干椒 品种 蓉椒6号 辣椒 杂交一代 品质
下载PDF
辣椒沙司的研制
15
作者 李志坚 单杨 +1 位作者 肖柯 张菊华 《辣椒杂志》 2005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文描述了以鲜辣椒为原料,采用天然香辛料与适宜的工艺相结合试制的辣椒沙司产品,并在增稠剂的选择和复配、产品的口感、风味等对产品的作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辣椒沙司 研制 天然香辛料 鲜辣椒 产品 增稠剂 口感 风味
下载PDF
辣椒、花椒和胡椒中的麻辣化学机制
16
作者 鲍峰玉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14,共7页
辣椒、花椒和胡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香辛料,在化妆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三椒的起源,介绍了三椒中引发麻辣的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与麻辣的关系、麻辣作用机制、... 辣椒、花椒和胡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香辛料,在化妆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三椒的起源,介绍了三椒中引发麻辣的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与麻辣的关系、麻辣作用机制、生理功能及合成,期望人们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了解麻辣的成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花椒 胡椒 麻辣 酰胺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山葵油米辣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洪冰 程春生 +2 位作者 覃宇悦 孙莎 张智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介绍了山葵油米辣的加工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操作要点。对小米辣、菜籽油、山葵和大蒜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顺序为小米辣>山葵>大蒜>菜籽油,最佳配方为小米辣50%、菜籽油30%、山葵2%、大蒜6%。
关键词 小米辣 山葵 油米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