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Cr(Ⅵ) in wastewater using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2
1
作者 Zhuo-nan Huang Xiao-ling Wang De-suo Y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26-232,共7页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were prepared with wet chemical treatm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y were used as adsorbents for the remov...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were prepared with wet chemical treatm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y were used as adsorbents for the removal of Cr(VI) in aqueous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adsorbent dosage, the concentration of Cr(VI) in aqueous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increased with the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dsorbent dosage. The adsorption amount increased with contact tim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were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indicated that the Langmuir model better reflect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ob- tained calculation results for the Gibbs free energy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a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process. The enthalpy deviation was 3.835 kJ.mol 1. The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showe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cr(VI) adsorption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Removal of Cr(VI)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Rice-husk-based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by Dual-mode heating method
2
作者 Xinchi Zhang Shiliang Wu +3 位作者 Yuan Liu Ziwei Wang Huiyan Zhang Rui Xiao 《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 EI 2023年第2期76-84,共9页
Rice husk-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with the help of zinc chloride using microwave and electrical dual-mode heating.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ce husk-based activated carbon(RH-AC)... Rice husk-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with the help of zinc chloride using microwave and electrical dual-mode heating.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ce husk-based activated carbon(RH-AC)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XRD,Raman spectra,FTIR and pHIEP(pH of isoelectric point).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H-AC is 1719.32 m^(2)/g with a total pore volume of 1.05 cm^(3)/g.The performance of RH-AC for removing Cr(VI)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contact time(0-120 min),pH value(2.0-9.0),adsorbent dose(0.5-3.0 g/L),initial concentration(28-145 mg/L)and solvent temperature(15-45℃).The ideal pH for Cr(VI)removal is between 2.0 and 3.0 with the equilibrium time of 90 min,achieving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56.82 mg/g with the pH of 3.0.Comparable study on the established kinetic models and isotherms to simulate the removal of Cr(VI)by RH-AC was carried out to sort out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the absorption.Reasonable agreements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Freundlich and Tempkin isothermal models.Results from Body model simulation suggest that external mass transfer was the essential cause for rate-controlling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Cr(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Rice husk cr(VI) adsorption Isothermal model
原文传递
Reduction Removal of Cr(Ⅵ)from Wastewater by COf Deriving from Formate Anion Based on Activated Carbon Catalyzed Persulfate
3
作者 ZHOU Rui LI Tingting +1 位作者 ZHANG Lijian JIAO Xinqi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870-876,共7页
As a strong reducing radical,carbon dioxide anion radical(CO·-2)can be generated by initiating sulfate radical(SO·-4)in the presence of tonnate anions(FA)for Cr(Ⅵ)reduction.Moreover,activated carbon(AC)-cat... As a strong reducing radical,carbon dioxide anion radical(CO·-2)can be generated by initiating sulfate radical(SO·-4)in the presence of tonnate anions(FA)for Cr(Ⅵ)reduction.Moreover,activated carbon(AC)-catalyzed persultate(PS)oxidation is an economically justifiable,enⅥronmentally friendly,and easy-to-scalemethod to produce SO·-4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Cr(Ⅵ)was achieved within 280 min for an initial Cr(Ⅵ)concentration of 50 mg/L under the optional condition of c(AC)=1 g/L,[PS]0=1O mmol/L,[FA]0=10 mmol/L,T=30℃,and unadjusted pH.When the molar ratio of FA to PS wa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the system maintained a strong reduction state.The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at FA was converted to carboxyl anion radical(CO2·-2)as the predominant radical tor Cr(Ⅵ)reduction.This novel system may offer a potential plattbnn teclmology tor Cr(Ⅵ)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activated carbon Carboxyl anion radical Persulfate:Reduction
原文传递
以箬叶“炭”究Cr(Ⅲ)和Cr(Ⅵ)的检测与吸附综合实验
4
作者 张蕾 肖长生 +1 位作者 苏明伟 张洪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吸附Cr(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均为自发吸热过程。作为本科生综合教学实验,本实验不仅涉及多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还包含了制备、表征、数据处理、吸附机制分析等重要环节,同时融入了文化自信、地域文化和绿色化学等课程思政理念。该创新实验教学时长约为24小时,适合用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现了基础化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了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 生物质炭 碳量子点 cr(Ⅲ)和cr() 检测与吸附
下载PDF
煤基压块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研究
5
作者 李晶 侯星兵 +3 位作者 张嘉桐 徐国忠 白金锋 张生刚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炭常规性能;研究了样品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并考察了活性炭再生效率和质量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同不黏煤、桃山焦煤、重相沥青、高温煤焦油和水的配比为51∶24∶9∶7∶9的基础上,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75℃和2.5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压块活性炭性能最优,其耐磨强度为90%,碘吸附值为902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0 mg/g,比表面积为992.6 m^(2)/g;对水溶液中Cr(Ⅵ)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7.3 mg/g;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对饱和活性炭在50℃条件下再生8 h效果最佳,再生5次以后,其质量损耗率为21%,性能恢复率为7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压块活性炭 配煤技术 cr()吸附 再生
下载PDF
竹皮活性炭对工业废水中高浓度Cr(Ⅵ)的吸附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艳娟 段正康 张锟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171-2176,共6页
以竹皮废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高浓度Cr(Ⅵ)离子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BET、SEM、FTIR、pH及等电点测定对其微观物理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68 ... 以竹皮废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高浓度Cr(Ⅵ)离子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BET、SEM、FTIR、pH及等电点测定对其微观物理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68 cm^(2)·g^(-1),总孔容达0.55 cm^(3)·g^(-1)、微孔比例达72.7%、平均孔径为1.01 nm,主要含有羟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单因素吸附实验发现,对于质量浓度为150 mg·L^(-1)的Cr(Ⅵ)在活性炭用量1.2 g·L^(-1)、pH为2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去除率达99.7%,残留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推测吸附机理为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质子化、活性炭与铬离子之间静电吸引、Cr(Ⅵ)表面还原、Cr(Ⅲ)的吸附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皮活性炭 工业废水 cr()离子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改性花生壳生物质炭对土壤中Cr(Ⅵ)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严云 李坤 +1 位作者 罗献清 蹇育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为了提高土壤中重金属Cr(Ⅵ)的去除率,采用简单高效的吸附法,筛选廉价且吸附效果好的吸附剂成为土壤中重金属去除的研究热点.以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用FeCl_(3)和ZnCl_(2)改性得到改性花生壳生物质炭(MPS),将其用于土壤中重金属Cr(Ⅵ... 为了提高土壤中重金属Cr(Ⅵ)的去除率,采用简单高效的吸附法,筛选廉价且吸附效果好的吸附剂成为土壤中重金属去除的研究热点.以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用FeCl_(3)和ZnCl_(2)改性得到改性花生壳生物质炭(MPS),将其用于土壤中重金属Cr(Ⅵ)吸附研究实验中.考察pH值、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pH值为3时,MPS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30℃,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1),反应时间为120min,得到的最高去除率为98.23%.参数拟合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生物质炭Langmuir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R^(2)高达0.993,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的相关系数R^(2)为0.987,表明是单分子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花生壳生物炭 土壤 重金属cr() 吸附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水热炭对制革生化尾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8
作者 王森 王盈 +5 位作者 张苑茹 李晨 董志魁 陈文慧 孙福乐 吉人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利用水热炭法制备了水热炭前驱体(WBC),并用壳聚糖对其改性得到改性水热炭(CWBC),利用SEM、FT-IR、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析仪等对材料进行表征,之后探究了CWBC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WBC具有粗糙表面及紧密的三... 利用水热炭法制备了水热炭前驱体(WBC),并用壳聚糖对其改性得到改性水热炭(CWBC),利用SEM、FT-IR、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析仪等对材料进行表征,之后探究了CWBC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WBC具有粗糙表面及紧密的三维网状结构,且表面存在C—N/N—H、C—H和C—O等官能团,CWBC中大部分为介孔,还有一小部分为大孔,是典型的混合结构,强化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当CWBC投加量为1.0 g/L,溶液pH为3,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反应温度为35℃时,CWBC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量大于9.9 mg/g,对Cr(Ⅵ)的去除率达99%以上。此外,CWBC对实际制革生化尾水中Cr(Ⅵ)的去除率也可达到73.33%。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经8次吸附-脱附循环后,CWBC对Cr(Ⅵ)的去除率仍然达到75%以上,说明该复合材料循环利用性能良好。CWBC吸附Cr(Ⅵ)的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物理吸附占主导。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WBC对Cr(Ⅵ)的吸附过程是主动进行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热炭 壳聚糖 吸附 制革生化尾水 cr()
下载PDF
赤铁矿渣—煤泥铁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除Cr(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慧芬 姜美苓 +3 位作者 高春庆 冯筱迪 周轶臣 李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9-275,共7页
为探究赤铁矿渣和煤泥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通过高温还原法制备铁碳基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研究,利用SEM-EDS、XRD及XPS进行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材料主要含Fe、C、S 3种元素,其摩尔比为24∶62∶14。Fe、C元素构成铁碳... 为探究赤铁矿渣和煤泥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通过高温还原法制备铁碳基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研究,利用SEM-EDS、XRD及XPS进行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材料主要含Fe、C、S 3种元素,其摩尔比为24∶62∶14。Fe、C元素构成铁碳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FeO、FeS和Al_(2)O_(3)·SiO_(2)不均匀地镶嵌在复合材料的结构中。这种材料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在Cr(Ⅵ)初始浓度100 mg/L、初始pH=2的溶液中,投加3 g/L铁碳基复合材料,25℃振荡反应60 min,水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99.87%,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可达86.88 mg/g。水中Cr(Ⅵ)的去除,是因为Cr(Ⅵ)能与铁碳基材料表面的Fe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2+)和Cr(Ⅲ),再进一步与材料表面OH^(-)、S^(2-)结合生成稳定的FeCr_(2)O_(4)和FeCr_(2)S_(4),沉积在铁碳基材料表面。以上研究为赤铁矿渣和煤泥制备铁碳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渣 煤泥 铁碳基复合材料 cr() 吸附机理
下载PDF
Fe_(3)O_(4)/黄麻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及对Cr(Ⅵ)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莉红 吕怡萍 +2 位作者 邹浩波 郑良定 彭亦然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31-35,39,共6页
以黄麻作为碳源,通过硝酸铁改性一步制备了Fe_(3)O_(4)生物质碳材料。利用SEM、XRD和SQUID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测试,并研究磁性多孔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2 h内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黄麻廉价易得,磁性多孔碳制备方法简... 以黄麻作为碳源,通过硝酸铁改性一步制备了Fe_(3)O_(4)生物质碳材料。利用SEM、XRD和SQUID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测试,并研究磁性多孔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2 h内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黄麻廉价易得,磁性多孔碳制备方法简便,对Cr(Ⅵ)吸附效果良好,且有较高饱和磁化强度(41.00 emu/g),便于后续在外加磁场下分离以便重复利用和减少二次污染,吸附脱附后吸附率仍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孔结构 磁性炭材料 六价铬 吸附
下载PDF
FeS/壳聚糖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娟 程爱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42-6052,共11页
以壳聚糖为前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冷冻干燥、碳化等方法制备FeS/壳聚糖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FeS/CA-0.5)。利用SEM、FTIR、XRD及XPS等方法对FeS/CA-0.5的微观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FeS/CA-0.5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究了反应机... 以壳聚糖为前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冷冻干燥、碳化等方法制备FeS/壳聚糖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FeS/CA-0.5)。利用SEM、FTIR、XRD及XPS等方法对FeS/CA-0.5的微观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FeS/CA-0.5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究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FeS/CA-0.5保留壳聚糖基碳气凝胶的结构且成功分散FeS,比表面积大,具有超顺磁性;在100mL 100mg/L的Cr(Ⅵ)溶液中投加0.05g FeS/CA-0.5,pH为2,吸附360min可达到平衡,FeS/CA-0.5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可达173.84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FeS/CA-0.5对Cr(Ⅵ)的吸附是多步骤过程,整个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FeS/CA-0.5除铬机制主要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还原作用。FeS/CA-0.5在处理含铬废水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气凝胶 硫化铁 复合材料 吸附 六价铬
下载PDF
三氯化铁改性活性炭(Fe^(3+)-AC)对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志刚 时培祥 吕永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工业化发展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去除重金属离子成为水质净化的研究热点。以活性炭(AC)为主体吸附剂,进行三氯化铁改性,制备出三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剂(Fe^(3+)-AC),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 工业化发展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去除重金属离子成为水质净化的研究热点。以活性炭(AC)为主体吸附剂,进行三氯化铁改性,制备出三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剂(Fe^(3+)-AC),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已成功改性活性炭,改性后吸附剂Fe^(3+)-AC孔径较AC有所增大,更有利于离子吸附。进一步探究Fe^(3+)-AC对Cr(Ⅵ)的吸附能力,吸附时间为300min,吸附剂投加量为0.2g,pH为6时,吸附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Fe^(3+)-AC对Cr(Ⅵ)的去除率接近90%,为后续循环吸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铁 改性活性炭 cr()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微波辅助Na_(2)CO_(3)活化玉米芯基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佳欣 罗永伟 +4 位作者 夏玲杉 林锐杰 杨乐天 胡译丹 王园园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779-2784,共6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Na_(2)CO_(3)为活化剂,微波辅助法合成玉米芯基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离子。使用SEM、XRD、FT-IR、BET、XPS等对玉米芯活性炭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 H值、初始质量浓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玉... 以玉米芯为原料、Na_(2)CO_(3)为活化剂,微波辅助法合成玉米芯基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离子。使用SEM、XRD、FT-IR、BET、XPS等对玉米芯活性炭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 H值、初始质量浓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玉米芯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1)、吸附时间60 min、25℃条件下,玉米芯基活性炭对溶液pH为2的Cr(Ⅵ)去除率最高为93.21%,最大吸附量为139.2 mg·g^(-1)。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分别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活性炭 吸附 cr(VI)
下载PDF
预氧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的铬(Ⅵ)
14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谢开 +1 位作者 马承愚 刘书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Cr(Ⅵ)的吸附量为28 mg/g。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更好地描述棉花秸秆活性炭吸附Cr(Ⅵ)的过程,R^(2)为0.988 24,说明棉花秸秆活性炭的表面Cr(Ⅵ)主要以单分子层形态吸附。活性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50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棉花秸秆 活性炭 吸附铬() 印染废水
下载PDF
HNO_(3)改性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15
作者 王家宏 高辉 +3 位作者 黄甜甜 唐容燕 肖金涛 范明霞 《化工时刊》 CAS 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其表面化学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讨论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对其Cr(Ⅵ)吸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Cr(Ⅵ)吸附过程与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关系,阐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硝酸氧化改性后活性炭对溶液中Cr(Ⅵ)...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其表面化学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讨论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对其Cr(Ⅵ)吸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Cr(Ⅵ)吸附过程与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关系,阐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硝酸氧化改性后活性炭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提高,且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降低,表面的羧基、内酯基和酚羟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增多。改性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Freundlich、D-R和Temkin4种吸附模型模拟,吸附动力学数据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吻合。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Cr(Ⅵ)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吸引、还原和配位络合等,与Cr(Ⅵ)发生络合作用的是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化学 硝酸改性 cr() 吸附机理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对Cr(Ⅵ)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褚效中 赵宜江 +3 位作者 徐继明 徐芳 胡玉霞 苏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18,共4页
以椰树壳为原料,运用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复合物理活化法在4 h内制备了2 162.84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 nm。应用此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 以椰树壳为原料,运用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复合物理活化法在4 h内制备了2 162.84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 nm。应用此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固定吸附床中不同溶液流量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 K、溶液pH为1.96、吸附剂用量为0.10 g、铬离子初始浓度为100 mg/L与接触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铬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去除率高达99.32%;铬离子在吸附床中的穿透曲线具有陡峭的传质锋面,但随着铬离子溶液流量的增大脱除果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吸附 cr(VI)
下载PDF
功能化有序介孔碳对重金属离子Cu(Ⅱ)、Cr(Ⅵ)的选择性吸附行为 被引量:27
17
作者 陈田 王涛 +5 位作者 王道军 赵建庆 丁晓春 吴士超 薛海荣 何建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9-3256,共8页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三组分共组装合成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再经HF去除氧化硅,得到有序介孔碳(OM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N2吸脱附(BET)等测试表明,所得样品具有高...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三组分共组装合成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再经HF去除氧化硅,得到有序介孔碳(OM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N2吸脱附(BET)等测试表明,所得样品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330m2·g-1和2.13cm3·g-1,平均孔径6.4nm.对其先氧化、后氯化、再胺化,得到不同胺基接枝量的胺化介孔碳(C-NH2(m),m为加入的乙二胺的质量(g)).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征结果证实,胺基官能团成功接枝到有序介孔碳表面.TEM测试表明介孔碳的有序孔道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保持.以有序介孔碳、胺化介孔碳作吸附剂对Cu(Ⅱ)、Cr(Ⅵ)进行选择性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化修饰前,样品对Cu(Ⅱ)、Cr(Ⅵ)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3.33、241.55mg·g-1;修饰后饱和吸附量可分别达到495.05、68.21mg·g-1.功能化介孔碳表现了较强的选择性吸附Cu(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 胺化接枝 选择性吸附 Cu(Ⅱ) cr()
下载PDF
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吸附去除苯胺和Cr(Ⅵ)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燕娜 吴慧英 +3 位作者 施周 黄为炜 谷妲琳 齐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5种方法改性活性炭,研究不同改性活性炭对苯胺和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波改性硝酸氧化后的活性炭(1#、2#炭)吸附苯胺和Cr(Ⅵ)的性能最佳,与原炭(0#炭)相比,1#和2#炭对苯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19%和11.34%,对Cr(Ⅵ)的去除... 采用5种方法改性活性炭,研究不同改性活性炭对苯胺和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波改性硝酸氧化后的活性炭(1#、2#炭)吸附苯胺和Cr(Ⅵ)的性能最佳,与原炭(0#炭)相比,1#和2#炭对苯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19%和11.34%,对Cr(Ⅵ)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32%和44.28%。未经酸化处理而直接进行载氮气微波辐照的改性活性炭(3#炭)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Cr(Ⅵ)的去除效果不如原炭。Boehm试验表明,硝酸氧化使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增加,从而明显提高了Cr(Ⅵ)吸附量;经微波热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提高了苯胺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改性方法 活性炭 吸附 微波 苯胺 cr()
下载PDF
小麦秸秆热处理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继义 梁丽萍 +1 位作者 蒲丽君 王利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8,共5页
选用小麦秸秆为生物质代表,在200、400、500℃不同温度下,限氧碳化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M200、M400、M500,分别考察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通过观察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碳质对Cr(Ⅵ)... 选用小麦秸秆为生物质代表,在200、400、500℃不同温度下,限氧碳化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M200、M400、M500,分别考察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通过观察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很好描述;小麦秸秆生物碳质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分别为35.778、19.79、19.227mg/g.小麦秸秆生物碳质是去除含铬废水中Cr(Ⅵ)的廉价与良好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质 cr() 吸附
下载PDF
污泥活性炭吸附含Cr(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芝清 徐天有 +1 位作者 张彦 郑晓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1期77-79,共3页
分别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吸附剂,初步考察了污泥挥发分含量与制备产物吸附性能的关系,并进行了吸附含Cr(Ⅵ)废水的对比试验,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Cr(Ⅵ)的初始浓度对Cr(... 分别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吸附剂,初步考察了污泥挥发分含量与制备产物吸附性能的关系,并进行了吸附含Cr(Ⅵ)废水的对比试验,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Cr(Ⅵ)的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分含量高的污泥制备所得的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碘值;两种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均可达99%,但其最佳pH值、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因活性炭原料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挥发分 活性炭 cr()废水 吸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