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NRS评分、侵袭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晓宇 张倬彬 +4 位作者 廖晓宁 李书桢 张富亿 邱丽芳 罗彪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确诊的9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剂量分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 Gy/f,12 f组、5 Gy/f,8 f组和7 Gy/f,5 f组,每组30例。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头部肿瘤体积、脑水肿程度,采用数字评级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蛋白的表达;治疗3个月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记录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放射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0,P<0.05)。放射治疗后3组肿瘤平均体积和NRS评分均显著减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98,F=7.078;P<0.05);治疗后7 Gy/f,5 f组水肿程度显著轻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4,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放射治疗后,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7 Gy/f,5 f组显著低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0, F=4.765,F=7.339;P<0.05)。3组放射治疗结束后24个月7 Gy/f,5 f组颅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x~2=4.125;P<0.05)。结论:7 Gy/f,5 f分割方式相对于5 Gy/f,8 f和4 Gy/f,12 f分割方式的γ-FSRT更有利于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能够降低MMP-9、N-钙粘蛋白和KIFC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和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脑转移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钙粘蛋白 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
下载PDF
预估免疫细胞受照剂量对周围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李梅桂 李嘉诚 +3 位作者 王小凤 柏慧 袁智勇 梁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12,共8页
目的研究放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ES-NSCLC且接受S... 目的研究放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ES-NSCLC且接受SBRT治疗患者的资料。引用并验证放疗过程中“估计机体免疫细胞所受的辐射剂量”(EDRIC)对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EDRIC的计算公式采用孔凤鸣教授团队首先提出并由Ladbury等改进的公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估计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9例患者SBRT的中位处方剂量为60(范围为48~60)Gy,中位分割次数为5(范围为3~10)次,中位随访时间为52.17(范围为1.17~154.77)个月。中位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中位EDRIC分别是10.98(范围为0.91~120.34)cm3和2.064(范围为0.426~6.015)Gy。Person相关分析显示,GTV和EDRIC呈正相关(r=0.71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RIC是CSS和DMFS重要的预后变量,较高的EDRIC与较差的CSS(HR=1.763,P=0.004)和DMFS(HR=1.902,P=0.004)显著相关。依据EDRIC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的组间比较:与EDRIC≤1.56 Gy的患者相比,EDRIC>2.64 Gy(P<0.001)和EDRIC为<2.06~2.64 Gy(P=0.049)患者的CSS明显降低。DMFS在EDRIC按照四分位数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DRIC≤1.56 Gy相比,P值分别是<0.001、0.004、0.022)。结论EDRIC是接受SBRT治疗的周围型ES-NSCLC患者CSS和DMFS的重要预测因素,提示在放疗过程中免疫系统所受辐射剂量对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EDRIC有助于量化SBR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早期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放疗剂量 免疫系统 肿瘤特异性生存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郁志龙 牛广明 +5 位作者 张保祯 张哲林 杨桂荣 陈妍 赵建国 杨昭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92例不接受手术及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伽玛刀组和普通放疗组。普放组45例,采...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92例不接受手术及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伽玛刀组和普通放疗组。普放组45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Dr64~66Gy。伽玛刀组47例,采用螺旋CT下扫描定位,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在50%等剂量线处给定处方刺量4~8Gy/次,共治疗5~13次,3次/周,隔日治疗,总剂量40~52Gy,分2~4周完成。结果:全组病例全部随访1年以上,普放组总有效率.CR、PR、NC.PD.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55.5%(25/45)、22.2%(10/45)、33.3%(15/45)、22.2%(10/45)、22.2%(10/45)、77.7%(35/45)、40.O%(18/45)和6.7%(2/30);伽玛刀组总有效率、CR、PR、NC、PD、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78.7%(37/47)、29.8%(14/47)、48.9%(23/47)、10.6%(5/47)、10.6%(5/47)、89.3%(42/47)、44.7%(21/47)和25.0(8/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23,P=0.017;1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26,P=0.132;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34,P=0.19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2,P=0.046。无严重放射反应。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是一种定位精确、局控率高且并发症少的精确放射疗法,可有效提高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生存质量,有望改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立体定位技术 Γ射线 放射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希成 黄晓波 +2 位作者 丁颖 莫凯岚 杨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6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总剂量66~70Gy/33~35次。B组35例3DCRT60Gy后采用立体定向放...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6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总剂量66~70Gy/33~35次。B组35例3DCRT60Gy后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0Gy/4次,每次500cGy,隔日一次。结果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80.0%,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和28.6%(P<0.05)。两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和74.3%,以及46.8%和51.4%(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6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8.3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肺炎,两组发生率接近。结论3DCRT联合S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单纯3D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下载PDF
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方芳 居小萍 +7 位作者 张火俊 卢明智 陈樱 于春山 曹洋森 王晓艳 刘永明 张晓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射波刀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6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射波刀治疗,金标追踪25例,肺追踪35例,椎体追踪6例;65%~75%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plannin...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射波刀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6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射波刀治疗,金标追踪25例,肺追踪35例,椎体追踪6例;65%~75%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总剂量为42~60Gy,分割次数4~6次,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为71.4~150.0Gy。治疗后4~12周CT扫描评价近期疗效;随访时间为11~29个月,中位时间为18个月。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28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89.4%,肿瘤大小和BED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9,P=0.007)。结论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肺肿瘤 周围型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中山 严文辉 +5 位作者 李小兵 江承川 李湘军 彭新茂 曾春亚 杨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肝癌肺转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拉非尼治疗组(n=28),放射治疗组(n=...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肝癌肺转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拉非尼治疗组(n=28),放射治疗组(n=28)与联合治疗组(n=28),索拉非尼治疗组给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放射治疗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同时,通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组患者的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来评估患者免疫力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10/28),索拉非尼治疗组为28.57%(8/28),放射治疗组为32.14%(9/28),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25,P=0.706)。3组患者治疗后的NK细胞和IL-2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在治疗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NK细胞和IL-2含量显著高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P<0.05)。结论: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肺转移 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 立体定向放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宇楠 段琼玉 +2 位作者 牛楠 唐美月 吴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SBRT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肿瘤最大直径≥5 cm且无淋巴结及远处...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SBRT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肿瘤最大直径≥5 cm且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A组26例患者接受个体化SBRT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B组42例患者接受单独的个体化SBRT治疗。χ~2分析比较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A组有效率高于B组(73.08%vs 66.67%),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6)。所有患者中位OS为29个月(8~92个月),A组患者中位OS为29个月(8~92个月),B组患者中位OS为20个月(9~9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化疗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37;95%CI=0.15~0.92;P=0.03)。A组血液学毒性明显多于B组(P=0.001),全身不良反应(疲劳和厌食)多于B组(P=0.01),A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患者比例高于B组(分别为65.38%vs 59.52%,69.23%vs 61.9%),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和P=0.52)。结论:SBRT应用于直径≥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可得到较佳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SBRT联合化疗可在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延长患者生存期。仍需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 化疗 毒性反应
下载PDF
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治疗剂量、效率的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基永 洪丹丽 +1 位作者 吴丽丽 陆佳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无均整滤过器模式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的剂量和效率的预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早期肺癌患者,先行胸部CT检查,将CT影像导入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无均整滤过器模式6 MV X射线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 目的比较无均整滤过器模式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的剂量和效率的预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早期肺癌患者,先行胸部CT检查,将CT影像导入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无均整滤过器模式6 MV X射线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D-RA)和单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S-RA),处方剂量48 Gy,12 Gy/次,照射4次。比较D-RA、S-RA计划95%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95%)、90%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90%)、105%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105%)、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机器官(OAR)受照剂量、计划设计时间(PT)、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TT)。结果 D-RA、S-RA的V90%、V95%、V105%间比较,P均>0.05。D-RA、S-RA的CI、TT间比较,P<0.05。D-RA、S-RA各OAR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A、S-RA的PT、MU间比较P均>0.05。结论无均整滤过器模式DRA、S-RA计划的照射剂量均能覆盖早期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各OAR受照剂量均满足限量要求。D-RA和S-RA计划的靶区覆盖情况及各OAR受照剂量差异较小。D-RA的适形性和均匀性均优于S-RA,S-RA治疗时间短、机器跳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无均整滤过器模式 肺癌 肺肿瘤
下载PDF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丽 苏学峰 +1 位作者 戴建平 王鹤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48例患者于治疗前4周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每天2Gy,每周5次,DT40Gy,后2周针对肿瘤局部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DT24Gy~30Gy(分割剂量4Gy...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48例患者于治疗前4周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每天2Gy,每周5次,DT40Gy,后2周针对肿瘤局部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DT24Gy~30Gy(分割剂量4Gy~5Gy,每周3次),与此同时,于第1周和第5周采用NP方案共2周期,异长春碱(NVB):25m g/m2第1和第8天静脉推注,顺铂(DDP):30m g第1至第3天静脉滴注。结果:全部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CR16.7%,PR75.0%,总有效率(CR+PR)91.7%。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7.5%、50.0%和35.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6.7%和28.6%,急性造血系统和胃肠道的反应较重,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提高总生存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宝生 于金明 +4 位作者 王立英 翟利民 周涛 尹勇 王亚彬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确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是否需合并全脑照射。方法 :4 1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前瞻性的分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全脑照射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者 ,先行全... 目的 :确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是否需合并全脑照射。方法 :4 1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前瞻性的分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全脑照射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者 ,先行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结束后休息 7~ 14d ,再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总生存时间、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KPS的改善及死亡原因等。结果 :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9 3个月和 10 6个月 ,中位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 6 9个月和 8 6个月 ,中位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分别为 6 7个月和 8 6个月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7 0 %和 88 9% ,KPS的改善率分别为 82 6 %和 88 9% ,死于脑转移瘤复发或新转移灶者分别占 5 0 0 %和 2 8 3%。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间 ,除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有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然而 ,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出现颅脑新病灶的 6例患者 ,予以挽救性治疗 ,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治疗中 ,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合并全脑照射的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发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研究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明 王友军 +5 位作者 张美丽 康亚玲 逯敏 黄辉 马鹏飞 何涛 《陕西肿瘤医学》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定向适形技术 ,6MV X线放射源 ,单次靶剂量 5~ 10GY ,隔...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定向适形技术 ,6MV X线放射源 ,单次靶剂量 5~ 10GY ,隔日照射 ,共 4~ 8次 ,疗程 7~ 15天。结果 治疗结束后 6~ 8周考核疗效。CR11/45、PR2 6/45、NR6/45、PD2 /45 ,有效率 (CR +PR) 82 2 % ,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 ,KPS评分提高。结论 初步认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并能改善治疗后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
12
作者 侯宁农 赵卫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7例肺癌采用CT定位 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 ,计算出临床靶体积 (CTV) ,计划靶体积 (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 -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7例肺癌采用CT定位 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 ,计算出临床靶体积 (CTV) ,计划靶体积 (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 -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6 0 0c加速器进行治疗。采用中等剂量 ,每次 5Gy~ 7Gy ,每日一次 ,连续治疗 5次~ 8次。 结果 本组 2 7例肺癌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无死亡 ,患者一般状况评分采用Karnofsky(KPS)标准。术前KPS评分 2 0~ 80分 ,平均 5 9分。术后KPS评分 2 0~ 10 0分 ,平均 87分。随访 2月~ 5 8月 ,平均 2 6月 ,按实体瘤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PR) :17例 ;无变化 (NC) :2例 ;进展 (PD) :4例。肿瘤控制有效率 85 % (2 3 2 7)。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Ⅰ期周围型肺癌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晓楠 张建鑫 +3 位作者 郝春成 罗佳宁 卢江岳 葛晓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Ⅰ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Ⅰ期周围型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_A患者30例,I_B患者20例。SBRT总量60 Gy/8...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Ⅰ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Ⅰ期周围型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_A患者30例,I_B患者20例。SBRT总量60 Gy/8次,1次/d,95%以上计划靶区(PTV)满足处方剂量,90%等剂量线完全覆盖靶区,严格限制双肺V5<50%、V20<20%;脊髓、心脏都限制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定位行4D-CT扫描,治疗前给予断层扫描(CBCT)验证,随访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中位数26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4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例,进展(PD)2例,局部控制率(CR+PR)为92.0%,疾病控制率(CR+PR+SD)96.0%,1年和2年OS分别为86.0%和74.0%。其中5例(10.0%)患者发生Ⅲ级晚期不良反应,未出现Ⅲ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Ⅰ期周围型肺癌行SBRT治疗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较低,但是生存期和晚期不良反应仍需长期随访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BRT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放疗后局部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昭 李琦 +1 位作者 秦庆亮 高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3-1936,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结合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38例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3.00~4.85 Gy/次,每周5次,共8~12次...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结合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38例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3.00~4.85 Gy/次,每周5次,共8~12次,总疗程2~3周;放疗前基于GP方案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再给予GP方案化疗4个周期。结果:38例患者的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3例,总有效率达到78.95%,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1.05%,1年的总生存率为10.53%,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患者能够耐受,未见严重的近期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和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药物疗法 复发 存活率
下载PDF
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5
作者 侯宁农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开辟肺癌治疗新途径。方法 27例病人采用CT定位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计算出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6... 目的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开辟肺癌治疗新途径。方法 27例病人采用CT定位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计算出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600c加速器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7例肺癌病人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患者一般评分标准采用Karnofsky(KPS)标准,术前KPS评分20~80分,平均59分,术后KPS评分20~100分,平均87分。随访患者按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4例。肿瘤控制有效率8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良好,且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必将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 放射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行伽马刀及全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巩月辉 金河天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76-80,89,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及全脑放射治疗(WB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东北国际医院接受放疗的14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WBRT组(5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及全脑放射治疗(WB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东北国际医院接受放疗的14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WBRT组(59例)和SRT组(伽马刀,81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绘制Kalp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RT组的总有效率高于WBRT组(75.31%vs.50.85%),SRT组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75.31%vs.89.83%)、昏迷(70.37%vs.84.74%)及急性放射性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79.01%vs.93.22%)显著低于WB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T组的中位OS、PFS分别为14.0(7.5,28.5)、7.5(3.0,21.0)个月,均长于WBRT组的6.0(3.5,10.5)、3.0(1.5,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评分低、有颅外转移和颅脑放疗方式WBRT均为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伽马刀放射治疗NSCLC脑转移的近期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减少不良反应,对具有良好预后因素的患者施行伽马刀放射治疗可能会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全脑放射治疗 预后 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
下载PDF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
17
作者 李艳丽 苏学峰 +1 位作者 戴建平 王鹤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 探讨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4 8例患者于治疗前 4周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2 Gy/ d,每周 5次 ) ,肿瘤吸收剂量 (DT) :4 0 Gy,后 2周针对肿瘤局部行立体定向适形放... 目的 探讨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4 8例患者于治疗前 4周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2 Gy/ d,每周 5次 ) ,肿瘤吸收剂量 (DT) :4 0 Gy,后 2周针对肿瘤局部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DT:2 4~ 30 Gy(分割剂量 4~ 5 Gy,每周 3次 ) ,与此同时 ,于第 1周和第 5周采用异长春碱 +顺铂 (NP)方案共 2周期 ,异长春碱 (NVB) :2 5 mg/ m2 第 1天和第 8天静脉推注 ,顺铂(DDP) :30 mg第 1天~第 3天静脉滴注。结果 全部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 ,完全缓解 (CR)占 17% ,部分缓解(PR)占 75 % ,总有效率 (CR+PR)为 92 %。 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8%、5 0 %和 36 %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8%、4 7%和 2 9%。急性造血系统和胃肠道的毒性反应较重 ,但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提高总生存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放射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治疗 后程立体定向 肿瘤 患者 长春碱 CR 吸收剂量 周期
下载PDF
EGFR突变肺癌脑转移在三代靶向药物时代的早放疗价值
18
作者 吴俊兰 潘绵顺 +5 位作者 马兆明 刘海涛 李勇 邵显军 魏燕 岳倩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三代靶向药物时代的放疗合理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5月,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诊治的EGFR突变阳性并接受过三代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和...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三代靶向药物时代的放疗合理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5月,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诊治的EGFR突变阳性并接受过三代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依据放疗时机在靶向药物耐药前/后,将患者分为脑放疗早参与组与晚参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转移比例、体能状态、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延迟脑转移进展的时间、总生存(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将P<0.1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51例(60%)为早放疗患者。脑放疗早参与组较晚参与组有更高的症状性脑转移比例(82%∶56%,P=0.013),更差的体能状态(卡诺夫斯凯计分<70分者为61%∶27%,P=0.002)。脑放疗早参与显著提高颅内病灶完全缓解率(35%∶12%,P=0.015)和客观缓解率(88%∶71%,P=0.041),延迟脑转移进展的时间(中位颅内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3.0∶16.0个月,P=0.005;中位颅内无二次进展生存时间为31.0∶22.0个月,P=0.021),并改善患者OS(中位OS时间为44.0∶35.0个月,P=0.046)。多因素分析中,诊断特异性预后评估分级评分<2.5、21号外显子突变、脑放疗晚参与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在三代靶向药物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药物耐药前进行立体定向放疗,有更大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三代靶向药物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SBRT对比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鸽 初建虎 +4 位作者 包永星 玛依努尔·艾力 郑超 马乐 张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 系统评价SBRT对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SBRT与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的临床试验,由2名... 目的 系统评价SBRT对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SBRT与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的临床试验,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临床试验,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BRT与手术治疗3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为0.66~1.94,P=0.66);两组LC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CI为0.26~1.93,P=0.50);两组3—4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CI为0.16~0.53,P=0.000),SBRT组3—4级不良反应较手术组少。结论 SBRT已显示出其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手术等效性,但该系统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巨块型NSCLC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优势
20
作者 白赟 高献书 +15 位作者 马茗微 赵智磊 刘沛霖 曹汐 秦尚彬 刘思伟 高研 任雪盈 李洪振 张敏 李晓梅 吕峰 李晓颖 亓昕 陈佳琰 谢木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 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推量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P<0.001)。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扩大肿瘤推量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质子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 巨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