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the Dajing depression: Insights into the Carboniferous tectonic-sedimentary framework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Lei HE Dengfa +1 位作者 YI Zejun LI D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1期30-45,共16页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ypical outcrops, latest deep wells drilled an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in the study area, we examine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of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analyzed the struct...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ypical outcrops, latest deep wells drilled an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in the study area, we examine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of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the Dajing depression, and discussed the tectonic-sedimentary framework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arboniferous by using axial surface analysis and balanced section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s in three aspects are achieved:(1) The study area experienced five stages of compressional tectonic movements,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Middle-Late Permian,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and three stages of extensional tectonic movements, the middle-lat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middle-lat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Early Permian.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Permian and the Mid-Late Cretaceous, the tectonic wedges moved southward respectively.(2)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Dajing depression had the first basin-range coupling during the early Early Carboniferous, basin-range decoupling in the following middle-late Early Carboniferous to the Early Permian, then basin-range strong recoupling in the Middle Permian, and the basin-range coupling had been inherited in the subsequent Indosinian,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movements.(3) During the early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study area was a foreland basin where the Dishui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developed;in mid-late Early Carboniferous, a series of NW-and NWW-trending half-garben fault basins developed, where the Songkaersu Formation volcanic reservoir formed. In lat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study area entered into depression basin stage after rifting, and the Shuangjingzi Formation source rock developed;in the mid-late Late Carboniferous, Batamayineishan fault basin emerged, and the Upper-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 was formed,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compression during late Carboniferous and Mid-Permian, the Batamayineishan Formation suffered extensive erosion, and only partially remains in the piedmont depress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ameili RANGE DAJING DEPRESSION basin-range coupling carboniferous tectonic-sedimentary framework easter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oal Accumulating Models of the Permo-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in Southwestern Shanxi
2
作者 Zhenghui Xiao~(1,2),Longyi Shao~2,Hao Wang~2,Jing Lu~2 1.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2.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3-144,共2页
The Qinshui Basin in southeastern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China.The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are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coals and their thic... The Qinshui Basin in southeastern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China.The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are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coals and their thickness are strongly controlled by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Permo-Car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coal-accumulating model PERMO-carboniferous Qinshui Basi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对卡拉麦里洋闭合时限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浩 李涤 +2 位作者 侯烁钦 樊丹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了对该洋盆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基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卡拉麦里断裂南侧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在结构上具有东西分段差异。卡拉麦里东段(双井子地区)和西段(白碱沟地区)下石炭统底部均为滴水泉组碎屑沉积,时代为359~350 Ma;其上覆地层均为松喀尔苏组a段,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顶、底火山岩年龄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350~332 Ma;松喀尔苏组b段碎屑沉积仅发育在卡拉麦里西段,其时代为332~323 Ma;西段上石炭统为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测得最老和最年轻的火山岩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323~306.5 Ma;而东段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碎屑沉积,在盆内偶见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时代为308~299 Ma。同时结合前人在卡拉麦里缝合带北侧地层古生物学及沉积学,断裂两侧火山岩以及南侧的地震地层学研究结果,认为卡拉麦里洋闭合于早石炭世晚期(332~32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格架 地层划分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 卡拉麦里洋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07
4
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8 位作者 袁超 陈汉林 孙敏 林寿发 厉子龙 毛启贵 张继恩 孙枢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二叠世构造-成矿事件 古亚洲洋构造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地层格架与形成环境 被引量:29
5
作者 田树刚 李子舜 +2 位作者 王峻涛 詹立培 牛绍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54-1564,共11页
构造带内的地层建造和区域展布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双重控制。突出构造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地层学研究,重点地层剖面实测与修订前人资料相结合,在恢复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 构造带内的地层建造和区域展布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双重控制。突出构造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地层学研究,重点地层剖面实测与修订前人资料相结合,在恢复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分区,并建立构造地层格架。2条构造线将研究区分隔成3个地层分区。西拉木伦河断裂南侧(华北地层分区)出露大陆边缘坳陷沉积和陆内裂陷槽充填,称为康保-赤峰地层小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至黑河一线北侧(兴安地层分区)属西伯利亚板块,呈现边缘坳陷沉积和裂陷槽充填的陆块南缘称东乌-龙江地层小区;而陆内坳陷沉积的北部范围称额尔古纳地层小区。2条构造线之间为板块增生带(内蒙草原地层分区),自然分隔成锡林郭勒地层小区、科尔沁地层小区和松-辽地层小区,发育多岛洋-海槽-残余海槽的复杂环境。通过论述各岩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归属,构造地层格架尽可能反映当时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区划 构造地层格架 石炭纪—二叠纪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小兵 李国忠 +3 位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康建威 徐胜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从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角度对黔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L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为范围广泛的暴露溶蚀作用;与T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和混合水成岩环境,其中后者会随着... 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从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角度对黔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L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为范围广泛的暴露溶蚀作用;与T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和混合水成岩环境,其中后者会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而向大陆迁移;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的胶结作用及高位晚期的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溶蚀、胶结和白云石化作用。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成岩时间长、强度大,并且在黔南可进行区域对比;与Ⅱ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成岩作用发育规模小,对碳酸盐岩的改造能力较弱。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及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能力强,往往可形成厚层的白云岩及规模较大的溶蚀孔洞体系,因此,可以作为有利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的有力地质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石炭系 层序地层格架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伊宁地块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对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永军 吴乐 +5 位作者 李书领 李甘雨 沈锐 李钊 王祚鹏 汪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共15页
西天山伊宁地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之认识久存争议,倍受关注。分歧焦点有三:(1)石炭纪有无洋盆存在?(2)若有洋盆,何时闭合?(3)'沟-弧-盆'消亡时究竟是单向俯冲还是双向俯冲?若是单向俯冲,俯冲方向是由北向南或是相反(即俯冲极... 西天山伊宁地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之认识久存争议,倍受关注。分歧焦点有三:(1)石炭纪有无洋盆存在?(2)若有洋盆,何时闭合?(3)'沟-弧-盆'消亡时究竟是单向俯冲还是双向俯冲?若是单向俯冲,俯冲方向是由北向南或是相反(即俯冲极性)?因此,这些重大地质问题均聚焦于本区的火山岩。石炭纪火山岩是伊宁地块中的最主要建造和指示构造演化的关键层位,争论长久而激烈。本文认为,伊宁地块早石炭世发育弧前-岛弧-弧后盆地钙碱性火山-沉积建造,是塔里木板块北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晚石炭世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沉积组合则是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是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缝合后的陆内建造,因而古洋盆的关闭时限是早石炭世晚期(鄯善运动)。依据区内早石炭世建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作者们认为古天山洋盆与当今地学界作为典型的日本沟-弧-盆体系有着极好的相似性和空间分布可对比性。石炭纪火山岩为本区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约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古构造格局与演化 石炭纪 伊宁地块 西天山
下载PDF
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儒峰 柳广弟 +3 位作者 马国富 高岗 方晶 刘玉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首次对武威盆地13条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2个Ⅰ类层序界面和4个Ⅱ类层序界面、5个层序和11个体系域,其中,Ⅰ型层序界面具有由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和由局部升降运动导致的剥蚀或地层缺失2种成因类型,Ⅱ型... 首次对武威盆地13条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2个Ⅰ类层序界面和4个Ⅱ类层序界面、5个层序和11个体系域,其中,Ⅰ型层序界面具有由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和由局部升降运动导致的剥蚀或地层缺失2种成因类型,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沉积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结构类型的转换界面。层序Ⅰ、层序Ⅱ、层序Ⅲ、层序Ⅳ、层序Ⅴ基本与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太原组相吻合。首次在早石炭世前黑山组底部判识出了由下切河道相进积复合体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揭示不同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特征,并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进行追踪对比,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和体系域演化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层序 体系域 层序地层格架 武威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 被引量:48
9
作者 邵龙义 肖正辉 +2 位作者 汪浩 鲁静 周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791,共15页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以区域性分布的与下切谷砂岩共生的间断面、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岩底面、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的沉积相转换面以及共生的古土壤层为界,将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15号厚煤层和3号厚煤层位于三级海侵(泛)面附近,前者形成于障壁—潟湖及滨外陆棚沉积环境,较低的泥岩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相平衡;后者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环境,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太原组的以"根土岩—煤层—海相石灰岩"旋回为代表的四级层序中的煤层可能形成于"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即从海平面抬升到陆棚之上到碳酸盐岩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因为缓慢的海平面抬升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从而聚集了厚层的泥炭/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关键界面 层序地层格架 聚煤模式 石炭-二叠系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新疆塔中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一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框架模式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建华 曾允孚 +1 位作者 翟永红 高振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1-373,共13页
塔中地区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属挤压性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在石炭系中可识别出3个Ⅰ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它们具有标准层序所具有的地层特征,相当于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沉积单元。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 塔中地区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属挤压性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在石炭系中可识别出3个Ⅰ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它们具有标准层序所具有的地层特征,相当于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沉积单元。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这些旋回基本上具可对比性。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相比,其层序地层框架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缺失低水位早、中期的沉积体系,深切河谷不发育,代表最大海泛期的凝缩层不发育;Ⅱ型层序界面较普遍,海岸平原沉积体系发育,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常与陆架型扇三角洲体系共生,组成海陆交互的岩相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石炭纪 新疆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 被引量:33
11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初汉民 刘智荣 张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 Ma;SQ1至SQ25)中的SQ1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 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级层序 石炭系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二叠纪 石炭纪 生物礁 深水盆地 碳酸盐岩地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理 被引量:20
12
作者 辛仁臣 贾进华 杨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5-676,共12页
利用110余口钻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自下而上,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发育东河层序(SQd)、巴楚1层序(SQb1)、巴楚2层序(SQb2)、卡拉沙... 利用110余口钻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自下而上,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发育东河层序(SQd)、巴楚1层序(SQb1)、巴楚2层序(SQb2)、卡拉沙依1层序(SQk1)共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可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查明了各层序的地层分布和古地理格局,自下而上,各层序的地层分布范围逐层扩展超覆,古地理格局由SQd发育时期的浅海海湾—半岛演化为SQb1和SQb2发育时期的浅海—孤岛,到SQk1发育时期,塔北地区全部沉没于水下,形成广阔的浅海。SQd、SQb1、SQb2地层向"半岛"和"孤岛"超覆,"半岛"和"孤岛"的周缘是有利的地层圈闭发育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泥盆—下石炭统 层序地层 地层分布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区划与地层格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雄华 黄兴 +2 位作者 张孟 高璐 张克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2-379,共18页
中国石炭纪构造活跃,在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稳定块体间存在着大量造山带,尤其存在着北天山洋、南天山洋、布青山—勉略洋、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等多个洋盆中的洋板块地层,大地构造分区极为复杂。传统的地层区划主要考... 中国石炭纪构造活跃,在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稳定块体间存在着大量造山带,尤其存在着北天山洋、南天山洋、布青山—勉略洋、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等多个洋盆中的洋板块地层,大地构造分区极为复杂。传统的地层区划主要考虑稳定的地块区,按目前的地理格局来进行地层区划划分。本文通过大地构造单元与构造演化阶段相结合,借鉴目前国内经典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对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进行区划,共划分出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大区、华夏地层大区、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印度地层大区等11个地层大区及若干地层区。其中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发育洋板块地层及大量岛弧火山岩,分为阿尔泰地层区和兴安地层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大洋盆,包括大量岛弧带地层及洋板块地层,分为北准噶尔地层区及西拉木伦地层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天山—北山造山系,发育大量火山岩,分为南准噶尔地层区、北天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区、伊犁地层区及额济纳—北山地层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塔里木陆块、塔东南—敦煌隆起及阿拉善地块,为稳定的滨浅海沉积,局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为塔里木地层区和阿拉善地层区;华北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华北陆块及贺兰山陆缘裂陷盆地,主要为稳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分为贺兰山地层区、华北地层区及华北地块北缘地层区,其中华北地层区缺乏密西西比亚纪地层;秦祁昆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秦祁昆造山系,分为祁连地层区、东昆仑—柴达木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区、秦岭地层区、南秦岭-苏鲁地层区;扬子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扬子陆块,分为盐源-丽江地层区、中上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区、湘浙赣地层区及滇黔桂地层区,主要为稳定的碳酸盐沉积,仅湘浙赣地层区见现有较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夏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武夷-云开造山系,分为粤闽地层区、粤南地层区、钦防地层区、琼北地层区、琼中南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除钦防地层区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硅泥质沉积外,其他地层区主要为滨浅海沉积及少量海陆交互相沉积;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包括多个稳定的小型地块及其间的蛇绿混杂岩带,洋板块地层发育,分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勉略地层区、金沙江-哀牢山地层区、中甸-昌都-思茅地层区、鲜水河-甘孜-理塘地层区、北羌塘地层区及甜水海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班公湖-双湖-怒江-孟连大洋盆,主要为洋板块地层;印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印度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以发育冈瓦纳大陆特有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及冰成岩为特征,分为冈底斯地层区、北喜马拉雅地层区及保山地层区。简单介绍了各地层大区、地层区及部分地层分区内的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及地层序列。结合实例提出了中国石炭纪地层格架建立的原则,对各地层区系石炭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对比,建立了其地层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构造地层区划 地层格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石炭系沉积成岩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琪 陈国俊 +1 位作者 薛莲花 史基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4,52,共7页
根据高频旋回层序在长周期旋回层序内的有序叠加方式可在研究区石炭系中划分出3个Ⅲ级旋回层序和2个Ⅱ级旋回层序。其中Ⅲ1和Ⅲ3旋回层序为海侵体系域,Ⅲ2为高水位体系域,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控制着沉积相和生储盖... 根据高频旋回层序在长周期旋回层序内的有序叠加方式可在研究区石炭系中划分出3个Ⅲ级旋回层序和2个Ⅱ级旋回层序。其中Ⅲ1和Ⅲ3旋回层序为海侵体系域,Ⅲ2为高水位体系域,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控制着沉积相和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展布特征。由于受成岩历史差异性和不同成岩环境的影响,石炭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储集性能在巴楚隆起区和麦盖提斜坡区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分布在斜坡区的储层物性明显优于隆起区同层位的储层,是近期有利的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成岩 演化特征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西部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克拉美丽山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兼论石炭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磊 何登发 +1 位作者 易泽军 李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44,共16页
基于最新深钻井、地震剖面、年代学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利用轴面分析和平衡剖面等技术,精细解析克拉美丽山地质结构并分析其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对石炭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得到3个方面的认识:①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早石炭... 基于最新深钻井、地震剖面、年代学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利用轴面分析和平衡剖面等技术,精细解析克拉美丽山地质结构并分析其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对石炭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得到3个方面的认识:①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早石炭世早期、石炭纪末期、中—晚二叠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5次构造挤压运动,早石炭世中—晚期、晚石炭世中—晚期和早二叠世3次伸展构造活动,其中在早二叠世末和中—晚白垩世分别发生了构造楔向南楔入;②克拉美丽山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表现为早石炭世早期初次"盆""山"耦合,之后经历了早石炭世中晚期—早二叠世一定程度的弱化,中二叠世的强耦合,后续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运动都继承了这一"盆""山"关系;③研究区在早石炭世早期为前陆盆地且发育滴水泉组烃源岩,早石炭世中—晚期发育多个北西向和北西西向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松喀尔苏组火山岩储集层,早—晚石炭世之交进入裂陷后的拗陷盆地阶段,发育双井子组烃源岩,晚石炭世中—晚期发育断陷,形成上石炭统巴山组火山岩储集层,受石炭纪末、中二叠世的构造挤压作用,巴山组遭受大规模剥蚀,仅在山前坳陷带有部分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山 大井坳陷 盆山耦合 石炭纪构造-沉积格局 准噶尔东部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天山马鞍桥石炭纪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殷勇 董玉珊 +2 位作者 高长林 江建春 范小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出露于中天山马鞍桥、巴仑台北的石炭纪地层属于大塘阶晚期至威宁期碳酸盐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标志显示该套地层主体为潮坪—泻湖相沉积 ,仅顶部为河湖相沉积。砂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骨架颗粒的百分含量均显示 ... 出露于中天山马鞍桥、巴仑台北的石炭纪地层属于大塘阶晚期至威宁期碳酸盐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标志显示该套地层主体为潮坪—泻湖相沉积 ,仅顶部为河湖相沉积。砂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骨架颗粒的百分含量均显示 ,该套地层的蚀源区为岛弧火山岩系和中酸性花岗岩系的中天山微板块。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中天山微板块与南天山弧后盆地碰撞的挤压背景 ,即前陆盆地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前陆盆地 骨架砂岩 沉积特征 元素化学
下载PDF
山东彭庄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殷天涛 李守军 +1 位作者 赵秀丽 原丽媛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12期25-29,共5页
国际二叠系三分后,随着鲁西南煤炭等资源进一步勘探要求,迫切需要厘清其地层特征以及其与聚煤特征的关系。经过岩心分析,结合钻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山东彭庄煤矿为例对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并对相应聚煤特征进行... 国际二叠系三分后,随着鲁西南煤炭等资源进一步勘探要求,迫切需要厘清其地层特征以及其与聚煤特征的关系。经过岩心分析,结合钻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山东彭庄煤矿为例对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并对相应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2个类型的层序界面,把该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1相当于太原组上部,S2相当于山西组,S3相当于石盒子群下部。通过分析揭示S1主要为潟湖-沼泽、潮坪相,物源相对较差。S2主要由下三角洲平原相中分流河道相、泥炭沼泽相、河口坝相组成,物源相对较丰富,在海侵初期开始产生聚煤作用,到末期煤层发育最好。S3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无煤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煤特征 层序地层格架 石炭-二叠纪 山东彭庄
下载PDF
巢湖地区石炭纪地层格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夏军 徐家聪 《安徽地质》 1998年第3期40-46,共7页
巢湖一带石炭纪地层可划分为4~5级的高频振荡旋回,可鉴别重要沉积间断面3个,揭示3级旋回层序的规律性,据此,建立巢湖一带石炭纪的地层格架,探讨巢湖地区石炭纪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规律。
关键词 旋回 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石炭纪 巢湖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东北部晚石炭世盆山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娇鹏 陈世悦 +4 位作者 彭渊 汪峰 高立祥 邵鹏程 马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共8页
根据地球化学、碎屑锆石测试资料和大地构造学理论,对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性质及构造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石炭世盆地类型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组合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缺少基性物质的加入,... 根据地球化学、碎屑锆石测试资料和大地构造学理论,对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性质及构造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石炭世盆地类型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组合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缺少基性物质的加入,也不存在明显的沉积再旋回;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主要由古老基底组成,但包含一定加里东期物质,柴北缘构造带依旧是碎屑物质来源之一;晚石炭世海侵及盆地沉降受北侧宗务隆晚古生代裂陷海槽控制,碎屑物质来源于南侧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呈"南山-北海"的盆山格局,盆地内部充填海相沉积建造;柴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剥蚀开始于约430 Ma前,存在时间下限不晚于晚石炭世,早期主要发生岛弧岩浆岩的剥蚀,晚期则主要发生古老基底的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东北部 晚石炭世 盆山格局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
下载PDF
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才铸 傅恒 +1 位作者 朱梦琦 王文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I0001,共12页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SQ6—SQ1),上泥岩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6),砂泥岩段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5—SQ1),每个三级层序内部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卡拉沙依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两种微相主要发育于SQ5—SQ1的高位体系域进积型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相互叠加,横向上,砂体相互拼接,有的呈叠加—孤立型,侧向上延伸不远;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较宽,横向上,砂体延伸较广,整体较厚,连续性好,顺物源方向砂体厚度呈明显减薄趋势。构造沉降、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特征,进一步控制砂体发育;物源控制沉积物的充填,从而控制砂体垂向特征及演化规律。该结果为塔河地区石炭系研究及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体系域 沉积相 砂体发育特征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桑塔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