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雷丹青 李映新 周先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K组分)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K组分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染色法测定和观察K组分对A2780细胞凋亡影响;采用...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K组分)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K组分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染色法测定和观察K组分对A2780细胞凋亡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K组分对A2780与FN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MTT显示K组分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抑制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的增殖,电镜观察给药组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K组分对A2780细胞在FN基质上的黏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K组分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黏附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卵巢癌 增殖 黏附 凋亡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祁旦巳 王繁 +2 位作者 周伶俐 谢丽微 王宗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达。结果:①Galectin-3、CD44v6在NE、SH-CH、AH和U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Galectin-3表达强度在UEC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年龄不相关(P>0.05);③CD44v6表达在UEC临床分期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年龄均不相关(P>0.05);④Galectin-3与CD44v6表达在UEC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②CD44v6的阳性表达可以用来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恶性程度的判断;③Galectin-3及CD44v6的共同表达有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及鉴别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CD44V6 子宫内膜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病人全血EB病毒拷贝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 邓琳 +2 位作者 陈苏红 王升启 曹亚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EBV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并在相关肿瘤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与健康对照全血EBV拷贝数.结果表明在73例鼻咽癌病人与83例正常对照中,NPC组中EBV阳性率为46.6%,对照组阳性率为13.3%.对照组平均EB病毒拷贝数... EBV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并在相关肿瘤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与健康对照全血EBV拷贝数.结果表明在73例鼻咽癌病人与83例正常对照中,NPC组中EBV阳性率为46.6%,对照组阳性率为13.3%.对照组平均EB病毒拷贝数为3.9×104拷贝/μgDNA,高于鼻咽癌组(1.7×105拷贝/μgDNA).全血EBV的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相关,而裂解状态EBV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更大.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全血EBV的检测可用于鼻咽癌的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 鼻咽癌病人 全血EB病毒拷贝数 实验研究
下载PDF
p16、RASSF1A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异常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晓刚 郭文佳 丁伟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p16及RASSF1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HCC早期无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60例正常肝脏患者肝组织及血浆中p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p16及RASSF1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HCC早期无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60例正常肝脏患者肝组织及血浆中p16、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HCC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8.3%(41/60)、63.3%(38/60)和41.7%(25/60);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3.3%(44/60)、70.0%(42/60)和36.7%(22/60);60例正常肝脏患者肝组织及血浆p16、RASSF1A未检测到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CC患者外周血浆和癌组织中p16、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有无肝炎病毒感染(HBV)、有无肝硬化、Child分级、肿瘤个数、包膜完整与否、有无癌栓、是否复发、病理分级、肿瘤分期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HCC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DNA中可检测到RASSF1A基因和p16基因的甲基化,外周血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对肝癌筛查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HCC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p16基因 RASSF1A基因 启动子区甲基化 血浆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齐荣 肖必 +2 位作者 张健 程涛 陈国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2-3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纤维化五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49例微波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LN、PC-Ⅲ、Ⅳ-C、TGF-β1五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 PMCT治疗后与PMCT治疗前相比,HA、LN、PC-Ⅲ、Ⅳ-C差...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纤维化五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49例微波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LN、PC-Ⅲ、Ⅳ-C、TGF-β1五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 PMCT治疗后与PMCT治疗前相比,HA、LN、PC-Ⅲ、Ⅳ-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1每次均有下降(P<0.05)。结论 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对HA、LN、PC-Ⅲ、Ⅳ-C无影响,且对肝纤维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三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血清五项肝纤维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兴南 赖江琼 +1 位作者 王崇国 庄岳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了解TAE、PVE和PEI即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纤维化五项指标的影响。 6 0例中晚期肝癌 (巨块型或结节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 30例 ,予三介入综合治疗 ,对照组 (B组 ) 30例 ,予单纯TAE介入治疗 ,并与2 5例正常人作治疗前比较 ,30~... 了解TAE、PVE和PEI即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纤维化五项指标的影响。 6 0例中晚期肝癌 (巨块型或结节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 30例 ,予三介入综合治疗 ,对照组 (B组 ) 30例 ,予单纯TAE介入治疗 ,并与2 5例正常人作治疗前比较 ,30~ 45天为 1周期 ,动态观察每周期治疗前后血清HA、LN、PCⅢ、ⅣC、TGF β1五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治疗前A、B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第 1周期仅B组HA明显上升 (P <0 0 5 ) ,第 2周期两组各指标均明显上升 (HA、PⅢ、TGF β1三项P <0 0 1,LN、ⅣC两项P<0 0 5 ) ,第 3周期各指标上升非常显著 (P <0 0 1) ;治疗后A、B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血清五项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与TAE疗程有关 ,与是否联合PVE及PEI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肝纤维化 血清指标
下载PDF
X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楠 崔恒 +2 位作者 温凯辉 胡春艳 李萍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XTT比色法用于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XTT比色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细胞生长曲线,并与MTT法相比较。结果:XTT比色法检测获得的3AO细胞生长曲线与应用MTT法获得的细胞生长曲线大致相同,且比MTT法更加快速简便... 目的:研究XTT比色法用于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XTT比色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细胞生长曲线,并与MTT法相比较。结果:XTT比色法检测获得的3AO细胞生长曲线与应用MTT法获得的细胞生长曲线大致相同,且比MTT法更加快速简便。结论:XTT比色法不仅可替代MTT法用于细胞生长曲线的检测,而且优于MTT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XTT MTT 细胞生长 曲线 卵巢癌细胞株
下载PDF
Effects of tacrolimus o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fluorouracil sensitivity of liver cancer cell line of SMMC-7721 被引量:1
8
作者 Xiao-Wei Cao, Zhi-Ren Fu and Guo-Shan Ding Shanghai, China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of PLA, Liver Trans- plantation Group of Transplantation Center,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5年第2期269-273,共5页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tacrolimus (FK506) and 5- fluorouracil (5-FU)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mains elus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a- crolimu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tacrolimus (FK506) and 5- fluorouracil (5-FU)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mains elus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a- crolimu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of SMMC-7721 and its sensitivity to fluorouracil (5- FU). METHODS: The liver cancer cell line of SMMC-7721 was cultured in vitro, and the MTT ass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FK506. Flow cytometry (FC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5-FU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FK506 on the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of SMMC-7721 cells. RESULTS: FK506 produc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nti- proliferative effect on SMMC-7721 cells at all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s(P <0.05), but no effect on induction of apo- ptosis. 5-FU induced apoptosi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 dent manner,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G0/G1-phase cells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PI)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in- 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5-FU. Pretreatment with FK506 for 2 hours enhanced the effect of 5-FU on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CONCLUSIONS: FK506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MMC-7721 cells and enhances their sensitivity to 5-FU. This may be as- sociated with the synergic effect of FK506 and 5-FU in in- ducing apoptosis and G0/G1-phase 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uracil TACROLIMUS hepatocellular carcimona APOPTOSIS CHEMOTHERAPY PROLIFERATION
下载PDF
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钱震 何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观察:...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观察:肿瘤呈不规则管状结构、间质呈黏液状,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核形规则,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染色AE1/AE3、EMA、Vimentin阳性表达,S-100、Desmin、SMA、CD34、HMB45、CD10、CD15、CgA、Syn、NSE、CD99阴性表达,Ki-67(3%)。结论: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组织起源及病理特征,对于病理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波 何湘萍 +3 位作者 顾依群 汪颖南 王爱春 谢俊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例乳腺DCIS-MI的临床特征,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对部分病例补做免疫组化,同时收集随访资料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乳腺DC... 目的总结和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例乳腺DCIS-MI的临床特征,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对部分病例补做免疫组化,同时收集随访资料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乳腺DCIS-MI中,最大浸润灶直径均≤0.1 cm;4例为高级别导管原位癌,6例为中级别导管原位癌;10例均为粉刺型,管腔内均可见坏死,细胞核呈中/高级别。免疫组化:c-erb B-2(+)7例,其中3例为中等(+),2例为强(+)。除1例失访外,其余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内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DCIS-M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规定:以最大浸润灶直径≤0.1 cm为诊断标准。免疫组化c-erb B-2和肌上皮标记物有助于鉴别诊断。本病很少发生复发及转移,其预后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 病理学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栋连 孙春杰 王晓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9例乳腺DCIS-MI的临床特征,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对部分病例补做免疫组化,同时收集随访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9例乳腺DCIS-MI... 目的总结和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9例乳腺DCIS-MI的临床特征,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对部分病例补做免疫组化,同时收集随访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9例乳腺DCIS-MI中,最大浸润灶直径≤0.1 cm;8例为高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为中级别导管原位癌;3例为粉刺型,管腔内均可见坏死,细胞核呈中/高级别。免疫组化:c-rebB-2(+) 7例,其中1例为(2+),6例为(3+)。经36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DCIS-M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免疫组化c-rebB-2(+)和肌上皮标记物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很少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小浸润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CCL19调节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刘法昱 赵震锦 +2 位作者 李鹏 丁雪 孙长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与顺铂(cisplatin)联合使用对趋化因子CCL19调节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及雷帕霉素对CCL19诱导后人头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PCI...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与顺铂(cisplatin)联合使用对趋化因子CCL19调节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及雷帕霉素对CCL19诱导后人头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PCI-4B、PCI-37B)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凋亡作用和细胞周期变化.使用Calcusyn软件计算两种药物(浓度比为80:1)联合使用时的剂量效应参数及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顺铂及雷帕霉素可以分别提高CCL19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CCL19+顺铂作用后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为21.22%±2.68%和22.76%±2.79%,CCL19+雷帕霉素作用后为19.46%±2.54%和20.6%±4.38%)、细胞G1期比例(CCL19+顺铂作用后两细胞系的G1期比例为72.14%±2.66%和76.39%±1.45%,CCL19+雷帕霉素作用后为75.26%±5.92%和74.00%±1.51%)和凋亡率(CCL19+顺铂作用后两细胞系的凋亡率9.59%±0.86%和7.55%±0.66%,CCL19+雷帕霉素作用后为8.21±1.80%和6.26±0.78%).两种药物浓度比为80:1联合使用时,PCI-4B细胞在半数抑制量(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50)以下,CI<1,IC75以上CI>1;PCI-37B则在IC75以下CI<1,IC90以上CI>1.结论 顺铂及雷帕霉素均有抑制CCL19对人头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的活性调节作用,并且二者联合使用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C 鳞状细胞 顺铂 西罗莫司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FHIT、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栋 朱立新 +8 位作者 耿小平 李晓明 赵红川 刘付宝 王国斌 赵义军 张志功 黄帆 王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mona,HCC)患者外周血浆和肿瘤组织中FHIT、RASSFIA基因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6例HCC患者血浆及其相应癌组织中FHIT、RASSFl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mona,HCC)患者外周血浆和肿瘤组织中FHIT、RASSFIA基因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6例HCC患者血浆及其相应癌组织中FHIT、RASSFl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外周血浆中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5%(27/36)和52.8%(19/36),二者相关系数为r=0.482(P=0.003);RASSFIA基因的甲基化率为83.3%(30/36)和61.1%(22/36),二者相关系数为r=0.561(P=0.0004)。两种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临床参数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以甲胎蛋白(AFP)≥400μg/L为阳性,本组病例AFP阳性率为44.4%;以AFP≥20μg/L为阳性,本组病例阳性率为69.4%。在全部患者中,血浆FHIT和RASSFl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出率为72.2%。在AFP〈400μg/L患者的血浆中,两基因甲基化联合检出率为80%(16/20);在AFP〈20μg/L患者的血浆中,两基因甲基化联合检出率为54.5%(6/11)。结论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两基因甲基化率有良好的一致性。癌组织和血浆中基因甲基化改变与各临床参数无相关性。血浆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HCC敏感性优于A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基化 癌组织 血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