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原发性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秀梅 吴波 +3 位作者 饶秋 印洪林 周航波 石群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类癌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鉴别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肾的类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6岁。CT显示肿块边界尚清,均质,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光镜下肿瘤组织呈梁...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类癌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鉴别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肾的类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6岁。CT显示肿块边界尚清,均质,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光镜下肿瘤组织呈梁状、缎带状排列,间质富于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多边形,胞质嗜酸,细胞界限不清,核圆,核分裂少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D99和vimentin(+),CKpan、EMA、CK7、CD10、P504S、Ksp-cadherin、CD117、SMA和CD34(-)。电镜下肿瘤细胞胞质内见大量神经分泌颗粒,细胞间还可见桥粒结构。结论肾原发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电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类癌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影像学
下载PDF
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类癌 被引量:4
2
作者 余福兵 何夕昆 +2 位作者 郝玲 盛娟 左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对直肠小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超声内镜检查(EUS)来源于直肠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2例(肿瘤直径≤15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 目的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对直肠小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超声内镜检查(EUS)来源于直肠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2例(肿瘤直径≤15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随访。结果12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11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是治疗直肠小类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 结扎法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直肠类癌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诊治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静 董文广 王天宝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痛,30%出现腹胀,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48%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痛,30%出现腹胀,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48%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类癌占38%,胃类癌及十二指肠类癌各占20%。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直径平均为2.70±1.79cm,24%的肿瘤浸及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者占20%。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5年生存率占54%。平均生存期为(67.2±18.9)个月,其中肿瘤直径不超过2.70cm者为(80.4±5.0)个月,超过2.70cm者为(80.4±5.0)个月;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者为(76.3±3.1)月,肿瘤侵及浆膜者为(51.2±5.8)月;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50.2±4.6)个月,不伴淋巴结转移者(76.5±4.7)个月。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消化道类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完整切除。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0例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及CT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胡玉川 李刚锋 +4 位作者 颜林枫 段世军 井勇 闫卫强 崔光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NET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型,并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NET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型,并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密度、强化程度、有无坏死、转移和邻近结构侵犯等)。结果:组织病理学亚型:典型类癌2例(10%),不典型类癌4例(20%),小细胞癌4例(20%),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5%),未明确病理学亚型9例(45%)。根据CT危险度分级标准,4级15例(75%),3级4例(20%),2级1例(5%)。CT影像学特征:不规则形18例(90%);内部密度不均匀14例(70%),瘤体内显示钙化9例(45%),囊变坏死11例(55%);增强后多为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其中轻度强化8例(40%),中度强化11例(55%),仅有1例胸腺典型类癌出现显著强化。肿瘤多沿纵隔血管间隙生长,19例(95%)出现纵隔结构侵犯,13例(65%)不同程度侵犯包绕纵隔大血管,9例(45%)存在上腔静脉癌栓,12例(60%)可见纵隔肿大淋巴结,1例侵犯胸骨。结论:TNE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沿大血管间隙浸润性生长,常伴发上腔静脉癌栓形成。CT对TNETs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阑尾管状类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勇 何度 +1 位作者 肖坚 张秀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阑尾管状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例阑尾管状类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阑尾管状类癌均为女性,分别为16岁和23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均位于阑尾尖部,... 目的探讨阑尾管状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例阑尾管状类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阑尾管状类癌均为女性,分别为16岁和23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均位于阑尾尖部,直径分别为2mm和3mm,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排列成不连续的管状和短索状结构。免疫表型:CD56、NSE及CgA均呈局灶性阳性,Syn及CK20均为阴性,1例CK7为局灶性阳性,CEA均为弥漫性阳性。随访均为无瘤生存。结论阑尾管状类癌极为罕见,体积很小,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均有表达,局部切除即可治愈,须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神经内分泌 管状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内镜术前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郜元军 李胜保 +4 位作者 雷玉娥 郭艳 姜东升 屠新华 张卫国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76-578,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直肠类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用ESD方法治疗的直肠类癌经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8例直肠类癌,直径大小约...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直肠类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用ESD方法治疗的直肠类癌经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8例直肠类癌,直径大小约0.5-1.2 cm,超声内镜(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低回声病变,固有肌层无累及。8例患者全腹部及胸部CT检查无转移,均行ESD完整剥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类癌,切缘及基底阴性。术后随访16-27月,未见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结论:ESD是治疗无固有肌层浸润及转移的直肠类癌的有效方法,EUS有助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浸润深度判断,术前活检并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类癌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翟梅娟 章美珍 +2 位作者 赵再秋 吴丽娟 黄雅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胃肠道混合性类癌一腺癌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无特异临床症状,组织形态学特点:有类癌和腺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腺癌CK、CEA阳性,Syn、CgA、NSE均阴性,类癌Sy... 目的探讨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胃肠道混合性类癌一腺癌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无特异临床症状,组织形态学特点:有类癌和腺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腺癌CK、CEA阳性,Syn、CgA、NSE均阴性,类癌Syn、CsA、NSE阳性,CK、CEA可阴性也可阳性。结论 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少见,依据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刚 于国 +1 位作者 刘丽威 晋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18-32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病理大体上呈灰白色巨块状,发生在胆囊颈部,大小10 cm×9 cm×9 cm。...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病理大体上呈灰白色巨块状,发生在胆囊颈部,大小10 cm×9 cm×9 cm。光镜下肿瘤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由大小一致的圆形、多角形小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等器官样结构;另一部分呈中分化腺癌形态特点。小细胞界限不清楚,核圆,细胞质颗粒状嗜酸性,可见中等大小核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Syn及NSE均强阳性。诊断为胆囊混合性类癌。结论原发性胆囊类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胆囊混合性类癌更加罕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胆囊类癌确诊的关键,明确诊断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类癌瘤 混合性类癌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胃类癌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恩涛 孟令平 陈嘉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8-1828,共1页
关键词 胃类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膀胱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嘉懿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类癌并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膀胱类癌。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类癌并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膀胱类癌。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类癌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阑尾类癌26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陈少云 刘世德 任东婷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 目的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现肝脏转移性肿瘤。20例仅行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肝叶部分切除术。随访的26例患者中,25例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阑尾类癌较少而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即可,术中冰冻切片可指导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类癌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类癌并多发转移1例报告
12
作者 卢冬彦 叶小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55-15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右胁肋部隐痛1个月余"于2015年4月13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5年3月份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胁肋部隐痛,深呼吸时自觉缓解,无胸闷气促、咳嗽咯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2015年4月7日至当地医院行胸部+...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右胁肋部隐痛1个月余"于2015年4月13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5年3月份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胁肋部隐痛,深呼吸时自觉缓解,无胸闷气促、咳嗽咯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2015年4月7日至当地医院行胸部+上腹部CT平扫提示:后上纵膈团块状灶,考虑占位;双侧多发肋骨(部分伴病理性骨折)、胸4膨胀性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类癌瘤 肿瘤转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诊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宇 张睿 +1 位作者 郑泽霖 金殷植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515-519,共5页
类癌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消化道类癌最为常见。类癌生长较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消化道类癌发... 类癌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消化道类癌最为常见。类癌生长较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消化道类癌发现率明显增加。消化道类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手术药物联合疗法是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类癌综合征 消化道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43例Ki-67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艳红 张永建 徐洪 《交通医学》 201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消化道类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消化道类癌病理组织切片4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类癌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病变部位:胃、十二指肠11例,小肠及结肠6例,阑尾5例... 目的:分析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消化道类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消化道类癌病理组织切片4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类癌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病变部位:胃、十二指肠11例,小肠及结肠6例,阑尾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21例。(2)恶性程度:早期癌仅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27例;进展期癌浸润至肌层以下16例,淋巴结转移18例。(3)Ki-67在早期类癌27例中阳性表达8例(29.63%),在进展期类癌16例中阳性表达12例(7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在无淋巴结转移类癌25例中阳性表达8例(32.00%),在有淋巴结转移类癌18例中阳性表达14例(77.78%),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消化道类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消化道类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类癌 肿瘤增殖抗原Ki-67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下载PDF
内镜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轶群 周平红 +6 位作者 徐美东 钟芸诗 陈巍峰 马丽黎 秦文政 蔡贤黎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内镜治疗的9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类癌,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内镜治疗的9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类癌,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96(32.5±24.1)个月。肿瘤直径小于1.0cm的65例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1.0-2.0cm的25例患者,术后有3例(12%)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2年和6个月,其中1例再行Dixon术后3个月又出现肝脏转移(4%):肿瘤直径大于2.0cm的1例患者术后未见复发。本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8.0%和91.4%。结论肿瘤直径小于1cm、未侵犯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切除 直肠类癌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蝶窦类癌1例
16
作者 于丹丹 修世国 王丹丹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09-1409,共1页
患者,女,52岁。自诉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鼻塞、流脓涕,有时涕中带有血丝,伴有嗅觉减退。于2015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示:右侧鼻咽部、鼻腔及蝶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黏膜增厚,骨壁未见吸收、破坏、硬化征象。鼻内镜检查示... 患者,女,52岁。自诉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鼻塞、流脓涕,有时涕中带有血丝,伴有嗅觉减退。于2015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示:右侧鼻咽部、鼻腔及蝶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黏膜增厚,骨壁未见吸收、破坏、硬化征象。鼻内镜检查示:右侧鼻腔后部及后鼻孔处可见淡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类癌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