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Car Seat with Hyperelastic and Viscoelastic Foam Material Properties to Assess Vertical Vibration in Terms of Accel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Purnendu Mondal Subramaniam Arunachalam 《Engineering(科研)》 2020年第3期177-193,共17页
Primary objective of automobile seats is to offer adequate level of safety and comfort to the seated human occupant, primarily against vibration. Ideally, any sort of automotive seat is constructed by mechanical frame... Primary objective of automobile seats is to offer adequate level of safety and comfort to the seated human occupant, primarily against vibration. Ideally, any sort of automotive seat is constructed by mechanical framework, cushion, backrest and headrest. The frame structures are made of metallic alloys, while the cushion, backrest and headrest are made of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 During the design phase of automotive seat,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s to assign reali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to foam material;as it is non-linear in nature and exhibit hysteresis at low level stress. In this research paper, a car seat has been modelled in finite element environment by implementing both hyperelastic and viscoela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to polyurethane foam. The car seat has been excited with the loads due to car acceleration and human object and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 in terms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The aims of this simulation study are to establish a car seat with the foam material properties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and provide a finite element set up of car seat to monitor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responses in a reasonable way. The RMS acceleration values for headrest, backrest and cushion have been found to be 0.91 mm/sec2, 0.54 mm/sec2 and 0.47 mm/sec2,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that the car seat foam can effectively be modelled through combined hyperelastic and viscoelastic material formulations. The simulation outputs have been validated through real life testing data,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technique is capable of anticipating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s at different car seat segments in a justified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 seat HYPERELASTIC MATERIAL VISCOELASTIC MATERIAL Finite Element VERTICAL ACCELERATION VERTICAL Vibration
下载PDF
共享汽车驾驶员适宜H点和座椅参数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军年 程川泰 +2 位作者 高菲 付铁军 任金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共享汽车具有车型统一、用户多变且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为提升共享汽车使用效率和驾乘体验,研发一种能根据驾驶员特征自动调节舒适坐姿的智能座椅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用户座椅调节存在的主观任意性导致的座椅舒适性问题,结合共享汽车智能... 共享汽车具有车型统一、用户多变且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为提升共享汽车使用效率和驾乘体验,研发一种能根据驾驶员特征自动调节舒适坐姿的智能座椅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用户座椅调节存在的主观任意性导致的座椅舒适性问题,结合共享汽车智能座椅项目,以座椅H点前后位置、H点高低位置、坐垫角和靠背角4个变量为研究因子进行台架实验,分别研究5th、50th和95th百分位驾驶员的座椅舒适性受座椅参数的影响规律。首先,每个研究因子在参考车型范围内均匀选取3个实验水平,采用正交实验表对实验次数进行简化,确定正交实验须进行的组数并进行正交台架实验。实验人员对每组的座椅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同时通过压力测量仪和数显角度尺测量实验人员的体压分布信息和关节角度信息;其次,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本文采用的以关节角度为客观参数的主客观舒适性评价体系,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了不同座椅参数对座椅舒适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的结论,且随着驾驶员百分位的变化,对座椅舒适性造成影响的参数也在发生变化;最后,对正交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修正拟合,构建了座椅适宜H点位置预测模型和靠背角度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汽车 座椅舒适性 正交实验 舒适性评价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声音信号的汽车安全带卷收器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洪达 左敦稳 +1 位作者 王勇 靳萌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271-275,共5页
为提高汽车安全带生产现场质量检测效率,根据《QC/T987—2014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采集卷收器合格品与次品工作过程中的声音信号,将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嵌入残差网络(ResNet-18)残差块之前,设计CBAM-ResN... 为提高汽车安全带生产现场质量检测效率,根据《QC/T987—2014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采集卷收器合格品与次品工作过程中的声音信号,将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嵌入残差网络(ResNet-18)残差块之前,设计CBAM-ResNet-18“Before Blocks”模型,对采集到的卷收器声音信号进行分类。与不加注意力机制的ResNet-18模型、在残差块后加注意力机制的CBAM-ResNet-18“Within Blocks”模型、传统分类模型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相比,模型在卷收器声音信号分类任务中的混淆矩阵、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值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对于基于声音信号的汽车安全带卷收器质量检测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带 声音信号 卷收器 质量检测 CBAM-ResNet
下载PDF
汽车座椅设计中的舒适性与支撑性平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汤威 《时代汽车》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汽车座椅的设计早已不再仅仅是提供一个坐的地方,而是演变成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最佳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复杂工程。舒适性与支撑性之间的平衡是汽车座椅设计的核心挑战之一,在这个平衡中,工艺和抗压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将深入研... 汽车座椅的设计早已不再仅仅是提供一个坐的地方,而是演变成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最佳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复杂工程。舒适性与支撑性之间的平衡是汽车座椅设计的核心挑战之一,在这个平衡中,工艺和抗压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将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在保证座椅结构强度的同时提升乘坐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设计 舒适性 支撑性 平衡
下载PDF
乘用车安全带舒适性虚拟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侠 皮士华 吴雪珍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基于乘用车安全带舒适性和相关标准现状的研究,提出安全带舒适性的标准和基于RAMSIS软件的安全带舒适性虚拟评价方法,对该虚拟评价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乘用车安全带设计标准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乘用车 安全带 舒适性 虚拟评价 RAMSIS
下载PDF
汽车座椅通风数值模拟与热舒适性研究
6
作者 沈博宇 崔晓钰 王佳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4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参考某品牌汽车乘客舱通风座椅参数,建立了座椅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通风流道布置形式,并对所构想的通风座椅物理模型进行数学建模与模拟计算,得到了3种流量下压力场与速度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冷空气在座椅流道内的流... 参考某品牌汽车乘客舱通风座椅参数,建立了座椅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通风流道布置形式,并对所构想的通风座椅物理模型进行数学建模与模拟计算,得到了3种流量下压力场与速度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冷空气在座椅流道内的流动,并在不同工况下对座椅通风流道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多孔座板出气孔表面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通风座椅表面端口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压力分布合理,无明显高压区。该座椅配合冷却风扇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有效提高人体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通风 汽车 舒适度 风机
下载PDF
机动车座椅振动异响的主观和客观评价及其相关性
7
作者 张仲强 任中元 陈天华 《上海计量测试》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以机动车座椅振动异响试验的异响声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等级评分法对异响声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得到反映座椅异响的主观评价得分。同时,计算了异响声样本的客观评价参量。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可反映座椅异响主观评... 以机动车座椅振动异响试验的异响声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等级评分法对异响声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得到反映座椅异响的主观评价得分。同时,计算了异响声样本的客观评价参量。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可反映座椅异响主观评价结果的客观参量,其中A计权声压级和响度对主观评价结果均有影响。而客观评价参量响度和主观评价结果有更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响度能够准确反映主观评价得分,通过计算响度能够验证异响主观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 振动异响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相关性
下载PDF
儿童乘员安全互联系统设计研究
8
作者 徐豪 《设计》 2024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儿童安全座椅及其互联系统设计方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问题,设计符合用户使用场景与体现用户情绪价值的儿童乘员安全互联系统。提出一种结合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HP)、QFD方法的创新设计方法,提取潜在用户需求,...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儿童安全座椅及其互联系统设计方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问题,设计符合用户使用场景与体现用户情绪价值的儿童乘员安全互联系统。提出一种结合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HP)、QFD方法的创新设计方法,提取潜在用户需求,并根据权重确定优先级,分析用户需求对应的功能要求,并确定产品特性,作为方案设计依据。设计实例并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基于Kano-AHP-QFD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儿童乘员安全互联系统设计,能够深度挖掘与剖析用户需求,使方案更加客观合理。该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产品的设计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层次分析法 质量功能展开 儿童安全座椅 车联网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座椅设计
9
作者 任宇航 柏宇星 +2 位作者 吴佳佳 邹学鹏 臧利国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遵循《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以南京工程学院泠风车队泠02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研究对象,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赛车座椅设计,并应用CAE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针对赛车座椅的实际应用情景,注重满足舒适、安全、高强度和轻量化的... 遵循《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以南京工程学院泠风车队泠02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研究对象,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赛车座椅设计,并应用CAE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针对赛车座椅的实际应用情景,注重满足舒适、安全、高强度和轻量化的需求,构建了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座椅设计流程和仿真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座椅不仅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驶姿势,且满足了结构强度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车座椅 人机工程 驾驶姿势 结构强度
下载PDF
乘用车座椅头枕舒适性研究
10
作者 马兆强 刘春宇 +1 位作者 胡路遥 黄杰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5期72-77,共6页
乘用车出行成了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代步方式之一,对被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头枕作为被动安全中重要的一环,其安全性设计要求更为严苛,而在提高安全性能时降低了驾乘的舒适性。研究旨在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增加驾乘的... 乘用车出行成了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代步方式之一,对被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头枕作为被动安全中重要的一环,其安全性设计要求更为严苛,而在提高安全性能时降低了驾乘的舒适性。研究旨在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增加驾乘的舒适性。文章从头枕造型、泡沫性能、蒙皮空浮度三个角度对座椅头枕舒适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善头枕泡沫厚度、优化造型结构,改善了驾乘人员头部舒适性,提高了驾乘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头枕 头枕造型 泡沫性能 蒙皮空浮度 头部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腰部支撑的座椅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11
作者 闵磊 丁元俊 +2 位作者 李欣 王圣坤 王志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8期64-68,共5页
为充分研究腰部支撑对座椅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文章以某车型座椅为研究对象,以座椅腰部支撑的三种状态:“初始”“中间”“最大”腰部支撑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台架实验测试了6位志愿者在某汽车座椅上受到前、后方向的随机振动激励(1~... 为充分研究腰部支撑对座椅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文章以某车型座椅为研究对象,以座椅腰部支撑的三种状态:“初始”“中间”“最大”腰部支撑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台架实验测试了6位志愿者在某汽车座椅上受到前、后方向的随机振动激励(1~30Hz)时,座椅底部到坐垫以及座椅底部到靠背的加速度传递率。经过系统分析发现,当腰部支撑状态加强时,座椅底部到靠背的振动传递率的共振峰值减小,座椅底部到坐垫的振动传递率的共振峰值增大。该研究在汽车座椅设计优化,底盘系统设计与布局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腰部支撑 振动传递
下载PDF
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研究
12
作者 汤威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S01期37-39,43,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座椅设计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直接关系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座椅设计的理论基础,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创造更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特点的座椅具有巨大帮助,是汽车座椅设...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座椅设计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直接关系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座椅设计的理论基础,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创造更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特点的座椅具有巨大帮助,是汽车座椅设计中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相关原理的分析对汽车座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展开研究,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座椅设计科学、人性化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汽车的驾乘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设计 人体工程学原理 驾乘体验
下载PDF
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董方 张超 +2 位作者 郑真武 王娟娟 曹祝 《汽车科技》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本文对国内外法规的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要求:包括用于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标准GB15083-2019、GB11550-2009、UN R25、UN R17的规定和用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试验GB11552-2009、UN R2... 本文对国内外法规的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要求:包括用于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标准GB15083-2019、GB11550-2009、UN R25、UN R17的规定和用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试验GB11552-2009、UN R21的法规。通过研究分析,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几乎均采用摆锤设计,为降低单位资产投资的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本文以摆锤结构方案研究完成了乘用车内饰件吸能性试验及其试验装置的分析。从而为检测中心、制造厂等在建立满足国内外法规的吸能性试验的能力建设中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内饰件 座椅头枕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吸能性试验 试验装置
下载PDF
关于17型车钩支撑座卡滞故障的分析研究
14
作者 刘瑞雪 郑和平 《铁道车辆》 2024年第1期200-203,共4页
随着70 t级铁路货车的大量投入使用,17型车钩支撑座卡滞造成互钩差超限时有发生,造成停车检查、维修,影响了列车开行,降低了运输效率,文章以C70型通用敞车车钩支撑座卡滞为重点,通过现场调研、站修调研等方式对支撑座卡滞原因进行分析,... 随着70 t级铁路货车的大量投入使用,17型车钩支撑座卡滞造成互钩差超限时有发生,造成停车检查、维修,影响了列车开行,降低了运输效率,文章以C70型通用敞车车钩支撑座卡滞为重点,通过现场调研、站修调研等方式对支撑座卡滞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实用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C70 车钩 支撑座 卡滞
下载PDF
某汽车座椅混流装配线多目标排产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兴宇 李世磊 +3 位作者 田志强 邓健超 韩清冰 刘伟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8,共11页
针对某汽车座椅混流装配线多型号多批次混流装配周期长、订单多样化、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问题,建立以产品最小完工时间和等待时间为目标的排产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循环拥挤排序的改进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某企业混流... 针对某汽车座椅混流装配线多型号多批次混流装配周期长、订单多样化、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问题,建立以产品最小完工时间和等待时间为目标的排产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循环拥挤排序的改进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某企业混流装配线为例,运用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前后排产方案的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应用Plant Simulation对所提排产优化模型与算法实用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模型及算法能有效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线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混流装配线 多目标 排产优化 循环拥挤排序 GRA-TOPSIS方法 仿真验证 NSGA-Ⅱ算法
下载PDF
基于TRIZ和TOC的矿用猴车坐具创新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永清 高辉松 +2 位作者 章永年 黄奕 赵菲 《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是煤矿上运送人员的重要设备。针对猴车乘坐舒适性不佳的问题,运用TRIZ与TOC融合的矛盾分析与解决方法对猴车乘坐不舒服的问题进行了现状树分析,聚焦到两个核心问题,进而分析出两组物理矛盾,利用四大分离原...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是煤矿上运送人员的重要设备。针对猴车乘坐舒适性不佳的问题,运用TRIZ与TOC融合的矛盾分析与解决方法对猴车乘坐不舒服的问题进行了现状树分析,聚焦到两个核心问题,进而分析出两组物理矛盾,利用四大分离原理共提出了六种概念方案。设计实例验证了TRIZ与TOC融合创新的有效性,及其在矿冶生产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TOC 猴车坐具 创新方法 物理矛盾
下载PDF
汽车乘员半躺姿态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银霞 陈江岚 +3 位作者 呼慧敏 李伟 罗玲 苏道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研究半躺姿态下汽车乘员的舒适姿态角度范围和人体特征参数对舒适姿态角度及压力分布参数的影响,文中采用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招募16名目标用户作为测试者(男8/女8)参与研究。测试者通过主观体验的方法,调节汽车座椅至舒... 为研究半躺姿态下汽车乘员的舒适姿态角度范围和人体特征参数对舒适姿态角度及压力分布参数的影响,文中采用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招募16名目标用户作为测试者(男8/女8)参与研究。测试者通过主观体验的方法,调节汽车座椅至舒适的半躺姿态,采用动作捕捉和体压分布测量的方法获取不同乘员的舒适姿态角度(包括躯干角、大腿水平角、小腿水平角和膝角)及相应姿态下的压力分布参数。结果表明:躯干角、大腿水平角、小腿水平角和膝角的舒适角度范围分别为42°~60°,7°~33°,11°~56°和105°~128°;乘员的身高、肩峰至大转子长度、大腿长、小腿长与舒适姿态角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不同身高百分位的乘员在大腿水平角、小腿水平角、接触面积和轴向平均压强梯度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姿态角度 人体特征参数 乘员 半躺姿态
下载PDF
基于汽车座椅面套拉伸性能的柔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飞 王长余 +1 位作者 黄玉强 王欢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0,共4页
不同类型座椅面套拉伸性能差异较大,会影响驾乘人员感知的座椅柔软程度。分析了市场上织物、真皮和人造革等面套拉伸性能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从拉伸性能角度进行了3组面套柔软性分析:(1)5种市场座椅面套;(2)打孔和未打孔面套;(3)绗缝... 不同类型座椅面套拉伸性能差异较大,会影响驾乘人员感知的座椅柔软程度。分析了市场上织物、真皮和人造革等面套拉伸性能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从拉伸性能角度进行了3组面套柔软性分析:(1)5种市场座椅面套;(2)打孔和未打孔面套;(3)绗缝与未绗缝面套。结果表明:多数面套的纬向断裂强度范围350~715 N,断裂伸长率范围22%~198%。(1)具有较好柔软性又满足断裂强度的面套,在伸长率5%条件下拉伸强度16.9 N,20%伸长率条件下拉伸强度58.9 N;(2)打孔面套柔软性得到改善,密集孔洞适合用在座椅非主要承载区;(3)平面绗缝面套特别是密集绗缝会降低柔软性,不适合用在座椅非主要承重区。研究结果为座椅主要和非主要承重区面套材质选择和造型装饰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面套 拉伸 柔软性
下载PDF
乘用车座椅材料加工工艺与结构设计
19
作者 潘星辰 郜红合 +1 位作者 陈旭辉 朱子兴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70-176,共7页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交通出行时间普遍延长。汽车内部空间已然成为用户除家庭和工作场景以外的“第三空间”。乘用车座椅是与人体接触时间最长、关联度最为紧密的部件,也是整车性能改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保障人身安全、给予...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交通出行时间普遍延长。汽车内部空间已然成为用户除家庭和工作场景以外的“第三空间”。乘用车座椅是与人体接触时间最长、关联度最为紧密的部件,也是整车性能改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保障人身安全、给予良好乘坐感受的关键部件,研究乘用车座椅的结构和材料对改善安全与舒适性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加工工艺水平的发展,乘用车座椅的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本工作首先对乘用车座椅的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系统介绍,并列举了乘用车座椅的基本结构及材质演变,结合测量学、人体生理学、材料科学,对乘用车座椅的结构、材质、造型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乘用车座椅安全性、舒适性的综合性能相互关联。最后通过仿真得出碳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吸能性、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等优点,能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该材料是未来乘用车座椅轻量化的重点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座椅结构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人机工程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汽车座椅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甄琦 罗红成 王敬超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座椅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AS 2050:2011,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评价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整个周期内的碳排放及环境影响情况。评价结果表明,汽车座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61.38kgCO_(2)e,其中原材料获取阶段... 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座椅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AS 2050:2011,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评价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整个周期内的碳排放及环境影响情况。评价结果表明,汽车座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61.38kgCO_(2)e,其中原材料获取阶段是温室气体(GHG)主要排放过程,占GHG排放量的94.2%;产品生产阶段占GHG排放量的5.8%。降低汽车座椅碳足迹的措施是轻量化、减少钢材等原材料的使用,优化生产阶段加工工艺,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碳足迹 温室气体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