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定秀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7,共8页
在当代西方史学思潮中,微观史学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微观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学思想,与西方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的具体内容,是以小群体或个人为研究对象,注重史料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采取以记... 在当代西方史学思潮中,微观史学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微观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学思想,与西方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的具体内容,是以小群体或个人为研究对象,注重史料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采取以记名法和推测范式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及肯定叙述是最好的表现形式等。金兹伯格微观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却也遭到了诸多的批评和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金兹伯格 微观史学 微观与宏观 西方 史学
下载PDF
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探析——以卡罗·金兹堡的图像研究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根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92,共8页
卡罗·金兹堡的图像证史研究具有新意。他借鉴了图像学理论,认为图像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细节证据,也认识到图像的复杂性。基于图像分析,金兹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求知观念、精英与大众群体的文化关联进行了考察。同时,他对... 卡罗·金兹堡的图像证史研究具有新意。他借鉴了图像学理论,认为图像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细节证据,也认识到图像的复杂性。基于图像分析,金兹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求知观念、精英与大众群体的文化关联进行了考察。同时,他对历史研究的属性和方法进行反思,提出从细节入手的证史思路。金兹堡的图像证史揭示了图像在心态研究方面和细节表现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图像本身固有的模糊性也不容忽视。更合理的研究思路应是文字考证与图像分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证史 理论与方法 卡罗·金兹堡
下载PDF
卡罗·金兹堡微观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根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4期13-22,110,共10页
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 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罗·金兹堡 微观史学 理论指向
下载PDF
《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与诗意现实主义——李军新著读后
4
作者 王玉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跨文化艺术史是艺术史学科近年来出现的最有潜力的一种研究方法。李军著《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是跨文化艺术史的一个经典之作。本文从该书的写法、它所使用的方法论,以及艺术史写作与艺术史家之间的关系三个维度,评论了这部... 跨文化艺术史是艺术史学科近年来出现的最有潜力的一种研究方法。李军著《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是跨文化艺术史的一个经典之作。本文从该书的写法、它所使用的方法论,以及艺术史写作与艺术史家之间的关系三个维度,评论了这部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艺术史 诗意现实主义 金斯伯格 全球美术史
下载PDF
丽藻彬彬:关于文学与历史哲学的思考
5
作者 张隆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9,共11页
文学和历史都是记叙在个人或集体的记忆当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作为写作形式,文学和历史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要求摹述事件、刻画人物都栩栩如生、前后连贯、合情合理,具有真实感。历史叙述描绘生动,史书中记言合乎情理,目的都在... 文学和历史都是记叙在个人或集体的记忆当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作为写作形式,文学和历史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要求摹述事件、刻画人物都栩栩如生、前后连贯、合情合理,具有真实感。历史叙述描绘生动,史书中记言合乎情理,目的都在于产生这种真实感。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的“同时性”概念就可以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通过文学和历史的叙述,我们对过去的体验何以有那种身临其境的直接性。然而历史与文学又有重要区别,史家在认识论和伦理的意义上,都与实在发生的实事相关连,应该“直笔”书写,而诗人和小说家则可以凭空虚构。中国传统有“史德”观念,史家应该秉笔直书,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为例,讨论历史写作与历史理解的一些理论问题,力求使诗和历史可以相互发明,而非彼此对立、互不相干。本文最终将强调历史叙述求真的价值,强调其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我们如何认识历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文学 描写与叙述 真实感 同时性 真与求真 《左传》 司马迁 海登·怀特 卡洛·金斯伯格 伽达默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