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rowing captive population erodes the wild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Daqing Zhou Xin Xia +5 位作者 Wanggu Xu Haonan Zhang Zhedong Qian Jun Gao Zhi Wang Mingkang Jiang 《Chinese Birds》 CSCD 2016年第4期210-217,共8页
Background: The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s an endangered bird species and while the wild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decrease in China, the captive population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 Background: The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s an endangered bird species and while the wild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decrease in China, the captive population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hypothesized that some of the captive Red-crowned Cranes originated from the wild and that a growing captive population is eroding the wild population in China.Methods: We surveyed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and determined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reproductive success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captive Red-crowned Cranes in 2013 in China. We assessed this erosion effect through mathematical models, in which the size of the captive Red-crowned Crane population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annual growth rate,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rate and the rate of mortality.Results: We found there were a total of 1520 captive Red-crowned Cranes in 2013 in Chin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7.46%, a reproductive success rate of 9.17% and a mortality rate of 3.6%. We found that approximately 1027 supplementary Red-crowned Cranes per year and a total of 244, over the 14 year period from 1999 to 2013, were needed to account for the growing captive population in China.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244 birds probably came from the wild by taking eggs and capturing juveniles or adults and hence accepted the hypothesis. Perhaps more surprisingly, our annual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supplementary Red-crowned Cranes in captive populations is very conservative, with the erosion effect substantially underestimated, because the total number of captive Red-crowned Cranes in 2013 was underestimated, with the annual reproductive success rate in zoos overestimated. The existence of an erosion effec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y the Red-crowned Crane population in the wild continues to decrease. In our opinion,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erosion effect on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bird spec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 Nature reserve crane captive population Reproductive success rate
下载PDF
Biological Status of Captive Crane in Southern Districts of Northern Pakistan
2
作者 Farzana Perve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04-311,共8页
A study was aimed to overlook biological status including egg hatching, diet and diseases of common, Grus grus L. and demoiselle, Anthropoidedes virgo L. cranes in captive form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s of the Norther... A study was aimed to overlook biological status including egg hatching, diet and diseases of common, Grus grus L. and demoiselle, Anthropoidedes virgo L. cranes in captive form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s of the Northern Pakistan. Field surve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ith communities were the major tools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Total 165 and 85 camps were visited, respectively, in fall, 2008 and spring, 2009. These camps were established in Baran dam, Kurram, Kashu, Kethu and Dowa in Bannu; and Gambilla, Lunder and Chall rivers in Lakki. The numbers of 1,650 hunters have 6,600 demoiselle and 3,300 common captive cranes in Bannu and Lakki, respectively. From 920 breeding pairs, 900 eggs were obtained, from which only 640 were hatched. Among natural foods of the cranes, snails, grasshoppers and earthworms, the pebbles were the most favorite foods. The young ones of cranes were fed on maize bread, eggs of insects and other small animals like wasp's larvae and grasshoppers by hunters. They faced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of feathers, trapping in mud and parasitic attack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The cranes suffered from many diseases; head tumor, influenza and stomach blockage were the most common in the adults and young ones. The hunters used traditional things, garlic, coriander and brown sugar with antibiotics for treatments of diseases. Migratory cranes were found to be declining viewed by hunters in southern districts of Northern Pakistan. Knowledge about egg hatching, foods and diseases of common and demoiselle captive cranes, might be assisted in their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status captive cranes common cranes demoiselle crane endangered species Northern Pakistan.
下载PDF
中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大庆 王智 +2 位作者 高军 张昊楠 蒋明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1-735,共5页
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调查和网络检索的方法调查了141个城市动物园、园中园和野生动物园的丹顶鹤圈养情况,以明确我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41个动物园中,83个(58.9%)动物园有数量不等的圈养丹顶鹤(1~... 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调查和网络检索的方法调查了141个城市动物园、园中园和野生动物园的丹顶鹤圈养情况,以明确我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41个动物园中,83个(58.9%)动物园有数量不等的圈养丹顶鹤(1~175只),总数达到917只;其中城市动物园319只,园中园82只,野生动物园516只。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园圈养丹顶鹤分布有明显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园丹顶鹤数量显著大于园中园( P<0.05)。圈养丹顶鹤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辽宁省、广东省和黑龙江省;圈养丹顶鹤数量最多的前10个省级行政区共圈养丹顶鹤719只,占中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总数的78.4%。圈养丹顶鹤最多的3个地理区域分别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占我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总数的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类 种群 笼养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下载PDF
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宏力 田秀华 粟海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通过对两组笼养蓑羽鹤 (Anthropoidesvirgo)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 :笼养蓑羽鹤繁殖期行为呈日节律变化 ,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休息行为 31.7%、取食 2 4 .0 %、理羽 17.4 %、游走 12 .5 %、警戒 9.4 %、繁殖5 .0 %。繁殖... 通过对两组笼养蓑羽鹤 (Anthropoidesvirgo)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 :笼养蓑羽鹤繁殖期行为呈日节律变化 ,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休息行为 31.7%、取食 2 4 .0 %、理羽 17.4 %、游走 12 .5 %、警戒 9.4 %、繁殖5 .0 %。繁殖各期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繁殖后期行为时间分配受中期繁殖活动影响 ;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总体不显著 ,温度和天气因素对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时间分配具显著影响。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与野生鹤类有较大差别 ,呈现出蓑羽鹤对笼养条件下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蓑羽鹤 繁殖期 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散养、圈养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祥伟 徐先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1,共3页
为了揭示散养和圈养2个不同种群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积累丹顶鹤野化训练的基础数据,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试剂盒的方法,对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散养和圈养各5只成体丹顶鹤的24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 为了揭示散养和圈养2个不同种群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积累丹顶鹤野化训练的基础数据,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试剂盒的方法,对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散养和圈养各5只成体丹顶鹤的24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酸、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等19项血液生化指标在散养和圈养的丹顶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肌酸激酶、钙离子、尿素氮和肌酐指标在散养丹顶鹤和圈养丹顶鹤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几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显示,散养的丹顶鹤比圈养的丹顶鹤适应性更强,表明以散养方式对丹顶鹤进行野化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散养 圈养 血液生化指标 适应性
下载PDF
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卵期行为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计子娟 李淑玲 +1 位作者 马建华 王文锋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7,共6页
2007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散养和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孵卵期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孵卵期行为模式基本相同。在总体行为发生频次上,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明... 2007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散养和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孵卵期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孵卵期行为模式基本相同。在总体行为发生频次上,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明显高于野生丹顶鹤,游走行为则低于野生丹顶鹤。行为日节律的比较表明,一天中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波动小于野生丹顶鹤。由于人为干扰,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P<0.05)。在个体间差异比较中,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在觅食表达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丹顶鹤 野生丹顶鹤 孵卵期 活动节律
下载PDF
白头鹤国内圈养种群现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相宝 田秀华 +2 位作者 李晓敏 周军英 尹惠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中国白头鹤圈养种群的统计学和遗传学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情况、基因多样性、近交系数以及未来100 a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中国圈养白头鹤种群共有存活个体76只... 对中国白头鹤圈养种群的统计学和遗传学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情况、基因多样性、近交系数以及未来100 a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中国圈养白头鹤种群共有存活个体76只,分别饲养于15家单位,其中建立者的数量为16只,潜在建立者的数量为41只。圈养白头鹤种群中育龄个体充足,但幼龄个体数量不足,种群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白头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92.9%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为0,是一个没有任何近亲繁殖的优质种群。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白头鹤圈养种群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多数都是野外救助的个体,圈养出生数近10 a没有明显的增加。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将潜在建立者集中饲养在几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单位,解决饲养中的配对等繁殖难题,完善个体标识和完成性别鉴定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白头鹤的圈养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圈养种群 现状分析
下载PDF
繁殖期笼养丹顶鹤空间利用与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晓宇 田秀华 +1 位作者 徐天琦 赵芳菊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8,共7页
2014年3~9月,在沈阳森林动物园采用目标取样法与扫描取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3对笼养条件下的丹顶鹤空间利用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与对比研究。3对笼养丹顶鹤均正常繁殖,行为表达正常,笼养条件下丹顶鹤对环境选择均出现对人工的依赖,... 2014年3~9月,在沈阳森林动物园采用目标取样法与扫描取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3对笼养条件下的丹顶鹤空间利用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与对比研究。3对笼养丹顶鹤均正常繁殖,行为表达正常,笼养条件下丹顶鹤对环境选择均出现对人工的依赖,繁殖前期在有积雪的环境下对活动区与觅食区使用频次较高,丹顶鹤更趋向于没有积雪的地面活动;繁殖中期需要安静环境,丹顶鹤在遮阴区筑巢,丹顶鹤的活动多在遮阴区与觅食区;繁殖后期环境丰富度高的时期丹顶鹤的行为也随之变得丰富,成年鹤的育雏等行为主要发生在觅食区与活动区内。笼养丹顶鹤对环境的喜好也有明显的节律性。成年丹顶鹤与幼鸟在环境选择和空间利用上在活动区与遮阴区内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利用 繁殖期 时间分配 笼养丹顶鹤
下载PDF
中国白鹤圈养种群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娟 崔多英 +1 位作者 谢钟 刘农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个体较少,未知性别比例过高,占47. 06%。种群建立者8只(3只已死亡),贡献值和繁殖后代数不均衡;潜在建立者78只,未知性别占47. 4%。目前种群基因多样性为86. 1%,根据过去40年种群增长趋势预测,白鹤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将不断降低,20年后数量将降至7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79%; 100年后,数量将减少至1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9. 9%。为增加白鹤圈养种群数量,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建议加大白鹤保护力度,改善白鹤饲养环境;对未知性别个体进行性别鉴定;加强机构间合作繁殖,增加潜在建立者繁殖机会;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白鹤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圈养种群 遗传管理 迁地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一例丹顶鹤幼鹤血液原虫致死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素芬 王运盛 +7 位作者 李婧伦 蒋鹏 滑荣 张欢 胡昕 詹同彤 李茹 卢岩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3-797,共5页
依据临床病理变化、系统病理学观察、实验室检测及病原菌分离培养等技术对大连某动物园1只死亡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幼鹤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肺、肝和脾组织大面积坏死,坏死区域及周边散在分布大量寄生于细胞内... 依据临床病理变化、系统病理学观察、实验室检测及病原菌分离培养等技术对大连某动物园1只死亡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幼鹤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肺、肝和脾组织大面积坏死,坏死区域及周边散在分布大量寄生于细胞内的蓝染的、直径6~14μm、呈圆形、椭圆形或香蕉状的虫体,肾间质及肠黏膜固有层亦可观察到大量虫体,诊断该病例为感染血液原虫(Leucocytozoon sp.)致死,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野生动物疾病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血液原虫 圈养
下载PDF
人工饲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建华 高忠燕 田秀华 《野生动物》 2007年第5期20-23,共4页
本研究对笼养白枕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日活动节律依次为休息(32.15%)、取食(30.02%)、理羽(12.92%)、警戒(12.14%)、游走(8.86%)、繁殖(3.90%),另外,繁殖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其行为时间分配都存... 本研究对笼养白枕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日活动节律依次为休息(32.15%)、取食(30.02%)、理羽(12.92%)、警戒(12.14%)、游走(8.86%)、繁殖(3.90%),另外,繁殖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其行为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差异。人为干扰,邻近笼舍内东方白鹳的干扰,以及外界噪音的干扰对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气候条件以及温度变化对笼养白枕鹤总体行为亦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白枕鹤 时间分配 繁殖生态
下载PDF
人工饲养丹顶鹤育雏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天琦 田秀华 +2 位作者 吴晓宇 宋艳珠 赵芳菊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2014年6~8月,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对沈阳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模式进行观察记录,研究了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育雏期时间分配为觅食25%、育雏21%、游... 2014年6~8月,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对沈阳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模式进行观察记录,研究了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育雏期时间分配为觅食25%、育雏21%、游走19%、警戒18%、理羽10%、静栖7%。随着雏鹤日龄的增长,成鹤的育雏行为明显减少,理羽、游走、警戒、觅食行为均有所增加。雄性的警戒时间显著多于雌性,雌性的理羽时间显著多于雄性,雌性的育雏行为始终多于雄性。笼养丹顶鹤呈现一定的昼间活动规律。本实验旨在研究人工环境下丹顶鹤的自然育雏行为,为今后丹顶鹤的保护及再引入工程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丹顶鹤 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育雏
下载PDF
我国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人工圈养丹顶鹤种群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远锋 许鹏 +3 位作者 张文文 崔鹏 李晓民 鲁长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8-673,共6页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基于丹顶鹤迁地与就地保护单位的圈养数量调查结果,分析丹顶鹤圈养种群近年数量变化及分布现状,探讨丹顶鹤圈养种群和野生种群的关系及动物园(笼养动...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基于丹顶鹤迁地与就地保护单位的圈养数量调查结果,分析丹顶鹤圈养种群近年数量变化及分布现状,探讨丹顶鹤圈养种群和野生种群的关系及动物园(笼养动物园、半散放动物园、开放式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对圈养丹顶鹤的保护利弊,并对丹顶鹤的圈养管理给出建议。截至2019年12月,累计调查我国大陆地区182个饲养单位(动物园157家,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的90个单位有圈养丹顶鹤(动物园80家,自然保护区10个),圈养丹顶鹤数量总计2386只(动物园1176只,自然保护区1210只),分布在我国28个省份。丹顶鹤圈养种群通过野外驯化和放归方式可以缓解我国丹顶鹤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笼养动物园丹顶鹤数量显著小于半散放动物园(P<0.05),半散放动物园丹顶鹤数量显著小于开放式动物园(P<0.05),动物园饲养丹顶鹤数量显著小于自然保护区(P<0.05)。笼养动物园设施简单,圈养的丹顶鹤多用于观赏,对圈养丹顶鹤的保护不利。半散放动物园无法进行大量圈养丹顶鹤的高质量管理。开放式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大,驯化条件较好,有利于对圈养丹顶鹤的保护。建议将笼养丹顶鹤转换为散养式饲养,饲养丹顶鹤数量少的动物园可将丹顶鹤引入或并入大型动物园,改善幼鹤饲养环境,并进行单独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圈养数量 分布现状 保护
下载PDF
国内圈养灰冠鹤种群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彦 杨玉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95-99,共5页
基于2018年中国圈养灰冠鹤(Balaerica regulorum)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 1.66和PMx v1.2对国内灰冠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谱系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圈养灰冠鹤共有332只,饲养于41家单位。种... 基于2018年中国圈养灰冠鹤(Balaerica regulorum)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 1.66和PMx v1.2对国内灰冠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谱系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圈养灰冠鹤共有332只,饲养于41家单位。种群建立者16只,贡献值和繁殖后代数不均衡。灰冠鹤种群基因多样性为85.97%,根据过去30年种群变化趋势预测,100年后种群数量变化较小,但基因多样性会减至78.80%。为增加圈养灰冠鹤种群数量,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建议完善个体标记;开展未知性别个体的性别鉴定;加强机构间合作繁殖,增加潜在建立者繁殖机会;改善圈养环境;杜绝杂交个体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冠鹤(Balaerica regulorum) 圈养 种群现状
下载PDF
笼养灰鹤越冬期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同山 马雪峰 +1 位作者 卢小琴 田秀华 《野生动物》 2009年第5期245-247,251,共4页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1对成年灰鹤的越冬行为进行观察,探讨冬季不同温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对灰鹤越冬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如下:笼养灰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静栖26.92%、进食25.96%、瞭望1...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1对成年灰鹤的越冬行为进行观察,探讨冬季不同温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对灰鹤越冬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如下:笼养灰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静栖26.92%、进食25.96%、瞭望18.74%、啄雪草13.32%、理羽6.66%、游走4.91%、呜叫2.48%、警戒1.07%和打斗0.34%;大雾时静栖、瞭望和进食行为与正常天气相似,最为突出的是游走行为明显增多,而啄雪草行为减少了近10%,从总体上看活动量比正常天气时增多。而在下雪时各行为所用时间都比较平均,和正常天气比差别都很大,只有瞭望所用时间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灰鹤 越冬 行为
下载PDF
圈养丹顶鹤幼鸟的行为发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雨 吴建平 《野生动物》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研究圈养丹顶鹤幼鸟的行为发育规律,为今后的丹顶鹤保护以及再引入工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011年6~9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6只笼养丹顶鹤幼鸟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圈养丹顶鹤幼鸟生长发育过程中... 为了研究圈养丹顶鹤幼鸟的行为发育规律,为今后的丹顶鹤保护以及再引入工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011年6~9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6只笼养丹顶鹤幼鸟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圈养丹顶鹤幼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谱及其变化和日间行为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幼鸟的休息行为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明显减少,游走、取食、理羽和警戒行为的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有所增加,而玩耍行为的时间分配先逐渐增大然后减少并稳定。最后,圈养丹顶鹤幼鸟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分别为:游走14.83%、休息16.8%、取食29.08%、理羽15.33%、警戒13.75%、玩耍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圈养 幼鸟 行为发育 扎龙
下载PDF
笼养白头鹤(Grus monacha)行为及空间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赫丹 田秀华 +1 位作者 刘畅 柏永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359,共7页
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长春市动植物园,采用目标取样法研究了1对年白头鹤(Grus monacha)的采食、游走、护理、站立、休息、繁殖等行为。结果表明:白头鹤全年主要行为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采食12.21%,游走24.14%,刻板9.58%,护理20.51%,站... 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长春市动植物园,采用目标取样法研究了1对年白头鹤(Grus monacha)的采食、游走、护理、站立、休息、繁殖等行为。结果表明:白头鹤全年主要行为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采食12.21%,游走24.14%,刻板9.58%,护理20.51%,站立26.36%,休息1.41%,繁殖5.79%,其他行为0.09%。白头鹤笼舍划分为4个区:A区域:采食区;B区域:中央区域;C区域:巢区;D区域:边缘区域。白头鹤对笼舍内各个区域的单位面积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春季白头鹤对A采食区的单位面积利用率为1.08%,B区域为1.83%,C巢区域单位面积利用率为2.75%,D^1区为13%,最低利用区域为D^2区,占1%。进入夏季后,对A区域的单位面积利用率显著升高,占整个区域的2.92%;B中央区为1.83%;对C巢区单位面积利用率依旧较高为2.25%;D^1区单位面积利用率为7.5%;D^2区仅占0.5%。秋季时亲鹤需要照顾雏鹤,所以对中央区域B区等开阔地的利用率增加,增至2.25%;A采食区2.25%,C巢区1.58%,D^1区11%,D^2区2.5%。由于冬季白头鹤从室外笼舍转移至室内笼舍,所以冬季空间利用性不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笼养 行为 时间分配 空间利用
下载PDF
圈养鹤类体重、体尺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小丽 姚炜 +3 位作者 陈国宏 李文斌 闻亮 吴云 《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62-65,67,共5页
体尺、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中酶的活性可直接反应动物生理功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用于临床检验。建立圈养鹤类的体重、体尺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寻找不同鹤种间生长发育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和特点,将为今后对鹤类的生长发育... 体尺、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中酶的活性可直接反应动物生理功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用于临床检验。建立圈养鹤类的体重、体尺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寻找不同鹤种间生长发育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和特点,将为今后对鹤类的生长发育监测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体尺测量 血液指标
下载PDF
新青白头鹤人工饲养种群的建立及其繁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宝财 白晓洁 +1 位作者 杨士凤 侯林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1-34,共4页
2009年,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从其他保护区、动物园引进白头鹤和救助野生鹤两种方式,在新青白头鹤繁殖地迅速建立人工饲养种群,目前已达7只。同时开展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头鹤繁育工作。经过一年的适应性生活,白头鹤自然组成3对... 2009年,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从其他保护区、动物园引进白头鹤和救助野生鹤两种方式,在新青白头鹤繁殖地迅速建立人工饲养种群,目前已达7只。同时开展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头鹤繁育工作。经过一年的适应性生活,白头鹤自然组成3对,其中从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引进的一对白头鹤在2010年成功孵化出2只雏鹤。2011年3对白头鹤都已经表现出繁育迹象,但都没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人工种群 繁育
下载PDF
中国动物园冠鹤圈养种群现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军英 《野生动物》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中国动物园灰冠鹤与黑冠鹤圈养种群分别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杂交冠鹤出现于1991年。根据2012年冠鹤谱系记录,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灰冠鹤圈养种群共有158只存活个体;黑冠鹤圈养种群共有25只存活个体;杂交冠鹤圈养种群共... 中国动物园灰冠鹤与黑冠鹤圈养种群分别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杂交冠鹤出现于1991年。根据2012年冠鹤谱系记录,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灰冠鹤圈养种群共有158只存活个体;黑冠鹤圈养种群共有25只存活个体;杂交冠鹤圈养种群共有34只存活个体。灰冠鹤是中国动物园圈养冠鹤种群中的优势物种,2005~2012年该种群的平均增长率λ=0.941,呈下降趋势。灰冠鹤圈养种群中育龄个体充足,但幼龄个体数量不足。灰冠鹤与黑冠鹤种群都是以圈养出生个体为主。灰冠鹤种群有6只建立者,5只潜在建立者。黑冠鹤种群有1只建立者,9只潜在建立者。灰冠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75.13%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是0.150 6。黑冠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47.5%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为0.5,是个高度近交的种群。目前2种冠鹤的圈养种群都存在着未知性别个体过多、近亲繁殖、建立者贡献值不均衡的问题。根据种群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尽快对未知性别个体开展性别鉴定工作;为灰冠鹤种群引进新的建立者;为黑冠鹤种群中的潜在建立者提供繁殖条件,从而有效改善这2种冠鹤圈养种群的遗传现状。今后应该加强冠鹤种群的管理,避免再次出现冠鹤杂交现象,禁止杂交冠鹤参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鹤 中国动物园 圈养种群 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