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存 李红霞 牛培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察组),另外53例患者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指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膝最大角度数、屈膝最大角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上楼、下蹲、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
2
作者 勒世海 邓玲 许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联合组行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骨性愈合时间、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床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时间水平短于常规组,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可提高手术效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术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手术 体位改变 三踝骨折 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外侧入路优先的定型化根治手术技术要点(附手术视频)
3
作者 张轩 王凯 +3 位作者 李腾腾 宋军 符炜 付海啸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915-921,共7页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他高难度病例。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手术可降低中转开腹率,且在自主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尽管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一些技术限制,但仍需对其手术操作流程进行定型化,以实现手术操作的同质化。本团队在完成50例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操作流程,以期实现该术式的相对定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乙状结肠癌 外侧 定型化
下载PDF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4
作者 张钧 宋国智 常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26-527,共2页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6个月失访;其他8例随访0.6~6年,平均(2.5±1.7)年;无复发或死亡,mRS评分0~2分。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可以很好地暴露上侧、外侧和腹外侧桥脑,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桥脑外侧 颞下经小脑幕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5
作者 丁佶康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t=19.632、6.483,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t=17.649,P<0.001);术后6个月,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t=3.072、2.249,P=0.003、0.029),WOMAC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t=7.123、6.249、3.899、6.504,P均<0.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χ^(2)=0.221,P=0.638)。结论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FTP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方式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 经前外侧扩展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姚鹏飞 官建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改良组术中取病人平卧“4字”体位,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常规组采取漂浮体位并使用前外及后内入路分别行手术治疗。如术中骨缺损较多予以自体骨植骨,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病人均获12个月随访。改良组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4”字体位 后外侧平台 手术
下载PDF
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术,B组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C组行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3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术后6个月,3组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降低,且C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A组、B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HSS、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后外侧倒“L”形 反弧形双肌间隙 改良carlson后外侧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外侧 疗效
下载PDF
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王鹏涛 陈峰 +1 位作者 李向涛 黄兴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OT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远端OTFF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OT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远端OT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9)、B组(n=39)。两组均行MIPPO治疗,A组接受前外侧入路,B组接受常规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踝-足评分量表评分、应激指标[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97.44%(38/39),较B组79.49%(31/39)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AOFAS评分较B组高(P<0.05);A组骨折愈合耗时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P<0.05);术后1 d、3 d A组血清SP、IL-6、PGE2、PCT水平较B组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56%(1/39),较B组20.51%(8/39)低(P<0.05)。结论与常规入路MIPPO治疗远端OTFF患者相比,应用前外侧入路MIPPO治疗于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产生应激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应激 外侧 手术效果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付天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6个月(75.32±5.59)分,术后3个月跖屈(37.40±2.39),背伸(9.65±0.78),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10.86±1.26)周,并发症2例(6.25%),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加快术后负重及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手术 外侧 内侧 三踝骨折
下载PDF
经颈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效果
12
作者 贺丽群 廖建成 +3 位作者 张茂营 文军 陈克恩 王向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全切率及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143min,出血量为50~120 mL,手术切口长度为7~12 cm,住院时间为7~9 d。椎旁肿瘤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5例,副神经节瘤1例。随访12个月,本组患者无肿瘤复发、感染、死亡的病例。结论: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安全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外侧 颈椎旁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思远 李环如 吴胜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后正中入路的锁定钢板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可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并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胫骨平台后倾角(PA)、内翻角(TP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显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可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异物排斥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PA、T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可减少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关节功能 carlson后外侧 后正中 锁定钢板 优良率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 翼点
下载PDF
促愈活血方辅助急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燕亮 李建德 李昌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促愈活血方辅助急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急诊外侧... 目的探讨促愈活血方辅助急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急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参照组辅助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以促愈活血方进行辅助干预。对比两组血清相关指标、疼痛与肿胀积分、术后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成蛋白-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参照组,缺氧诱导因子α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肿胀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侧皮肤皱褶试验阳性出现时间、术后切口干燥用时、切口愈合所需时长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低于参照组的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结论促愈活血方辅助急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其足部功能,并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促愈活血方 急诊外侧手术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建伟 王晓东 +2 位作者 刘朋 严必辉 顾玉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AA组1例,PA组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DAA组高于PA组(100%vs 84%,P<0.05)。结论:DA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能尽早恢复日常生活,且更有利于获得等长的双下肢,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但该技术要求高,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侧 后外侧 手术
下载PDF
早期进食进饮在直接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陈晨 余丽娟 冯建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61-162,共2页
直接前外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微创手术入路,不切开肌肉,有着切口小、疼痛少、恢复快、步行早的优点,为快速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指出:全身... 直接前外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微创手术入路,不切开肌肉,有着切口小、疼痛少、恢复快、步行早的优点,为快速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指出:全身麻醉清醒后开始进饮进食可以减少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加快肠道功能恢复,促进加速康复[1-2]。然而目前临床为避免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以及受每日接台手术较多等原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 径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 早期进食 低钾血症
下载PDF
胸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宝俊 孙亚澎 +4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赵金彩 张为 杨大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总结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并与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1月~2007年2月间收治的77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一侧关节突切除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51例(A组),采... [目的]总结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并与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1月~2007年2月间收治的77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一侧关节突切除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51例(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26例(B组)。采用Otann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时间A组130~185min,平均162min,B组145~205min,平均168min,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2)。出血量A组400~600ml,平均485ml,B组500~800ml,平均646m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A组临床疗效评定优26例,良18例,可6例,差1例,临床优良率为86.3%;B组优10例,良8例,可6例,差2例,临床优良率69.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A组中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2例,脊髓反应性水肿1例,内固定松动取出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0.2%。B组中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6例,脊髓反应性水肿1例,脑脊液漏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内固定松动取出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1.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经一侧关节突切除后外侧入路较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高、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胸椎 椎间盘 并发症 后外侧
下载PDF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宏祥 王中 +1 位作者 吴瑜 余念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49,共2页
对62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24—48h复查CT示44例患者血肿清除量〉90%,18例患者血肿清除量〈70%。随访6—12个月,按照ADL分级评估预后,存活58例,其中Ⅰ级9例(15.5%),Ⅱ级22例(37.9%)... 对62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24—48h复查CT示44例患者血肿清除量〉90%,18例患者血肿清除量〈70%。随访6—12个月,按照ADL分级评估预后,存活58例,其中Ⅰ级9例(15.5%),Ⅱ级22例(37.9%),Ⅲ级18例(31.0%),Ⅳ级6例(10.3%),Ⅴ级3例(5.2%)。死亡4例(6.5%)。Ⅰ-Ⅲ级为预后良好共49例,占79.03%。认为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能更好的保护脑组织和血管,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外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侧裂手术入路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平 李少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为外侧裂手术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头颅湿标本,模拟手术入路观察外侧裂区解剖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外侧裂前点将外侧裂分割为前后两部分,在93%的标本里外侧裂前点处有外侧裂池存在,该点位于... 目的:为外侧裂手术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头颅湿标本,模拟手术入路观察外侧裂区解剖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外侧裂前点将外侧裂分割为前后两部分,在93%的标本里外侧裂前点处有外侧裂池存在,该点位于额下回三角部的下方,在Rolandic下点前方(2.1±0.5)cm处,颅骨鳞缝前段下方直径1.5cm的平面上,其毗邻结构组成外侧裂岛盖,该处具有恒定的形态学特征。结论:外侧裂岛盖的特定的结构及外侧裂前点与颅骨、神经的恒定关系使其容易识别,为进一步研究外侧裂处的脑沟脑回提供了可靠的起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显微解剖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