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宏 白庆生 +2 位作者 董为人 王希军 杨光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对50例鼻咽部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鼻咽部慢性炎症、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均为100%,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7.5%。...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对50例鼻咽部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鼻咽部慢性炎症、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均为100%,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7.5%。本实验首次报道鼻咽部慢性炎症粘膜端粒酶活性表达较弱,但在癌前病变.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唯一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检测不出端粒酶活性。结论从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到鼻咽癌的演变过程中,端粒酶可能在癌前病变期激活,并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可能与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鼻咽肿瘤 活性 TRAP
下载PDF
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与腺癌的CT表现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振辉 董兴祥 +1 位作者 高德培 张大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目前对于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CT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探讨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6例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患者和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CT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 目的目前对于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CT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探讨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6例结直肠原发印戒细胞癌患者和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CT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肠壁增厚形式、强化形式、肠周浸润情况、有无肠梗阻及其他器官转移等的差异。结果与结直肠腺癌组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小(t=5.23,P0.05)。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见于年轻患者,其CT表现为结直肠肠壁较长范围的环形增厚,增强扫描特征性表现为靶环征,并常累及肠周间隙及伴有腹膜转移、肠周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肠肿瘤 印戒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成刚 葛鸿慧 陈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 4 9例直肠癌术后病例作CT扫描计 64次。结果 肿瘤复发的CT表现 :造瘘术后CT表现为会阴及骶前区肿块 ,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骶前脂肪间隙消失 ;无造瘘术后CT表现新直肠壁增厚伴不规则...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 4 9例直肠癌术后病例作CT扫描计 64次。结果 肿瘤复发的CT表现 :造瘘术后CT表现为会阴及骶前区肿块 ,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骶前脂肪间隙消失 ;无造瘘术后CT表现新直肠壁增厚伴不规则偏心性肿块 ,管腔狭窄及闭塞 ,直肠周围脂肪间隙狭窄移位。结果 手术方式是辨别复发或术后改变的必要前提。术后组织纤维化、愈合的肉芽组织及放疗后纤维化均与复发难以鉴别。必要时行细针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 术后 CT 诊断
下载PDF
VEGF受体flk-1的表达与喉粘膜上皮癌变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邓志宏 黄维国 金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k-1在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flk-1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用抗flk-1抗体,在经过微波处理组织暴露抗原后,进行标准化的EliteABC染色,...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k-1在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flk-1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用抗flk-1抗体,在经过微波处理组织暴露抗原后,进行标准化的EliteABC染色,并通过图象分析系统确定flk-1在不典型增生、鳞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flk-1均有表达。在组织中,flk-1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在部分浆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也呈阳性反应。鳞癌组中的flk-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在鳞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flk-1表达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在鳞癌组中发生转移的病变flk-1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flk-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及间质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血管的发生相互依赖。flk-1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lk-1可能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上皮癌变 肿瘤转移 VEGF
下载PDF
FUDR保留灌肠对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作金 罗云生 葛海燕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46-547,共2页
目的:比较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5-氟尿密啶(5-FU)保留灌肠对直肠癌增殖细胞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患者 80例,随机分成 FUDR组(30例)、5—FU组(30例)、对照组(20例),术前... 目的:比较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5-氟尿密啶(5-FU)保留灌肠对直肠癌增殖细胞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患者 80例,随机分成 FUDR组(30例)、5—FU组(30例)、对照组(20例),术前每晚分别灌入 FUDR(500mg)、5-FU(500mg)、生理盐水各20ml,行保留灌肠,连续 7天。第 1天、第 8天钳取癌灶粘膜送检,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UDR组与 5—FU组治疗后其 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 FUDR组治疗后其 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较 5—FU组更为明显,而生理盐水对照组 PCNA变化无意义。结论:FUDR H 5—FU保留灌肠均可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且同一浓度的 FUDR作用较 5-FU更显著,故FUDR保留灌肠应作为直肠癌术前常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脲嘧啶脱氧核苷 直肠癌 局部化疗 治疗性灌肠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C_(33c)抗原及HBxAg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杰 王文亮 王泊沄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79,共5页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或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相同病例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胞核未见阳性信号。C33c抗原阳性细胞在PHC中呈散在、局灶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呈弥漫分布为主。本文结果提示HCV感染在PH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下载PDF
肾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组化分析及其与肾癌愈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建国 刘春霞 及和照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肾细胞癌(RCC)患者抗瘤免疫状况及TIL与肾癌愈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单克隆抗体对肾细胞癌原位肿瘤浸润琳巴细胞的构成与分布及活化进行研究,检测的TIL主要表面表标志包括CD_3、CD_4、CD_8、CD_(25)和HLA-DR抗... 目的:了解肾细胞癌(RCC)患者抗瘤免疫状况及TIL与肾癌愈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单克隆抗体对肾细胞癌原位肿瘤浸润琳巴细胞的构成与分布及活化进行研究,检测的TIL主要表面表标志包括CD_3、CD_4、CD_8、CD_(25)和HLA-DR抗原。结果:(1)RCC患者肿瘤原位TIL以·OT细胞为主(CD_3+),其中CD_8+细胞明显高于CD_4+细胞,其CD_4+/CD_8+比值与RCC临床分期成负相关。(2)在肿瘤原位,有部分表达活化标志CD_(25)或HLA-DR抗原T细胞存在。(3)RCC患者其TIL在瘤组织中呈弥散状分布。结论 肾癌TIL反映了肾癌患者局部抗瘤免疫状况,且与分期负相关,可做为肾癌愈后的客观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内HBxAg的表达及其与p21ras的关系
8
作者 戴朝六 夏振龙 +5 位作者 陈淑珍 姜卫国 王之章 金灵 逯好英 马贤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织内均有高频率表达,癌内HBxAg阳性组p2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但癌周组织HBxA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2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HBxAg与肝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调节ras癌基因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RAS 癌基因 肝肿瘤
下载PDF
整合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何金 陈詠莲 +1 位作者 许洪卫 杜心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x4、β1、β4亚单位整合素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1.胃癌组织中整合素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35例胃癌中x4阳性13例(37.10%),β1阳性33例(94.3%),β4阳性20例...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x4、β1、β4亚单位整合素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1.胃癌组织中整合素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35例胃癌中x4阳性13例(37.10%),β1阳性33例(94.3%),β4阳性20例(57.1%);2.三亚单位尤其是x4和β4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结果提示:x4、β1的高表达或β4的低表达.可能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示该癌组织有高侵袭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免疫组化 胃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内Fas抗原的表达及其与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关系
10
作者 李兴睿 易继林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256-257,共2页
为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通过对肝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TACE治疗后肝癌组织内Fas抗原表达明显增强,其中Fas抗原阳性者αFP平均下降率明显高于Fas抗原阴性者,且术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结果表明,T... 为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通过对肝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TACE治疗后肝癌组织内Fas抗原表达明显增强,其中Fas抗原阳性者αFP平均下降率明显高于Fas抗原阴性者,且术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结果表明,TACE治疗效果可部分归因于TACE治疗后肝癌组织内Fas抗原表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细胞性肝癌 肝癌 FAS抗原 TACE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学表现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探讨
11
作者 游绍进 郑庆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Z1期36-40,共5页
观察了52例乳腺癌组织切片。通过对乳癌原发灶10种组织学表现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分析,发现原发灶空泡状核型癌细胞数和淋巴管内癌栓数,以及癌巢之腺样、导管样、乳头状分化程度这三类组织学表现,均与乳癌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 观察了52例乳腺癌组织切片。通过对乳癌原发灶10种组织学表现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分析,发现原发灶空泡状核型癌细胞数和淋巴管内癌栓数,以及癌巢之腺样、导管样、乳头状分化程度这三类组织学表现,均与乳癌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作者等提出了建立乳癌淋巴转移判断函数式及其判别界值的设计和方法,该函数式得出的数据可能对发现乳癌之隐匿性淋巴转移以及乳癌之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癌/病理学 淋巴转移 淋巴结
下载PDF
c-Met、TIMP2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恒香 纪新强 周成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c-Met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c-Met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Met和TIMP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c-Met表达依次增高,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越晚,c-Met表达越强。TIMP2表达CIN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到宫颈鳞癌又呈下降趋势,临床分期越晚,表达越弱。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c-Met表达增高,TIMP2表达降低,而两者均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c-Met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有关,TIMP2可能是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一早期事件。c-Met、TIMP2可成为判断宫颈癌转移、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宫颈癌 浸润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RhoC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萍 高峰 +3 位作者 尹盼盼 文金林 宿颖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RhoC-shRNA转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系进行培养,RhoC-shRNA-LVRU6MP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AL-27,同时转染shRNA对照序列的空载体LVRU6MP作为对照组,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RhoC-s... 目的探讨RhoC-shRNA转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系进行培养,RhoC-shRNA-LVRU6MP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AL-27,同时转染shRNA对照序列的空载体LVRU6MP作为对照组,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RhoC-shRNA的细胞系。通过RT-PCR检测敲低效果。分别通过MTT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RhoC基因敲低对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克隆和迁移,侵袭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RhoC的表达降低80%左右,MTT实验RhoC-shRNA组和对照组相比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RhoCshRNA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克隆能力明显降低(P<0.01),划痕实验RhoC-shRNA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RhoC-shRNA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抑制RhoC的表达可以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C 口腔鳞癌 细胞侵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管密度与CD44v6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宁 梁青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间质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CD44v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CD44V6及VEGFR-3的表达,以VEGFR-3标记淋巴管,在显微...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间质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CD44v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CD44V6及VEGFR-3的表达,以VEGFR-3标记淋巴管,在显微镜下计数LVD。结果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LVD与癌侵袭程度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CD44V6与LV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P<0.01)。结论CD44V6及淋巴管密度与PT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管密度与PTC的侵袭有关,可作为预测PTC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D44V6 VEGFR-3 LVD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颈癌患者阴道细胞学放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董朝明 糜若然 孙保存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5年第3期130-131,共2页
本文对86例经放射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阴道脱落细胞的放疗反应做了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Ⅱb、Ⅲb期宫颈癌放疗后1~3个月内阴道脱落细胞放疗反应的检出率分别为59.1%和73.8%。随... 本文对86例经放射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阴道脱落细胞的放疗反应做了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Ⅱb、Ⅲb期宫颈癌放疗后1~3个月内阴道脱落细胞放疗反应的检出率分别为59.1%和73.8%。随访五年后,Ⅱb、Ⅲb期患者的存活组中,放疗反应阳性率分别为80%和70.4%,明显高于死亡组(33.5%和33.3%)。故提示:阴道脱落细胞的放疗反应检出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可做为评估放射治疗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阴道细胞学 放疗反应 预后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and features related to metasta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s
16
作者 邓永键 李祖国 +3 位作者 邱红明 黄卓垣 丁彦青 朱梅刚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3期218-220,224,共4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and features related to metastasis in two kinds ofhuman colorectal carcinorna (HCC) cell lines. Methods: Experimental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of two kinds ofcell lines, HT2... Objective To compare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and features related to metastasis in two kinds ofhuman colorectal carcinorna (HCC) cell lines. Methods: Experimental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of two kinds ofcell lines, HT29 and LoVo cells were compared by using nude mice model for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liver metastasis. The expressions of epithelial-cadherin (E-cad), laminin receptor(LNR) and type Ⅳcollagenase(Ⅳ col) in two kinds of HCC cell lines, HT29 and LoVo cells, were observed quantitatively. The intracellular CD44V6 expressed in mRNA and in protein of the HCC cell lines were detect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100% of nude mice had liver metastasis, which demonstrated thatLoVo is a high metastatic HCC cell line. However, HT29 is a relatively low metastatic HCC cell line becauseonly 42. 9 % of nude mice transplanted HT29 cells had liver metastasis. The expressions of E--cad, LNR andIVcol of HT29 and LoVo cells in vitro were detected quantitatively. HT29 cells expressed E-cad with weakpositive on cell membrane. and LoVo cells almost expressed none. LoVo cells expressed higher level of LNRand tV col than HT29 cells did.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 in LoVo cells whether in mRNA or in protein werehigher than that of HT29 cells. Conclusion: LoVo is a high metastatic HCC cell line while HT29 is a relatively low metastatic HCC cell line. E-cadherin, LNR, IV col and CD44V6 can determine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of HC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rna j METASTASIS 4 LAMININ receptor I epithelial-cadherin 3 type tV COLLAGENASE CD44V6
全文增补中
黄芪建中汤含药血清通过下调Rac1-Pak1/Rock1通路抑制胃癌SNU-1细胞增殖和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良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59-62,22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含药血清对胃癌SNU-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和对Rac1-Pak1/Rock1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状态良好的对数期胃癌SNU-1细胞,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含有黄芪建中汤的血清处理,作为观察组;另一组只用含有血清的细胞培...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含药血清对胃癌SNU-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和对Rac1-Pak1/Rock1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状态良好的对数期胃癌SNU-1细胞,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含有黄芪建中汤的血清处理,作为观察组;另一组只用含有血清的细胞培养基处理,作为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48 h内的体外增殖情况。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裸鼠皮下SNU-1细胞的成瘤大小。Transwell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c1、Pak1和Rock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4 h和48 h,CCK-8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裸鼠皮下肿瘤的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48 h后观察组侵入Transwell下方小室的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Rac1、Pak1和Rock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能够抑制胃癌SNU-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能够通过调控Rac1-Pak1/Rock1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信号通路 胃癌细胞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三株新建人膀胱癌细胞系染色体畸变特点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阎春芳 李旭 陈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应用G-显带技术对来源于同一膀胱癌手术标本的三株新建的克隆性膀胱癌细胞系(BLZ211,BLX211和BLS211)的核型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的核型均为超二倍体,染色体众数分别是63、62和69;每个细胞都缺失一条9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多为三条或... 应用G-显带技术对来源于同一膀胱癌手术标本的三株新建的克隆性膀胱癌细胞系(BLZ211,BLX211和BLS211)的核型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的核型均为超二倍体,染色体众数分别是63、62和69;每个细胞都缺失一条9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多为三条或四条;每个细胞系都有五个固定出现的异常染色体,其中四条是三个细胞系共有的:①4号染色体的结构重排,4pter→4q35::?,②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p21q22),③2个不能识别的标记染色体.M3和M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9号和7号染色体改变是这三株人膀胱癌细胞的原发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染色体畸变 膀胱肿瘤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肺癌100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佐顺 王树堂 +3 位作者 梁秀清 路玉春 许波 王惠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总结100例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中晚期肺癌,其中鳞癌39例,腺癌19例,未分化癌16例,组织类型不明26例。插管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3次。结果完全缓... 目的总结100例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中晚期肺癌,其中鳞癌39例,腺癌19例,未分化癌16例,组织类型不明26例。插管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3次。结果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40例,缓解率达63%。病情稳定31例,总有效率达94%。1年以上存活率达75%。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文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灌注疗法 支气管动脉
全文增补中
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万全 常桂民 《开封医专学报》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在NaBH4 还原作用下连接乳糖和磷脂酰乙醇胺制备乳糖酰乙醇胺 (Lac_PE) ,反应 40 0h测定偶联率为 48.6 % ,硅酸柱层析得到纯品。用 10 %的Lac_PE整合到超... 目的 :探讨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在NaBH4 还原作用下连接乳糖和磷脂酰乙醇胺制备乳糖酰乙醇胺 (Lac_PE) ,反应 40 0h测定偶联率为 48.6 % ,硅酸柱层析得到纯品。用 10 %的Lac_PE整合到超声法制备的小单层脂质体 (由PC :chol:PE以 7∶2∶1摩尔比组成 )脂膜上。结果 :其插入率为 99.6 % ,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体外杀瘤试验 (MTT法 )表明 :48h细胞毒试验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 - 772 1的杀伤作用显著优于无糖脂脂质体 (P <0 .0 1) ,以IC50 计 ,乳糖脂脂质体的杀伤作用是对照组的 16 .3倍 ,而对非靶细胞 (B16黑色素瘤细胞 )的杀伤作用二者相近。 0 .5h预处理试验表明 :缩短药物与细胞接触时间后 ,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仍保持较强的杀伤肝癌作用 ,IC50 为 2 .74μg/ml,而对照组为 48.7μg/ml。 结论 :表明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的杀伤作用来自半乳糖基配体的特异性介导和人肝癌细胞上肝凝集素的识别内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 脂质体 肝癌 阿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