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增停 马钧阳 +1 位作者 曾丽蓉 钟梅英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 robertshaw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欢楷 黄小贤 +3 位作者 张隆盛 杨铎 黄熙扬 林耿彬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帝视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E组和M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E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帝视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E组和M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E组患者采用帝视内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及定位,M组患者采用Macintosh喉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听诊法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气道评估情况;记录两组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单肺通气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组暴露声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明显低于M组(P<0.05);E组Cormach-Lehane声门暴露分级明显优于M组(P<0.05);E组首次插管成功率、MN间距明显高于M组(P<0.05),E组术中气道峰压过高、肺塌陷不良、需要调整导管位置例数明显低于M组(P<0.05),E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帝视观察用内窥镜能安全有效应用于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与Macintosh喉镜插管听诊法比较,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术中单肺通气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视内镜 robertshaw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定位
下载PDF
72例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翃斌 张敏儿 林爱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robertshaw支气管导管 导管对位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卢增停 马钧阳 +1 位作者 曾丽蓉 钟梅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935-3936,共2页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 robertshaw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特点概述 被引量:7
5
作者 孔德煜 邓海洪 肖晓山 《现代医院》 2016年第10期1463-1466,共4页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科手术中能快速实现单侧肺通气,为术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和开阔的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避免了手术侧肺分泌物和血液向健侧肺倒灌。双腔支气管导管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和比较可靠的单肺通气技术。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carlens、white、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 可视性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新定位标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瑶 邹望远 +1 位作者 刘志勇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定位标准 robertshaw 临床应用 胸科手术 插管操作 导管位置 导管错位
下载PDF
905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晓旭 胡灼军 +1 位作者 曾玲双 张栋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7期2515-2516,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s)型号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简称总院)703例DLTs病历及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二院)202例DLTs病历。结果 905例DLTs病例中,左侧DLTs使用率为77.8%,... 目的探讨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s)型号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简称总院)703例DLTs病历及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二院)202例DLTs病历。结果 905例DLTs病例中,左侧DLTs使用率为77.8%,右侧管DLTs使用率为22.2%。随着体重、身高和年龄的增加、男性的比例增高,管号增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总院35号DLTs使用率为15.2%,低于二院35号DLTs 27.7%的使用率(P<0.01)。总院39号DLTs使用率为28.3%,高于二院39号DLTs 10.0%的使用率(P<0.01)。二院使用35号DLTs导管患者的身高、性别及体重与总院使用37号导管患者的上述指标无差异,二院使用37号导管患者的身高、性别及体重与总院使用39号管患者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身高、体重、性别及年龄是影响DLTs导管型号选择的主要因素,选择小一号的DLTs也能满足手术和单肺通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shaw 支气管 导管 型号
下载PDF
无隆突钩Carlen氏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法
8
作者 张汉生 夏磊铭 +2 位作者 王洁 袁世荧 姚尚龙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牵引法 左侧支气管 无隆突钩carlen气管导管 插管法
下载PDF
蓝色支气管套囊充气插管法在双腔管中的应用
9
作者 蒋永 周雪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1期1702-1703,共2页
胸外科中常需要单肺通气,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入双腔管支气管导管(DLT)的方法。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Robertshaw导管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因其无隆突沟,故插入深度不易掌握,易出现肺隔离不全或导管错位,影响单肺通气的... 胸外科中常需要单肺通气,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入双腔管支气管导管(DLT)的方法。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Robertshaw导管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因其无隆突沟,故插入深度不易掌握,易出现肺隔离不全或导管错位,影响单肺通气的实施。DLT插管法及其定位情况的判断,近年发达国家及地区推荐常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伊0B),但我国多数医院因条件限制仍沿用经验插管法结合听诊定位法、吸痰管通畅定位法、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定位法等进行插管,但经验插管法经常要反复调整管端的位置,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很低。本研究拟评价蓝色支气管套囊充气插管法在Robertshaw导管插管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套囊充气 插管法 robertshaw导管 蓝色 纤维支气管 二氧化碳监测
下载PDF
Robertshaw双腔管的应用适应症探讨
10
作者 戴行钟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7-137,共1页
Robertshaw双腔管的应用适应症探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戴行钟卡仑氏导管施行支气管麻醉术,可有肺内分流增加、换气不足、易于发生气道损伤、分泌物吸引困难等缺点,未能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我院自1989年以来,... Robertshaw双腔管的应用适应症探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戴行钟卡仑氏导管施行支气管麻醉术,可有肺内分流增加、换气不足、易于发生气道损伤、分泌物吸引困难等缺点,未能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我院自1989年以来,以Robertshaw双腔管施行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支气管麻醉 robertshaw导管
下载PDF
改良双腔管插管双肺隔离方法的临床应用(附60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国胜 吕振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4-554,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l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需双腔管插管患者。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6岁,ASAI~Ⅱ级。使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35~37F,左侧管32例、右侧管28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l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需双腔管插管患者。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6岁,ASAI~Ⅱ级。使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35~37F,左侧管32例、右侧管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插管 robertshaw支气管导管 临床应用 隔离方法 改良 插管患者 平均年龄
下载PDF
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在开胸手术患者双腔管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祥刚 李星宇 +1 位作者 安裕文 谭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2-393,共2页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非常关键,否则术中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1].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沟,插入深度不易掌握,易出现肺隔离不全或导管错位,影响单肺通气的实施[2].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监测 呼出气 手术患者 robertshaw导管 开胸 纤维支气管 气道压力变化 单肺通气 严重并发症 DLT 定位准确 插入深度 发达国家 最佳深度 导管位置 肺隔离 手术中 定位法 主观性 不满意 准确性 CO2 出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