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选择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勇 阎齐 +2 位作者 付茂勇 姚玉春 赵雍凡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P 选择素在食管癌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P 选择素在... 目的 了解P 选择素在食管癌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P 选择素在食管癌组织 ,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5 9.3 % ,12 .5 % (P <0 .0 5 ) ;在转移淋巴结 ,非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率分别为 92 .9% ,3 1.3 % (P <0 .0 5 ) ;P 选择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 ,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P 选择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升高 ,说明其与食管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组织阵列技术是研究肿瘤基因改变的一种新方法 ,具有高效 ,简便及标准化的特点 ,因此目前具有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P-选择素 组织芯片
下载PDF
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术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旭红 高太虎 米玉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价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的111例喉鳞癌病人进行随访及疗效分析。其中,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54例,垂直部分喉切除44例,3/4部分喉切除13例。结果总的3、5... 目的评价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的111例喉鳞癌病人进行随访及疗效分析。其中,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54例,垂直部分喉切除44例,3/4部分喉切除13例。结果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6.6%,复发率12.6%,术后发音功能良好,83例于2~4周内恢复吞咽功能,气管套管拔除率91.0%。结论喉部分切除双蒂双肌瓣修复术在保证生存率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喉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部分切除 双蒂双肌瓣修复术 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喉切除术 喉肿瘤
下载PDF
食管鳞癌切除术后食管粘膜碘染色小片不染区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解晨昊 李勇 +3 位作者 付茂勇 谢天鹏 胡杨 赵雍凡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切除手术后食管标本粘膜碘染色小片不染区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随机采取我院胸心外科自 2 0 0 4年 2月至 2 0 0 4年 5月因原发性食管鳞癌住院手术切除患者 ,共 46例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14例。在食管切除后 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切除手术后食管标本粘膜碘染色小片不染区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随机采取我院胸心外科自 2 0 0 4年 2月至 2 0 0 4年 5月因原发性食管鳞癌住院手术切除患者 ,共 46例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14例。在食管切除后 2~ 5min内在食管粘膜上喷洒 1.2 5 %复方碘溶液。采取呈小片状食管粘膜碘染阳性区 (不染色或淡染 ) ,行常规HE组织病理学染色 ,观察其临床病理学征象。结果 在 46例染色标本中食管粘膜碘染阳性区 (呈小片状食管粘膜不染色或淡染区 )共 13 2处 ,除正常鳞状上皮外 ,发现异常病变的阳性率约为 81.8% (10 8/13 2 )。其中在主癌灶外另发现的小片状癌灶为 3 5处 ,食管慢性炎症 3 1处 ,轻度不典型增生灶 2 1处 ,中度不典型增生灶 10处 ,重度不典型增生灶 6处 ,原位癌 5处。结论 ①食管鳞癌患者普遍存在主要癌灶附近的第二癌灶或 /和癌前病变灶现象。②这些发现支持食管“田野癌发生”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食管切除术 碘染色 田野癌化
下载PDF
miR-218-5p靶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柴传红 裴嘉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3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miR-218-5p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正常喉上皮细胞NPEC中miR-218-5p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目的探讨miR-218-5p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正常喉上皮细胞NPEC中miR-218-5p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9,PARP9)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miR-218-5p或敲减PARP9的Hep-2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8-5p和PARP9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NPEC细胞相比,Hep-2细胞中miR-218-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9.540,P<0.05),PARP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381,P<0.05)。与miR-con组比较,miR-218-5p组Hep-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F=37.167,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670.506,P<0.05)。与si-con组比较,si-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降低(F=61.813,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650.225,P<0.05)。miR-218-5p靶向负性调控PARP9表达。与miR-218-5p+pcDNA-con组比较,miR-218-5p+pcDNA-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升高(F=44.216,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F=329.517,P<0.05)。结论miR-218-5p通过靶向PARP9抑制喉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靶向调控 喉鳞状细胞癌 miR-21 PARP 细胞凋亡 喉鳞癌 细胞活力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5
作者 戚东卫 龚娟 +1 位作者 程茂杰 冯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578,共3页
患者女,72岁。右侧腰腹部红斑、糜烂伴疼痛1年,院外一直诊断为带状疱疹。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见单侧分布的浸润性红色斑块,散在点状糜烂、结节。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经放疗后皮损面积缩小,10个月后随访,病情... 患者女,72岁。右侧腰腹部红斑、糜烂伴疼痛1年,院外一直诊断为带状疱疹。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见单侧分布的浸润性红色斑块,散在点状糜烂、结节。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经放疗后皮损面积缩小,10个月后随访,病情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同侧下肢肿胀。本病例皮损面积大,表现不典型,无原有皮肤病,临床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带状疱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