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和节律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心血管危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新 刘长虎 +3 位作者 王明磊 梁军 李敏 高琳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2998-3002,共5页
目的研究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和节律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心血管危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二甲双胍结合... 目的研究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和节律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心血管危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二甲双胍结合节律运动治疗,男31例,女19例,年龄(61.25±2.64)岁;观察组49例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和节律运动治疗,男30例,女19例,年龄(61.31±2.60)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胰岛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血糖(2hPG)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四项指标[FPG(6.68±1.21)mmol/L、HbA1c(7.10±0.95)%、FINS(7.68±2.57)μU/ml、2hPG(7.34±1.14)mmol/L]均低于对照组[FPG(7.25±1.26)mmol/L、HbA1c(7.71±1.03)%、FINS(8.94±2.96)μU/ml、2hPG(8.04±1.23)mmol/L](均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2.15±0.39)比(2.39±0.40)](均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治疗前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HOMA-β(47.63±2.75)、ISI(2.95±0.43)]高于对照组[HOMA-β(45.91±2.61)、ISI(2.64±0.47)](均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3个炎症因子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IL-1β(4.86±1.02)ng/L、CRP(1.34±0.03)mg/L、TNF-α(8.62±1.36)ng/L]低于对照组[IL-1β(5.48±1.23)ng/L、CRP(1.39±0.04)mg/L、TNF-α(9.54±1.59)ng/L](均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TG(4.17±1.18)mmol/L、TC(2.28±0.95)mmol/L、LDL-C(2.50±0.29)mmol/L]低于对照组[TG(4.73±1.02)mmol/L、TC(2.89±1.13)mmol/L、LDL-C(2.69±0.32)mmol/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7/49)]与对照组[10.00%(5/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514)。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和节律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血脂水平,患者炎症反应更低,心血管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节律运动 胰岛功能 炎症状态 心血管危险 空腹胰岛素 血脂指标
下载PDF
RDN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影响
2
作者 王丽 李超 +6 位作者 夏大胜 何强 赵向东 陈欣 郭素箴 殷雪梅 卢成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905,共7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不同心血管风险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安全性, 以及对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等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单臂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7月6日到2015年12月23日... 目的探讨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不同心血管风险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安全性, 以及对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等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单臂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7月6日到2015年12月23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RDN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并根据基线心血管风险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通过比较两组RDN后1、5、11年的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评估不同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对RDN的治疗响应性;通过随访RDN术后1、11年的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RDN的长期安全性。通过诊室和电话随访RDN术后11年降压药物总每日限定剂量(DDD)及RDN术后长期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6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年龄(50.2±15.0)岁, 其中男性35例(56.5%)。高危组35例, 中低危组27例。高危组患者RDN术后5年的诊室收缩压[(-38.0±15.1)mmHg比(-25.0±16.6)mmHg(1 mmHg=0.133 kPa), P=0.002]、家庭自测收缩压[(-28.4±12.7)mmHg比(-19.7±13.1)mmHg, P=0.011]以及RDN术后11年诊室收缩压[(-43.0±18.4)mmHg比(-27.8±17.9)mmHg, P=0.003]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心率以及降压药总DDD数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DN术后1、11年两组的肌酐、eGFR水平与基线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部患者中RDN术后5、11年的累积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1.6%(1/62)和8.1%(5/62), 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2%(2/62)和11.3%(7/62), 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DN具有长期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心血管风险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对RDN治疗的响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去肾交感神经术 难治性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