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model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quiring hysterectomy in a minority ethnic region
1
作者 Ling Wang Jun-Yu P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2期4865-4872,共8页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is a leading cause of maternal mortality,and hysterectomy i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 for managing intractable PPH.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need for hysterectomy and taking proac...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is a leading cause of maternal mortality,and hysterectomy i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 for managing intractable PPH.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need for hysterectomy and taking proactive emergency measures is crucial for reducing mortality rates.AIM To develop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PPH requiring hysterectomy 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of Qiandongnan,China,to help guid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3490 patients,with 1050 having experienced PPH and 74 who underwent hysterectomies.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necessity for hysterectomy were analyzed to construct a risk prediction model,and its predictive efficacy was subsequently evaluated.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hysterectomies among the included patients was 0.32%(74/23490),representing 7.05%(74/1050)of PPH cases.The number of deliveries,history of cesarean section,placenta previa,uterine atony,and placenta accreta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population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quiring a hysterectomy.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showed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953(95%confidence interval:0.928-0.978)with a sensitivity of 90.50%and a specificity of 90.70%.CONCLUSION The model demonstrates excellent predictive power and is effective in guiding clinical decisions regarding PPH 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of Qiandongnan,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 ETHNICITY postpartum hemorrhage HYSTERECTOMY risk factors Prediction
下载PDF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African Low Setting Health
2
作者 Youssouf Traoré Ibrahima Téguété +5 位作者 Amadou Bocoum Mamadou Traoré Seydou Dao Marion Koko Bomini Niani Mounkoro Amadou Dolo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s management often relieves resuscitation that is often difficult to set up in our countries ...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s management often relieves resuscitation that is often difficult to set up in our countries and sometimes based on invasive and mutilate surgery.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was to report frequency of this pathology, to describe its manage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low setting health in Africa. Method: Authors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study that analyzed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he motherhoods of Gabriel Touré teaching hospital and community five health reference center of the district of Bamako. It took plac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The study concerned all the cases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according to WHO definition. Statistical tests used were X2 or Fisher test,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95%), p value was significant if Results: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equency has been 0.7% (62 cases for 8.885 deliveries). Sixty nine and one percent (69.1%) of patients have been blood fluid transfused. Obstetric treatment dominated by uterine revision (30.7%). Hysterorraphy (4.0%), hysterectomy (3.0%), suture of uterus injuries (15.7%), hypo gastric artery ligature (2.0%) and B-Lynch compression suture (2.0%) have been the main practiced surgical operations. No satisfy blood transfusion need was 26.9%.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early PPH were high parity (p = 0009;RR = 3.04;CI95% [2.80 - 5.11]), prolonged labor (p = 0004;RR = 4.00;CI95% [3.06 - 10.02]), oxytocin/prostaglandin use (p = 0003;RR = 1.47;CI95% [1.17 - 3.16]). Eleven of maternal occurred (11.8%). Conclusion: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still a severe ev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Its management sometime consisted to invasive cares. Maternal prognosis that is influenced by unsatisfied blood need and late management is marked by high leth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risk factors Surgery MATERNAL DEATH
下载PDF
Quantifying the Accuracy of Clinician Risk Assessment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3
作者 Ashley N.Lewis Diego Villela-Franyutti +3 位作者 Henry J.Domenico Daniel W.Byrne Michaela K.Farber Holly B.Ende 《Maternal-Fetal Medicine》 CAS 202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accuracy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risk assessment performed by unaided individual clinicians,to inform future comparison to altern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Methods Prospective PPH risk...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accuracy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risk assessment performed by unaided individual clinicians,to inform future comparison to altern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Methods Prospective PPH risk assess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obstetric care team clinicians at two quaternary medical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following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from the providers.The data included a cohort of both vaginal and cesarean deliveries(CD).For each assessment,the clinician quantified the patient’s predicted PPH risk on a scale from 0 to 100%and rated their confidence in these assessments using a 5-point Likert scale,ranging from‘not at all confident’to‘completely confident’.Medical records were reviewed 24 hours postpartum to assess the dichotomous outcome of PPH,defined as blood loss≥1000 mL.The accuracy of these prediction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Results Of 271 patients,32(11.8%)experienced PPH,accounting for 11.4%(104/915)of assessments.The overall AUC was 0.64(95%confidence interval(CI):0.58–0.71).Prediction accuracy was higher for CD than for vaginal deliveries,with AUCs of 0.82(95%CI:0.72–0.91)and 0.56(95%CI:0.48–0.63),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cy of assessments were observed according to physician specialty,physician experience level,or confidence level of the assessment.Conclusion Overall unaided clinician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PPH was moderate,with an AUC of 0.64.Predictions were more accurat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D.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how clinician performance compares to other modalities of risk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partum hemorrhage Maternal morbidity Obstetrics Pregnancy risk factors risk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傅鑫 郭淼 武海雨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 目的探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宫底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1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宫腔积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减少宫底高度和恶露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马来酸麦角新碱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复旧
下载PDF
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魏伟 庞恩翠 +1 位作者 张俊红 刘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1月对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8字法缝合联合卡前列... 目的:探讨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1月对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8字法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43例实施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卵巢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抗米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均高于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到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改善卵巢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改良Hayman缝合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卵巢恢复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钰 赵国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60例(收治时间: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60例(收治时间: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凝血功能、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D-二聚体(D-D)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两组D-D水平低于产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PTT、PT短于产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FIB水平高于产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24 h,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产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凝血功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高危妊娠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麦角新碱预防剖宫产产妇出血及对子宫复旧的作用
7
作者 余亚婷 李思梅 张静雯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麦角新碱预防剖宫产产妇出血及对子宫复旧的作用。方法该项目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1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18例,根据产后药物干预方案分为A组(n=48,采用麦角新碱治疗)、B组(...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麦角新碱预防剖宫产产妇出血及对子宫复旧的作用。方法该项目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1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18例,根据产后药物干预方案分为A组(n=48,采用麦角新碱治疗)、B组(n=33,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和C组(n=37,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麦角新碱治疗)。收集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子宫复旧情况,评估3组产妇药品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A:(343.58±49.32)mL,(426.35±68.65)mL,(18.25±3.21)d,(5.26±0.25)d;B:(341.63±54.27)mL,(431.25±63.59)mL,(17.98±2.66)d,(5.34±0.3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8,0.325,0.398,1.261,P=0.867,0.746,0.692,0.211)(P>0.05);C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5.65±42.36)mL,(301.36±50.35)mL,(14.21±2.14)d,(4.21±0.43)d,均少于A组和B组(C vs A:t=16.968,13.030,9.465,20.289,均P<0.001;C vs B:t=15.267,12.372,8.070,19.950,均P<0.001)。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17%,3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A组和B组产后3 d、5 d的子宫下降程度分别为[A:(2.09±0.18)cm,(4.03±0.25)cm;B:(2.16±0.39)cm,(4.15±0.34)cm],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8,1.831,P=0.280,0.071),C组以上指标分别为(2.94±0.23)cm,(4.89±0.29)cm,均大于A组和B组(C vs A:t=20.460,17.154,均P<0.001;C vs B:t=19.177,15.077,均P<0.001)。A,B,C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9.09%,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4,P=0.209)。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麦角新碱均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两者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更进一步的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麦角新碱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复旧
下载PDF
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后对其出血量的影响
8
作者 周超 李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后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50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后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50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12、24、36 h,观察组的出血量分别为(235.89±26.12)、(272.31±29.45)、(288.89±25.20)、(299.31±31.45)ml,均少于对照组的(306.45±22.24)、(351.81±31.81)、(386.45±26.24)、(405.81±31.81)ml,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后,能降低产妇的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出血量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姣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评估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贝缩宫素应用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的200例产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100例,以米索前列醇+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纳入100例,加用卡前列... 目的评估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贝缩宫素应用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的200例产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100例,以米索前列醇+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纳入100例,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评价组间出血量、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氧化应激指标、药品不良反应(ADR)。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点(产后2h、12h、24h)的出血量更少,P<0.05;(2)治疗前,组间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氧化应激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氧化应激指标更佳,P<0.05;(3)在ADR方面,观察组(10.00%)与对照组(5.00%)无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贝缩宫素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稳定生命体征,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加之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对出血量情况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秀华 李丙彩 张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对出血量情况的影响。方法 目的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 探究与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对出血量情况的影响。方法 目的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加用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首次月经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率、子宫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7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月经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表现较好,同时可降低输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腔球囊填塞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曹正青 曹淑新 +3 位作者 高丽丽 习开超 王丽丽 孙莉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子宫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产后2、24 h的出血量、出血时间和出血发生率)、术后立即和术后24 h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7.85±22.74)mL、(319.34±35.71)mL、(14.97±2.86)min、4.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7.92±49.44)mL、(429.48±51.37)mL、(28.54±3.57)min、1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的丙二醛水平为(6.21±1.2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8.92±1.69)μmol],SOD、GSH-px、CAT水平分别为(421.45±48.35)U/L、(456.23±53.21)nmol/L、(377.88±47.1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4.39±41.17)U/L、(377.23±39.45)nmol/L、(321.42±38.2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的FIB、D-二聚体、ATPP水平分别为(3.21±0.11)μmol/L、(1.23±53.21)mg/L、(26.94±3.01)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3±0.69)μmol/L、(2.73±0.25)mg/L、(34.96±3.2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为100.00%,高于对照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可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子宫按摩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氧化应激 凝血
下载PDF
缩宫素、米索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效果
12
作者 燕婷婷 张红 张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与讨论缩宫素、米索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在胎盘早剥(PA)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筛选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入院的88例PA产后大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参照组(n=44)以缩宫素与米索治疗,研究组(... 目的 分析与讨论缩宫素、米索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在胎盘早剥(PA)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筛选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入院的88例PA产后大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参照组(n=44)以缩宫素与米索治疗,研究组(n=44)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米前列索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出血量与出血时间、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参照组,并且术中、术后10 min、60 min、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Fbg指标高于参照组,D-D、APTT、TT、PT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BP、S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联合应用缩宫素、米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PA产后大出血,可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缩宫素 产后出血 米前列索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
下载PDF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
13
作者 宋加加 王莎莎 李妍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生产的86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3例,采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于常...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生产的86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3例,采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于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的治疗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74.42%)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子宫底下降速度相对更快,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相对更短,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相对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术前缩短,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较好,子宫底下降速度相对更快,恶露持续时间更短,且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相对更少,同时改善凝血功能,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预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试验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佳,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卡前列甲酯栓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牛辉辉 韩利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每组4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1 h、3 h、9 h出血量,治疗前、治疗后15 min、治疗后1 h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 h、9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后3 h、9 h的出血量(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5 min、治疗后1 h的PSV、PI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min、治疗后1 h的PS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药物疗法 氨丁三醇 卡波前列素 催产素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价值
16
作者 甘隆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5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建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建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收缩持续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子宫收缩时间较对照组长,子宫底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效果良好,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改善凝血指标和子宫收缩情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欣母沛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
17
作者 朱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66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3例。常规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66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3例。常规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卡孕栓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止血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恶心、面部潮红、腹泻)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产后2 h出血量(523.34±30.01)ml、产后24 h出血量(769.01±42.24)ml均少于常规对照组的(634.21±31.24)、(927.45±43.45)ml,差异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产后止血总有效率100.00%(33/33)高于常规对照组的78.79%(26/33)(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欣母沛联合卡孕栓对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产妇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卡前列甲酯栓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18
作者 徐晓街 陈建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在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时,联合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球囊压迫的止血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福清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在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时,联合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球囊压迫的止血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福清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创面缝合治疗,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球囊压迫治疗。比较2组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成功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而输血量及24 h出血量则更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更高(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则更低(P<0.05)。研究组的术后感染、失血性休克、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少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在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前提下,联合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球囊压迫治疗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止血效果显著提升;而且能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球囊填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压迫治疗 止血效果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高怡平 水杰 张晓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在产科进行产检并最终阴道分娩的3067例产妇的临床信息。以产妇分娩后24 h内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29)和非PPH组(n=2838)。对2组的临床信息进行比... 目的:探讨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在产科进行产检并最终阴道分娩的3067例产妇的临床信息。以产妇分娩后24 h内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29)和非PPH组(n=2838)。对2组的临床信息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孕妇自然分娩P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效能,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PH组与非PPH组的年龄、多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产前D-二聚体、临产前Fib、第三产程时间、胎盘粘连、胎儿体质量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多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产前D-二聚体升高、第三产程时间长、有胎盘粘连、胎儿体质量大均是孕妇自然分娩发生PPH的危险因素(P<0.01),临产前Fib升高为孕妇自然分娩发生PPH的保护因素(P<0.01)。利用上述8个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发现模型预测孕妇自然分娩PPH的AUC为0.824、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715。经Bootstrap法自1000次抽样对模型验证发现校准曲线的MAE为0.004,表明模型在预测孕妇自然分娩PPH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临床整合孕妇的年龄、胎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产前D-二聚体、临产前Fib、第三产程时间、胎盘粘连、胎儿体质量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可提高评估孕妇自然分娩PPH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20
作者 周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研究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正常分娩产妇,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 目的 研究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正常分娩产妇,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7.4%(4/54),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215.13±27.20)、(234.62±29.41)ml;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9.6%(16/54),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336.32±38.08)、(380.17±42.26)ml。两组产后出血率及产后2、24 h出血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4.69±0.13)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0.06±1.88)s、凝血酶原时间(PT)(12.06±0.30)s、D-二聚体(D-D)(0.37±0.22)mg/L与对照组的(4.09±0.15)g/L、(32.23±2.10)s、(13.55±0.42)s、(0.63±0.29)mg/L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37.82±5.02)mg/L、(34.92±6.27)pg/ml、(28.62±5.71)pg/ml,与观察组的(20.52±4.51)mg/L、(23.02±6.14)pg/ml、(20.16±4.27)pg/ml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33例显效、占比61.1%, 20例有效、占比37.0%, 1例无效、占比1.9%,总有效率98.1%;对照组16例显效、占比29.6%, 27例有效、占比50.0%, 11例无效、占比20.4%,总有效率79.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χ^(2)=9.375, P<0.05)。观察组1例胸闷气短,1例血压升高, 1例面色潮红,合计3例,占比5.56%;对照组1例胸闷气短, 1例血压升高, 1例面色潮红, 1例恶心呕吐,合计4例,占比7.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153, P>0.05)。结论 选择卡孕栓+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与单一采用缩宫素相比,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