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肖淑萍 马英文 +2 位作者 朱海英 殷延玲 樊延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水平。按是否有CAS将IS患者分成CAS组及非CAS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病史,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 IS组的GGT水平为(32.2±13.6)U/L,高于对照组的(23.1±1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P=0.000);其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GGT四分位数分等级(≤15.5 U/L、15.6~26.7 U/L、26.8~36.3 U/L、>36.3 U/L),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随着GGT水平的增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96、2.38和2.96)。CAS组与非CAS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G和LDL-C增高病史及血清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显示年龄、高血压、LDL-C、糖尿病和GGT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GGT影响强于糖尿病。结论 GGT水平与IS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GGT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斑块超声、CT血管造影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唐焱 周宏 +6 位作者 罗光华 周佳 蒋迪 谢佩含 游咏 刘红雨 刘进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表现,分析ICS患者CAS斑块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75例ICS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CTA资料,对两种检查...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表现,分析ICS患者CAS斑块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75例ICS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CTA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ICS CAS斑块相关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CTA结果几乎完全一致,Kappa值为0.867。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脂、年龄均为ICS患者CAS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χ^2=46.000,15.018,52.61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是ICS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对CAS斑块筛查与CTA结果几乎完全一致。高血脂是CAS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对高血脂患者进行降血脂治疗以及饮食控制,进而避免CA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 CT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别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佳艺 赵冬 +5 位作者 刘静 王薇 唐美莲 刘军 齐玥 秦兰萍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描述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特征,探讨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来自全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对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 目的:描述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特征,探讨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来自全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对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的12 4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6.9%,颈动脉内膜(IMT)增厚率为54.3%,狭窄率≥70%的患者占7.0%,男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男女两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男性:β=8.550,P=0.012;女性:β=11.100,P=0.002),但男女两性间的差异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男女两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高LDL与男性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有关,心房颤动病史与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率密切相关,吸烟仅与男性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IMT增厚率有关。结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普遍存在,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海滨 胡艳文 +3 位作者 杨俊 贾豫黔 樊平 谢骐骥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各项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具有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90例老年患者作双侧颈... 目的 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各项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具有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90例老年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危险因素的多少分为高危组54例和低危组36例,另设正常老年人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TC、LDL-C、CRP检测及头颅CT扫描。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P<0.05、P<0.005、P<0.005,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血清TC、LDL-C及CRP检测中,高危组与低危组相比,分别为P>0.2、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5、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加重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LDL-C及炎症因素促进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颈动脉B超、LDL-C及CRP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c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 对照组 C-反应蛋白 老年 显著性差异 结论 参与
下载PDF
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缑元冲 平留珠 +4 位作者 牛晓波 杨洁 段红真 张晓阳 孙永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病例和对照各100例,采用统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有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血脂、血糖、颈动脉血管超... 目的探讨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病例和对照各100例,采用统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有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血脂、血糖、颈动脉血管超声,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吸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孝苹 龙虎 +1 位作者 陈忠伦 段劲峰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老年组明显升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青年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分无斑块51例、稳定斑块165例和不稳定斑块12例,不同斑块组在hs-CRP和FIB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LDL-C、FIB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结论 LDL-C、高敏C反应蛋和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青年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41
7
作者 杨海蕾 陈晨 屈秋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1,共6页
目的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12年西安市雁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年后进行电话随访。χ^2 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COX回归... 目的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12年西安市雁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年后进行电话随访。χ^2 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等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77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 4年后随访到735人,排除拒绝调查17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4人,发生脑出血4人,纳入统计分析710人,年龄 45-98岁(平均59.75岁±9.58岁),男性282人(39.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0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3.1% vs.5.2%,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生存时间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脑卒中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服用降糖药物、服用降脂药物、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HR =2.529,95% CI : 1.150~5.563,P=0.029)。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社区队列研究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高素颖 颜应琳 +6 位作者 于凯 张广波 冀瑞俊 王拥军 李芳 张娜 朱东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506例(61.91%)、女1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梦 陈阳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有斑块组80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有斑块组80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先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年龄、颈动脉IMT、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OR=3.546,P=0.035)、纤维蛋白原(OR=1.074,P=0.01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IMT增厚可反应颈动脉硬化程度;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乐秀芬 陈振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62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62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18例,其中缺血性脑卒29例,占24.6%,无颈动脉粥样患者44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例,占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最大剪切率、最小剪切率均小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溃疡斑块危险因素的探索
11
作者 吴正欢 史俊 黄红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表面溃疡的诊断价值,并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表面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从2020年1—12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表面溃疡的诊断价值,并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表面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从2020年1—12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患者。采用CTA评估入组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形态,根据有无溃疡斑块,将患者分为无溃疡组和有溃疡组。结果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对206根颈动脉的分叉处进行了评估。其中无溃疡组72例(69.9%)和有溃疡组31例(30.1%)。有溃疡组与无溃疡组比较,患者年龄更大[(73.1±6.4)岁vs.(65.7±10.5)岁],患有糖尿病的比率更高(48.4%vs.26.4%),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10.50(2.50,25.20)mg/L vs.1.25(0.50,3.10)mg/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高龄(OR=1.08;95%CI为1.01~1.16)及血清CRP水平(OR=1.12;95%CI为1.04~1.22)为溃疡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CTA能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的表面形态;溃疡斑块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龄及体内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CT血管成像 年龄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相关性
12
作者 余年 张燕芳 +1 位作者 林兴建 狄晴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后者进一...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后者进一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61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291例(80.6%),年龄(35.45±6.29)岁,84例(23.3%)存在颈动脉斑块,其中45例(53.6%)为易损斑块。斑块组有高血压史、精神心理病史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例以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较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09,95%置信区间0.997~1.022;P=0.003),但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血清尿酸较高可能与青年缺血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尿酸 危险因素 年轻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