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眩晕合并心脑血管病及其临床用药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嘉怡 杨耀芳 +3 位作者 陆海峰 李荣 张琳 赵恒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眩晕合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逐年递增,合并疾病的数量和复杂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发现,老年眩晕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多种心脑血管病相关。本文将重点介绍老年眩晕的发病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眩晕合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逐年递增,合并疾病的数量和复杂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发现,老年眩晕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多种心脑血管病相关。本文将重点介绍老年眩晕的发病率、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危险因素,阐述老年眩晕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并就老年眩晕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临床用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眩晕 心脑血管病 临床用药
下载PDF
APOLIPOPROTEIN (a) PHENOTYPES I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
作者 庄一义 李建军 汪俊军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5-58,共4页
Apolipoprotein (a) [Lp(a)] phenotypes of 69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vivor and 56 stroke patients were report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190 healthy Chines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apo(a) phcno... Apolipoprotein (a) [Lp(a)] phenotypes of 69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vivor and 56 stroke patients were report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190 healthy Chines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apo(a) phcnotype frequenc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CVD)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ntrols. The frequency of the phenotypes S1 and S2 were remarkably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within the same single-band apo(a) phcnotype. Moreover, the Lp (a) serum concentrations in CCV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s within the same single-band apo (a) phenotype. The apo (a) phenotype analysis of two pedigrees were shown as a typical autos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 In MIS OI APOLIPOPROTEIN PHENOTYPES I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原文传递
四川省六年心脑血管病死亡动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邓颖 张自光 +2 位作者 吴先萍 王燕 宋扬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8年第2期59-61,共3页
对监测点1989~1994年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年平均死亡率为133.92/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98%,居全死因第一位。标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无论男性、女性,心... 对监测点1989~1994年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年平均死亡率为133.92/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98%,居全死因第一位。标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无论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特别在35岁以后,死亡率成倍增加。其中,以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为100.29/10万,占心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67.56%,其次是风湿热和风心病,死亡率为17.22/10万,居第三位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应把脑血管病、风心病作为该省防治的重点,在35岁以前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心脑血管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疾病统计
下载PDF
内皮细胞膜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建丽 刘丹 +2 位作者 张法军 董艳娟 武云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内皮细胞膜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对内皮细胞膜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具有疾病预测价值的内皮细胞膜微粒表型,可对心脑...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内皮细胞膜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对内皮细胞膜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具有疾病预测价值的内皮细胞膜微粒表型,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膜微粒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良苗 卢学勉 +2 位作者 杨虹 叶成夫 杨士桂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人类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普遍易感。诸多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升高,且HP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糖尿病患者HP感染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 人类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普遍易感。诸多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升高,且HP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糖尿病患者HP感染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踝臂指数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唐世凡 王朝晖 +1 位作者 张文娟 朱秀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的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88例心脑血管病高危住院患者,年龄30-93(64±13)岁,男性165例,女性123例;分为ABI正常组(ABI 0.9~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的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88例心脑血管病高危住院患者,年龄30-93(64±13)岁,男性165例,女性123例;分为ABI正常组(ABI 0.9~1.3)193例和ABI异常组(1.3〈ABI〈0.9)95例,进行ABI、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88例患者中ABI异常95例,检出率为32.98%。影响AB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13)、血糖(P〈0.01)、血脂(P=0.003)、血压(P〈0.01)、吸烟(P=0.002)等。异常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和37.89%,明显高于ABI正常组的10.36%和20.2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OR值分别是4.09、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中ABI异常检出率高;ABI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ABI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脉耕 杨功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5-627,共3页
目的 介绍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和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为例 ,说明GM(1,1)模型的应用方法、条件及拟和优度检验。结果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 ,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 目的 介绍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和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为例 ,说明GM(1,1)模型的应用方法、条件及拟和优度检验。结果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 ,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上升趋势较明显。结论 GM(1,1)模型能够较好的用于疾病死亡率的近期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数列GM(1 1)模型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预测中 灰色数列 疾病监测
下载PDF
硫酸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凌 李志善 +2 位作者 戚文航 范维琥 王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目的 :验证硫酸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筛选具有血小板高聚集性的 2 40例患者随机分入氯吡格雷组 (CPG组 )与噻氯匹定组 (TCP组 ) ,分别服用CPG 5 0mg和TCP 2 5 0mg ,或TCP片2 5 0mg和CPG安慰片 5 0mg ,总疗程 4... 目的 :验证硫酸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筛选具有血小板高聚集性的 2 40例患者随机分入氯吡格雷组 (CPG组 )与噻氯匹定组 (TCP组 ) ,分别服用CPG 5 0mg和TCP 2 5 0mg ,或TCP片2 5 0mg和CPG安慰片 5 0mg ,总疗程 4周。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d8与 4周末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分别于服药前与服药后 4周末检查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小便常规。结果 :服药后CPG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 (P <0 .0 1) ,出凝血时间均延长。服药后d8与 4周末 ,ADP 0 .5 μmol/L诱导率分别降低(2 8.7± 2 2 .5 )与 (2 8.8± 2 3.4) ;ADP 1.0 μmol/L诱导率分别下降 (35 .4± 2 3 .8)与 (34.3± 2 5 .6 )。TCP组于服药后的d8与 4周末 ,其ADP 0 .5 μmol/L诱导率分别降低 (2 8.3± 2 3 .8)与 (32 .8± 2 3 .1) ;ADP 1.0 μmol/L诱导率分别下降 (35 .3± 2 0 .8)与 (37.2± 2 5 .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CPG组与TC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85 %与12 .17%。结论 :CGP与TCP具有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但前者不良反应少 ,可广泛应用于具有血小板高聚集状态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从痰湿体质内皮功能角度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玲孺 王济 +5 位作者 姚海强 陈雪梅 孙冉冉 许璇璇 张妍 白明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8-580,共3页
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构成我国的死亡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机制和防治方法研究亟待取得突破。研究认为,内皮功能不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而痰湿体质者是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 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构成我国的死亡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机制和防治方法研究亟待取得突破。研究认为,内皮功能不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而痰湿体质者是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并存在内皮功能不全的分子机制。由此提出,早期关注痰湿体质人群内皮功能状态,并运用调体理论早干预早治疗,可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内皮功能不全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春阳 王晓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期为1年。2组均随访1年,在治疗初始和随访1年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与颈动脉狭窄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积分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与天然植物药 被引量:12
11
作者 熊江波 孙柳燕 王如伟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3期3-6,共4页
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属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关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不断被报道,因此,人们对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少的中药以及天然植物药制剂寄予厚望。目前中药制剂在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市场已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 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属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关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不断被报道,因此,人们对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少的中药以及天然植物药制剂寄予厚望。目前中药制剂在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市场已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银杏叶制剂已成为全球服用人数最多的天然植物药。不断开发和完善中药及天然植物药系统,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必将有深远的医学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对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剂、颇具发展前景的心脑血管用天然植物药成分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天然植物药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李军教授从痰瘀论治心脑同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红燕 丁天红 李军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导师李军教授认为"气...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导师李军教授认为"气滞、血瘀、痰阻"是其根本原因所在,虚实夹杂、痰瘀互结为其病机关键。根据其病程长短、舌象脉象、舌下脉络、口唇颜色等将其证情的轻重分为痰瘀交滞证、痰瘀交结证、痰瘀胶结证三型,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痰瘀的认识,提示痰瘀伴随心脑同病始终,强调"见痰及瘀"、"见瘀及痰"的重要性,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病 痰瘀 经验
下载PDF
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永洁 马国胜 +3 位作者 杨小秦 狄宝山 李德霞 杜玲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对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前后的临床变量关系。方法将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418例按年分分为两组,对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的各项临床变量和发生后的急救相关时间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 目的对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前后的临床变量关系。方法将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418例按年分分为两组,对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的各项临床变量和发生后的急救相关时间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的发生率2004年组低于1999年组(P<0.05);(2)在AMI和ACVD发病前有明确诱因及发病时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虽逐年增高(P>0.05),但发病时能识别心脑血管事件报警信号的患者逐年增高更明显(P<0.05);(3)随着两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后的急救相关时间的逐年缩短(P<0.05),病死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P>0.05)。结论三种慢性病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识别能力逐年提高,但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并没有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急救需要引进有组织的医疗服务模式(胸痛单元及卒中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临床变量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和脉压分析与护理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霍霞 高萌 胡艳童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6期54-55,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相互关系,指导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并按年龄、脉压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动态血压特点,比较不同脉压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相互关系,指导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并按年龄、脉压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动态血压特点,比较不同脉压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结果与高龄老年组相比,长寿老年组患者24h平均动脉压(135.62±8.21)mmHg(1mmHg=0.133kPa)vs(110.46±6.98)mmHg,平均收缩压(159.89±9.76)mmHgvs(140.56±6.32)mmHg,平均脉压(75.78±5.14)mmHgvs(60.45±4.76)mmHg均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P<0.05。而长寿老年组患者24h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高龄老年组,(65.56±4.78)mmHgvs(74.33±6.56)mmHg,P<0.05。24h平均脉压≥60mmHg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4h平均脉压<60mmHg组,P<0.05。结论长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脉压高于高龄老年患者,舒张压较之低。提示观察到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过高时,提前做好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差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艾肖 赵莉 +3 位作者 孙惠萍 马兰萍 胡云春 郭志英 《河北中医》 2005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7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心...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7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改善情况。结果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总有效率57.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9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脑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两所大学教师血脂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翁改志 罗二平 +1 位作者 申广浩 唐耀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两所大学教师血脂水平,分析检测结果,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酶法(COD—PAP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用酶法(GPO—PAP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用选择性抑制法(SPD法)检测高密度...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两所大学教师血脂水平,分析检测结果,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酶法(COD—PAP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用酶法(GPO—PAP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用选择性抑制法(SPD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目醇(HDL—C)。用表面活性剂清除法(SUR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对象按年龄、性别分成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22.70岁以上5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1名教师,男867人,女774人。TC:男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50岁前降低,50岁后增高,60~69岁72.70岁以上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TG:随年龄增长男性下降,女性增高;各年龄段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男女随年龄增长均增高;50~59岁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男女随年龄增长无变化;60~69岁,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男性随年龄下降,女性50岁后增高,因此青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更应注意血脂异常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临床检验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高压交变电磁场对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银海 张汉武 许永臣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应用高压交变电磁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 55例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 3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显效 229例,好转 290例,无效 41例, 60例高... 目的 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应用高压交变电磁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 55例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 3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显效 229例,好转 290例,无效 41例, 6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升高,降低了全血和血浆粘度。结论 高压交变电磁场能改善脂蛋白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变电磁场 脂蛋白 血液流变学 心脑血管疾病 康复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晨峰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超 白佳柠 +3 位作者 袁锦 陈永忠 朱再志 许志忠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42例MHD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根据血压晨峰分为血压晨峰组(44例)和非血压晨峰组(19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42例MHD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根据血压晨峰分为血压晨峰组(44例)和非血压晨峰组(198例)。采集2组患者相关的研究数据,记录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①2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和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晨峰组的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QT离散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152±14)mmHg、(158±10)mmHg、(124±12)mmHg、(56.2±14.6)、(132.8±4.0)g/m^2,与非血压晨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时2h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68±17)mmHg、(62.5±12.6)mm-Hg、(1.18±0.32)mm,与非血压晨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24hDBP、dDBP、nDBP、夜间最低DBP和晨起时2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压晨峰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63.6%)及病死率(27.3%)显著高于非血压晨峰组(22.7%,8.1%)(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血压晨峰现象,血压晨峰与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晨峰 心脑血管疾病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药疹165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常桂香 温晨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2期143-144,147,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药疹的类型及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9年6月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根据...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药疹的类型及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9年6月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皮疹分型按《临床皮肤病学》分型方法,致病药物根据《新编药物学》进行分类;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致病药物或可疑致病药物,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结果引起心脑血管病药疹的主要药物为抗高血压药、中成药,麻疹样疹、荨麻疹型药疹常见。165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结论药物引起皮疹为医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病情控制不佳将累及到肝、肾等脏器,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必须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药疹 致病药物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及其他脂类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智宏 梁庆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 (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 (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支持脂蛋白 (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 (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 (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支持脂蛋白 (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 -C、HDL -C、TG、TC含量。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血浆脂蛋白 (a)水平变化与LDL -C、HDL -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